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揚:“下層社會儒家傳統(tǒng)”是孕育革命思想的母體
——“中國思想”系列之三
關鍵字: 毛澤東毛澤東思想儒家傳統(tǒng)文化中國思想中西結合若從“修齊治平”上看,修身和齊家的教誨對于所有人都是一樣的,無論貧富貴賤,都講仁義孝悌、中庸之道,這是個人的方面。但是到了治國和平天下的層次,上層階級從儒家傳統(tǒng)中解讀出綱常禮教等統(tǒng)治術,而下層階級卻從中解讀出關于“天命”和“道統(tǒng)”的思想,一旦認定“天下無道”,就會受到“匹夫有責”的鞭策,投身于匡扶社稷、重建天下的大事業(yè)當中。
毛澤東的青年時代,正處在亡國和亡天下的危機同時爆發(fā)的一個歷史時期。從他的人生道路上看,這段時期他開始尋求救國之道,積極投身革命運動;而從他的思想形成上看,這段時期在他的頭腦中,首先是中國“下層社會儒家傳統(tǒng)”的復活,接下來是大量“西方思想”的進入,兩者共同為馬列主義的到來做好了準備。
對馬列主義的吸收,是為第三階段。1920年,毛澤東同何叔衡等人創(chuàng)建長沙共產主義組織,在寫給蔡和森的一封長信中他表明自己接受了馬克思主義,認為中國應該走俄國十月革命的道路,同意以“改造中國與世界”為新民學會的方針,并說這“正與我平日的主張相合”,認為這個方針是世界主義的?!斑@種世界主義,就是四海同胞主義,就是愿意自己好也愿意別人好的主義,也就是所謂社會主義。”信中寫道:“我對于絕對的自由主義,無政府的主義,以及德謨克拉西主義,依我現(xiàn)在的看法,都只認為于理論上說得好聽,事實上是做不到的。”
三個階段過后,中西思想的結合,在毛澤東的頭腦中大體完成。若沒有第一階段厚實的國學基礎,或沒有第二階段對西學的廣泛涉獵,這個結合都不會完成得很好。這一點,對于今天那些食古不化的國粹派或食洋不化的自由派,仍有教育意義??梢哉f,在毛澤東的頭腦中,“中國思想”與“西方思想”的結合從初始時期就大體上是平衡的。1917年時值二十四歲的毛澤東在給友人的信中寫道:東方思想雖然有許多不切于實際生活,但“西方思想亦未必盡是,幾多之部分,亦應與東方思想同時改造”。
二、“下層社會儒家傳統(tǒng)”的持久生命力
毛澤東早年極為崇拜康有為和梁啟超。據斯諾筆錄《毛澤東自傳》,十七歲那年他從表兄文運昌處得到兩本書刊,一本是介紹康有為與維新運動的,另一本則是梁啟超主編的《新民叢報》。毛日后回憶說:“(這兩本書)我讀而又讀,一直到我能夠背誦出來。我很崇拜康有為和梁啟超,并十分感激我的表兄?!?
1911年,毛澤東寫了一篇政論文章貼在學校的墻壁上,“主張將孫中山由日本召回,就任新政府的總統(tǒng),并以康有為任副總理,梁啟超任外交部長”。
就連治學方法,毛澤東也效仿康梁。在1915年寫給同學的一封信中,他提到自修問題時寫道:康有為“四十歲以前,學遍中國學問;四十年以后,又吸收西國學問之精華”;梁啟超“先業(yè)詞章,后治各科”。
康梁二人的思想,在當時就是主流。雖然二人在戊戌變法失敗后流亡海外,但他們所代表的“公羊春秋”思想貫穿于清末變法維新運動的始終,曾有過“滿朝滿野講《公羊》”(吳承仕語)的盛況。
然而,同樣都是繼承儒家傳統(tǒng),都是結合中西學問,而且康梁二人還堪稱是毛的啟蒙老師,為什么反倒是后者異軍突起,不僅建構出一套完整思想體系,而且切實應用到了中國革命實踐中并取得了成功?
答案恐怕就在“上層社會儒家傳統(tǒng)”和“下層社會儒家傳統(tǒng)”的差別之中。
追根溯源,中華儒家傳統(tǒng)的原典是詩、書、禮、樂、易、春秋“六經”,這一套經典文本,經過孔子的編纂注釋,加上“記”和“傳”等,生成為儒家傳統(tǒng)思想的核心。
孔子、孟子晚于周公,但先于秦始皇、漢武帝。這就是說,若將秦漢大一統(tǒng)國家視為兩千多年中華政治制度的基礎,那么實際上是中華政治文化先于中華政治制度。這一點很重要。因為這也就意味著,先有了關于大一統(tǒng)政治的一套思想理念,一個理想標準,也就是所謂“道統(tǒng)”,而后才有歷代帝王各自獨立的大一統(tǒng)政治實踐。由于所有儒生都是“道統(tǒng)”的闡釋者和守護者,這就給了他們一個超越性的地位,不僅可以為王者師,而且可以名正言順地“替天行道”,以“天命”的名義發(fā)動革命,推翻當前王朝。
中國人關于革命的觀念,源于商湯王暴力推翻夏桀王、周武王暴力推翻商紂王這兩場政權更迭的歷史故事。由于在儒家經典中桀、紂被定為暴君,湯、武被視為圣賢,武力滅夏和伐紂成功被看作正義事業(yè),《易經》中有“湯武革命,順乎天而應乎人”之語,于是衍生出一系列非常經典的儒家思想觀念:一是只要“順乎天而應乎人”,誰都可以鬧革命;二是只要發(fā)動革命,就一定要改朝換代;三是只要改朝換代成功,誰都可以做國王;四是只要當上國王,就一定要恢復“道統(tǒng)”。
中華儒家關于“道統(tǒng)”和“革命”的這些觀念,與猶太-基督教中的圣經信仰有一定的共同之處:就是在古代國王“朕即法律”這一原始公義之上,加上了一個以全天下人共同的理想社會為標準、為追求的高級司法。而這一高級司法的解釋權不在朝廷官宦,而在民間精英。在中華社會,就是儒家士大夫,在基督教社會,就是先知。
基督徒對于到達天國的追求是無限的,儒家士大夫對于“大道之行”的追求也是無限的。在基督教社會,清除世間的邪惡、迎接末日的到來是每個信徒的責任;在中華社會,改變“大道既隱”的“據亂世”現(xiàn)狀、恢復“道統(tǒng)”秩序并回歸“太平世”也是每個讀書人的責任。
這就是中國“下層社會儒家傳統(tǒng)”持久不斷的生命力之來源。每當王朝衰落、天下大亂、大一統(tǒng)局面喪失,上層社會中人一定采取保守主義態(tài)度,致力于重新恢復秩序,而下層社會中人一定選擇激進主義態(tài)度,致力于通過革命改朝換代,重建“道統(tǒng)”。這也是中華儒家傳統(tǒng)的偉大之處,治國是統(tǒng)治者的義務,但平天下是所有人的義務,亡國的責任歸咎于統(tǒng)治者,但亡天下的責任歸咎于所有人。
在自秦朝之后的兩千多年歷史上,由下層社會人士發(fā)動革命完成改朝換代并重建大一統(tǒng)的情況很多。漢高祖劉邦是縣城小官吏,隋高祖文皇帝楊堅出身山東寒族,宋太祖趙匡胤出身下級軍官,明太祖朱元璋出身破落農戶,而北魏拓跋氏是鮮卑族人,遼太祖耶律阿保機是契丹族人,金太祖完顏旻是女真族人,大清王朝十帝是滿族人。
由于政治文化先于政治制度,“道統(tǒng)”高于王朝,所以儒家士大夫不僅承認下層社會發(fā)動革命的合法性,甚至也承認蠻夷戎狄入主中原的合法性??鬃泳驮f過:“夷狄之有君,不如諸夏之無也?!贝嗽捠钦f,春秋各國時有僭亂,君不君,臣不臣,而夷狄且有君。又《論語·子罕》:“子欲居九夷,或曰陋,如之何?子曰:君子居之,何陋之有?”夷狄可以被君子所居而教化,從而進為華夏;相反,華夏僭亂,亦可以退為夷狄。
綜合上述,“下層社會儒家傳統(tǒng)”甚至“夷狄社會儒家傳統(tǒng)”,都可以成為孕育革命的母體。以毛澤東思想為代表的新型“中國思想”,正是從這種母體中孕育出來的。
但是,正如前面所說,儒家傳統(tǒng)的革命觀念,主要是指改朝換代和重建“道統(tǒng)”。這種革命與馬列主義中的革命——推翻剝削階級、解放生產力、實現(xiàn)共產主義——并不是一回事。所以,毛澤東思想雖然被中國“下層社會儒家傳統(tǒng)”這個母體所孕育,卻并不完全是這個母體的子體。這套思想中關于建設新社會、發(fā)展生產力、實現(xiàn)現(xiàn)代化的思想內容,則完全來自于馬列主義這個父體。
所以說,毛澤東思想是馬列主義與“下層社會儒家傳統(tǒng)”兩者的結合,這個結合即是成功的中西結合,也是成功的古今結合、傳統(tǒng)與現(xiàn)代的結合。
關于新型“中國思想”中的現(xiàn)代化內容和未來走向,留到下篇再談。敬請關注,并歡迎批評指正。
本文系觀察者網獨家稿件,文章內容純屬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平臺觀點,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將追究法律責任。關注觀察者網微信guanchacn,每日閱讀趣味文章。
-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
- 責任編輯:陳軒甫
-
法國攛掇歐盟:加強關稅壁壘,對抗中國 評論 11“美國一退再退,這里也要讓給中國?” 評論 65又威脅上了!“最高70%,12國等著收信吧” 評論 134操心中國,美國“黑手”又要伸向馬來西亞和泰國 評論 159最新聞 Hot
-
“美國一退再退,這里也要讓給中國?”
-
“24死超20名女童失蹤”,特朗普“震驚”,地方官卻…
-
又威脅上了!“最高70%,12國等著收信吧”
-
特朗普:這方面,普京很“專業(yè)”
-
特朗普玩爽了,美國人傻眼了…
-
以軍總長被曝與內塔尼亞胡激烈爭吵:這么干局勢會失控
-
“是特朗普向媒體爆料:馬斯克吸毒”
-
哈馬斯接受?;鹂蚣?,特朗普:好事
-
江蘇:縣級以下禁止開發(fā)政務服務APP
-
“家庭主義者”盧特尼克,把歐盟鴿了
-
通話通了個寂寞?特朗普不滿,克宮回應
-
“盯上”西非礦產,特朗普將會晤非洲五國
-
英前防相挑釁:臺灣問題上,西方對中國簡直慫包…
-
操心中國,美國“黑手”又要伸向馬來西亞和泰國
-
“特朗普要想訪華,先把臺灣問題說清楚”
-
“對以色列感到憤怒和警惕,沙特將與伊朗保持和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