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韓毓海:馬克思的滑鐵盧
關鍵字: 馬克思主義馬克思主義中國化馬克思是德國人嗎馬克思猶太人【此為北京大學韓毓海教授即將出版的導師三部曲之第一部,第一章“馬克思的滑鐵盧”,感謝韓老師授權觀網轉發(fā)】
要避免使馬克思主義淪為教條,就必須對馬克思這個人采用馬克思主義的態(tài)度——馬克思說過:“個人的一定的活動方式,是他們表現自己生命的一定方式。個人怎樣表現自己的生命,他們自己就是怎樣”。
卡爾·馬克思,生于1818年5月5日——你只要記住“一巴掌又一巴掌,打得資本主義嗚嗚哭”這句話,就記住了馬克思的生日。
馬克思是德國人嗎?這卻是個問題。
因為“國民”這種說法,乃是法國大革命的產物,它意味著“主權在民”,嚴格地說就是:主權來源于“民族-人民的集體意志”(collective national-popular will),而它的理論基礎,當然就是盧梭的《契約論》。
但是,在法國大革命之前,歐洲并沒有這樣的主權概念,當然也沒有國民的概念,即使在盧梭的《契約論》里,“國民”、“臣民”、“公民”和“人民”也是混用的,長期以來,在歐洲,國家是屬于家族的,例如霍亨索倫家族、哈布斯堡家族、斯圖亞特家族、波旁家族。家族的聯姻會使兩個國家合二為一,而國王再生下幾個孩子,一個國家又分封為幾個國家,國家的疆域和名稱是不斷改變的,老百姓也沒有什么民族意識和主權意識,因為國家是家族的附屬物。
實際上,遲至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之前,世界上主要的政治共同體形式還是帝國——奧匈帝國、奧斯曼土耳其帝國、波斯帝國、莫臥兒帝國、中華帝國、俄羅斯帝國,遍布歐亞大陸的是“帝國”,而不是“國家”。
帝國之不同于民族國家,首先是因為帝國的主權在君主,在于君主的繼承權。在帝國里,只有“臣民”,沒有“國民”。
馬克思的家鄉(xiāng)也是帝國的重要組成部分。公元293年,馬克思的家鄉(xiāng)特里爾成為羅馬帝國的西部副君——馬克西米安的駐蹕首府【1】,公元962年,又成為神圣羅馬帝國的屬地,1356年,特里爾大主教成為神圣羅馬帝國的七大選帝候之一,因此,特里爾人就是神圣羅馬帝國的“臣民”。
特里爾 馬克思故居 圖/新浪博客
世界上第一個被“國家”擊潰的“帝國”,就是神圣羅馬帝國,盡管在被拿破侖的武力解散之前,即早在《威斯特伐利亞條約》簽訂后,它已經極為松散了。因此,伏爾泰方才說它“既不神圣,也不羅馬,更不帝國”。
1789年,法國大革命爆發(fā)。神圣羅馬皇帝利奧波德二世的妹夫——法王路易十六被推翻,而利奧波德二世的妹妹,法國王后瑪麗·安托瓦內特被法國共和政府處決,1793年,神圣羅馬帝國皇帝憤而組織第一次反法同盟,對拿破侖宣戰(zhàn)。但是,第一次反法同盟迅速失敗了。
1794年8月8日,拿破侖的軍隊開進特里爾,1797年特里爾成為法國薩爾省的首府,1806年神圣羅馬帝國滅亡,特里爾作為萊茵聯邦的一部分,正式并入法蘭西共和國。
特里爾人的“臣民”地位,便是因神圣羅馬帝國為拿破侖所推翻而徹底終結。
特里爾人就是這樣第一次獲得了“國民”身份,這同時意味著他們成為了“法國人”,而馬克思一家也就是這樣,通過成為法國人,由“臣民”變成了“國民”。
在19世紀的第一個15年里,歐洲所發(fā)生的最重大的事件就是拿破侖戰(zhàn)爭。什么是拿破侖戰(zhàn)爭的意義呢?作為法國大革命的延續(xù),拿破侖戰(zhàn)爭的意義在于:它以對自由、平等、博愛這些現代價值觀的認同,既摧毀了對于家族的認同,同時也摧毀了宗教的權威。
歐洲帝國背后的支持力量是教皇,即宗教的權威。而“拿破侖運動”破除了宗教的等級制,拿破侖在萊茵地區(qū)的改革,尤使備受歧視的猶太人的社會地位得到了較全面的改善。
在此之前,猶太人的居住地受限制,選擇職業(yè)也受限制。為了獲得居住權,他們必須向選帝候、修會和地方貴族繳納“保護金”和“新年獻捐”。而且,猶太人過去是不能從政、當兵,不能從事律師這種職業(yè)的,拿破侖來了,這些禁令以及苛捐雜稅被廢除了。
拿破侖的解放法令還規(guī)定猶太人應遵守公民姓氏規(guī)范,在從軍和從政時,要用家族名字而不是父親的名字來稱呼自己——因為歷史上,大部分猶太人是采用“父親的名字加前綴”的方式,來作為自己的姓氏的。而這也就是卡爾·馬克思的父系祖先并不姓“馬克思”的原因——馬克思的爺爺,全名馬克思·列維(Marx Lewy),即叫馬克思,姓列維,而馬克思的大伯則叫塞繆爾·馬克思,他叫塞繆爾,姓馬克思,馬克思的父親的全名則是亨利?!ゑR克思——實際上,這個家族只是從馬克思的父輩起,才根據《拿破侖思考法典》選擇了“馬克思”作為成員的姓氏。
特里爾的英俊少年卡爾·海因里希成為了“馬克思”,這并不是天然的。正是拿破侖的解放法令,使特里爾城的猶太人作為“公民”,能夠享受與法國人一樣的權利,能夠平等地從事各種社會職業(yè)。這種解放之于猶太人,與20世紀60 年代美國民權運動之于有色人種的意義完全一樣。
在成為法國公民之后,馬克思的父親亨利希,滿懷“翻身做主”的激情,密切配合擔任特里爾猶太教拉比的大伯塞繆爾積極投身新政權的工作,而且,兄弟倆還積極響應拿破侖對猶太人的號召:放棄放貸,參加公職。
1813年初,馬克思的父親亨利希,來到法國人開辦的科布倫茨法學院學習羅馬法系,在那里從事《拿破侖法典》的研究,科布倫茨法學院專為培養(yǎng)新的法律體系下的從業(yè)者而設立。1914年,亨利希回到特里爾,準備成為執(zhí)業(yè)律師。但在當時,要成為執(zhí)業(yè)律師,除了階層和宗教限制外(這種限制已經被拿破侖破除),還必須滿足兩個條件,一是法學院畢業(yè),二是有資產的保證。而對亨利希來說,前兩個條件已經滿足,剩下的一個也由他的母親艾娃做主,極為圓滿地解決了。
1814年,亨利希與來自荷蘭的新娘罕麗達·普勒斯堡(Henriette Presburg)結婚,新娘的姓氏表明,她所出身豪富的家族原本來自匈牙利(普勒斯堡市,即今天斯洛伐克首都布拉迪斯拉發(fā)),這個家族于18世紀定居荷蘭,并從那里崛起,至今依然顯赫,而其中一個原因就是:正是這個家族創(chuàng)辦了著名的荷蘭飛利浦公司。
新娘罕麗達的到來,為亨利希成為執(zhí)業(yè)律師創(chuàng)造了必要的物質基礎:她帶來了極為豐厚的嫁妝——8100荷蘭盾的現金和大量陪嫁,以至于直到數十年后亨利希過世,這一家還有68條床單、69塊裝飾大桌布,餐巾手帕和毛巾不計其數。
他們的婚姻可謂碩果累累,而這當然不僅是指財富。因為在不到11年里,這一家迎來了9個孩子,分別是:大衛(wèi)、索菲亞、卡爾、赫爾曼、罕麗達、露易絲、艾米麗、卡羅琳和愛德華。卡爾·馬克思是他們的第三個孩子,在馬克思出生那一年,這家的長子大衛(wèi)不幸夭折了,于是,卡爾就成為這一家實際上的長子。
世界無產階級的偉大導師出身于一個富裕的資產階級家庭,卡爾·馬克思備受父母疼愛,正是這樣的家庭背景,使馬克思接受了即使在今天看來也是極為昂貴的貴族式教育。
1815年初,雄心勃勃的亨利希先生看起來萬事俱備 ,這個時代的幸運兒即將成為執(zhí)業(yè)律師,但極為不幸的是,歷史在這一刻仿佛給他開了一個大玩笑,一場巨大的事變,把這個蒸蒸日上的家庭置于了命運的十字路口。
-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
- 請支持獨立網站,轉發(fā)請注明本文鏈接:
- 責任編輯:馬密坤
-
靠萬斯“決勝一票”,“大而美”法案驚險闖關參議院 評論 50電氣化已落后亞洲,“大而美”法案或令美國雪上加霜 評論 60為什么這支國足被普遍看好? 評論 90“特朗普都沒見到,你就往中國跑?”,澳總理黑臉… 評論 79佩通坦被停職,泰國副總理出任看守總理 評論 269最新聞 Hot
-
靠萬斯“決勝一票”,“大而美”法案驚險闖關參議院
-
白宮官員:沒人在乎馬斯克說了什么
-
日澳印各懷心事,魯比奧還想著中國:別談了,得干實事,搞礦!
-
三年來首次,普京與馬克龍通話
-
美財長:中國加快稀土出口吧,回到過去
-
“《新華字典》例句稱小孩是累贅”再引爭議,多方回應
-
英國樂隊在音樂節(jié)上高喊“以軍去死”,英美都“炸”了
-
多地宣布“解禁”中華田園犬
-
內塔尼亞胡證實下周訪美,除了特朗普還要見他們
-
特朗普威脅后,日本表態(tài)
-
“70%的工人都走了,美國人又不愿意干,我們快破產了”
-
是否會驅逐馬斯克?特朗普回應
-
電氣化已落后亞洲,“大而美”法案或令美國雪上加霜
-
又鬧翻了!特朗普喊話馬斯克:補貼你拿的最多,DOGE應該查查
-
“特朗普都沒見到,你就往中國跑?”,澳總理黑臉…
-
“在中國果斷反制時,歐洲在為美國買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