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英國人羅思義:杰瑞米·科爾賓當選英國工黨領袖 對中國意味著什么?
關鍵字: 英國工黨英國工黨選舉杰瑞米?科爾賓Jeremy Corbyn伊拉克戰(zhàn)爭歐洲難民難民危機ISIS伊斯蘭國敘利亞【觀察者網(wǎng)專欄作者羅思義英國來稿,第一時間獨家解讀杰瑞米·科爾賓當選英國工黨新領袖,杰瑞米·科爾賓支持歐洲難民,也曾反對伊拉克戰(zhàn)爭,激烈抨擊美國針對中國的亞太再平衡策略,被英國衛(wèi)報譽為英國工黨史上最左翼、最反建制(anti-establishment)的領袖。
老羅曾任本文提到的前倫敦市長肯·利文斯通的經濟顧問,前倫敦經濟與商業(yè)政策署署長,談起政治來也毫不含糊。科爾賓的當選對中國意味著什么?羅思義認為,這有利于中國發(fā)展,但也是西方政治開始發(fā)生轉變的一個更廣泛和深刻的信號。
在歐洲,反戰(zhàn)反緊縮的政治派別正在崛起,比如德國左翼黨法國左翼陣線,希臘左翼激進聯(lián)盟也已成為了執(zhí)政黨。隨著科爾賓的勝選,這類政黨現(xiàn)已成為主要國家大黨的領袖。他們有一個堅定的底線,那就是他們公開反對美國整飭軍備針對中國,有相當大一部分是公開支持中國。當然,羅思義提醒說,不是所有的這些黨派都對中國的所有問題持正面態(tài)度,而且他們缺乏執(zhí)政經驗,中國要追求自己的國家利益,需要與左右翼多種勢力展開合作?!?/strong>
英國最大的反對黨工黨剛剛結束的領袖選舉投票,候選人杰瑞米·科爾賓(Jeremy Corbyn)以壓倒性優(yōu)勢輕松擊敗其他候選人,當選英國工黨新領袖。
12日,英國《衛(wèi)報》電子版,實時報道杰瑞米·科爾賓(中)當選英國工黨領袖
也許有些中國朋友要問,杰瑞米·科爾賓是何許人也?他可是英國大名鼎鼎的人物,他是英國“停止戰(zhàn)爭聯(lián)盟”主席,明確反對美國整飭軍備針對中國,也曾反對伊拉克戰(zhàn)爭。他在其近來的文章“我們如何才能阻止美國與其盟友發(fā)動無休止的戰(zhàn)爭?”中(How do we stop endless war waged by United States and its allies?),對美國的亞太戰(zhàn)略提出了批評:“美國推動亞太戰(zhàn)略,會使中美緊張關系升級。”
那么,科爾賓當選歐洲主要政黨領袖預示著什么?他的當選對中國又有何意義?
歐美左翼 對中國的態(tài)度有所轉變
在西方大眾政治對中國持友好態(tài)度的國際背景下,拉美十多年來一直尋求與中國保持密切的關系。巴西前總統(tǒng)盧拉(Lula)和現(xiàn)任總統(tǒng)羅賽夫(Rousseff)、委內瑞拉前總統(tǒng)查韋斯( Chavez )和現(xiàn)任總統(tǒng)馬杜羅(Maduro)、厄瓜多爾總統(tǒng)科雷亞(Correa )和玻利維亞總統(tǒng)莫拉萊斯(Morales)等許多拉美領導人,既尋求與中國保持良好的關系,也對中國持友好態(tài)度。這些取代了支持美國對抗中國政策的右翼領導人的人物,屬于政治上的左翼。但歐洲和北美發(fā)達國家的情況則有所不同。
在歐洲和美國,右傾商界人士目前正尋求與中國保持良好的關系。右翼政客常常在選舉時以出格的言論抨擊中國,但當選后,他們通常會立刻變換一幅面孔,尋求與中國保持平穩(wěn)的關系;左翼政治勢力則常常在選舉時借虛偽的“人權”言論掀起反華潮流,上臺后則與中國的摩擦更多。但由于國際金融危機所帶來的直接和間接的影響,這種情況開始有所轉變。
以2008年初為例,歐洲的主要潮流還是公然敵視中國,比如呼吁抵制北京奧運會開幕式。時任中國駐英大使傅瑩在其著作《在彼處》(When I Was There),描述了暴徒試圖干擾奧運火炬在歐洲傳遞的無恥行徑,與中國殘疾人運動員金晶拼死護衛(wèi)火炬的感人場面:當時暴徒屢次試圖從她手上搶走火炬,坐在輪椅上年輕纖弱的中國殘疾人運動員金晶,用自己的雙手和身軀緊緊護住火炬,使沖搶火炬的暴徒無法得逞。傅瑩還談到了送中國火炬?zhèn)鬟f代表團離開英國時的場景:“夜幕降臨,看著奧運包機慢慢滑動到跑道上,我不禁想,飛機或許已經比降落時變得更加沉重?!?/span>
倡導與中國保持良好關系的時任倫敦市長肯·利文斯通(Ken Livingstone)等歐洲政治家,是相對少數(shù)派。時任法國總統(tǒng)薩科齊( Sarkozy )威脅要抵制北京奧運會,愛爾蘭所有黨派甚至一齊發(fā)起抵制運動。
國際金融危機對歐洲各國的沖擊與中國的應對能力,開始大大改變這種情況:時任中國國家主席胡錦濤2010年11月訪問法國時,薩科齊總統(tǒng)打破慣例親自到機場迎接胡主席;時任中國國家副主席習近平2012年訪問愛爾蘭時,愛爾蘭各主要政黨一致發(fā)聲支持與中國保持更緊密的聯(lián)系。
反戰(zhàn)反緊縮的左翼成為歐洲主要大黨領袖
國際金融危機帶來的直接的經濟影響,加劇了中東的混亂,也明顯改變了歐洲的看法。美國在中東的軍事干預給當?shù)厣鐣韯邮?,也促使伊斯蘭極端主義恐怖勢力趁機壯大。這兩者疊加所帶來的影響,現(xiàn)已造成歐洲的“難民危機”。
美英入侵伊拉克推翻了時任伊拉克總統(tǒng)薩達姆·侯賽因(Saddam Hussein)。2003年前,“圣戰(zhàn)分子”在伊微不足道。繼美英入侵后,極端“圣戰(zhàn)”組織“伊斯蘭國”(ISIS)便控制了伊拉克的大部分地區(qū);卡扎菲(Gadaffi)時期,利比亞的“圣戰(zhàn)”組織也同樣微不足道,繼歐美發(fā)動軍事行動推翻卡扎菲后,“圣戰(zhàn)分子”現(xiàn)已控制了利比亞的大部分地區(qū);繼歐美扶持敘利亞反對派對抗阿薩德政權后,同樣的一幕現(xiàn)也在敘利亞上演:ISIS“圣戰(zhàn)分子”以及與基地組織有關聯(lián)的勢力現(xiàn)已控制了敘利亞的大部分地區(qū)。
雖然美國一再在口頭上稱“反對圣戰(zhàn)”,但實質上美國實施的旨在改變其他國家內政的軍事干預,是助長伊斯蘭恐怖主義的罪魁禍首。這直接影響到中國,比如“圣戰(zhàn)分子”支持中國的分裂勢力與恐怖主義勢力。
在歐洲,為對抗這種趨勢,反對戰(zhàn)爭也反對緊縮政策的政治派別已經崛起。這類政黨發(fā)跡于相對較小的政黨,比如德國左翼黨與法國左翼陣線;接著這些政黨在一些小國獲得顯著政治影響力,比如希臘左翼激進聯(lián)盟黨在該國議會選舉大獲全勝后成為執(zhí)政黨。隨著科爾賓的勝選,這類政黨現(xiàn)已成為主要國家大黨的領袖。當然,不是所有的這些黨派都對中國的所有問題持正面態(tài)度,但他們有一個堅定的底線,那就是他們公開反對美國整飭軍備針對中國,有相當大一部分是公開支持中國。
在美國,隨著對民主黨總統(tǒng)提名候選人希拉里·克林頓(Hillary Clinton )構成挑戰(zhàn)的伯納德·桑德斯(Bernie Sanders)的崛起,親戰(zhàn)與反對戰(zhàn)爭和緊縮政策的兩方勢力形成均勢。
西方宣稱“一人一票民主”的虛偽本質,照例被證明是用來對付后一種勢力(反對戰(zhàn)爭和緊縮政策的一方)的。在美國,支持希拉里的富人捐贈其數(shù)以千萬計的美元,試圖幫其擊敗桑德斯;在英國,許多新注冊的工黨支持者,看似是支持科爾賓的,但實質上并非為投票支持這次工黨領袖選舉。
知識界對中國持友好態(tài)度的人也開始出現(xiàn)。連接美國與拉美領導人的關鍵人物,曾與美國著名電影導演奧利弗·斯通(Oliver Stone)在電影“國境以南”(South of the Border)有過合作的美國經濟學家馬克·韋斯勃洛特(Mark Weisbrot),在其最近出版的著作《敗北》(Failed)對新自由主義的國際記錄作出尖銳批評,與此同時對中國的經濟發(fā)展作出了極其正面的評價。其他支持中國的外交政策書籍也開始出現(xiàn)。
中國需要跟左右翼各種力量尋求合作
不過,客觀來講:雖然拉美支持中國的勢力已成為重要力量,他們也常常有能力成為執(zhí)政黨。但在歐洲,這種勢頭僅正開始,他們通常是缺乏執(zhí)政經驗的政治勢力,因此他們會犯政治錯誤。中國要追求自己的國家利益,就需要與各種力量合作,不管是左翼亦或是右翼,尋求與他們保持平衡的關系。
但這是有區(qū)別的。愿意與中國保持友好關系的右翼政治勢力,通常是基于商業(yè)利益的需求或者為達成美國的地緣政治目標,但他們常常強烈敵視中國的全面崛起。也就是說,他們只是可共安樂的朋友。比如,屢屢以反華急先鋒面目出現(xiàn)的美國共和黨,上世紀七、八十年代為達成美國全球戰(zhàn)略目標,曾一度與中國打得火熱。但這些同樣的勢力在得出“中國的民族復興計劃正讓中國變得強大,因此當務之急必須削弱中國”的結論后,便立馬換上了一幅強烈反華的面孔。
近來,受美國共和黨戰(zhàn)略影響的美國外交關系委員會發(fā)布了“修正美國對華大戰(zhàn)略”(Revising U.S. Grand Strategy Towards China),呼吁“達成將中國排除在外的亞洲貿易協(xié)議、對出口到中國的高科技產品實行更嚴格的控制與整飭軍備針對中國?!?
《金融時報》9月8日分析道:“美國資本對華政策發(fā)生深刻轉變……美國國家安全局的主流成員已開始明確要求更具對抗性的方法…”
希拉里·克林頓對中國的語調一向比奧巴馬先生強硬,但就言辭強硬而言,這位2016年民主黨總統(tǒng)候選人與共和黨總統(tǒng)候選人競爭時不占優(yōu)勢。
共和黨總統(tǒng)候選人唐納德·特朗普(Donald Trump)建議白宮用麥當勞的漢堡包取代招待習近平的國宴,另一位共和黨總統(tǒng)候選人威斯康星州州長斯科特·沃克(Scott Walker)則呼吁奧巴馬總統(tǒng)取消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即將對美國的國事訪問?!?/span>
相反,左翼政黨多是基于意識形態(tài)角度,反對美國與其他國家整飭軍備針對中國。因此,看起來,符合中國利益的做法,是要同時與右翼政黨和這些新崛起的左翼政黨保持平衡的關系,即和贊成與中國保持客觀關系的所有黨派盡可能保持好的關系。
因此,作為主要政黨領袖,杰瑞米·科爾賓勝選有利于中國發(fā)展。但這也是西方政治開始發(fā)生轉變的一個更廣泛和深刻的信號。
本文系觀察者網(wǎng)獨家稿件,文章內容純屬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平臺觀點,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將追究法律責任。關注觀察者網(wǎng)微信guanchacn,每日閱讀趣味文章。
-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
- 請支持獨立網(wǎng)站,轉發(fā)請注明本文鏈接:
- 責任編輯:蘇堤
-
最新聞 Hot
-
“沒客戶!”獲47億補貼后,三星在美芯片廠推遲投產
-
約翰遜急著表決,民主黨領袖連續(xù)講了6小時,還沒?!?/a>
-
“六代機機密會議,扎克伯格突然闖入”,白宮回應
-
8年后,默克爾吐槽特朗普:真裝!
-
美軍評估又變了,“不是幾個月是兩年”
-
“即使特朗普下臺,美國政策也不會變,中日韓要合作”
-
“船到橋頭自然直”,印外長回應美議員
-
俄海軍副總司令陣亡
-
“在越南的中國制造商松了一口氣”
-
他倒戈后就躲起來了,電話都不接,同僚評價:聰明
-
“美國已解除這項對華出口禁令”
-
“印軍將全面排查中國產零部件”
-
美國和盟友鬧掰?“本質沒變,中國需高度警惕”
-
斯塔默不吱聲,英財相當場落淚,“哭崩”市場
-
家樂福CEO放話:對中國小包裹,要學特朗普征稅100%
-
莫迪表態(tài):金磚是重要平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