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羅芊:讓聊天進行下去,要學會開啟“中度交談”
關鍵字: 撩妹科學撩妹聊天中度交談溝通技巧【本文原載好奇心日報,作者羅芊。好奇心研究所的微博(@好奇心研究所)和微信公眾號(ID:QLab42)全面上線啦,關注就可以與所長親密接觸。】
Science of us 曾經分析過現(xiàn)在人們的交談模式:一次性交談居多,中度交談甚少。
一次性交談指的是行走江湖免不了要出席一些人多的場合(比如朋友的朋友舉辦的生日聚會),為了躲避尷尬,不可避免地會跟身邊陌生/不熟的人有一個展現(xiàn)友好、同時也帶著十足的客氣的交談,比如:
“啊,你是做什么的”“我在博物館工作”“哇好酷”“你是做什么的”“我是律師”……然后進入無話可說的白開水模式。
此類交談飽含快餐性質,通常話題都很“安全”,轉來轉去無非是職業(yè)、星座、天氣等,交談雙方心里秉持著一個共識:所有話題流于表面點到為止,反正以后也不會有機會再見面了。
而中度交談指的是一種言之有物的對話,它可能不會耗費太多時間,但能讓彼此的聊天變得有記憶點并且有收獲。比如,花心思再多問一句“在博物館工作你最討厭的一件藏品是什么”,你們的聊天便開始交換著某種信息和心得,變得深入特別起來。
如果你希望聊天繼續(xù)下去,這里有一份中度聊天指南:
把問題變長
如果只問一聲“吃了沒”,或許只能收獲一句“吃了,你呢”。但如果問一聲“最近吃過哪些好吃的館子”,你也許可能可以收獲一整個星期的約飯地點。
把回答變長
“你運動嗎?”
“我報了個周末的羽毛球班,教練還不錯,但是上課的地點在聾啞學校有點奇怪?!?
比
“嗯,有時候會運動。”
讓話題更容易繼續(xù)。
在中度交談中,適當?shù)臒崆楹驮敿殨寣Ψ接X得應該也多說點東西表示回應。
驅動大腦
人們對于習慣性問答是不怎么用腦子的,更別說走心了。有時候聊天的繼續(xù)需要有人驅動雙方的大腦運轉,比如在吃堅果時探討一下“堅果應該怎么吃,每天吃多少比較健康”,水族館偶遇時可以試著聊聊“你對海豹有什么研究嗎”。
問“為什么”
這是一句幾乎可以接所有對白的萬能牌,尤其適用于陌生人交談。當你不知道如何開啟對方的話匣子,也不了解對方的聊天習慣時,可以祭出這張神牌,比如說:
對方回答完了職業(yè),說自己是博物館工作人員,你問“你當時為啥去博物館工作啊”,他能給你講一遍心酸職業(yè)選擇史;
對方回答完了天氣,說自己喜歡雨天,你問“為什么”,他可能會從自己是新疆人講到電影里最愛的幾個雨景。
要有出奇制勝精神
特別的人總是令人印象深刻,有技巧地問一些問題可以出奇制勝。
當有一千個人聽說你在博物館工作都問你“你最喜歡的藏品是什么”時,有那么一個人問“那你最討厭哪件藏品”,可能會點燃你的訴說欲望。
社交新聞網站 Reddit 上曾經有過一個問題叫“你在中度交談時一般會問什么問題”,被贊最多的回答是:“你會做什么一般人不愛做的事情嗎?”。人人都想問出新意,也想回答出新意,這個問題剛好滿足了彼此的需求,完美。
我們這篇指南是給輕度社交恐懼希望走出 social 第一步的朋友的,而如果你本身就情商超高可以應付各種場景而你的打交道對象又個個都是話嘮令你疲于應對,請學習做一個冰山朋友。
不用謝。
如果你對報告原文十分感興趣,可以戳這里看看再走。
「好奇心日報」ID:qdailycom — 把世界變成問號。每日報道與你有關的商業(yè)新聞,無論它是科技、設計、營銷、娛樂還是生活方式。另外還有一個“生活研究所”供你吐槽生活。查看原文請移步:http://www.qdaily.com/articles/23395.html
-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
- 責任編輯:李楚悅
-
最新聞 Hot
-
“沒客戶!”獲47億補貼后,三星在美芯片廠推遲投產
-
約翰遜急著表決,民主黨領袖連續(xù)講了6小時,還沒停…
-
“六代機機密會議,扎克伯格突然闖入”,白宮回應
-
8年后,默克爾吐槽特朗普:真裝!
-
美軍評估又變了,“不是幾個月是兩年”
-
“即使特朗普下臺,美國政策也不會變,中日韓要合作”
-
“船到橋頭自然直”,印外長回應美議員
-
俄海軍副總司令陣亡
-
“在越南的中國制造商松了一口氣”
-
他倒戈后就躲起來了,電話都不接,同僚評價:聰明
-
“美國已解除這項對華出口禁令”
-
“印軍將全面排查中國產零部件”
-
美國和盟友鬧掰?“本質沒變,中國需高度警惕”
-
斯塔默不吱聲,英財相當場落淚,“哭崩”市場
-
家樂福CEO放話:對中國小包裹,要學特朗普征稅100%
-
莫迪表態(tài):金磚是重要平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