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媒披露情報機構如何在大學開展招募活動
關鍵字: CIA間諜招募莫思高的故事
2008年,美國《華盛頓郵報》報道了這樣一則訃告,前美國中央情報局(CIA)探員莫思高(Kenneth Andrew Moskow)在非洲登山時死亡。
(圖源:華盛頓郵報)
莫思高在美國哈佛大學肯尼迪政府學院的很多同學通過這則訃告才發(fā)現(xiàn),他竟然是一個CIA高級間諜!
此前,莫思高對外透露的身份都是美國國務院雇員。這個身份幫助他和許多重要的“同學”進行接觸,其中包括前瓜地馬拉國防部長格拉瑪和(He?ctor Gramajo)和后來成為哥斯達黎加總統(tǒng)的菲格雷斯(Jose? Mari?a Figueres)。
莫思高的故事揭示了美國大學是如何成為世界各大間諜機構的競爭場所的。在實驗室、講堂和體育場中,受雇于各國間諜機構的“學生”嘗試了解各國的政策,謀求敏感的研究機會,并期許某天可以在美國政府中獲得高位。
美國FBI和CIA一直嘗試同在美國留學的國際學生建立聯(lián)系,并將它們招募,并送回母國。2012年,有31%的美國大學國際學生聲稱自己曾經(jīng)被美國的間諜機構“拜訪過”。
各方都在“剝削”學校
校園的輕松環(huán)境讓外國人和美國人都很容易收集情報,即使是沒有學術背景的間諜也可以輕松走進各個講座、研討會或者學校食堂,然后坐在他們身邊的就有可能是科學家或者政府顧問。
美國國防部情報局反間諜官員西蒙斯(Chris Simmons)就說過:
“人在十幾二十歲的時候是最容易頭腦發(fā)熱的,很容易受人影響,所以也被間諜機構當做絕佳的募兵點。那些老練的間諜深諳循序善誘的技巧,說服一個熱血青年簡直易如反掌?!?
學術機構一直希望保持自己獨立透明的立場,但是間諜卻通過隱蔽和欺騙的首發(fā)不斷“剝削”教育機構提供的環(huán)境。而大學為了獲得來自政府的經(jīng)費,提高國際影響力,慢慢也對就政府情報機關在校內的活動睜一只眼閉一只眼了。
此前有一名名叫墨菲(Cynthia Murphy)的哥倫比亞大學商學院學生被發(fā)現(xiàn)其實是個俄羅斯間諜,而且直接受到莫斯科的指使要和校內的某位教授拉近關系,獲得參與敏感項目的研究機會??偸侨绱?,哥倫比亞大學最后也沒有撤銷墨菲的學位。
(美國哥倫比亞大學,圖源:VCG)
古巴間諜機構在美國佛羅里達州,紐約和華盛頓特區(qū)的教育機構中特別活躍。
約翰霍普金斯大學國際研究專業(yè)研究生貝拉斯克斯(Marta Rita Vela?zquez)在校園中和波多黎各裔學生蒙特斯(Ana Bele?n Montes)成為朋友,并將蒙特斯招募為間諜。之后,蒙特斯進入美國國防部情報局擔任古巴情報首席分析師。
蒙特斯在美國國防部工作期間,向古巴政府提供了400多名美國間諜的姓名和履歷。2002年,蒙特斯被捕,并被判處25年監(jiān)禁。而她的招募者貝拉斯克斯則在畢業(yè)后進入美國國際發(fā)展署工作,并且嫁給了以為瑞典外交官。在蒙特斯被捕后,貝拉斯克斯?jié)撎拥饺鸬洌闪艘幻靼嘌勒Z和英語老師。
- 請支持獨立網(wǎng)站,轉發(fā)請注明本文鏈接:
- 責任編輯:王驍
-
又威脅上了!“最高70%,12國等著收信吧” 評論 88操心中國,美國“黑手”又要伸向馬來西亞和泰國 評論 154特朗普要求“大搞特搞”,美團體急了:沒中國不行 評論 136“美國人,真正該擔心的時候到了” 評論 182最新聞 Hot
-
又威脅上了!“最高70%,12國等著收信吧”
-
特朗普:這方面,普京很“專業(yè)”
-
特朗普玩爽了,美國人傻眼了…
-
以軍總長被曝與內塔尼亞胡激烈爭吵:這么干局勢會失控
-
“是特朗普向媒體爆料:馬斯克吸毒”
-
哈馬斯接受停火框架,特朗普:好事
-
江蘇:縣級以下禁止開發(fā)政務服務APP
-
“家庭主義者”盧特尼克,把歐盟鴿了
-
通話通了個寂寞?特朗普不滿,克宮回應
-
“盯上”西非礦產,特朗普將會晤非洲五國
-
英前防相挑釁:臺灣問題上,西方對中國簡直慫包…
-
操心中國,美國“黑手”又要伸向馬來西亞和泰國
-
“特朗普要想訪華,先把臺灣問題說清楚”
-
“對以色列感到憤怒和警惕,沙特將與伊朗保持和解”
-
特朗普又給日本背后捅刀,逼得臺積電沒法了…
-
“大而美”法案通過,馬斯克表態(tài)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