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根號三:不痛失金牌,還喜失?那是假球
關鍵字: 奧運巴西奧運奧運金牌奧運首金白巖松每逢奧運都有各種“金牌無用論”層出不窮,一屆不落。
同為阿迷,三叔其實真不忍心批評老白。畢竟兩年前,我們都為梅西痛失世界杯而惆悵過。當時,老白還寫了篇甜蜜而油膩的文字,叫《阿根廷,我的另一種鄉(xiāng)愁》,看得三叔鼻子一酸。
印象里,三叔只嚴厲批評過老白一次。大概是幾年前,老白喝高了上“新聞1+1”,滿臉通紅,語無倫次,搞得搭檔董倩都快瘋掉。實錄一段白老師的繞口令:我可以不喜歡,你也可以不喜歡,但是他們所做的一切你沒有任何喜歡。不論你喜歡不喜歡,為什么不能給我們一個喜歡中國足球的理由??
酒后吐真言,從此三叔知道,“喜歡不喜歡”是老白的口頭禪。這不,老白解說奧運時又來了一段喜歡體:我特別不喜歡看到那樣的標題,叫“誰誰痛失金牌”,怎么就痛失?
文本分析,“不喜歡”只出現過一次,沒有繞口令,我和董倩老師一起作證,這次白老師沒有喝。這也充分說明,白老師是在清醒狀態(tài)下表達了觀點——他真的是不喜歡。
為什么呢?老白認為:其實金牌就那么多,然后發(fā)揮更好的人拿到,這都很平常,憑什么就認為(必定)是咱們的??好像原來預定的就是你的??
介紹一下背景:奧運揭幕首日,中國軍團出師不利,孫揚、杜麗沖金未果。于是,便有了老白的這番點評。
事情大抵如此。說真的,三叔很不喜歡老白的這套說辭。
首先、老白憑什么認為媒體必定會用“誰誰痛失金牌”的標題?別的不敢說,三叔也管著一個媒體。杜麗失金,三叔給擬的標題是《美國選手特拉謝爾收獲奧運首金》;孫揚失金,三叔給擬的標題是《孫楊400米摘銀》。一路下來,沒有任何痛失的意思,滿滿的大度和寬容,還不忘了給外國運動員加油喝彩。當然,三叔不用痛失,不排除別人不用。究竟有沒有人用痛失,不敢說,沒有調查就沒有發(fā)言權。這一條,同樣適用于老白。
其次,萬一真有誰不識時務在標題里用了“痛失”,犯得著這么不喜歡嗎?遣詞造句是編輯的權利,“痛失金牌”一不違法犯罪二不傷風敗俗,憑什么非要討你喜歡?
再次,憑什么就不能認為金牌是咱們的?這不是托大,是自信,是對實力的判斷。事實上,有些金牌就是預定的,譬如吳敏霞的金牌,譬如龍清泉的金牌,譬如美國男籃的金牌,中國男籃發(fā)揮再好,照樣輸小60分。
里約奧運會獎牌
不過反過來,三叔想起一件事,萬一美國男籃沒得冠軍,美國會不會有媒體做“痛失金牌”的標題?這種可能性微乎其微,所以無從猜測。但據三叔回憶,雅典奧運美國男籃被阿根廷淘汰后,美國乃至全球媒體(阿根廷除外)都是一片哀號,比痛失的情感強度大多了。
說到這,三叔要拋自己的觀點了。競技體育,必然會有勝敗,勝利則歡欣,失敗則感傷,這是人最直白最本能的反應。否認這種情感,逼著人強顏歡笑,有違人性,是打著自由旗號的專制。辛辛苦苦四年一周期,跑到奧運會一輪游,還笑得前仰后合,兩種可能:一是假球,二是二。
誠然,隨著人類智識和情感的成熟,進化出了“勝固可喜,敗亦欣然”的勝負觀。但必須強調,這是建立在你奮力拼搏的前提下,而且純屬個人層面的心理調適。如果一個運動員,靠舉國體制支撐著、靠納稅人的辛苦錢養(yǎng)活著,在奧運會上輸了球丟了金還欣然欣然,跟沒事人似的,是不知廉恥。
由勝負話題延伸,再扯幾句。奧林匹克的本質,定義多多,但更快更高更強,永遠是第一法則。友誼是場下講的,比賽場上講友誼,等同于行賄。
其實仔細想想,有些沒家教的運動員,在場下也不跟你講什么友誼,譬如孫揚的對手霍頓;有些沒素質的國家,在場下也不跟你講什么禮儀,譬如將中國代表團入場鏡頭切成廣告的某前殖民地。面對上述種種,還張嘴閉嘴“we are the world”,那傻缺可以拿金牌了。
奧運會的魅力,就在于競爭,而競爭的最高形式就是金牌。無論是體育還是其他領域,美國贏得世界尊重,從來就不是它更善良更寬容更大度更有人生境界,而只是因為——它更強。在賽場之內體現為NBA那些黑又硬的肌肉男,在賽場之外體現為載滿F35的核動力航母。
在你尚未憑自身實力擊敗對手之前,你沒有資格風輕云淡地講什么“不跟他一般見識”。
奧運會重在參與重在享受過程,諸如此類正確的廢話,人人會說,跟鍵盤上隨手敲一串亂碼無異。但不以奪金牌為目的參與,說白了就是耍流氓,被你輕慢的是花錢養(yǎng)活你的人。不論老白喜歡不喜歡,但就是事實。
本文系觀察者網獨家稿件,文章內容純屬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平臺觀點,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將追究法律責任。關注觀察者網微信guanchacn,每日閱讀趣味文章。
-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
- 請支持獨立網站,轉發(fā)請注明本文鏈接:
- 責任編輯:李楚悅
-
美國放風:伊朗有動作了 評論 7靠萬斯“決勝一票”,“大而美”法案驚險闖關參議院 評論 149電氣化已落后亞洲,“大而美”法案或令美國雪上加霜 評論 71為什么這支國足被普遍看好? 評論 94被批評“過于親近中國”,澳總理這樣回應 評論 83最新聞 Hot
-
好一個“舉賢不避親”,特朗普推薦兒媳參選
-
開庭前妻子墜樓身亡,柯文哲前副手痛哭:臺灣怎么變成這樣
-
美國放風:伊朗有動作了
-
“中方正考慮邀請李在明出席”
-
“中國洋垃圾禁令震動全球”,馬來西亞也跟了
-
靠萬斯“決勝一票”,“大而美”法案驚險闖關參議院
-
白宮官員:沒人在乎馬斯克說了什么
-
日澳印各懷心事,魯比奧還想著中國:別談了,得干實事,搞礦!
-
三年來首次,普京與馬克龍通話
-
“我會給日本寫信感謝他們,給他們加關稅”
-
特朗普:奧巴馬糟糕小布什低分,拜登史上最差,而我…
-
美財長:中國加快稀土出口吧,回到過去
-
“《新華字典》例句稱小孩是累贅”再引爭議,多方回應
-
英國樂隊在音樂節(jié)上高喊“以軍去死”,英美都“炸”了
-
多地宣布“解禁”中華田園犬
-
內塔尼亞胡證實下周訪美,除了特朗普還要見他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