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普拉比爾·普爾卡亞斯塔:美對華發(fā)動芯片戰(zhàn)爭,是晚期資本主義的病態(tài)
最后更新: 2021-09-20 10:33:45【導讀】 特朗普任內,美國在半導體芯片領域對中國發(fā)動一系列制裁,將200多家中國企業(yè)列入所謂實體清單,限制這些公司使用美國技術。如今拜登已上臺8個月,美國對華科技打壓仍未有放松跡象。
針對美國對華發(fā)動“芯片戰(zhàn)爭”,數(shù)字媒體平臺Newsclick創(chuàng)始人普拉比爾·普爾卡亞斯塔(Prabir Purkayastha)日前撰文指出,美國想要保持全球科技領導者的地位,完全可以通過對未來技術知識的投資來與中國競爭。但美國之所以選擇制裁路線,是因為制裁更容易實施,建立一個重視知識的社會更加困難,這就是晚期資本主義的病態(tài)。
普拉比爾·普爾卡亞斯塔是一名工程師和科學活動家,他曾擔任印度全印和平與團結組織副主席。
【翻譯/觀察者網 呂棟 編輯/周遠方】
隨著美國對中國實施技術制裁,世界電子產業(yè)正處于動蕩時期。被美國制裁后,華為手機出貨量從2020年第二季度的全球第一名滑落至目前的第七名。在評論這一現(xiàn)象時,華為輪值董事長郭平表示,華為生存沒有問題,也不會放棄手機業(yè)務,期待隨著造芯能力不斷增強,手機王座也終將歸來。
從數(shù)據來看,華為不僅活了下來,而且做得相當好。它仍是全球電信設備市場的領導者,市場份額高達31%,是位于其身后的競爭對手愛立信和諾基亞的兩倍。2021年前六個月,華為總營收接近500億美元。但是,如果中國追不上芯片制造和設計技術的最新進展,華為還能保住其市場地位嗎?
處在艱難時期的不僅是中國企業(yè)。隨著中美芯片戰(zhàn)爭的加劇,全球電子芯片供應鏈受到嚴重影響,導致多個行業(yè)出現(xiàn)芯片短缺。半導體芯片幾乎應用于所有產品,從家用設備——微波爐和烤面包機——到汽車和國防工業(yè)。目前汽車工業(yè)最大的瓶頸就是芯片短缺,嚴重影響了生產。如果美國發(fā)動的芯片戰(zhàn)爭持續(xù)下去,芯片短缺危機還會波及到其他產業(yè)。
與此同時,這場危機引發(fā)了幾個問題:半導體行業(yè)的危機是否將成為全球供應鏈碎片化的前兆?是否會導致中美兩國形成兩個敵對陣營?在供應鏈如此脆弱的情況下,我們是否將看到全球化的終結?
芯片戰(zhàn)爭:美國真能從中國的陣痛中獲益嗎?
電子科技產業(yè)是資本和研發(fā)密集度最高的行業(yè)之一,大多數(shù)行業(yè)都沒有這個特點。發(fā)電廠和鋼鐵廠是資本密集型的,制藥企業(yè)是研發(fā)密集型的,很少有行業(yè)是兼而有之的。
阿斯麥(ASML)是一家鮮為人知的荷蘭企業(yè),生產用于芯片制造的光刻機,它的市值比全球最大的汽車制造商大眾汽車還高。這是因為阿斯麥光刻機的研發(fā)成本很高:它是全球唯一一家可以提供極紫外光刻機(EUV)的公司。如今,為了制造最先進的芯片,新的制造工廠將耗資200億美元,這比建造一艘航空母艦或一座核電站的成本還要高。在全球范圍內,也只有臺積電和三星這兩家企業(yè)有能力生產業(yè)界使用的最先進芯片。
阿斯麥NXE3400型EUV光刻機 圖片來源:ASML官網
人工智能、計算機、移動網絡和電話等產業(yè),是中美兩國的主要競爭領域,實現(xiàn)這些技術的基本構件都是半導體芯片。芯片上的電路越多,它的計算能力就越強。市場上大部分產品使用的都是從180納米到28納米的成熟制程,只有2%的芯片制程低于10納米。目前,臺積電和三星是世界上僅有的可以制造7納米及以下制程芯片的企業(yè)。中國大陸的中芯國際最近才從28納米升級到14納米。美國的英特爾,曾經的世界芯片制造技術的領導者,仍然停留在14納米的水平,不過它也有開發(fā)下一代芯片技術的計劃。
美國之所以選擇電子/半導體行業(yè)作為與中國進行地緣戰(zhàn)略競爭的戰(zhàn)場,是因為它認為自己在這一行業(yè)中擁有顯著的技術領先地位和主要的市場份額,中國則是這方面的后來者。
雖然中國的市場份額與美國相當,但中國仍然依賴于某些核心技術。美國及其盟友——歐盟、日本和韓國——控制著這些核心技術。因此,美國選擇了中國在科技和半導體領域的兩家主要企業(yè)華為和中芯國際,作為制裁對象。截至目前,美國已將250多家中國公司列入實體清單,這些公司需要獲得特別許可證才能進口設備或零部件。不過,這并不是一項全面禁令。
在對華為和中芯國際實施制裁后,美國計劃根據其《2018年出口管制改革法案》,禁止中國使用其所謂的“基礎技術”。美國持有的論點很簡單:他們在先進芯片制造所需的某些關鍵技術上領先于中國,美國要保持領先,就必須阻止中國獲得這些技術,這將確保美國在未來處于領先地位,并在電子行業(yè)占據主導地位。
投資分析師約翰·維韋(John Verwey)在他的網站Semi-Literate上撰寫有關半導體技術的文章,他討論了什么可以被視為電子行業(yè)的“基礎技術”。乍一看,芯片制造似乎是一項基礎技術,因此也成為美國制裁的目標。這就是美國禁止華為從臺積電購買7納米芯片的原因。
中芯國際隨后嘗試建立7納米芯片的生產線,并需要從阿斯麥進口極紫外光刻機,每臺售價約1.2億至1.5億美元。這些光刻機是芯片生產線的關鍵部分。雖然極紫外光刻機來自于荷蘭,但這些設備使用的軟件是阿斯麥美國子公司開發(fā)的,因此也在美國的禁令范圍內。
-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
- 責任編輯: 呂棟 
-
-
車規(guī)級芯片,中國還有多大差距?
2021-09-16 23:56 新能源汽車 -
手機“中國芯”沖擊10%市場份額!
2021-09-16 17:20 5G -
明天,神舟十二號飛船返回地球
2021-09-16 13:26 航空航天 -
90天!神舟十二號撤離空間站,刷新紀錄
2021-09-16 09:32 航空航天 -
已運行30年,大陸首座核電站運行許可證又續(xù)了20年
2021-09-13 14:47 核電 -
古巴等六地小米手機被限制使用?知情人士:排查水貨,已解封
2021-09-12 14:03 大公司 -
百萬美元“未來科學大獎”揭曉:袁國勇、裴偉士獲生命科學獎
2021-09-12 11:03 -
國產商業(yè)亞軌道飛行器試驗成功
2021-09-12 10:58 航空航天 -
楊元慶:“新IT”為后疫情時代新引擎,未來3年研發(fā)投入翻番
2021-09-08 11:13 上市公司 -
我國成功發(fā)射高分五號02星
2021-09-07 11:46 航空航天 -
祝融號9月就要失聯(lián)了?
2021-09-07 11:06 -
恒星合并引起新型超新星爆發(fā)被證實:此前只是理論預測
2021-09-06 07:19 -
印有“中國載人航天”物體沖上日本沙灘,兩周前曾卡在礁石上
2021-09-01 15:48 航空航天 -
中科院研究:新冠病毒的起源符合自然進化過程
2021-09-01 12:04 新冠肺炎抗疫戰(zhàn) -
神舟十二號航天員在軌拍攝作品震撼來襲!
2021-08-31 13:45 航空航天 -
高通和中興通訊完成5G毫米波測試
2021-08-27 21:24 5G -
Magic3 至臻版重塑高端:全能科技背后的高級質感
2021-08-27 17:39 大公司 -
交通部:1-2年內中高速磁懸浮系統(tǒng)工程化樣機基本研制成功
2021-08-27 17:17 智慧交通 -
小米二季度收入增速達64%,造車最新進展公布
2021-08-25 20:55 手機
相關推薦 -
最新聞 Hot
-
“沒客戶!”獲47億補貼后,三星在美芯片廠推遲投產
-
約翰遜急著表決,民主黨領袖連續(xù)講了6小時,還沒?!?/a>
-
“六代機機密會議,扎克伯格突然闖入”,白宮回應
-
8年后,默克爾吐槽特朗普:真裝!
-
美軍評估又變了,“不是幾個月是兩年”
-
“即使特朗普下臺,美國政策也不會變,中日韓要合作”
-
“船到橋頭自然直”,印外長回應美議員
-
俄海軍副總司令陣亡
-
“在越南的中國制造商松了一口氣”
-
他倒戈后就躲起來了,電話都不接,同僚評價:聰明
-
“美國已解除這項對華出口禁令”
-
“印軍將全面排查中國產零部件”
-
美國和盟友鬧掰?“本質沒變,中國需高度警惕”
-
斯塔默不吱聲,英財相當場落淚,“哭崩”市場
-
家樂福CEO放話:對中國小包裹,要學特朗普征稅100%
-
莫迪表態(tài):金磚是重要平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