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關哲:9·11十五周年——美國治下的世界變好了嗎?
關鍵字: 美國911911回顧911盤點911紀念美國推出的TTP(跨太平洋戰(zhàn)略經濟伙伴協(xié)定)和TTIP(跨大西洋貿易與投資伙伴協(xié)議),一個排斥中國,一個排斥俄羅斯,使它們淪為地緣政治工具,而非世界經濟復蘇的引擎。相關談判的許多問題也沒有真正從推動發(fā)展的角度出發(fā),只是為了美國謀求私利,因此陷入僵局。
中國則以開放的心態(tài),推出了有利于地區(qū)乃至全球發(fā)展的宏偉規(guī)劃——“一帶一路”。雖然不可否認,“一帶一路”的實施會產生地緣政治影響,但中方開放、真誠的態(tài)度有目共睹。亞投行吸引眾多西方國家參與,而美日卻自絕于主流,正是中美態(tài)度的最佳寫照。
美國目前還給世界經濟埋了顆大地雷,2008年引爆的是小巫見大巫。由于戰(zhàn)爭、減稅等的影響,美國政府債務越來越高,奧巴馬曾信誓旦旦要解決這一問題,兩個任期后,反而增加了超過8萬億美元的債務,還經歷了“政府關門”的窘境。
民粹主義“復興”
民粹主義全球規(guī)模的“復興”固然有復雜的原因,但美國政策的影響不可能忽略,比如美國主導下全球產業(yè)分工的變化,全球貧富分化,以及前述的熱點地區(qū)動蕩、移民沖擊、全球經濟復蘇緩慢等,都為民粹主義提供了更多的土壤。
反移民、反全球化、反貧富分化等理念在許多國家和地區(qū)獲得支持,有時還伴隨著反核電、反PX這樣的民粹變種。在移民大潮的沖擊下,歐洲極右翼勢力明顯抬頭;蘇格蘭獨立公投和英國脫歐公投則成為分離主義的標志性事件。
許多國家和地區(qū)的選舉出現(xiàn)了變數(shù),在美國國內,特朗普和桑德斯在初選中的崛起,可稱得上是民粹主義思潮對美國的“反噬”。
正如觀察者網專欄作者寒竹所言,“西方統(tǒng)治精英構筑的防范本國平民大眾的“防火墻”并不能有效抵抗這一波把階級利益訴求與族裔利益訴求糾合在一起的新民粹主義。西方社會的政治板塊正在分化和重組,傳統(tǒng)的左與右、自由主義與保守主義的分歧和矛盾已經不是當前西方政治的主軸,精英與大眾的分歧和沖突日漸激烈,社會呈現(xiàn)撕裂狀態(tài)。西方上層社會的權貴精英已經不能再像過去那樣生活下去,西方下層社會的草根大眾也無法再像過去那樣生活下去。西方主導的全球化和政治正確的教條如果不進行根本性的改變,西方國家的政治模式有可能提前退出歷史舞臺。 ”
那些曾經唯西方馬首是瞻,照搬西方制度的國家或地區(qū),現(xiàn)在也很可能正遭受民粹的沖擊,產生新的政治動蕩。如果西方國家的政治模式遇到難以克服的困難,這些跟隨者改弦更張也不是不可能的。
2001年,有更值得紀念的
十五年間,世界上風云變幻,在短短的篇幅中只能做一簡單的盤點,難免掛一漏萬。但回望過去,可以明顯看出,這是西方宣揚的“普世價值”崩塌的十五年。
無數(shù)人的生命權被剝奪,發(fā)展權受到影響,這些都是最基本的人權。在美國國內情況也不樂觀,族群沖突甚至激化成了對警察的仇殺。
在“阿拉伯之春”中,積極顛覆多國政權的西方國家,卻默許沙特鎮(zhèn)壓巴林的示威活動,直接拋棄了“民主”的偽裝。在美國國內,民主實踐遭到了巨大挑戰(zhàn),民主黨委員會蓄意攻擊、限制頗受歡迎的桑德斯,挑戰(zhàn)“民主”基本原則,特朗普也受到主流媒體的一致圍攻。
9·11之后,美國加強了網絡監(jiān)控,侵犯了普通人的“自由”與“人權”,甚至成立“五眼聯(lián)盟”,監(jiān)聽全球。斯諾登曝光丑聞后,更是與“維基解密”創(chuàng)始人阿桑奇一樣,失去自由,被迫避難。
人們開始思考,什么是真正的“人權”“自由”“民主”。
這些就是9·11后美國治下的遺產,似乎給世界帶來了太多陰暗。
如果再等15年后回望,讓我們再仔細看看2001年,9·11也許并沒有那么值得紀念。2001年12月11日,9·11整整3個月后,中國正式加入WTO,加速融入全球體系。在之前五十多年打下的基礎上,經濟開始新一輪騰飛。
15年后,只要我們堅定走好自己的路,“一帶一路”或許已具雛形,中國自身也很可能成為第一大經濟體,中國倡導的和平發(fā)展理念,將更加深入人心。
到那時,我們才能給2001年一個恰如其分的歷史定位吧。
本文系觀察者網獨家稿件,文章內容純屬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平臺觀點,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將追究法律責任。關注觀察者網微信guanchacn,每日閱讀趣味文章。
- 原標題:關哲:9·11十五周年——美國治下的世界變好了嗎?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
- 責任編輯:陳軒甫
-
美國放風:伊朗有動作了 評論 7靠萬斯“決勝一票”,“大而美”法案驚險闖關參議院 評論 149電氣化已落后亞洲,“大而美”法案或令美國雪上加霜 評論 71為什么這支國足被普遍看好? 評論 94被批評“過于親近中國”,澳總理這樣回應 評論 83最新聞 Hot
-
好一個“舉賢不避親”,特朗普推薦兒媳參選
-
開庭前妻子墜樓身亡,柯文哲前副手痛哭:臺灣怎么變成這樣
-
美國放風:伊朗有動作了
-
“中方正考慮邀請李在明出席”
-
“中國洋垃圾禁令震動全球”,馬來西亞也跟了
-
靠萬斯“決勝一票”,“大而美”法案驚險闖關參議院
-
白宮官員:沒人在乎馬斯克說了什么
-
日澳印各懷心事,魯比奧還想著中國:別談了,得干實事,搞礦!
-
三年來首次,普京與馬克龍通話
-
“我會給日本寫信感謝他們,給他們加關稅”
-
特朗普:奧巴馬糟糕小布什低分,拜登史上最差,而我…
-
美財長:中國加快稀土出口吧,回到過去
-
“《新華字典》例句稱小孩是累贅”再引爭議,多方回應
-
英國樂隊在音樂節(jié)上高喊“以軍去死”,英美都“炸”了
-
多地宣布“解禁”中華田園犬
-
內塔尼亞胡證實下周訪美,除了特朗普還要見他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