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托馬斯·卡薩斯、張軍:當前中國多重轉型與十大挑戰(zhàn)共存,只關注短期風險是不夠的
最后更新: 2024-10-08 12:19:39(9)外部的創(chuàng)造力
與疫情前相比,2023年的上海,很多外國人已經離開,并且其中可能包括了80%的富有創(chuàng)造力的外國人——創(chuàng)業(yè)者、建筑師和藝術家。剩下的主要是那些受訪調查的管理人員和高管。他們雖然致力于商業(yè),但對中國和他們母國的經濟都做出了巨大了貢獻。城市的氛圍會因具有創(chuàng)造力的全球人才而得到豐富,就像人們在新加坡、倫敦或紐約見到的那樣。
所幸,今年以來,情況似乎有所恢復。中國確實擁有巨大的創(chuàng)意儲備,創(chuàng)意人才們正在展示自我、閃耀光芒,因此中國各行業(yè)的創(chuàng)意附加值正迅速增長,從時尚、食品到汽車和電子顯示器。然而,如果全球的創(chuàng)意元素無法聯(lián)結起來,那么對雙方都會是損失。畢竟,美學價值可以通過網絡效應得到提升,對“美”的需求也有助于激發(fā)經濟活動中的“動物精神”。
(10)人工智能的沖擊
目前還沒有人知道人工智能將會帶來怎樣的顛覆性影響。如果美國大型科技公司的裁員現象在其他地方重現,全球經濟可能會被徹底重塑,許多白領崗位將消失。在這樣的環(huán)境下,穩(wěn)定比增長前景更為重要。
一方面,AI可能只帶來邊際的生產率提升;另一方面,當AI的邊際成本趨近于零時,它有可能創(chuàng)造大量新的價值,從而推動經濟發(fā)展。面對人工智能革命,穩(wěn)定與增長的兩難問題,仍然是中國和全球在這一歷史時刻所面臨的最大挑戰(zhàn)。
三、成功的轉型與新的可持續(xù)周期
在多重轉型與上述10個挑戰(zhàn)共存的情況下,只關注短期風險是一個危險的行為。樂觀來看,經濟在未來能夠出現消費增長6到7%、投資增長0到1%、整體增長達到4%的美好情景。
但是,過于樂觀并非好事,從疫情的經驗來看,即便是財政支出也需要被謹慎對待。在許多西方國家,疫情期間的財政擴張引發(fā)了貧富差距擴大與通貨膨脹。傳統(tǒng)的貨幣與財政手段在緩解危機、促進轉型方面可能會事與愿違、讓問題更加嚴重,政策效果也往往難以持久。
中國將采取審慎的態(tài)度并以全局視角應對挑戰(zhàn)。例如,西方專家建議的農村集體所有制土地自由化的土地改革方案一方面能夠“讓農民獲得土地中的大量財富,讓他們能夠按市場價值出租或出售他們的土地,從而為他們提供額外的可支配收入”;但另一方面,此類政策在刺激需求的同時,也可能會導致土地集中于地方精英手中,并引發(fā)類似于其他新興市場中存在的貧困和貧民窟現象。
巴西貧民窟網絡
換言之,短期解決方案需要與長期影響相權衡。中國的政治制度以長期規(guī)劃著稱,并且有著不被短期利益所迷惑的傳統(tǒng)。
在應對多重轉型的過程中,直到新政策和措施明顯見效之前,中國經濟相對而言可能會連續(xù)幾年保持平穩(wěn)的狀態(tài)。這并不是一個充滿起伏的“W”型的經濟模式,而是“L”型的,伴隨著穩(wěn)定且微弱增長、市場疲弱和低通脹的經濟模式。
經歷了前所未有的40年高速增長,這樣的經濟模式并不令人意外,這實際上也是一個相當好的結果。
然而,“L”型經濟模式的危險在于其缺乏變化,導致政策制定者可能在平靜的停滯中迷失,難以分辨哪些杠桿和政策才是有效的。目前,政策主旋律是充分利用市場機制的優(yōu)勢,同時逐步淘汰低效益部門和低生產力企業(yè),依據行業(yè)和精英商業(yè)模式逐步進行改革。
如果改革足夠大膽且具有結構性,那么我們將看到這樣的景象:市場上的信息更加豐富(例如關于風險的信息)、自由化程度提高、資本配置改善、監(jiān)管放松,甚至可能在多重轉型的后期對外國企業(yè)展開魅力攻勢(charm offensive),并在最終可能看到長期的4%和5%的增長。
這里有個關鍵問題是西方國家普遍依賴的貨幣調整政策會被拋棄。關于財政政策,盡管高債務和高稅收有負面影響,但中國的中央集權制度能夠帶來更多的回旋余地。
在未來五年內,我們認為中國的消費將會增加,供應鏈會更加復雜,經濟發(fā)展會更加綠色和可持續(xù),國際化程度會提高,技術也會更加先進,并且會進一步向西方開放貿易和投資,甚至開放金融資本和文化。我們的調查表明,這也是許多瑞士公司雖未言明但實際持有的看法。
致謝:
本文感謝復旦大學人文社會學科傳世之作學術精品研究項目“構建經濟發(fā)展的國家理論”(XM04221238)對本研究的支持。
本文系觀察者網獨家稿件,文章內容純屬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平臺觀點,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將追究法律責任。關注觀察者網微信guanchacn,每日閱讀趣味文章。
-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
- 責任編輯: 蘇堤 
-
原生鴻蒙開啟公測,微信原生版也邀請內測
2024-10-08 11:39 觀網財經-科創(chuàng) -
“有條件、有能力、有信心實現全年經濟社會發(fā)展預期目標”
2024-10-08 11:37 觀網財經-宏觀 -
A股開盤牛氣沖天,高開低走后市如何?全球資金正在重估
2024-10-08 10:12 觀網財經-宏觀 -
A股繼續(xù)暴漲,多個券商App又被“擠爆”
2024-10-08 10:05 觀網財經-金融 -
A股首例!控股股東擬使用專項貸款增持股份
2024-10-08 09:55 觀網財經-金融 -
A股逼近“漲?!遍_盤:滬指漲幅10.13%
2024-10-08 09:43 -
百達香港在中國建設銀行的持股比例從0.01%增加至8.32%
2024-10-07 22:10 金融觀察 -
高盛、瑞銀、摩根士丹利等外資投行紛紛發(fā)聲,看好中國資產
2024-10-07 21:00 金融觀察 -
因大幅溢價,中銀證券創(chuàng)業(yè)板ETF公告明日停牌至10:30
2024-10-07 18:58 金融觀察 -
央行已連續(xù)5個月暫停增持黃金
2024-10-07 17:01 黃金游戲 -
國新辦8日將舉行發(fā)布會,介紹系統(tǒng)落實一攬子增量政策
2024-10-06 14:51 觀網財經-宏觀 -
超級牛散王孝安、方士雄,被頂格處罰
2024-10-06 14:14 金融觀察 -
史上首次!長假最后一天可受理期貨開戶
2024-10-06 14:11 金融觀察 -
“在這個世界中,美國不是穩(wěn)定的錨,而是需要防范的風險”
2024-10-03 23:28 美國一夢 -
“中概股暴漲已讓空頭血虧70億美元,損失慘重”
2024-10-03 13:22 中國經濟 -
“‘生兒育女’后,馬斯克政治立場快速轉變”
2024-10-03 08:55 美國政治 -
港股大爆發(fā)!恒生指數站上22400點
2024-10-02 13:55 -
130萬畝良田喜迎豐收,汾酒“第一車間”訴說持續(xù)千年的糧農故事
2024-10-02 09:59 觀網財經-消費 -
馬斯克可以“試錯迭代”,我們行不行?
2024-10-02 09:59 觀網財經-科創(chuàng) -
斥資80億元打造上海薈聚,宜家母公司:對中國市場的信心毋庸置疑
2024-10-01 14:32
相關推薦 -
“美國已解除這項對華出口禁令” 評論 258家樂福CEO放話:對中國小包裹,要學特朗普征稅100% 評論 213“2027年起,整個產業(yè)將拱手讓給中國” 評論 126“不如申請成中國一省” ,德國鋰企竟如此激將歐盟 評論 126最新聞 Hot
-
“即使特朗普下臺,美國政策也不會變,中日韓要合作”
-
“船到橋頭自然直”,印外長回應美議員
-
俄海軍副總司令陣亡
-
“在越南的中國制造商松了一口氣”
-
他倒戈后就躲起來了,電話都不接,同僚評價:聰明
-
“美國已解除這項對華出口禁令”
-
“印軍將全面排查中國產零部件”
-
美國和盟友鬧掰?“本質沒變,中國需高度警惕”
-
斯塔默不吱聲,英財相當場落淚,“哭崩”市場
-
家樂福CEO放話:對中國小包裹,要學特朗普征稅100%
-
莫迪表態(tài):金磚是重要平臺
-
“還想阻撓大陸武統(tǒng)?美國太晚了”
-
受賄數額特別巨大,齊同生被提起公訴
-
“美國占一半,中國分四成,歐洲...”
-
李在明最新涉華表態(tài)
-
叫完“爸爸”又被白宮整活,北約秘書長:驚喜且有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