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陳維平:假如聶樹斌平不了反
關鍵字: 聶樹斌錯案高院山東高院司法民意輿論12號,最高法院根據河北高院的申請和有關法律規(guī)定的精神,指令由山東高院復查聶樹斌案。此消息一出,立即在司法、傳媒圈子里炸開了鍋。對許多人而言,這次指令復查讓他們看到了希望的曙光,同時這也是中國司法自凈自證的重大進步。然而,復查離民意所期待的“真相大白”還有好幾步。
我曾在《冤案平反歷時多年是典型的慵懶司法》一文中寫道,“我們需要建立一項機制,一套不需要依賴于司法機關鼓起勇氣承認錯誤的機制,那就是申訴案件指定由異地的司法機關介入調查,即作出終局裁判的法院及其以下各級法院系統(tǒng)回避制度?!爆F(xiàn)在看來,這樣的制度已經開始生根。
在輿論沸騰的同時,我仍感憂思。引用《環(huán)球時報》對弗格森案的一句詰問:中國法院敢做引起騷亂的尖銳判決嗎?
我們知道,不論山東高院的最終判決結果如何,騷亂都不會發(fā)生。但是每個重大案件判決的背后都需要司法機關的勇氣和擔當。在目前社會輿論似乎一致地傾向于認定聶樹斌無罪的情況下,山東高院敢不敢不推翻河北高院的判決呢?如果聶樹斌案山東高院維持了河北高院的裁判,那么聶樹斌家屬、司法界、法學界以及社會輿論能夠接受這樣的結果嗎?
不可否認,社會媒體在擴大聶樹斌案以及其他許多案件的社會影響上起到了決定性作用,同時也是推動聶案的復查的一個重要因素。但是,輿論與司法畢竟是社會的兩種層面,輿論審判不需要十分精準的證據規(guī)則,甚至當事人家屬的片面言辭和悲慘遭遇都可能成為影響社會民眾內心“自由心證”判決的重要“證據”,這一點上有點類似于英美法系庭審中呈現(xiàn)給陪審團的“品格證據”。而司法審判畢竟不是有“鉗”就可以任性的家伙,它的證據標準和規(guī)則相對于輿論審判要嚴格得多得多。裁判認定的法律事實和“輿論真相”之間都會有不同程度的民意落差。倘司法裁判結果恰順應了民意,當然是皆大歡喜,但如果司法裁判和民意間的落差太大,輿論便開始訴諸司法腐敗、司法不公,詆損司法公信。前段時間上演的“南京彭宇案”的司法反轉劇不正恰好印證了這種民意落差的暴戾恣???所以歸根到底,輿論審判之下的民意往往表現(xiàn)出偏執(zhí)和狂妄,與貌似孱弱的司法裁判之間總是存在著一道鴻溝,而司法公開是跨越這道鴻溝的橋梁。
重提《環(huán)時》的那句詰問,中國法院敢做出違背民意的判決嗎?就司法的價值層面而言,司法機關不能因維穩(wěn)而枉法。我們要求司法機關要有糾正錯案自我凈化的勇氣,但更進一步來講,當證據規(guī)則指引的結果走向民意甚至是道德的對立面時,我們的司法有沒有底氣向民意或者道德發(fā)起挑戰(zhàn)呢?
聶樹斌復查是一個良好的開端,但結果如何仍需要拭目以待。還是套用那句老話,輿論的歸輿論,司法的歸司法。
聶樹斌案復雜的審、訴歷程
-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
- 請支持獨立網站,轉發(fā)請注明本文鏈接:
- 責任編輯:陳軒甫
-
又威脅上了!“最高70%,12國等著收信吧” 評論 88操心中國,美國“黑手”又要伸向馬來西亞和泰國 評論 154特朗普要求“大搞特搞”,美團體急了:沒中國不行 評論 136“美國人,真正該擔心的時候到了” 評論 182最新聞 Hot
-
又威脅上了!“最高70%,12國等著收信吧”
-
特朗普:這方面,普京很“專業(yè)”
-
特朗普玩爽了,美國人傻眼了…
-
以軍總長被曝與內塔尼亞胡激烈爭吵:這么干局勢會失控
-
“是特朗普向媒體爆料:馬斯克吸毒”
-
哈馬斯接受停火框架,特朗普:好事
-
江蘇:縣級以下禁止開發(fā)政務服務APP
-
“家庭主義者”盧特尼克,把歐盟鴿了
-
通話通了個寂寞?特朗普不滿,克宮回應
-
“盯上”西非礦產,特朗普將會晤非洲五國
-
英前防相挑釁:臺灣問題上,西方對中國簡直慫包…
-
操心中國,美國“黑手”又要伸向馬來西亞和泰國
-
“特朗普要想訪華,先把臺灣問題說清楚”
-
“對以色列感到憤怒和警惕,沙特將與伊朗保持和解”
-
特朗普又給日本背后捅刀,逼得臺積電沒法了…
-
“大而美”法案通過,馬斯克表態(tài)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