-
人民日報專訪馮小剛:很多領(lǐng)導(dǎo)干部看完《我不是潘金蓮》后會有觸動
關(guān)鍵字: 人民日報馮小剛人民日報專訪馮小剛我不是潘金蓮用喜劇的形式包裝嚴肅的思考
記者:如果從藝術(shù)的通感上來講,劉震云小說的一些處理方式跟您之前的一些電影是類似的。雖然有人說您近年來的電影跟之前的賀歲喜劇相比,好像是很不一樣了,但其實我覺得您之前在拍喜劇、拍賀歲片的時候,也是在一些幽默的電影語言的包裝下進行一些很嚴肅的思考。
馮小剛:其實《私人訂制》里好多就是這樣,一個司機非常想當一天官,一個導(dǎo)演特別想媚一次雅……嬉笑里頭還是有很多我們想諷刺的東西。
幽默這種東西,大家接受起來比較輕松一點,可是它里面又道出了一些荒唐。劉震云這個小說從頭到尾很多細節(jié)、很多臺詞,非常寫實,但你會發(fā)現(xiàn)它整體有一種荒謬感。就像他說的,一個人在前邊兒撒芝麻,一萬個人在后邊兒撿芝麻。這是一個很寫實的故事,這個荒謬感怎么去表現(xiàn),作為導(dǎo)演我思考了很長時間。所以最后我覺得應(yīng)該把它拍成一個圓的。
記者:拍成圓畫面,我在看電影的時候覺得像是拿著一枚目鏡在看一則寓言。
馮小剛:沒錯。我把它拍成圓的有3個原因:一是從美學(xué)的角度上說,這讓我覺得多了一種可能性;第二,我覺得從這個形式和這個內(nèi)容來說,圓的東西會和現(xiàn)實有一種間離感,我希望觀眾能感到這是說了一個故事;第三,這個故事非常中國,其他地方不太發(fā)生這樣的故事,南宋時期有一些很典型的團扇繪畫,這個故事放在這圓里頭講,實際上有一種中國山水的意境在里面。
記者:您的電影語言、鏡頭語言始終跟演員或角色保持著一種距離,讓觀眾自己去看,自己去想,這種表現(xiàn)方式是您一直追求的嗎?
馮小剛:我的依托當然還是小說。小說提供了這樣一個結(jié)構(gòu)和人物關(guān)系,我就會按著這個來。
其實我們看一個東西的時候,我們并不是特別理性地說它好看或者不好看,而是特別感性的。看到這個小說的時候我就是覺得它幽默,而這個幽默還不是我們過去看的喜劇那樣,要么是歡樂度比較高的、可笑的,要么是港式喜劇、上海滑稽劇那種靠誤會法和夸張的表演來搞笑。這個電影的幽默感來自于故事背后的理兒??赐赀@個電影我會想,這個理兒它怎么是這樣的,為什么會這樣,這很有意思。
官員不擔當就是腐敗
記者:這兩年的國產(chǎn)喜劇電影明顯比前幾年多了很多,但還是會覺得看完之后、笑完之后很難再讓人思考一些東西,總體來說還是缺少有分量的內(nèi)核。
馮小剛:《我不是潘金蓮》里講了一個道理,官員不擔當就是腐敗。電影里這些官員里哪怕有一個認真對待李雪蓮這事,都不至于走到這一步,但每個人都想推諉,每個人都想怎么臨時去把這事堵一下,出現(xiàn)問題之后的第一反應(yīng)就是“這事對我的烏紗帽有影響”。
現(xiàn)實生活中也是這樣,一些官員在辦事的時候首先想到的是自己會不會受到責難,就是我們說的膽小怕事,其實說到底這種干部就是沒擔當。在面對一些事情的時候,有的干部為了求自保就寧左勿右、寧嚴勿松,而我認為這是最大的腐敗,比貪污還厲害。最大的腐敗就是不負責任,而且是用負責任的面目出現(xiàn)的,它的本質(zhì)是只對自己負責,對黨和國家的事業(yè)是不負責的。我覺得很多領(lǐng)導(dǎo)干部看完這個電影后會有觸動、有思考、有啟示,擔當對于一個干部的重要性,這是這個電影的重要意義。(記者 劉陽)
- 原標題:幽默背后有道理
- 責任編輯:趙可心
-
操心中國,美國“黑手”又要伸向馬來西亞和泰國 評論 91特朗普要求“大搞特搞”,美團體急了:沒中國不行 評論 124“美國人,真正該擔心的時候到了” 評論 174“美國政府像青少年,拿信用卡揮霍,直到…” 評論 142最新聞 Hot
-
操心中國,美國“黑手”又要伸向馬來西亞和泰國
-
“特朗普要想訪華,先把臺灣問題說清楚”
-
“對以色列感到憤怒和警惕,沙特將與伊朗保持和解”
-
特朗普又給日本背后捅刀,逼得臺積電沒法了…
-
“大而美”法案通過,馬斯克表態(tài)
-
朱時茂自曝被騙錢,“我還是反詐大使”
-
英F-35“趴窩”印度機場20天,快被“玩壞”了…
-
特朗普要求“大搞特搞”,美團體急了:沒中國不行
-
“美國人,真正該擔心的時候到了”
-
涉及中國,韓企與美國“一拍即合”
-
歐洲學(xué)者:現(xiàn)在,中國能不能反過來幫幫我們?
-
印度“硬剛”:將報復(fù)美國
-
“歐洲同行都覺得,未來十年誰將主導(dǎo)已無懸念,不會是美國”
-
普京:全世界都想進入中國市場
-
馬斯克:對!全面公布所有文件
-
美方恢復(fù)出口,“不是恩賜也不是讓步,是我們斗爭來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