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田雷:再看美國的月亮,還那么圓嗎?
最后更新: 2019-09-13 08:07:12我們以“孟曉駿”為標本的分析到此為止,雖然可以對號入座,但絕不是要作誅心之論。以林達為代表的這一系列“近距離看美國”,它們的成功絕非浪得虛名,其中很多作品堪稱中文寫作的精品,影響力所至,更是打動了一代知識青年。但我們不能想當然地認定他們的作品擺脫了敘事的政治,或者找到了一個在政治上中立的支點。不僅他們做不到,任何人都找不到。歸根到底,沒有無立場的立場,或者說,無立場的立場本身就是一種立場。從文化政治的角度解讀這些美國敘事,就能看到,“孟曉駿”們在埋葬前一套認識論的同時,又培植出自己的一整套方法,兩者之間無縫對接。在這里,并不是講述者私心自用,他們有多少洞見,也就有多少盲區(qū),反之亦成立。準確地說,同樣是“近距離看美國”的方法,此前我們能望見的都是洞見,現(xiàn)在卻輪到盲區(qū)登場了,時代的進程要對前一歷史階段的“審美”方法做個清算。
在歷史的進程中,誰都不是無辜者,我們作為讀者更要自我反省。我們只看到了我們想要看到的“美國”,對于不想看到的,就視而不見,其中的任性遠非作者所能享有——某種意義上,“看見的”和“看不見的”也是不斷變動的,如同黑屋子里的探照燈,我們能看到什么,視乎操控者把燈光轉向何處,沒有陽光普照這回事。前不久,上海譯文出版社出版了一本新書《看不見的美國》,收在其市場號召力巨大的系列“譯文紀實”中。書名原題是Hidden America,這題目就很值得玩味,“美國”就擺在那里,是誰把這個龐然大物的某些器官給“隱藏”起來了?為什么此前“看不見”呢?為什么現(xiàn)在要“看見”呢?為什么我們現(xiàn)在終于明白了還有“沒看見”的,甚至是不是還有那些無論如何都“不可能看見”的?簡言之,“看見”背后也隱藏著政治學。在此意義上,我們一定要警惕那些起名叫《看見……》的書,因為所有的“看見”嚴格說都是虛假廣告。如果不首先交待作者之鏡頭在光影之間是如何操作的,那么“看見”就未必是“啟蒙”,也可能是遮蔽、掩蓋或議題操控。
在呈現(xiàn)生活的復雜時,文藝工作者往往敏感又敏銳,反而是學院派后知后覺。《北京人在紐約》的主題曲,就已經(jīng)道出紐約客對紐約的愛恨交織:這里既是天堂,也是地獄,但這并未妨礙北上廣的精英們當年“千萬里我追尋著你”。第一集,在蝸居的地下室里,郭燕對王起明說:“我隱隱約約有種感覺,這兒的很多事情,跟我們過去想的不一樣?!被氐?990年代初,家住北京三環(huán)路內(nèi)和平里的大提琴手,他們從前是怎樣想象紐約的,腳踏實地之后又發(fā)現(xiàn)有何不同?沒過多久,在“湘院樓”刷盤子時,王起明就被上了自由市場經(jīng)濟學的第一課:“這里是有錢就是爺,沒錢就他媽的是奴才”,但為什么我們當年只看到了錢能使人自由,卻沒有領會貫穿其中的主奴辯證法呢?又是誰給我們披上了這個“無知之幕”,讓劇中人以及我們都相信,大幕揭開后,我們一定是先富起來的,是王起明在發(fā)達后所說的“爺”?“格陵蘭公司”開工的前夜,王起明關起門來。也許首先他需要說服自己,于是做了一番論證“剝削與被剝削之間的辯證關系”的就職演說。這個論證是這樣展開的:他創(chuàng)辦了這個公司,所以是“家長”,是“爺爺”;工人們是來打工的,所以“只能是孩子”;工人的“美德”就是“要本分,當孫子”,這樣才能“讓我成為一個像樣的爺爺”。這個爺爺和孫子的關系怎么能維系呢?道理很簡單,如王起明所言,“誰愿意失業(yè)?沒人愿意失業(yè)吧”。當年的“孟曉駿”正暢想著詩與遠方,他們不會懂這樣的“辯證法”,但對于活在當下的我們,這一切如“996”一樣都是生活中隨處可見的茍且。整部電視劇,明明講了一個妻離子散的倫常“悲劇”,主人公的命運如郭燕在酒醉后所言,“我變不成美國人,也早就忘了中國人是什么滋味了”,但為什么我們當年看到的都是花花世界的解放和自由呢?說到底,還是時候未到。
回到《中國合伙人》里,老教授沒有同“孟曉駿”將辯論進行下去,也許他知道,你永遠無法說服一個愿意相信的人。每一代“年輕人”都有自己看世界的角度和方法,取決于他們?nèi)^形成時遇到何種激情燃燒的歲月??础渡细蕩X》長大的孩子,同青春期到電影院看《黃河絕戀》的,眼中的美國以及世界不太可能一樣。為什么今天重看《北京人在紐約》,我們能發(fā)現(xiàn)很多隱藏劇情,從前滿眼的自由、平等和解放,現(xiàn)在卻洞悉出其間的壓迫、冷漠、扭曲和荒誕,劇中人以為他們掙脫了一個權力蔓延至末梢的規(guī)訓社會,最終卻發(fā)現(xiàn),外面,其實是一個更大的監(jiān)獄……變的不是劇本,也不是美國,而是我們自己,是人心,是生活教會了我們,讓我們不再如1990年代那樣對外面的世界無知無畏。
這么說來,這屆的年輕人,如要認識一個更真實的美國,就要檢討這些年來文化精英所營造的美國觀,尤其要從旅美觀察筆記的敘事體中跳出來,意識到“近距離”視角反而容易造成井蛙效應。至于怎么做,首先就是要做新時代的“孟曉駿”,要學會質(zhì)疑,問一句“您是從書本里看來的美國吧”,更要理解任何書本以及敘事背后都有“看見”的政治學。在此意義上,貿(mào)易戰(zhàn),“不愿打、不怕打、必要時不得不打”,來得正是時候。自此后,若繼續(xù)固守“孟曉駿”的美國夢,以美國模式作為普遍的道路以及歷史之終結,只能越來越苦悶并顯得過于天真,只有解放思想者,才能輕裝前行。
又一次,我們到了《中國合伙人》所刻畫的那個代際交接的時刻,舊觀念已經(jīng)搖搖欲墜,在新一輩的年輕人看來,它早已失去了前40年那無往不利的道德感召力,是時候辭舊迎新了。
《中國合伙人》劇照
三
我們這一輩“八零后”,學術人生都是讀“孟曉駿”的書長大的。
這些旅美先行者是怎么講美國的,又是怎么以美國為模式去規(guī)定一個理想社會,宣告歷史終結的,是跨世紀大學生當年的“啟蒙”核心文本。那些年,我們在這些書中“走遍美國”,漸漸遺忘了要做歌里唱的社會主義接班人,滿心想著向美國學習。在“改革春風吹滿地”的歲月,檢驗改革是否成功,一個實踐中的標桿就是美國,而所謂改革,在某些人心中,就是要把美國的今天變成中國的明天。其中當然有反復,整整20年前的1999年,北約轟炸我駐南聯(lián)盟大使館,讓我們這代年輕人眼見什么是霸權和欺凌;但很快,2001年的“9·11”恐怖襲擊更深刻地改變了我們所處的歷史進程。在那個網(wǎng)吧互聯(lián)網(wǎng)的歲月,我們這一代的文化偶像在網(wǎng)絡空間高呼“今夜,我們都是美國人”,那聲音自是回腸蕩氣,“河殤”的心態(tài)又一次還魂,要等到2008年北京奧運前后才退出歷史的舞臺。
法學,作為一個在改革時代重建的學科,知識上的對外開放,既有必要,也是必需。其實,我們根本不用留學,在國內(nèi)法學院讀書,同樣是喝洋墨水長大的,成長于歐風美雨的潤澤中,法學研究的議程以及學者的思考路徑,也早已得到了澆灌,栽下什么花兒,就結出何種果實。在相當長的歷史時期,討論外國法的某某制度并追問其對中國的啟示,這種硬性碰瓷的寫作,是中國法學界最常見的套路。讀一讀這些年法學院的畢業(yè)論文,由此檢閱法學教育流水線的成品,所謂像法律人一樣去思考,大概第一條就是追問外國法對我們的啟示,以中國為病人,以西方做醫(yī)生,除此之外,我們什么都不信。
- 原標題:貿(mào)易戰(zhàn)之后,如何讀美國書?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
- 責任編輯: 小婷 
-
臨沂環(huán)?!耙坏肚小保盍苏l的肉?
2019-09-13 07:57 有權愚蠢 -
西成高鐵獲“工程界諾貝爾”菲迪克大獎
2019-09-12 23:02 超級工程 -
所羅門群島:比起援金,臺灣撈走的金槍魚值錢多了
2019-09-12 22:57 臺灣 -
“掃碼支付不用帶錢包 真是太好了”
2019-09-12 22:19 -
王毅:歡迎朝美恢復對話,應適時考慮解除制裁
2019-09-12 21:36 朝鮮現(xiàn)狀 -
美國負塞爾維亞,只能爭奪第七名
2019-09-12 21:20 2019籃球世界杯 -
魏則西父母再得子
2019-09-12 21:02 -
假冒“邯鄲新聞網(wǎng)”網(wǎng)站被依法關閉
2019-09-12 20:53 網(wǎng)絡戰(zhàn)線 -
劉鶴會見美中貿(mào)易全國委員會董事會主席格林伯格
2019-09-12 20:08 中美關系 -
香港教師唱國歌遭圍攻,3名涉案者在逃
2019-09-12 19:22 香港 -
西藏環(huán)保成效如何?書記:野驢都跑到了公路邊
2019-09-12 19:21 -
阜陽市人大代表王振青涉黑被刑拘,曾獲評全國勞模
2019-09-12 19:01 掃黑除惡 -
無證駕駛被攔下,女子:這一生最大的夢想就是開車…
2019-09-12 17:56 中國雷人秀 -
國民黨中央黨部拒收郭臺銘黨證
2019-09-12 17:55 臺灣 -
這家國際著名藥企將在滬設立全球研發(fā)中心總部,李強會見阿斯利康公司董事長
2019-09-12 17:53 上海觀察 -
年內(nèi)將再發(fā)射5至7顆北斗衛(wèi)星,明年建成全球系統(tǒng)
2019-09-12 17:06 北斗照耀 -
剛剛,數(shù)百香港市民自發(fā)高唱國歌
2019-09-12 16:46 香港 -
商務部:關稅排除清單的審核標準有三方面
2019-09-12 15:58 中美關系 -
國民黨回應郭臺銘退黨:哪一點對不起你?
2019-09-12 15:57 臺灣 -
中企開始就采購美國農(nóng)產(chǎn)品詢價,包括大豆豬肉
2019-09-12 15:47 觀察者頭條
相關推薦 -
“不如申請成中國一省” ,德國鋰企竟如此激將歐盟 評論 55美國放風:伊朗有動作了 評論 85靠萬斯“決勝一票”,“大而美”法案驚險闖關參議院 評論 182電氣化已落后亞洲,“大而美”法案或令美國雪上加霜 評論 78最新聞 Hot
-
特朗普威脅:敢礙事,就逮捕你
-
“7年前就發(fā)現(xiàn)問題了,一直沒修”
-
“不如申請成中國一省” ,德國鋰企竟如此激將歐盟
-
終于換了,特朗普:我很滿意
-
要跟中國對著干?“剛果(金),別斷送發(fā)展機遇”
-
美兩員“大將”施壓未果,日本反倒成了“難啃的骨頭”
-
白宮找補:美國很強,不信去問伊朗
-
何君堯:建議給皇后大道、維多利亞公園改名
-
“美國自毀長城,中企憑高性價比一路高歌猛進”
-
兩國矛盾激化,阿媒突然發(fā)文:收到匿名材料,是俄軍擊中的
-
裝不裝空調(diào),法國政客都能吵起來
-
潛入醫(yī)院裝電詐設備,騙走30萬!今年已發(fā)生多起
-
美報告炒作:中企占比近10%,“五角大樓供應鏈極其脆弱”
-
“歐洲定居者對澳大利亞原住民,犯下種族滅絕罪”
-
好一個“舉賢不避親”,特朗普推薦兒媳參選
-
開庭前妻子墜樓身亡,柯文哲前副手痛哭:臺灣怎么變成這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