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吳旭、大風哥:我用親身經歷告訴你,美國對華負面看法從何而來
關鍵字: 中美關系美國誤解中國美國對華負面看法中美差異【本文為上??萍即髮W2017人文大講堂講座,首發(fā)于微信公眾號:智能國(Ai-land),觀察者網獲授權轉載。】
“香甜”的美國空氣尚未散去,5月24日,上科大人文講堂的教室里卻播放著一幅陰云密布的國會山照片。美國亞利桑那州立大學克朗凱特新聞傳播學院的吳旭教授,用親身經驗給大家講“美國對華負面看法從何而來”。
先別說中美刻板印象,先說說吳旭老師給人的印象。他問現場聽眾覺得他多大年紀?有說30的,有說20的。答案是,60后!不過看上去實在像80后啊。
吳老師人大新聞系畢業(yè)后就進入新華社國內部工作,是《新華每日電訊》的創(chuàng)始人之一。1997年下海開公關公司,還給北京國安打過廣告。2000年赴美求學,本想短暫學習一下廣告,后來越學越有興趣,另辟蹊徑進入中美關系研究領域,頗有造詣。從2008年開始,吳旭教授出任國務院新聞發(fā)言人的培訓老師。因為年輕臉,在講座現場一不小心就被工作人員當作志愿者,支使他去干活,比如拉個橫幅。橫幅上寫著:“歡迎吳旭教授”。
有誰記得吳老師的這個節(jié)目嗎
“美國通”練成記
這位前媒體人,一直是一位專業(yè)的輿情觀察者。他的博士論文以《中國網絡民族主義》為題,是這個話題最早的研究者之一。他提出了一個問題:諸如《想象的共同體》之類著作認為印刷媒體(報紙)是塑造民族主義的基礎介質。但為什么號稱全球化的網絡媒體并沒有能抹平民族主義?
隨后的2006到2008年,正是中國網絡民族主義熱潮最盛的時候。紐約客的記者在看過他的論文后,對這個概念很感興趣,對此做了封面報道。
圖片中扎紅領巾者為“四月網”創(chuàng)始人之一的唐杰
在過去幾年里,吳教授多次帶學生來到中國,既拜訪人民日報、環(huán)球日報社,講憤青和中國形象,也參觀北京的華爾街日報社、路透社分部。同行者一般不懂中文,他身兼老師、保鏢、導游、翻譯,自稱每次都累得夠嗆,也因此對文化撞擊感觸特別深。
他說“這些學生第一次走下飛機,踏上中國,不僅僅是‘空氣’,而是五感都受到沖擊?!边@些美國年輕人的腦海里,或多或少要上演一番刻板印象與現實中國的對撞。
吳旭教授2008年出版了《中國夢》一書,著重于品牌的設計、國家形象方面,是這個說法最早的提出者之一。那時候可沒有滿大街說中國夢的情況,他這個說法在當時是孤獨的,甚至是“敏感詞”。
憑借媒體人的敏感度和話語創(chuàng)造能力,吳旭教授可以說一直站在輿情觀察的浪尖上。
他對美國的了解,使他得以準確預測特朗普當選。在他看來特朗普拿準了美國的命門,以脫口秀的風格把美國大選變成了舞臺。“在新媒體時代,能夠用流利語言與觀眾互動,就等于完全掌握了政壇?!?
吳旭教授開玩笑說,對特朗普的判斷,讓他在各種微信群里贏了不少錢。
不光中國國內對特朗普的選情判斷失誤,美國人也無數次嘲笑特朗普,張口閉口稱他為小丑。鳳凰衛(wèi)視的主持人告訴吳旭:你可能是我們所有專家嘉賓里惟一一個預測特朗普能贏的。
美國人的兩種中國觀:精英與大眾
吳教授認為對大選結果的錯判,是美國整個精英階層和大眾脫節(jié)的結果,而脫節(jié)的沖擊力一部分就來自中國??梢哉f,中國在過去30年崛起太猛,大部分美國人沒能及時刷新三觀,由此形成了“精英版”和“大眾版”兩種中國觀。
其中,精英版的中國觀比較切合實際,大眾版的中國觀偶爾會沉渣泛起,但基本平穩(wěn),且往往對華抱有敵意。
中國印象的糾葛,在選舉中讓中美關系成為“事故多發(fā)區(qū)”,這和大眾版中國觀有關系。一般候選人在一開始要迎合大眾來爭取選票,但在最終上位之后又要回到精英人群的觀點中去。
而特朗普與之前的總統(tǒng)都不一樣,他本質上就是相信大眾版中國觀的,他和很大部分選民的想法是相近的,中國也就順理成章成為他初選和復選時的主打牌。
選舉前三個月的時間,特朗普變換各種姿勢提China。吳教授播放了一則剪輯出來的短視頻,短短3分鐘里特朗普吐出了200多個China,現場幾度爆笑。
總體看來,美國的兩種中國觀是這樣分布的:
需要注意的是,處于特殊地位的媒體,也是持大眾版中國觀的居多。
美國人口中大約有18%和19%擁有護照,有出國的可能,其中來中國的只有1-2%。是否來過中國,是他們對中國態(tài)度的重要影響因素,如果沒有來過,對中國的印象就很可能是滯后的。
兩種中國觀存在著沖突,因此我們既沒有必要對涉及中國的溢美之詞過于激動,也不必太在意普通民眾對中國的反感。
波瀾不驚背后的大逆轉
- 原標題:猜猜影響美國大眾當下對華印象的電影有哪些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
- 責任編輯:小婷
-
靠萬斯“決勝一票”,“大而美”法案驚險闖關參議院 評論 121電氣化已落后亞洲,“大而美”法案或令美國雪上加霜 評論 71為什么這支國足被普遍看好? 評論 93被批評“過于親近中國”,澳總理這樣回應 評論 82佩通坦被停職,泰國副總理出任看守總理 評論 273最新聞 Hot
-
好一個“舉賢不避親”,特朗普推薦兒媳參選
-
開庭前妻子墜樓身亡,柯文哲前副手痛哭:臺灣怎么變成這樣
-
美國放風:伊朗有動作了
-
“中方正考慮邀請李在明出席”
-
“中國洋垃圾禁令震動全球”,馬來西亞也跟了
-
靠萬斯“決勝一票”,“大而美”法案驚險闖關參議院
-
白宮官員:沒人在乎馬斯克說了什么
-
日澳印各懷心事,魯比奧還想著中國:別談了,得干實事,搞礦!
-
三年來首次,普京與馬克龍通話
-
“我會給日本寫信感謝他們,給他們加關稅”
-
特朗普:奧巴馬糟糕小布什低分,拜登史上最差,而我…
-
美財長:中國加快稀土出口吧,回到過去
-
“《新華字典》例句稱小孩是累贅”再引爭議,多方回應
-
英國樂隊在音樂節(jié)上高喊“以軍去死”,英美都“炸”了
-
多地宣布“解禁”中華田園犬
-
內塔尼亞胡證實下周訪美,除了特朗普還要見他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