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石豪:為了這一天,全人類等了44年
44年的等待,新的開始
44年前的1976年8月9日,蘇聯無人探測器Luna 24自拜科努爾發(fā)射場升空。8月22日,Luna 24的返回艙攜帶著170.1克月球樣本回到地球。這是蘇聯最后一次月球無人取樣探測,也是嫦娥五號發(fā)射前全世界的最后一次。
Luna 24無人探測器 | 圖片來源:phys.org
這個外形簡單而不失科幻感的探測器,是蘇聯拉沃契金設計局的杰作。
對,就是那個在螺旋槳時代大放異彩,曾經拿出過拉-7等優(yōu)秀活塞式戰(zhàn)斗機的拉沃契金。
偉大衛(wèi)國戰(zhàn)爭的功臣——拉-7戰(zhàn)斗機 | 圖片來源:Alan Wilson@Wikipedia
上世紀60年代到70年代,是人類月球探測的黃金時代。
從第一顆人造地球衛(wèi)星、第一艘載人飛船開始的美蘇航天爭霸進入白熱化階段,戰(zhàn)場也從近地軌道直接延伸到月球。
后面發(fā)生的故事我們都知道了,一直領跑航天競賽的蘇聯,在科羅廖夫英年早逝后陷入不同設計局的內斗內耗,令投入本就遠不如對手的蘇聯最終輸掉了載人登月。
而美國則空前團結、三軍用命,并在“鈔能力”的幫助下笑到了最后,第一個進入太空的人類是蘇聯人尤里?加加林,而美國人內爾?阿姆斯特朗則因第一個踏上月球而被歷史永遠銘記。
然而,就像拉沃契金設計局的活塞式戰(zhàn)斗機注定消失在歷史長河中一樣,人類對月球的取樣探索在1976年后就突然沉寂了下去。
直到嫦娥五號的橫空出世,月球已經等了44年,全人類也已經等了44年。
嫦娥五號月面采樣 | 圖片來源:中國航天科技集團
原因很簡單,月球取樣返回,難度極大,成本很高,投入周期很長。
沒有合理的系統規(guī)劃,堅定的國家意志,渴求科學真理的人,探月很容易陷入“面子工程”、“花錢聽響”的攀比怪圈。
并且很不幸地,我們的一些鄰居似乎已經陷入了這樣的怪圈中。
深空探測的機會是寶貴的,世界上只有很少的國家意愿開展、并有實力支持深空探測計劃。
因此每一次機會都應當被充分利用,帶動科技進步,為人類探索未知。
在嫦娥五號以后,人類還要再等44年嗎?
很幸運,我們不需要。
嫦娥五號的“收官”,并不是中國探月工程的謝幕,而是“繞落回”三步走戰(zhàn)略的勝利完成。
探月工程的四期任務早已鋪開。
如果一切順利的話,作為嫦娥五號備份的嫦娥六號將成為我國探月四期的排頭兵,在月球南極進行采樣返回。
嫦娥七號同樣聚焦月球南極,在傳統的著陸探測以外,還會有更加新穎的探測方案。
結束了嗎?不,是新的開始。
圖片來源:文昌發(fā)射場現場
本文系觀察者網獨家稿件,文章內容純屬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平臺觀點,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將追究法律責任。關注觀察者網微信guanchacn,每日閱讀趣味文章。
-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
- 責任編輯: 吳立群 
-
全國第7家!國家超算鄭州中心通過驗收
2020-11-24 14:10 科技前沿 -
嫦娥五號為何凌晨“奔月”?
2020-11-24 07:27 航空航天 -
嫦娥五號發(fā)射成功!一圖了解這次“挖土”之旅
2020-11-24 06:32 航空航天 -
我國首個深空天線組陣系統正式啟用
2020-11-18 07:59 航空航天 -
天問一號,突破3億千米!
2020-11-17 07:25 航空航天 -
我國科學家研制出有望替代塑料的仿生新材料
2020-11-14 17:24 科技前沿 -
高通已獲準向華為供應4G芯片,但解決不了國內實際需求
2020-11-13 19:32 華為 -
開始拋棄英特爾,蘋果電腦首次搭載自研5納米CPU
2020-11-11 13:39 TMT觀察 -
中國載人潛水器在馬里亞納海溝成功坐底,深度10909米
2020-11-10 11:34 -
我國數學家成功證明20多年懸而未決核心猜想
2020-11-08 16:43 -
中國電信宣布5G獨立組網規(guī)模商用
2020-11-07 20:04 5G -
我國發(fā)射全球首顆6G試驗衛(wèi)星
2020-11-06 16:49 觀察者頭條 -
一箭十三星!長征六號運載火箭發(fā)射成功
2020-11-06 12:01 航空航天 -
“小米目標是幾年后登頂歐洲第一”
2020-11-05 17:25 手機 -
世界頂尖科學家論壇線下舉辦,諾獎得主感謝上海
2020-10-30 16:12 -
為何要成為偶像?鐘南山這句話令人欽佩
2020-10-30 15:44 -
世界頂尖科學家論壇在滬召開,習近平視頻致辭
2020-10-30 09:34 新時代之聲 -
加量不加價,大疆云臺相機DJI Pocket 2來了
2020-10-29 14:22 TMT觀察 -
新華三發(fā)布新一代UniServer G5服務器,將打造中國IT領域最強品牌
2020-10-28 16:34 科技前沿 -
中國科學家把微波測量靈敏度提高1000倍
2020-10-28 08:39
相關推薦 -
“美國一退再退,這里也要讓給中國?” 評論 33又威脅上了!“最高70%,12國等著收信吧” 評論 121操心中國,美國“黑手”又要伸向馬來西亞和泰國 評論 155特朗普要求“大搞特搞”,美團體急了:沒中國不行 評論 136最新聞 Hot
-
“美國一退再退,這里也要讓給中國?”
-
“24死超20名女童失蹤”,特朗普“震驚”,地方官卻…
-
又威脅上了!“最高70%,12國等著收信吧”
-
特朗普:這方面,普京很“專業(yè)”
-
特朗普玩爽了,美國人傻眼了…
-
以軍總長被曝與內塔尼亞胡激烈爭吵:這么干局勢會失控
-
“是特朗普向媒體爆料:馬斯克吸毒”
-
哈馬斯接受?;鹂蚣埽乩势眨汉檬?/a>
-
江蘇:縣級以下禁止開發(fā)政務服務APP
-
“家庭主義者”盧特尼克,把歐盟鴿了
-
通話通了個寂寞?特朗普不滿,克宮回應
-
“盯上”西非礦產,特朗普將會晤非洲五國
-
英前防相挑釁:臺灣問題上,西方對中國簡直慫包…
-
操心中國,美國“黑手”又要伸向馬來西亞和泰國
-
“特朗普要想訪華,先把臺灣問題說清楚”
-
“對以色列感到憤怒和警惕,沙特將與伊朗保持和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