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湘穗:美式全球化體系的衰變與前景
最后更新: 2020-06-02 10:28:39【近日,博鰲亞洲論壇2018年年會在海南舉行。據(jù)媒體報道,會議發(fā)布的報告中特別指出,逆全球化的貿易保護主義沒有出路。其實,正如本文作者所指出的,逆全球化本質上是美式全球化的終結,未來的新型全球化,本質上是屬于全球人民的全球化,是資本主義邊緣地帶國家也能夠平等加入的全球化。不論是回顧歷史還是分析現(xiàn)實,人們都會發(fā)現(xiàn),那種盼望走單一路徑、通過單一因素的改變,無論是新技術革命、新市場開拓、新制度創(chuàng)建或是通過一場戰(zhàn)爭就讓世界擺脫體系性危機的念頭,都是不切實際的幻想?!?/strong>
悠久綿長的全球化歷史
人是社會生物,人們通過彼此間的交流形成社會,交流使我們成為人類。作為人類通過交流趨向于組成全球社會的過程,全球化是伴隨人類社會發(fā)展的漫長歷程。
廣義上的全球化,包括時間和空間兩個維度,是指人類通過長期的交易、交往、交流活動,逐步地交融,趨向于組成全球社會的歷史過程或趨勢。這是一個長期趨勢,一直在延續(xù)。
撇開人類祖先走出非洲、繼而分布到全世界的人類學學說不談,與有文字記載的文明史同步,人類的全球化歷史至少已經(jīng)有5000年之久。
早期文明星星點點地興起于各個大陸,彼此分散,數(shù)千年間,在相隔甚遠的幾個地區(qū),逐步發(fā)育出幾大主要文明,包括我們今天耳熟能詳?shù)墓虐<?、古印度、中華文明和古希臘文明等等。由于人口分布、空間距離和交通工具的限制,世界各大文明體之間總體上處于一個空間相對分離的狀態(tài)。各大文明因此形成了自身的幾大特色:首先,各自發(fā)展出不同的國家形態(tài),如希臘的城邦國家和中國大一統(tǒng)王朝。其次,各自有相對比較完整而又自給自足的經(jīng)濟體系,如地中海的商業(yè)經(jīng)濟體系,中國的農業(yè)經(jīng)濟體系。其三,產(chǎn)生了不同的生活、生產(chǎn)方式,也有不同的文化和宗教。
各大文明自成體系,卻又都在不斷擴展著自己的活動空間,通過戰(zhàn)爭、商貿、宗教和遷徙,將各自文化向周邊擴散傳播,與其他文明相互影響,相互滲透,或相互沖突。粗略地劃分,自公元前500年到公元500年這千年中,歐亞大陸幾大文明的往來,從零星變得頻繁。駝隊馬幫和船只,裝載著東方的絲綢、香料、寶石,西方的玻璃器皿、紡織品、金屬及貨幣,穿梭于陸路和海上,將歐亞大陸上的幾大文明連接成一條不間斷的文明地帶。這是人類歷史上第一次大規(guī)模的全球化,過程緩慢但意義深遠。這一時期也是古典文明的鼎盛時期,從東到西,各大文明體都創(chuàng)造了輝煌的文化。
公元5世紀前后,在內亂和草原游牧民族的襲擾下,歐亞大陸各大文明體陷入動蕩,東西方的接觸大幅減弱乃至停滯,全球化進程退潮。之后的1000年間,宗教和戰(zhàn)爭在不同文明的交流中扮演了更重要的角色,其代表事件就是伊斯蘭教興起傳播和蒙古人橫掃歐亞大陸,后者建立的龐大帝國雖然時間短暫,但是又打通了連接東西方的陸路。
在公元1500年之前,盡管各大文明體之間存在著一定程度的相互聯(lián)系,但這種聯(lián)系從未達到全球體系所需的“持續(xù)互動、日益互依”的合作深度,更不具有共時性的特征。比如說漢帝國對匈奴人的打擊最終傳導到了西方,并加速了古羅馬帝國的滅亡,但是這個聯(lián)系是間接的,不是共時性的,而且是一個漫長的過程。真正意義上的全球化大飛躍,是在1500年之后。
全球化的果實:現(xiàn)代資本主義世界體系
今天為大多數(shù)人所理解和經(jīng)歷的全球化——一種將各大文明編織到一起的共時性的全球化,可以追溯到500年前。
1500年前后,當時的葡萄牙和西班牙人經(jīng)歷航海探險之后發(fā)現(xiàn)了美洲大陸、開辟了歐洲經(jīng)印度洋到亞洲的貿易航路,從而建立了世界各主要大洲之間的海上聯(lián)系。
為什么歐洲人要進行險象環(huán)生的大航海?因為與亞洲相通的陸路,被奧斯曼帝國阻斷了,歐洲人需要南下,找到通往亞洲的新途徑。歐洲人從全球貿易和掠奪中獲得了資本原始積累的第一桶金——美洲的白銀,以此為基礎建立了現(xiàn)代資本主義的世界體系。這一體系在經(jīng)濟上,以優(yōu)先考慮資本持續(xù)積累為特征;在政治上,則建立了以歐洲主權國家為中心的等級秩序。
通過數(shù)百年的擴張,現(xiàn)代資本主義體系摧毀了世界上同時平行存在的其他所有體系和秩序,覆蓋了全球。[1]由此可見,全球化不只是一個經(jīng)濟過程,也是權力擴張的政治過程。其核心問題在于,誰在化誰?在過去500年,顯然是資本主義的體制在“化”世界。因此,這一階段的全球化,可稱之為資本主義的全球化。
資本主義全球化的500年歷史,可以根據(jù)不同的主導國家劃分為不同階段。在《漫長的二十世紀》一書中,阿瑞吉把資本主義世界體系的500年,分為四個“百年周期”。
首先是由西班牙、葡萄牙王國和意大利城邦主導的伊比利亞半島周期。1498年,葡萄牙和西班牙的航海家在經(jīng)歷了非洲海岸和大西洋的長期探險和拓殖之后,發(fā)現(xiàn)了通往美洲的航線,繼而開辟了沿好望角東去印度洋到亞洲的貿易航路,使原本處于不同大陸上的世界各經(jīng)濟體超越了海洋的阻隔,形成了全球性的經(jīng)濟網(wǎng)絡。當時主要的經(jīng)濟活動圍繞著一個全球大三角運行:歐洲人把非洲的奴隸運往美洲,再把美洲白銀運往歐洲和亞洲,以換取亞洲商品再運回歐洲。歐洲人從中實現(xiàn)了資本的原始積累,并建立了基于殖民開發(fā)的資本主義世界體系。這場由西班牙、葡萄牙王國和意大利城邦的資本支持的擴張,最大的特點就是開啟了資本主義生產(chǎn)方式。在以往的生產(chǎn)和交易方式中,資本的投資和擴張方式無法帶動整個經(jīng)濟體系,而歐洲人第一次做到了這一點。因此,歐洲的基督教世界獲得了可以和伊斯蘭世界和中國、印度等富裕的亞洲國家平起平坐的地位,逐漸使歐洲從世界邊緣地帶變成了世界的中心。
荷蘭原本附屬于西班牙王國的聯(lián)合省,在1848年《威斯特伐利亞條約》簽訂之后獨立,并迅速成長為資本主義體系新周期的主導力量。荷蘭人從葡萄牙人手中奪取了亞歐貿易的壟斷權,又擺脫了西班牙主導的哈布斯堡王朝的政治統(tǒng)治獲得了獨立,荷蘭成了世界資本主義商業(yè)體系周期的領路人。荷蘭周期的意義在于,它創(chuàng)造了商業(yè)資本主義的全球化模式。荷蘭不像以前的伊比利亞人主要靠暴力掠奪的方式積累資本,而是通過商業(yè)的方式來積累資本。為此,荷蘭人建立了當時世界上最龐大的運輸船隊,建立了銀行、證券交易所、股份公司,建立了議會和共和國,也建立了歐洲的主權民族國家體系。
英國是荷蘭最好的學生,也是最出色的對手。英法七年戰(zhàn)爭之后,英國獲得了法國在海外的大量殖民地,逐步變成了一個世界性的帝國,成為資本主義世界體系第三個百年周期的主導國家。英國周期被稱為“漫長的十九世紀”,它的特點是將海洋軍事霸權與商業(yè)擴張結合到一起,并建立了一個以相對自治的方式進行間接管理的龐大殖民地。靠著工業(yè)革命和其構建的全球市場體系,英國成了工業(yè)資本主義周期的主導者。
曾經(jīng)的海上馬車夫——荷蘭
美國曾經(jīng)是歐洲的殖民地,在獲得獨立后美國借鑒了歐洲資本主義的制度,又結合美洲的實際條件進行了體制再造,終于憑借著龐大的軍事力量、石油能源革命和美元貨幣體系,以及在關鍵時刻介入世界戰(zhàn)爭,贏得了對歐洲政治、經(jīng)濟和軍事的支配地位,成為資本主義體系新時代的全球霸主。美國是一個洲際型大國,擁有極佳的地緣政治條件,一邊是大西洋,一邊是太平洋,是跨大西洋的核心,承接了歐洲的財富和技術,在太平洋這邊又拓展了空間,這使得美國在地緣上非常安全,其他國家對其難以構成威脅,而它可以去越洋干預別人。二戰(zhàn)后美國真正成為世界的制造業(yè)中心,在戰(zhàn)爭結束時,美國占據(jù)了世界工業(yè)制造的2/3的份額,而歐洲在戰(zhàn)后只能靠“馬歇爾計劃”提供的援助進行重建。美國依靠軍事勝利和經(jīng)濟實力建立起包括關貿總協(xié)定(GATT)、世界銀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和聯(lián)合國等一整套的全球制度體系,把力量轉化為制度與秩序,開始全面主導全球化的歷史進程。
- 原標題:美式全球化體系的衰變與前景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
- 責任編輯: 武守哲 
-
重建中國歷史的“大一統(tǒng)”敘事,是關乎國本的大事
2020-05-05 08:56 -
遙望兩千多年前的秦人如何防疫和治病
2020-04-21 08:28 -
宗教新右翼與當前美國的對華政策
2020-03-07 09:01 中美關系 -
“官僚主義式”政治留下的歷史教訓,值得警惕
2020-03-03 08:45 -
為什么施政嚴猛?雍正自己這樣解釋
2020-03-02 07:27 -
對口支援,疫情下的制度優(yōu)勢
2020-02-12 07:32 新冠肺炎抗疫戰(zhàn) -
漢景帝不吃老鼠嗎?我們如何看待過去
2020-01-18 08:45 考古 -
中國粉絲送禮物的韓國軍隊,曾被志愿軍按地摩擦
2020-01-14 11:04 -
“超歷史的”眼光與古典教育
2020-01-14 07:16 -
沒有戰(zhàn)爭,西方怎能“脫胎換骨”?
2020-01-10 07:53 -
為什么我們總迷戀盛唐風華?
2020-01-01 08:44 -
古裝劇里“劉海兒”泛濫,歷史上到底什么樣
2019-12-20 07:46 -
薛紹墓找到了,你還記得昆侖奴的梗嗎?
2019-12-19 08:03 -
歷朝歷代都禁酒,想要暢快喝酒得等到…
2019-12-16 08:04 -
200余件七三一部隊罪行新史料首次公開
2019-12-13 20:55 國家公祭日 -
在今天的臺灣,“統(tǒng)左派”存在的意義是什么?
2019-12-11 07:16 臺灣 -
日本二戰(zhàn)航母“赤城”“加賀”號殘骸被確認
2019-10-22 10:27 -
4K修復版《開國大典》10月18日全國上映
2019-10-12 22:41 中國電影 -
反擊“中國人種西來說”,他找到了良渚
2019-10-06 15:13 文化 -
關于這支軍隊的史料甚少,但英雄與犧牲的故事動人心魄
2019-09-24 10:50
相關推薦 -
“這是歷史性決定,領土問題只能由烏美俄三邊討論” 評論 59歐洲政要“傾巢出動” 評論 183第二次綜合演練,視頻來了! 評論 125沉默兩天后,法國政府承認:他是我們的人,趕緊釋放 評論 70“美國代表團‘放鴿子’,不去印度談判了” 評論 141最新聞 Hot
-
“這是歷史性決定,領土問題只能由烏美俄三邊討論”
-
德外長胡咧咧:中國在周邊“進攻”,也影響我們
-
馬克龍:要問問特朗普,準備為烏克蘭安全出多少力
-
日本防衛(wèi)大臣將首次訪問土耳其,考慮引進土耳其無人機
-
胡塞武裝發(fā)射高超音速導彈,以色列機場遇襲
-
俄官員:都說要給烏克蘭提供安全保障,俄羅斯也需要
-
三周內第二起,紐約槍擊案致3死9傷
-
“普特會”后,普京向這三國領導人通報情況
-
特朗普口風變了,“考慮參照北約,協(xié)防烏克蘭”
-
美國三個共和黨州“發(fā)兵”首都華盛頓
-
美國貿易談判代表取消赴印行程
-
歐洲政要“傾巢出動”
-
美特使:普京同意類似北約“第五條款”的保障
-
美國豆農扛不住了!“沒有市場能與中國相提并論”
-
“特朗普拍到我坐在帳篷旁,然后推土機就來了”
-
盧拉邊種葡萄,邊向特朗普喊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