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二水:上海也出“猛人”,《77天》還證明“小清新”可以離偉大很近
關鍵字: 七十七天羌塘無人區(qū)三大軍區(qū)測繪被野牛懟:
被群狼圍攻,晚上只能靠鍋護體……
這場貫穿影片大部的人狼對手戲簡直拍出了劇情片的效果。
走過這條路的人不少,成功的罕有。
70年代三大軍區(qū)聯(lián)合測繪留下的標記,是旅行者能得到的少有幫助之一:
楊柳松在書里說他曾在此處想象當年會師的情景,感嘆“他們才是英雄,后人只是按圖索驥”。
即便如此,難度也高到難以想象。
而片中幾乎每個鏡頭都是實景,為了保證生動靈活,連動物都是真的,劇組甚至養(yǎng)了一頭狼??!
電影的拍攝過程,某種意義上,就是重歷楊柳松的穿越過程:
在連拍個室內(nèi)戲都能摳圖的圈內(nèi),這么實誠的劇組不多見了,視覺效果自然也甩前者幾個段位。
為了最大程度呈現(xiàn)秘境的美,劇組請來了李屏賓擔任攝影指導,不熟悉他的人我只提一個名字:花樣年華。
主題曲創(chuàng)作則是竇唯。
西藏是城里人最熟悉的遠方,關于西藏的電影卻不好拍。
拿這兩年的作品來看:
《岡仁波齊》在資深影迷中口碑不俗,但商業(yè)上差強人意。
去年上影節(jié)的《皮繩上的魂》,基本把西藏定義為一個非藏區(qū)文化者難以理解的秘境。
而同期上映的《搖滾藏獒》,則成了披著羊皮的米老鼠。
西藏的靈性和故事性之間,總存在某種落差。
《七十七天》目前的排片率只略高于4%,跟同期的《雷神3》46%+的排片相比,著實少的可憐。
雖然跟好萊塢特效制作相比,這部“硬橋硬馬”的片子能激發(fā)的腎上腺素并不遜色,卻可能背了“小眾”的鍋。
畢竟,大家都去西藏旅游,文藝青年還是被群嘲的那批……
網(wǎng)友對此類青年的評價有時顯得褒貶不一
其實,《七十七天》自帶buff——楊柳松的故事本身夠驚險獵奇,可看性極強。
有人說這是中國版的《荒野獵人》(就是小李子被熊撲了拿影帝那部),但我看過之后覺得,它的故事內(nèi)核更接近另一部美國電影《荒野生存》。
(此處輕透結(jié)局?。?/strong>
美中不足的是,在大音希聲的自然面前,人物設計顯出一絲造作。
女主江一燕扮演的女攝影師藍天確有其人,因為車禍高位截癱,仍堅持尋找“內(nèi)心的自由”。
穿越羌塘,對男主來說代表對終極自由的追求。也是兩人愛情的基礎。
以至于“自由”、“自由”、“自由”……臺詞像劃重點一樣起碼重復了3遍……用力過猛了點。
這倒不是《七十七天》特有的bug,而是大眾文化面對西藏時的普遍失語。對花錢買票的觀眾來說,聽膩的故事,只可能多說多錯。
我倒發(fā)現(xiàn),電影中的一個細節(jié),無意中提供了一種新的想象。
這發(fā)生在主線劇情開始之前——
男主上路不久,患上感冒,休息時,一輛駐藏部隊的車經(jīng)過,停下來查看。
軍人問:來干嘛?
男主答:旅游。
軍人愣了愣,看著他,有些似懂非懂,然后遞上兩盒感冒藥,指給他一條最近的路。
這簡直是歷史的對話,不能更有趣。
本文系觀察者網(wǎng)獨家稿件,文章內(nèi)容純屬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平臺觀點,未經(jīng)授權(quán),不得轉(zhuǎn)載,否則將追究法律責任。關注觀察者網(wǎng)微信guanchacn,每日閱讀趣味文章。
-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
- 請支持獨立網(wǎng)站,轉(zhuǎn)發(fā)請注明本文鏈接:
- 責任編輯:韓京霏
-
最新聞 Hot
-
“即使特朗普下臺,美國政策也不會變,中日韓要合作”
-
“船到橋頭自然直”,印外長回應美議員
-
俄海軍副總司令陣亡
-
“在越南的中國制造商松了一口氣”
-
他倒戈后就躲起來了,電話都不接,同僚評價:聰明
-
“美國已解除這項對華出口禁令”
-
“印軍將全面排查中國產(chǎn)零部件”
-
美國和盟友鬧掰?“本質(zhì)沒變,中國需高度警惕”
-
斯塔默不吱聲,英財相當場落淚,“哭崩”市場
-
家樂福CEO放話:對中國小包裹,要學特朗普征稅100%
-
莫迪表態(tài):金磚是重要平臺
-
“還想阻撓大陸武統(tǒng)?美國太晚了”
-
受賄數(shù)額特別巨大,齊同生被提起公訴
-
“美國占一半,中國分四成,歐洲...”
-
李在明最新涉華表態(tài)
-
叫完“爸爸”又被白宮整活,北約秘書長:驚喜且有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