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金立群:亞投行要建設綠色、干凈的基礎設施
關鍵字: 中國亞投行金立群《彭博市場雜志》:亞投行要確保所參與的基礎設施建設項目都符合環(huán)保標準,你們是否在這方面感受到某種壓力了呢?
金立群:對于我們的工作來說,符合綠色環(huán)保標準是至關重要的。通過投資基礎設施項目促進經濟可持續(xù)發(fā)展,同時還不對環(huán)境造成負面影響,這是我們的神圣使命。
很多發(fā)展中國家正在致力于解決貧困和其他經濟社會發(fā)展問題,建設符合綠色環(huán)保標準的項目將有利于這些發(fā)展中國家的經濟實現長期增長,這些國家需要我們伸出援手。小洞及時補,免遭大洞苦,那些處于極度貧困中的人們有權利活下去。保護自然資源的確非常重要,但保護環(huán)境與實現發(fā)展不應當是沖突的。電力需求一直在不斷上漲。在一些國家,停電或限電是非常普遍的現象。在低收入國家,大部分人口甚至還沒有用上電。
只要情況允許,我們就不會建設新的大壩或電廠,而是會致力于對現有電網進行升級,升級之后,輸電和配電的系統(tǒng)性損失將得以減少,這其實相當于又建造了很多新的電廠。
我們還將在建設大運量公共交通系統(tǒng)方面提供協(xié)助,以減少馬路上的汽車數量。此外,在建設基礎設施時采用新的技術也能夠為綠色經濟作出貢獻。我們正在主動與亞投行各成員國展開合作,幫助他們履行在“巴黎協(xié)議”上所作出的承諾。
《彭博市場雜志》:您認為各國公眾對多邊發(fā)展銀行在戰(zhàn)后經濟發(fā)展中所發(fā)揮的積極作用是否足夠了解呢?
金立群:我記得曾讀過一本名為《布雷頓森林貨幣戰(zhàn)》(The Battle of Bretton Woods)的書,那本書非常詳細地介紹了二戰(zhàn)后一些重大事件的具體細節(jié)。當時有很多艱難挑戰(zhàn)要應對,英國將全球經濟霸權移交給了美國。此外,歐洲國家還要面臨戰(zhàn)后重建的問題。回顧那段歷史,再看看我們成立亞投行的整個過程,我很欣慰我們各成員國從最初開始就沒有產生太大分歧。
歷史畢竟是歷史,70年前與今天的情況已經截然不同。經過70年,我們人類在認識和平與發(fā)展的重要性方面已經取得很大進步。所以,當我讀到《布雷頓森林貨幣戰(zhàn)》以及其他有關布雷頓森林體系建立過程的書籍時,我為發(fā)達國家和發(fā)展中國家以及很多歐洲國家都參與到亞投行的工作中來感到非常欣慰。
《彭博市場雜志》:在戰(zhàn)后初期,很多事情是結果難料的。
金立群:當時很多協(xié)商談判的確事關戰(zhàn)爭與和平。如果談判破裂,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之前的形勢就可能重現;如果談判成功,人類就能迎來真正的和平。
從1980年起,我參與了中國對外開放的全過程。這使我有機會到世界各地走走看看,我對世界上其他國家有了更深入的了解,當時并非很多中國人都有這樣的機會出去了解外面的情況。我知道貧窮意味著什么,我知道還有很多人在經歷苦難,這使我產生了一種使命感。
《彭博市場雜志》:你曾在世行工作。那時作為一名中國人,你的經歷是怎樣的呢?
金立群:我希望中國能發(fā)展起來。研究生畢業(yè)后,很幸運我得以進入中國財政部工作。1980年,部里派我赴世行的執(zhí)行董事辦公室工作,我開始實際了解到中國經濟發(fā)展的一些情況。當然,赴世行之前我是學過經濟學的,但學習方向主要是卡爾·馬克思(Karl Marx)的《資本論》。1980年,我第一次接觸到西方經濟學,與我在國內學習的經濟學是完全不同的。
《彭博市場雜志》:國際金融界是否已經接受亞投行存在的現實了呢?
金立群:我認為中國在亞投行的宣傳方面已經取得了很不錯的效果,不過關于中國成立亞投行的目的、中國是如何成立亞投行的以及在中國是主要持股人的前提下這家銀行將如何運轉,要讓更多的人了解這些問題的答案,我們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彭博市場雜志》:美國和日本最初都沒有表現出加入亞投行的興趣。美國總統(tǒng)特朗普和日本首相安倍晉三是否會調整在這一問題上的立場呢?
金立群:中國從最初就非常誠懇地邀請日本和美國作為創(chuàng)始成員國加入亞投行,但加入與否應該由各主權國家政府自己決定,我不便對此發(fā)表看法。
關于中國為何要成立亞投行,我們當然曾面臨很多質疑。中國是不是要拆世行或亞行的臺?亞投行在參與基礎設施建設項目時是否會漠視環(huán)保和人權標準?面對這些批判性的、有時甚至非常有敵意的問題,我是冷靜的。在美國,我并沒有遇到對我們非常有敵意的人,美國人是非常坦誠直接的。如果有質疑,他們就會提出來。而如果你能夠證明情況并非像他們所想的那樣,他們就會相信你。我喜歡這種溝通方式。
《彭博市場雜志》:日本方面呢?
金立群:日本商界人士曾來找過我,日本前政界領袖也來過。他們都非常希望日本能加入亞投行,他們認為日本不應該被排除在外。我對他們說,無論美國和日本是否加入亞投行,我們都可以展開合作,而且亞投行已經有日本籍員工在這里工作了。
據我所知,一些對我感興趣的日本媒體曾去過我的老家,而且還采訪了很多人,他們進行了很正面的報道。我會把這當作一種鞭策。從另一個角度來說,這也提醒我要繼續(xù)努力工作,不能有任何懈怠。
如果你做得好,人們自然會認可你的工作。我認為亞投行才剛剛起步,我們還需要10年甚至20年的努力才能讓人們得出結論:這的確是一家很棒的多邊發(fā)展銀行。
《彭博市場雜志》:你想與世行和亞行在更多項目上展開合作嗎?
金立群:由于基礎設施本身的性質,基礎設施建設項目的規(guī)模一般都是很龐大的。在我看來,聯(lián)合出資(co-financing)將是未來多邊發(fā)展銀行業(yè)務的常態(tài)。世行在許多國家參與了很多項目,但分配給每個項目的資金是在不斷減少的,亞投行正好可以彌補這一缺口。
特別是那些規(guī)模十分巨大的項目,投資機構更多就意味著風險可以得到分散,而且在與當地政府進行談判時,投資方會有更多的話語權。我對與世行開展聯(lián)合投資是持歡迎態(tài)度的。
《彭博市場雜志》:你認為亞投行應該保持規(guī)模小而精的隊伍嗎?
金立群:我們將繼續(xù)招聘最優(yōu)秀的專業(yè)人才。招聘時,我們會擇優(yōu)錄用,國籍不限。我們對求職者的國籍、對參與項目的投標公司的國籍都是沒有限制的。這樣我們就可以招募到最優(yōu)秀的人才,就能夠以最低成本為客戶提供最優(yōu)質的融資服務。目前我們在編員工總數為140人左右,來自36個國家。雖然美國和日本還不是亞投行的成員,但我們已經有來自美國和日本的員工擔當要職了。亞投行是一家開放透明的機構。
《彭博市場雜志》:你希望未來給亞投行留下怎樣一份遺產呢?
金立群:董事會對項目結果如何所負的責任是有限的,但董事會負責監(jiān)督管理層,同時對管理層如何決策也負有很大責任。如果沒有董事會提供的“核保護傘”,管理層將直接承擔自身判斷、決策的后果。
無論對于改革派還是保守派來說,改革都是一個痛苦的過程,改革不是請客吃飯,而是一件十分嚴肅的事情。改革意味著要打破那些已經與當今世界脫節(jié)的慣性思維。
坦率地講,如果我愿意的話,我可以不做任何改革,我可以穩(wěn)穩(wěn)當當地做一個行長,我可以為董事會做一名項目“守門員”。但我不是那種人,我是個有自己原則的人,我對銀行股東有著強烈的財務責任感和社會責任感。我認為,我們應該對沿襲已久的銀行治理體系和運營模式進行一些變革。
要讓全世界相信亞投行是一家按照最高標準運營的一流發(fā)展銀行是需要時間的。我曾在多個場合講到過,我們不可能憑空獲得外界的信任,我們也不應抱有這種期待。全世界將根據我們做了什么而不是說了什么來對我們做出評價。因此我并不介意“陪審團”在外觀望,只要他們想,就盡可以在庭外徘徊觀望。不過我相信我們已經在一定程度上樹立起自己的威信了。如今,亞投行已經是一家公認的從建立初期起就具有高度道德操守的多邊發(fā)展銀行。
能夠將亞投行的這種價值觀一直長期保持下去才是真正的挑戰(zhàn)。我已經把發(fā)展以道德為基礎的企業(yè)文化(corporate culture)列為首要工作內容。堅持專業(yè)性和誠實正直這兩項基本原則將確保亞投行能夠做出有意義、可計量的工作業(yè)績。
靠語言是無法取信于人的,只有實實在在的工作成果才能贏得聲譽和信任。如果人們不了解你、不信任你,不要心懷怨恨,要相信自己終將能夠獲得他人的理解和信任,而這一切憑借的是我們踏踏實實的工作。因此,作為一個中國人,我可以很自豪地這樣說:過去四年的這整個過程,其實也是一個我們與世界之間互相加深理解的過程。
《彭博市場雜志》:您放棄英美文學的學術道路轉行進入金融界工作,是否感到有些遺憾呢?
金立群:我在中國財政部工作了30年,其中有11年與在世行和亞行的工作時間是有重疊的。在這30年里,我親自參與了中國的改革開放進程。除了在財政部負責預算相關工作,我一直在參與中國在經濟和金融領域的雙邊和多邊對話。
經過這些年的工作,在國際問題、社會問題、全球環(huán)境問題以及與貿易和跨境投資有關的國家利益沖突該如何解決等問題上,我都有了深刻的理解。
當我接到任務要我籌建一家新型多邊發(fā)展銀行時,我才意識到,多年的學術生涯、在鄉(xiāng)下的艱苦勞動以及在世行和亞行的工作經歷都是對我履行亞投行使命的歷練。這就是人生。我們無法預測自己的人生,但我們可以為未來做好準備。
(觀察者網馬力譯自《彭博市場雜志》2018年4-5月號)
本文系觀察者網獨家稿件,文章內容純屬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平臺觀點,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將追究法律責任。關注觀察者網微信guanchacn,每日閱讀趣味文章。
- 原標題:金立群:亞投行要建設綠色、干凈的基礎設施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
- 請支持獨立網站,轉發(fā)請注明本文鏈接:
- 責任編輯:馬力
- 最后更新: 2018-04-20 07:14:52
-
中企如何汲取中興教訓?專家:低調守法,積累自己的核心技術
2018-04-19 23:04 IT新浪潮 -
美國專業(yè)協(xié)會:5G進度中國第一,但“美國會贏得比賽”
2018-04-19 22:41 IT新浪潮 -
中興要求全員重學歐美法律 考試滿分才算過關
2018-04-19 21:59 IT新浪潮 -
IMF預警:全球債務超歷史頂峰,這次中國也在內
2018-04-19 20:06 經濟晴雨表 -
中興美國供應商基本斷供 英特爾率先表態(tài)
2018-04-19 17:02 中美關系 -
谷歌蘋果臉書 美科技巨頭齊補“芯”
2018-04-19 15:27 IT新浪潮 -
沒中興華為,美國大農村不干了
2018-04-19 13:58 中美關系 -
中興華為遭美封殺 臺企有歡喜也有愁
2018-04-19 11:51 華為 -
商務部:制裁美進口高粱對我國消費影響不大
2018-04-19 11:44 雙反戰(zhàn) -
“美國不要自作聰明”
2018-04-19 11:10 中美關系 -
劉姝威:謝謝特朗普先生
2018-04-19 10:46 中美關系 -
泡菜99%為中國產,韓國發(fā)布“泡菜振興計劃”
2018-04-18 22:01 三八線之南 -
外媒:中國與歐洲多國大使會談,欲反擊美國
2018-04-18 21:58 雙反戰(zhàn) -
美媒:利好!這個投資策略在A股可能非常賺錢
2018-04-18 17:50 股市 -
招商局租斯里蘭卡港口99年,打算怎么賺錢?
2018-04-18 17:43 海外投資 -
中國占全球9%的AI創(chuàng)業(yè)公司拿到近半融資 超過美國
2018-04-18 16:37 人工智能 -
中興剛收到禁令 八部委就聯(lián)手推這個戰(zhàn)略
2018-04-18 15:48 IT新浪潮 -
國產工業(yè)機器人崛起,但三大技術仍被國外壟斷
2018-04-18 15:46 中國精造 -
緊跟美國,澳大利亞對中國鐵道輪轂發(fā)起“雙反”調查
2018-04-18 15:37 -
熱點城市房價滑落 東北異軍突起!
2018-04-18 15:30 中國房市
相關推薦 -
最新聞 Hot
-
“沒客戶!”獲47億補貼后,三星在美芯片廠推遲投產
-
約翰遜急著表決,民主黨領袖連續(xù)講了6小時,還沒停…
-
“六代機機密會議,扎克伯格突然闖入”,白宮回應
-
8年后,默克爾吐槽特朗普:真裝!
-
美軍評估又變了,“不是幾個月是兩年”
-
“即使特朗普下臺,美國政策也不會變,中日韓要合作”
-
“船到橋頭自然直”,印外長回應美議員
-
俄海軍副總司令陣亡
-
“在越南的中國制造商松了一口氣”
-
他倒戈后就躲起來了,電話都不接,同僚評價:聰明
-
“美國已解除這項對華出口禁令”
-
“印軍將全面排查中國產零部件”
-
美國和盟友鬧掰?“本質沒變,中國需高度警惕”
-
斯塔默不吱聲,英財相當場落淚,“哭崩”市場
-
家樂福CEO放話:對中國小包裹,要學特朗普征稅100%
-
莫迪表態(tài):金磚是重要平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