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馬戎:中國文化與政治交往史中的“蠻夷”“入主中原”
關(guān)鍵字: 中華文明包容內(nèi)外之分夷夏之辨【文/ 馬戎】
中華文明的最大特點之一,就是具有對異文化的超強包容力。它對“內(nèi)”與“外”邊界的理解,與對“華夏”和“蠻夷”概念的理解一樣,二者之間的關(guān)系是動態(tài)和辯證的。位于“核心地區(qū)”的中華文明由于在各領(lǐng)域的發(fā)展居于前列,所以不僅能夠把交流中接觸到的異文化轉(zhuǎn)化為與中華文明彼此相容和互補的東西,而且使“邊緣地區(qū)”群體產(chǎn)生文化“向心力”,自覺或不自覺地接受和學習中華文明。特別是草原上擅長騎射的北方部族,由于需要農(nóng)業(yè)區(qū)的糧食、布匹和茶葉,經(jīng)常周期性地憑借武力進入中原地區(qū)劫掠甚至占領(lǐng)部分地區(qū)。魏特夫稱其為北方部族向中原社會的“滲透”過程。
在隋唐時期,北方部族(東突厥、沙陀)曾作為雇傭軍介入中原政局,參與平定內(nèi)亂,但是北方游牧部族的最大政治野心仍是“入主中原”。姚大力教授把北方部族對南方中原地區(qū)的劫掠和征服分為兩大類:自十六國中的北族王朝至北魏及其繼承王朝即五代時期的后唐、后晉、后周可視為“滲透型”政權(quán);遼、金、元、清可視為“征服型”王朝。這些邊疆部族一旦成為中原地區(qū)的統(tǒng)治者,必然在自身政治行政體制、文化模式、司法體系等方面做出重大調(diào)整,以適應對中原地區(qū)龐大人口和經(jīng)濟進行統(tǒng)治和管理的需要。
北魏孝文帝禮佛圖 圖自網(wǎng)絡
為了取得統(tǒng)治中國的合法性并被中原士人民眾所接受,這些異族統(tǒng)治集團都主動或被動地加強自身對中華文明的吸收,表現(xiàn)出對中原信仰“天道”的崇尚,努力以中華文明繼承者自居,以“奉天承運”的名義重建中原皇朝,并為前朝修史,把自己的政權(quán)納入中原皇朝的譜系。中國歷史上出現(xiàn)的這些“入主中原”的邊疆族群集團都在不同程度上接受了中華文明,有些甚至變成中華文明的熱心崇拜者,在管轄區(qū)域內(nèi)進一步推動中華文明的傳播。按照馬克思的觀點,“野蠻的征服者總是被那些他們所征服的民族的較高文明所征服,這是一條永恒的歷史規(guī)律”。
如何面對“蠻夷”“入主中原”建立的新王朝,中原知識分子的心態(tài)恰恰反映出中國人觀念中“夷夏之辨”的真髓。羅志田教授認為:
“道高于治,即全中國的文化高于朝代的興替。由此高度言夷夏之辨,主要看入主之異族是否采中華文化而定‘天下’是否已亡”。“ 對于那些生逢異族入主的第一代士人來說,道高于治且統(tǒng)必須續(xù)的觀念乃是其可以出仕異族之朝而不致十分于心不安的最重要心理支持。(從這個角度看,同族易姓改號,文化未斷,可不必仕,異族易姓改號,文化可能斷,反必須仕。)后人或可認為這不過是掩飾其貪祿位之私欲(那樣的人的確不少見),但平情而論,終不能排除有不少人真是為了衛(wèi)道而出。治統(tǒng)已為異族所據(jù),而道仍可衛(wèi)可行,多少提示著這些人相當?shù)奈幕孕拧薄?
而且應當說,這些出仕“蠻夷皇朝”的中原士人在維護延續(xù)中華文化傳統(tǒng)和“化夷為夏”方面是很有成效的。
關(guān)于入主中原的“蠻夷”統(tǒng)治者如何吸收中原文化,最著名的例子是北魏的孝文帝,他明令禁止鮮卑人穿胡服和在朝廷上講鮮卑語,下令鮮卑人改漢姓,并率皇族和士族開通婚之例,推動鮮卑人與漢人通婚?!磅r卑人被迫用漢衣冠,說漢正音,生稱洛陽人,死葬邙山上,日久漢化,是很自然的”。王桐齡在《中國民族史》中列出中國歷史上非漢人建立政權(quán)時期的族際交融表104個,生動地展示這些建立政權(quán)體制的邊疆異族統(tǒng)治集團講漢語、改漢名、娶漢女、重用漢人官員的普遍程度。下面僅以蒙古人建立的元朝和滿洲人建立的清朝為例來說明邊疆部族“入主中原”后的政權(quán)體制與文化演變。
古畫中的鮮卑人 圖自網(wǎng)絡
▍元代的體制承襲與文化變遷
蒙古人建立的元朝是我們分析邊疆異族“入主中原”之后體制建設與文化變遷的重要案例。1227和1234年蒙古軍隊先后滅西夏和金,作為來自漠北草原而征服中原地區(qū)各政權(quán)(金、西夏、南宋、南詔等)的蒙古人政權(quán),它不可避免地被打上“蒙古人”的族群特征與草原傳統(tǒng)游牧文化的烙印,例如“一直存在分別以蒙制和漢制兩種形式標志的用來表明本朝統(tǒng)治權(quán)力合法性的雙重符號體系,包括蒙漢并行的國號、紀年形式、兩種官方語言、兩種即位儀式和祭祀儀式等等”。
- 原標題:馬戎|中國文化與政治交往史中的“蠻夷”“入主中原”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
- 責任編輯:吳立群
- 最后更新: 2019-07-08 07:39:19
-
這位“老地下黨”,94歲才恢復黨員身份
2019-07-01 22:01 -
余則成已經(jīng)犧牲!
2019-06-11 22:49 -
升溫10度曾滅絕95%的物種,我們在十字路口上
2019-06-11 08:00 -
前方高甜!七旬奶奶抽血 老伴這個動作羨煞網(wǎng)友
2019-06-03 13:46 暖心聞 -
《切爾諾貝利》熱播,中國女生走進了真實的輻射無人區(qū)…
2019-06-02 14:10 -
“我是毒販!”姐姐收到弟弟一段駭人視頻,真相更可怕
2019-05-30 10:38 禁毒戰(zhàn)爭 -
70周年,你不知道的上海丨那些激蕩人心的“第一”
2019-05-24 11:16 上海新高度 -
揭秘“解放軍露宿街頭”照片拍攝始末
2019-05-22 18:57 -
既然提起高加索人種,那何不一起談談歐羅巴人種和日耳曼人種?
2019-05-08 08:23 70年對話5000年 -
青春的顏色,叫奮斗!
2019-05-03 11:54 新時代之聲 -
西藏考古大發(fā)現(xiàn):發(fā)現(xiàn)青藏高原首個史前人類洞穴
2019-04-20 15:04 考古 -
在菲律賓發(fā)現(xiàn)新的古人類物種
2019-04-12 16:42 考古 -
侵華日軍細菌戰(zhàn)又添新罪證!
2019-03-25 19:19 -
選舉產(chǎn)生官員是反民主的,在過去兩千多年里曾是婦孺皆知的常識
2019-03-25 17:38 觀學院 -
“今天,向40年前那場戰(zhàn)爭中的英雄和烈士們敬禮!”
2019-02-17 22:47 -
長城城磚被撬壞60余延長米,誰干的!
2019-02-05 20:23 考古 -
在中國,不管官多大學問多好,都不該忘記自己來自人民
2018-12-11 08:05 新時代之聲 -
塵封百年,甲午海戰(zhàn)沉船致遠艦設計圖在英國重見天日
2018-12-10 19:59 考古 -
直播:今天我們該如何紀念“三大戰(zhàn)役”
2018-12-09 12:14 觀學院 -
即使在最窮的中國面前,英國人也摔了跤,美國人也碰了壁
2018-11-30 07:10 新時代之聲
相關(guān)推薦 -
“美國已解除這項對華出口禁令” 評論 271家樂福CEO放話:對中國小包裹,要學特朗普征稅100% 評論 216最新聞 Hot
-
“沒客戶!”獲47億補貼后,三星在美芯片廠推遲投產(chǎn)
-
約翰遜急著表決,民主黨領(lǐng)袖連續(xù)講了6小時,還沒停…
-
“六代機機密會議,扎克伯格突然闖入”,白宮回應
-
8年后,默克爾吐槽特朗普:真裝!
-
美軍評估又變了,“不是幾個月是兩年”
-
“即使特朗普下臺,美國政策也不會變,中日韓要合作”
-
“船到橋頭自然直”,印外長回應美議員
-
俄海軍副總司令陣亡
-
“在越南的中國制造商松了一口氣”
-
他倒戈后就躲起來了,電話都不接,同僚評價:聰明
-
“美國已解除這項對華出口禁令”
-
“印軍將全面排查中國產(chǎn)零部件”
-
美國和盟友鬧掰?“本質(zhì)沒變,中國需高度警惕”
-
斯塔默不吱聲,英財相當場落淚,“哭崩”市場
-
家樂福CEO放話:對中國小包裹,要學特朗普征稅100%
-
莫迪表態(tài):金磚是重要平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