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農大葛長銀:個稅四年翻番的速度要止住
關鍵字: 個稅四年翻番個稅增長速度個稅起征點稅制改革7月13日,財政部發(fā)布了2018年上半年財政收支情況。其中,個人所得稅上半年收入8127億元,同比增長20.3%的數據十分引人注目。
18日,界面新聞發(fā)表了由中國農業(yè)大學會計系副教授葛長銀撰寫的評論文章《個稅四年翻番的速度要止住》,文章稱,雖然官方稱個稅增長較快的原因是“居民工信收入增長較快”,但從北京地區(qū)的數據來看,個稅收入增幅遠超工資增幅。
葛長銀還在文章中說,稅收并不是越多越好,而是應該適度;財政部門的“征收欲望”一般不能自律,需要用法律來限制。此外,葛長銀還提出了四點建議,并表示,“個稅的收入構成主要包括勞動所得和資本(或財產)所得,不要總盯著工薪族的勞動所得”。
(資料圖)
以下為葛長銀文章全文:
財政部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我國個人所得稅收入8127億元,比去年同期增長20.3%,按照這個速度,今年全年我國個稅收入有望達到14395億元(去年全年為11966億元),大約是2014年全年個稅收入7377億元的一倍。這四年里,全國個稅年均增速18%左右。
個稅增長快,確有財政部所言“主要是居民工薪收入增長較快”的原因,但官方沒有給出全國工薪收入的增長數據進行對比。如果以北京地區(qū)來看,可以發(fā)現(xiàn)個稅收入增幅遠遠超過工資增幅。
據北京市統(tǒng)計局發(fā)布的信息,北京市計算社保的工資基數2014年為69521元,2018年為101599元,工資年均增長10%左右。北京作為我國經濟最發(fā)達的地區(qū)之一,工資增速僅為10%,顯然,居民收入增長相對慢,個稅收入增長相對快。否則,不會出現(xiàn)這樣的結果。
或許有人會納悶,我國的稅收制度沒有變化,為什么個稅增速會大大超過居民收入增速呢?
這就涉及到稅收制度的設計問題。打個比方,假設納稅人收入10元,要納稅1元;在這10元的基礎上,納稅人又收入10元,那對第二個10元就要征稅2元。在這個規(guī)則下,納稅人的收入增長是100%,稅收的增長是200%。目前我國個稅征收制度就是這樣設計的。
這種制度從表面來看也沒有問題,收入越多納稅越多,天經地義。但在這種稅收制度下,會產生一個無止境的“征收欲望”問題,這種欲望一般不能自律,需要用法律來限制。
稅收并不是越多越好,而是適度,最好的稅收制度就是保持財政收入和財政支出的平衡。我國的稅收制度是“讓花錢人去制定收錢規(guī)則”的制度,盡管有全國人大把關,但能否保持真正的中立,限制住“征收欲望”,個稅的高增長也許已經回答了這個問題。而基層稅務機關的強勢,比如一些基層稅務機關濫用稅法條款對獨立董事津貼征收增值稅,也已證實了稅收的“任性”。
這種“任性”無疑增加了稅收部門的業(yè)績,但在鼓勵各行各業(yè)貢獻業(yè)績的大背景下,恰恰需要限制稅收部門的業(yè)績,把持住稅收的征管度,決不允許部門利益高于國家利益,影響社會分配和國家大計,這是大局。
一個淺顯的道理,錢花出去才能發(fā)揮作用,征收的稅款如果積在國庫里花不完,不如放在國民手里去提升生活質量,拉動內需,這才是發(fā)展大計。所以,從利國利民的角度來說,個稅四年翻番的速度要止住。
借全國人大征求個稅改革意見之機,筆者提出如下建議:
一是財稅部門要有大局觀。財稅部門代表國家制定稅收政策法規(guī),就要跳出部門的“藩籬”,站在國家發(fā)展的頂層去制定具體的稅收條款,尤其是涉及廣大民眾的個稅政策。新時代的發(fā)展理念是“以人民為中心”,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物質和精神的需求是我國各行各業(yè)的政策導向,表現(xiàn)在個稅政策上就是控制住“不與民爭利”,比如保持個稅增長與居民收入增長一個水平,就是一個很好的把握度。
二是降低稅率,直接把工薪個稅最高稅率從45%降到35%。工薪稅針對的是勞動所得,不能對這個群體課以重稅,而是要把征管重點對準那些利用“陰陽合同”逃稅的高收入人群。在拿工資的群體中,45%的稅率本來就征不到幾個人,還落個高稅負的名聲,既不利于吸引國際優(yōu)秀人才,也不利于留住國內優(yōu)秀人才。目前美國的個稅最高稅率是37%,我們降到35%,可以提升一下競爭力。
三是與時俱進調整個稅結構。個稅的收入構成主要包括勞動所得和資本(或財產)所得,不要總盯著工薪族的勞動所得,也要適當調整資本所得或財產所得的個稅征收力度。改革開放40年,“讓一部分人先富起來“的目的確實達到了,但“帶動大家都富起來”還需要一個過程,在這個過程中,可以利用稅收這個杠桿調整貧富差距。比如對擁有財產的群體,適當調整一下財產租賃和轉讓所得的稅率,讓其承擔相應的納稅責任;對炒房收入,要配合房地產市場整治,課以重稅。
不論是對勞動所得(如稿酬)還是財產所得(如知識產權轉讓所得),稅收政策都要體現(xiàn)尊重知識、尊重人才的導向。利用稅收政策減輕知識分子的生活重負,讓這個群體心無旁騖地做學問、搞教學,為社會貢獻出更優(yōu)質的知識財富,無疑也是國家大計。
- 原標題:個稅四年翻番的速度要止住
- 責任編輯:吳婭坤
- 最后更新: 2018-07-18 10:13:14
-
財政官員談地方債亂象:金融機構才不是“傻白甜”
2018-07-18 09:21 中國經濟 -
萬達電影并購萬達影視 還有哪些問題沒有說清楚?
2018-07-18 08:52 -
誰該為P2P爆雷潮負責?
2018-07-18 08:43 -
證監(jiān)會因執(zhí)法疏漏敗訴,1.3億內幕交易處罰被撤銷
2018-07-18 08:40 依法治國 -
200多億P2P平臺爆雷 員工:一天一碗泡面,湯都喝干凈了
2018-07-18 08:04 -
近期網貸平臺退出增多
2018-07-18 07:00 -
雀巢處境艱難:股東不滿,多次干涉業(yè)務決策
2018-07-17 20:20 -
京滬高鐵上市鐘聲臨近?
2018-07-17 19:46 高鐵世紀 -
“關稅幾乎全免!”他們牽手了
2018-07-17 19:08 觀察者頭條 -
中興解禁后首個大單:中國移動
2018-07-17 16:53 IT新浪潮 -
幣圈大佬回應“割韭菜錄音”:在區(qū)塊鏈,不干壞事也能賺很多錢
2018-07-17 16:43 瘋狂比特幣 -
比亞迪離奇廣告詐騙事件:浮出水面的事實和未解的謎團
2018-07-17 16:42 汽車 -
當年推倒e租寶,如今自己涉及爆雷被采取強制措施
2018-07-17 16:33 互聯(lián)網金融 -
新加坡共享單車oBike退出 廢鐵回收不足以償還押金
2018-07-17 16:28 IT新浪潮 -
短短幾個月,遼寧地方債為何“突增”1688億?
2018-07-17 15:51 地方債 -
70城最新房價:63城上漲,這座"非著名"城市連續(xù)殺入前三甲
2018-07-17 15:32 中國房市 -
浙江廣廈擬15億剝離房地產業(yè)務,退出房地產是核心重點工作
2018-07-17 15:10 -
茅臺清理整頓51家子公司:定位模糊 存監(jiān)管盲區(qū)漏洞
2018-07-17 15:05 -
發(fā)改委回應個別經濟指標下滑:并不意味著經濟回落
2018-07-17 12:12 政策風向標 -
“報告WTO,中歐加墨土5方報復我”
2018-07-17 10:30 中美關系
相關推薦 -
美國放風:伊朗有動作了 評論 7靠萬斯“決勝一票”,“大而美”法案驚險闖關參議院 評論 149電氣化已落后亞洲,“大而美”法案或令美國雪上加霜 評論 71為什么這支國足被普遍看好? 評論 94被批評“過于親近中國”,澳總理這樣回應 評論 83最新聞 Hot
-
好一個“舉賢不避親”,特朗普推薦兒媳參選
-
開庭前妻子墜樓身亡,柯文哲前副手痛哭:臺灣怎么變成這樣
-
美國放風:伊朗有動作了
-
“中方正考慮邀請李在明出席”
-
“中國洋垃圾禁令震動全球”,馬來西亞也跟了
-
靠萬斯“決勝一票”,“大而美”法案驚險闖關參議院
-
白宮官員:沒人在乎馬斯克說了什么
-
日澳印各懷心事,魯比奧還想著中國:別談了,得干實事,搞礦!
-
三年來首次,普京與馬克龍通話
-
“我會給日本寫信感謝他們,給他們加關稅”
-
特朗普:奧巴馬糟糕小布什低分,拜登史上最差,而我…
-
美財長:中國加快稀土出口吧,回到過去
-
“《新華字典》例句稱小孩是累贅”再引爭議,多方回應
-
英國樂隊在音樂節(jié)上高喊“以軍去死”,英美都“炸”了
-
多地宣布“解禁”中華田園犬
-
內塔尼亞胡證實下周訪美,除了特朗普還要見他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