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淼:(有良知的)日本人眼中的南京大屠殺
關鍵字: 南京大屠殺日本右翼日本右翼狡辯安倍晉三軍國主義日軍暴行之后海軍的兩艘驅(qū)逐艦,得到上級命令,15日開始在這幾片岸邊“巡邏”。據(jù)艦上水兵回憶:
“太陽開始西沉的時候,從幕府山方向上列隊走來了好多人。隊伍兩邊是端著槍的日本軍人,走在隊伍里的是俘虜,大部分人的棉襖都被脫去,光著腳,雙手被捆在背后,兩兩一捆走在一起。
路上有摔倒在地的,立刻就被士兵用刺刀捅死。這完全是為了去赴死,而拼命進行的行軍啊……
幾千人就這樣被驅(qū)趕到這片兩旁被鐵絲網(wǎng)圍住的河岸上,黑壓壓擠得都快站不下了。軍官命令他們面朝江面,背對水泥墻,靜靜站著。過了一會兒,開始有俘虜在隊伍里喊“萬歲”,隨后也有人開始附和。當喊到第三聲的時候,軍官的哨音響了,身后的重機槍開始同時開火,人群里頓時泛起了一層粉紅的血霧。
一陣掃射過后,竟然從尸體堆里,搖搖晃晃站起了幾個身影。這些人應該是剛才沒中槍,但是又怕一會兒挨刺刀的,于是站起來主動要求補槍。重機槍幾個點射,眼看著人就被打成了肉塊。
步兵們開始走進尸體堆里,用刺刀扎那些沒斷氣的??赡苡幸恍┻\氣好的,趁著夜色跳進江中逃走了吧?我們這幾艘船在江中也在向岸邊開火,估計能夠逃生的可能不大?!?
65連隊隊長兩角連作在戰(zhàn)后寫了個回憶錄,里面寫到:
“12月17日夜間,俘虜暴動。我們押解著2000多人的俘虜,原本想在江邊執(zhí)行俘虜釋放儀式,但這些俘虜一起向著日本軍人跑過來,奪走了槍支和刀,并且砍死了1名軍官,導致7名士兵受傷。我部隊忍無可忍只好射擊還擊,但這些俘虜趁著夜色逃進了樹林和江里,逃走的有上千人?!?
不客氣地說,這是赤裸裸地胡說,而且是在為自己的部隊屠殺俘虜“找借口”。確實,一方面是俘虜暴動,另一方面他們還都逃跑了,這一來自己不但不是屠殺的兇手,更成為了“受害者”—— 這跟日本右翼的“裝可憐”有什么區(qū)別?
實際情況是這樣的:
17日夜間,因為魚雷營堆積尸體太多,于是屠殺地點換到了大灣子。清水潔先生通過各種渠道的調(diào)查,找到了當時的機槍手……
老人對記者擺出了握住機槍把手的姿勢,說:“三年式重機槍。這一次我們把會津若松連隊的所有重機槍都搬出來了。三六十八,大概打了200發(fā),花了10分鐘時間?!?
“三六十八”,是當時重機槍手的行話,意思是每分鐘連射三次,每次六發(fā)子彈。三年式重機槍的最高射速是每分鐘500發(fā),但是因為槍身過熱的問題,為了防止炸膛,大多數(shù)重機槍手都使用這樣的打法。
19日,清理尸體的士兵們把殘骸堆成垛,碼到了三米高,然后澆上汽油焚燒。燒尸體的黑煙,在南京城里也能看到。
幾天之內(nèi),近兩萬名戰(zhàn)俘被槍殺,負傷跳江僥幸逃生的人,僅有9名。
可怕的是,一些國內(nèi)媒體和媒體人,也糊里糊涂地跟著日本右翼的思路走了下去,卻根本不對事情的經(jīng)過進行了解,甚至寫出了《中國戰(zhàn)俘在幕府山大暴動 上千人得以逃脫》這樣的文章。
2. 事件當事人為何三緘其口?
根據(jù)清水記者和小野先生的調(diào)查,很多經(jīng)歷了屠殺事件的老兵,其實并不抗拒“將自己的親眼所見說出來”。尤其是幾名當時已經(jīng)80多歲高齡的老人,他們說:
“剛戰(zhàn)敗那會兒,因為怕被判死刑,所以不敢說。但我都已經(jīng)這把年紀了,不說出來對不起自己的良心?!?
確實,日本在戰(zhàn)敗那段時間,為了掩蓋戰(zhàn)爭犯罪的事實,做了很多工作。
從8月初起,位于東京的陸軍大本營便已經(jīng)意識到,戰(zhàn)敗投降只是個時間問題。所以他們早早便開始組織負責軍隊檔案記錄的士兵們,集中焚燒大量機密記錄和文件。這一幕,在《日本最長的一天》這部電影中也可以看到。傳說中的731部隊相關資料,也在這一時期被盡數(shù)銷毀。
而戰(zhàn)后一些原本并不在“戰(zhàn)犯審判”范圍之內(nèi)的下層士官甚至是普通士兵,也因為“屠殺俘虜”等等事情,被判為“戰(zhàn)爭犯罪”,執(zhí)行了死刑。最有名的事件,應該就是加藤哲太郎的故事了:
加藤哲太郎在戰(zhàn)爭中擔任新潟的戰(zhàn)俘營所長,因為對嘗試多次逃走的戰(zhàn)俘執(zhí)行了死刑,在戰(zhàn)后被作為BC級戰(zhàn)犯通緝。他隱姓埋名在東京的小平市結婚生子,但在1948年還是被占領軍發(fā)現(xiàn),之后被捕,判處絞刑。
盡管1949年他的案子得到了重審,被改判無期徒刑, 后減為三十年徒刑,但他在獄中當做遺書而寫下的《來生我想當一只貝殼》,作為反戰(zhàn)題材的小說被廣為傳頌。小說的主人公在軍中發(fā)現(xiàn)了飛機墜落的美軍飛行員,將其殺死。幾年之后退伍,但在戰(zhàn)后卻被當做戰(zhàn)犯起訴,最終被判處死刑。他留下了一句話:“如果有來生,我不想再成為人了,我只想當一只貝殼,躺在深海的海底?!?
不可否認的是,日本政府對這些下層軍官和普通士兵“執(zhí)行殺人命令”而提起審判,其更深層的目的,在于讓這些“知情者”閉嘴,不要把上層的決策者牽連出來,否則便將你除掉滅口。這恐怕就是大多數(shù)參與了南京大屠殺這起慘案的眾多老兵,在很長時間里處于沉默狀態(tài)的原因吧。
當然,我相信很多人看了上面那些雙手沾滿了戰(zhàn)俘鮮血的老兵們的日記,一定會痛罵他們“缺乏人性”。但我認為,大多數(shù)人在戰(zhàn)爭中,是很難做到“違背上級意志”的——畢竟軍隊傳達的教育便是:軍人的天性便是服從。
前一段時間大家都在討論的《血戰(zhàn)鋼鋸嶺》,主人公因為自身意志,敢于頂撞上司,不拿槍上戰(zhàn)場的行為,確實表現(xiàn)出了超人的勇氣。然而這在二戰(zhàn)中畢竟是絕無僅有的一例——而且還是在相對自由的美軍中。換做是集體主義和軍國主義高度集中的日軍,這樣的人是會被稱為“叛徒”而被處刑的。
所以我想說的是,盡管這些老兵都有著罪孽深重的過去,但他們肯站出來,肯將那段經(jīng)歷和那段歷史講出來,這是難能可貴的事情——同時也是作為中國人的我們,能夠進一步更多地了解南京大屠殺經(jīng)過,更有力地找到證明這起慘案“發(fā)生過”的證據(jù)的關鍵。
我們可以不原諒他們年輕時的罪行,但是也應該感謝他們年老時還能站出來的勇氣。
日本右翼們已經(jīng)在罵他們是“國賊”了,我覺得至少不要讓他們“兩面受敵”。更重要的是,他們中還活著的人,已經(jīng)不剩幾個了。之前提到的留下了日記的黑須上等兵,早在18年前就已經(jīng)離開了人世。他在活著的時候,留下了大量的錄音和影像資料,甚至NHK都來特意采訪過他。
然而,他留下的一切東西都沒有在電視臺播放過,幾次被嘗試制作為紀錄片的資料,都因為一些人為原因被阻撓。
- 原標題:(有良知的)日本人眼中的南京大屠殺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
- 責任編輯:武守哲
-
“美國已解除這項對華出口禁令” 評論 271家樂福CEO放話:對中國小包裹,要學特朗普征稅100% 評論 216最新聞 Hot
-
“沒客戶!”獲47億補貼后,三星在美芯片廠推遲投產(chǎn)
-
約翰遜急著表決,民主黨領袖連續(xù)講了6小時,還沒停…
-
“六代機機密會議,扎克伯格突然闖入”,白宮回應
-
8年后,默克爾吐槽特朗普:真裝!
-
美軍評估又變了,“不是幾個月是兩年”
-
“即使特朗普下臺,美國政策也不會變,中日韓要合作”
-
“船到橋頭自然直”,印外長回應美議員
-
俄海軍副總司令陣亡
-
“在越南的中國制造商松了一口氣”
-
他倒戈后就躲起來了,電話都不接,同僚評價:聰明
-
“美國已解除這項對華出口禁令”
-
“印軍將全面排查中國產(chǎn)零部件”
-
美國和盟友鬧掰?“本質(zhì)沒變,中國需高度警惕”
-
斯塔默不吱聲,英財相當場落淚,“哭崩”市場
-
家樂福CEO放話:對中國小包裹,要學特朗普征稅100%
-
莫迪表態(tài):金磚是重要平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