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自然》刊文:中國碳排放長期被高估 13年間被高估106億噸
關鍵字: 中國碳排放作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和最大能源消費國,中國已成為全球第一的碳排放大國,在國際上面臨的節(jié)能減碳壓力越來越大。據《光明日報》報道,來自中美兩國科研機構的一份最新研究刊登在國際權威科學雜志《自然》上。報告顯示,中國碳排總量比先前估計低約10%~15%,重新核算后的中國碳排在2000年至2013年間比原先估計少106億噸二氧化碳,是《京都議定書》框架下具有強制減排義務的西方發(fā)達國家自1994年以來實際減排量的近百倍。
這項研究首次核算出基于實測數(shù)據的中國碳排放清單,其核算的碳排放數(shù)值可報告、可測量、可核證,是全球第一套基于同行評議和實測的發(fā)展中國家碳排放核算清單。
與之相對應的是,上個月一份由英國、中國、美國和印度相關領域專家合作完成的報告顯示,盡管中國的碳排放總量仍在增長,但排放增速自2005年以來已“穩(wěn)步下降”了大約30%,2014年增速甚至放緩至接近于零,并且中國的發(fā)電廠平均能源使用效率也處在世界領先水平。報告提到,中國政府采取的多項政策措施在減緩本國碳排放上發(fā)揮了關鍵作用,這其中包括在提高能源利用效率、發(fā)展可再生能源以及加強空氣污染治理等方面出臺的相關政策。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年底,聯(lián)合國氣候大會將在巴黎舉行,這兩項研究能否為中國爭取到更為公平合理的發(fā)展空間值得期待。
重慶神華萬州港電一體化項目,位于重慶市萬州經濟技術開發(fā)區(qū)新田園,規(guī)劃建設4*1000MW級超超臨界火電發(fā)電機組。
在北京時間8月20日出版的《自然》雜志上發(fā)表了上述來自哈佛大學、中國科學院、清華大學等國內外科研機構的科研人對中國碳排放研究的最新進展。文章的作者之一、哈佛大學博士劉竹說:“如果按照21世紀氣候變化控制在2攝氏度范圍的各種排放情景下,中國的排放空間較原來相比增加25%~70%?!?
按西方經驗測算的中國的排放數(shù)據不準確
碳排放清單是全球變化模擬、氣候模型構建、制定各國減排政策及國際談判的基礎。劉竹介紹,當前國家和全球的碳排放主要由國際機構依據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IPCC)方法和能源統(tǒng)計數(shù)據進行估算,碳排放數(shù)據發(fā)布機構包括美國橡樹嶺國家實驗室二氧化碳分析中心、全球排放數(shù)據庫等機構。
簡單地說,國際上對碳排放的計算方法是用不同能源的消耗量乘以排放因子,排放因子指的是消耗單位燃料時氧化的碳量?!案鞣N能源消耗量由國家統(tǒng)計發(fā)布,但排放因子用的是IPCC測算出的西方國家的平均值,長期以來我們一直沒有自己的基礎數(shù)據。”劉竹說,“中國的排放數(shù)據主要由西方發(fā)達國家科研及政府機構發(fā)布,其碳排放量的核算主要依據發(fā)達國家的經驗估計?!?
因為能源質量、利用方式等的不同,各類能源的排放因子可能不同,這也就意味著對中國碳排放的估算可能是不準確的,“可能會錯誤估計中國碳排放量”。
在英國東安格利亞大學教授關大博看來,這項研究不僅對中國有意義,對廣大發(fā)展中國家也有示范效應,“煤炭也是印度、南非等國家的主要能源,中國的研究可以為他們的研究提供一個樣本”。
“迄今為止對中國碳排放的最準確估算”
這項研究工作已經進行了4年多。自2011年起,在哈佛大學、中國科學院、清華大學等合作開展針對中國實際情況的中國碳排放核算工作,統(tǒng)計了中國所有行業(yè)部門化石能源燃燒的碳排放及水泥生產過程的碳排放,覆蓋了中國99%的能源消費量,不僅重新核算了中國能源消費量,更得出了相對準確的中國各能源類型的排放因子。
科學家們發(fā)現(xiàn),中國油品和燃氣類的排放因子與IPCC推薦值相近,但煤的排放因子比IPCC推薦值低45%。另一項被高估的排放則是水泥生產過程中的排放——水泥生產過程的碳排放比基于IPCC推薦值的計算低40%左右。
中國科學院啟動的“應對氣候變化碳收支認證及相關科學問題”先導專項,為這一研究提供了翔實的數(shù)據。中科院上海高等技術研究院研究員魏偉表示,這些數(shù)據都是經過實際測量得出的?!爸袊拿禾恐谢曳州^高,含碳量遠低于發(fā)達國家水平及世界平均水平,本研究實測中國煤平均含碳量為54%,但IPCC默認值為75%,”魏偉說,“這也就意味著中國煤炭并沒有排放那么多二氧化碳。”
關大博說:“這是迄今為止對中國碳排放的最準確估算,是氣候變化研究等提供了基礎數(shù)據?!?
推動相關研究成為國際研究的基礎數(shù)據
在科學家們看來,這一研究成果不僅僅是要糾正對中國碳排放的不準確評估,更希望中國科學家基于實測數(shù)據研發(fā)的各類數(shù)據庫,能被國際社會所承認,成為國際氣候變化相關研究、特別是中國碳排放研究的依據之一。
清華大學教授賀克斌介紹,IPCC發(fā)布的氣候變化科學報告等,依據的都是美國和歐盟提供的數(shù)據,“以前我們沒有自己系統(tǒng)的數(shù)據,在這方面也就少有發(fā)言權”。因此有科學家認為,這篇文章的發(fā)表具有里程碑式的意義。在這項研究中,由賀克斌領銜研發(fā)的“中國多尺度排放清單模型”,和中科院碳專項形成的“中國碳排放數(shù)據庫”提供了主要數(shù)據。這一成果發(fā)表在高影響因子的學術雜志上,也就意味著這兩個數(shù)據庫將被國際學術界廣泛接受。
“中國碳排放數(shù)據庫”已經基本建成,魏偉說,“中科院碳專項將于2015年年底結題,我們會向國家提供一個詳細的碳排放技術參數(shù),為碳減排、碳交易和國際氣候變化的談判等提供科技支撐?!?
今年11月30日至12月11日,《聯(lián)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第二十一次締約方會議將在法國巴黎召開。碳排放清單是國際談判的主要依據,這一研究能否為中國爭取到更為公平合理的發(fā)展空間,我們拭目以待。
同題報道:
中國科學報:碳減排不是“數(shù)字游戲” ——《自然》報告稱中國13年間碳排量被高估106億噸
“2000~2013年間,中國碳排放總量比此前多估計了約15%,二氧化碳排量多估計了106億噸……”8月20日凌晨,在線發(fā)表于《自然》雜志的一項報告稱。
106億噸是什么概念?“它是西方國家20年來實際減排量的近百倍?!眻蟾孀髡咧弧⒐鸫髮W全球變化生態(tài)學博士劉竹說,自1994年《京都議定書》實施至今,具有強制減排義務的西方發(fā)達國家減排總量僅為1億噸左右。
“2013年,全球二氧化碳總排量為330億噸,這意味著中國在過去13年中多估算的碳排量相當于全球一年碳排量的1/3?!?月19日,在自然出版集團舉行的電話新聞發(fā)布會上,劉竹如是說。
在這篇題為《中國化石能源燃燒和水泥生產減少的碳排放評估》的報告中,來自24個國際研究機構的研究人員耗時4年,首次核算出基于實測數(shù)據的中國碳排放清單,這也是全球第一套基于同行評議和實測的發(fā)展中國家碳排放核算清單。
- 責任編輯:梁福龍
-
“美國一退再退,這里也要讓給中國?” 評論 33又威脅上了!“最高70%,12國等著收信吧” 評論 121操心中國,美國“黑手”又要伸向馬來西亞和泰國 評論 155特朗普要求“大搞特搞”,美團體急了:沒中國不行 評論 136最新聞 Hot
-
“美國一退再退,這里也要讓給中國?”
-
“24死超20名女童失蹤”,特朗普“震驚”,地方官卻…
-
又威脅上了!“最高70%,12國等著收信吧”
-
特朗普:這方面,普京很“專業(yè)”
-
特朗普玩爽了,美國人傻眼了…
-
以軍總長被曝與內塔尼亞胡激烈爭吵:這么干局勢會失控
-
“是特朗普向媒體爆料:馬斯克吸毒”
-
哈馬斯接受停火框架,特朗普:好事
-
江蘇:縣級以下禁止開發(fā)政務服務APP
-
“家庭主義者”盧特尼克,把歐盟鴿了
-
通話通了個寂寞?特朗普不滿,克宮回應
-
“盯上”西非礦產,特朗普將會晤非洲五國
-
英前防相挑釁:臺灣問題上,西方對中國簡直慫包…
-
操心中國,美國“黑手”又要伸向馬來西亞和泰國
-
“特朗普要想訪華,先把臺灣問題說清楚”
-
“對以色列感到憤怒和警惕,沙特將與伊朗保持和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