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保爾:他怎就成了“中國最后一位圣人”?
【文/觀察者網(wǎng)專欄作者 保爾】
2022年是王陽明誕辰550周年。圍繞這位被冠以哲學(xué)家、思想家、軍事家、文學(xué)家等諸多名號的著名人物,從學(xué)界到民間,開展了許多研討和紀(jì)念活動,把本就頗具熱度的“陽明熱”推向了新的高點(diǎn)。
諸如“人生大病,只是一個傲字”、“此心不動,隨機(jī)而動”等哲理名言,還有“你未看此花時,此花與汝心同歸于寂”這樣兼具詩意與哲思的話,經(jīng)常見諸于許多圖文音頻,當(dāng)然還有朋友圈。
為何今人如此青睞王陽明?王陽明何以由凡入圣?今人對王陽明是否也有誤讀?我們不妨先從其人生軌跡看起。
起落無常
王陽明出生于浙江余姚,其家世據(jù)說可以追溯到瑯琊王氏。但眾所周知,中古之前的家世追溯大抵難以考證,只能聊備一說。
王陽明的父親王華在科舉道路上取得了輝煌的成就,高中成華辛丑科進(jìn)士第一人,也就是俗稱的狀元。弘治一朝,王華在京城做官,先后升任禮部右侍郎、左侍郎。
王陽明是王華的長子,從11歲開始,他便跟隨父親在北京生活、學(xué)習(xí)。據(jù)馮夢龍的記載,孩童時代的王陽明不好好誦讀經(jīng)史,整日召集小伙伴“打仗”。王華得知此事很是生氣,勒令兒子好好讀書,長大考狀元。王陽明卻回懟:“父親中狀元,子孫世代還能中狀元嗎?”,“若只有一代,雖狀元也不稀罕?!边@一通回答讓王陽明結(jié)結(jié)實實挨了一頓揍。
馮夢龍的描述或許不乏夸大之處,但王陽明的性格確實異于常人。或許也正因如此,他雖然天資聰穎、家教極佳,但會試之路卻不是很順。22歲、25歲兩次參加會試,均名落孫山,28歲第三次參加會試,才終于如愿以償。
《傳習(xí)錄》資料圖
弘治十二年,王陽明成為進(jìn)士,次年授任刑部云南司主事。此后的七年里,他雖偶爾外放差事,但一直在京城做官。直到正德元年,35歲的王陽明為救同僚忤逆劉瑾,不僅挨了廷杖,還被貶到貴州龍場當(dāng)驛丞,就連父親王華也受到了牽連,調(diào)任為有名無實的南京吏部尚書。
王陽明在龍場“悟道”的故事為后人所熟知??墒聦嵣希@段時間并不長。王陽明起初想要?dú)w隱山林,后來大概是怕連累家人,還是決定去龍場上任。他先躲避暗殺,后兜兜轉(zhuǎn)轉(zhuǎn),直到正德三年才到達(dá)貴州龍場。兩年后,劉瑾被凌遲處死,王陽明也得到了起復(fù)的任命。
在明代中后期反復(fù)回轉(zhuǎn)的政治氛圍中,重回官場意味著王陽明的仕途春天來了。此后由于平定農(nóng)民起義出色,王陽明的職銜持續(xù)上升,正德十三年升為都察院右副都御史。
隨后,王陽明人生中最光輝的一刻到來了。正德十四年六月,封藩南昌的寧王起兵叛亂。七月十五日,王陽明起兵平叛,八月二十日攻克南昌。隨后與回師的叛軍主力激戰(zhàn),生擒寧王。雖然此后經(jīng)歷了諸多波折,王陽明甚至一度請求辭官歸隱,但最終還是在嘉靖登基后得到了提拔,升任南京兵部尚書,參贊機(jī)務(wù)。至此,他的職位已經(jīng)追平了父親,實權(quán)則更大于狀元父親。
由于父親去世,王陽明擢升南京兵部尚書不久便回家守喪。一般守喪期滿,朝廷就會起復(fù)重用,但是,王陽明足足在家呆了六年,朝廷始終沒有理會他,王陽明在大放光彩之后,就這么驟然跌落谷底。
直到嘉靖六年,由于廣西叛亂太過棘手,朝廷又想到了王陽明,升職隨之而來,讓他以都察院左都御史的職銜指揮兩廣戰(zhàn)事。次年,在戰(zhàn)后返鄉(xiāng)的路上,王陽明病逝于南安。
按理說,為國效命至死的王陽明應(yīng)該享受尊榮,但波折又來了。由于涉嫌“擅離職守”,王陽明不僅沒能得到褒獎,就連爵位也被擼掉了。人生的跌宕起伏,在王陽明身上,可謂貫穿始終。
-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diǎn)。
- 責(zé)任編輯: 吳立群 
-
他在人生的最后十年,如何踐行“茍利國家生死以”?
2022-11-22 07:56 -
清代宮廷比明代更節(jié)儉?宮女的待遇是……
2022-10-31 08:15 -
清代選秀女就是選妃?其實皇帝更在意的是“防漢化”
2022-10-19 08:43 -
為了“去中國化”,日本考古還出過這樣的大烏龍
2022-10-03 08:29 -
清代盛行“厚嫁”,對女性是福是禍?
2022-09-19 08:02 -
日本拍歷史劇,就不用忌諱歷史虛無主義?
2022-08-29 08:14 -
從世官世祿到有爵無官——古代爵位制的演變
2022-08-01 17:38 -
【觀網(wǎng)直播間】科舉時代:從世襲制到科舉制
2022-07-25 19:25 -
一五一十:宋朝為什么弱?
2022-07-18 18:46 -
跨越3000年,三星堆這件青銅文明“巔峰之作”終于合體
2022-06-16 14:42 考古 -
直播:持續(xù)上新!直擊三星堆考古發(fā)掘進(jìn)程
2022-06-14 13:23 -
98歲南京大屠殺幸存者巫吉英去世,在冊在世幸存者僅剩56位
2022-05-25 18:54 -
在烏克蘭,反法西斯女英雄卓婭再一次被“絞殺”
2022-04-24 10:15 烏克蘭之殤 -
“定遠(yuǎn)”沉艦殘骸遺址水下考古調(diào)查工作今年將繼續(xù)
2022-02-13 22:33 考古 -
蘇聯(lián)亡于科技?
2022-01-25 08:00 -
“大帥幣”與張作霖:作為旅游資源的歷史名人
2022-01-21 14:34 -
觀網(wǎng)直播間:蘇聯(lián)為什么由盛轉(zhuǎn)衰
2022-01-07 17:57 -
“連無助的老兵都要欺負(fù)!?”日本的歷史虛無主義很“優(yōu)雅”
2022-01-04 07:51 -
?;韬钊ナ罆r間首次被揭示:公元前59年九月初八
2021-12-30 15:33 考古 -
考古新發(fā)現(xiàn)!江西樟樹國字山大墓或為越國王室貴族墓
2021-12-25 13:36 考古
相關(guān)推薦 -
“美國已解除這項對華出口禁令” 評論 258“不如申請成中國一省” ,德國鋰企竟如此激將歐盟 評論 126最新聞 Hot
-
“即使特朗普下臺,美國政策也不會變,中日韓要合作”
-
“船到橋頭自然直”,印外長回應(yīng)美議員
-
俄海軍副總司令陣亡
-
“在越南的中國制造商松了一口氣”
-
他倒戈后就躲起來了,電話都不接,同僚評價:聰明
-
“美國已解除這項對華出口禁令”
-
“印軍將全面排查中國產(chǎn)零部件”
-
美國和盟友鬧掰?“本質(zhì)沒變,中國需高度警惕”
-
斯塔默不吱聲,英財相當(dāng)場落淚,“哭崩”市場
-
家樂福CEO放話:對中國小包裹,要學(xué)特朗普征稅100%
-
莫迪表態(tài):金磚是重要平臺
-
“還想阻撓大陸武統(tǒng)?美國太晚了”
-
受賄數(shù)額特別巨大,齊同生被提起公訴
-
“美國占一半,中國分四成,歐洲...”
-
李在明最新涉華表態(tài)
-
叫完“爸爸”又被白宮整活,北約秘書長:驚喜且有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