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何溢誠:天津爆炸,臺媒最關注什么
關鍵字: 天津天津濱海新區(qū)爆炸天津爆炸臺灣媒體統派“獨派”臺媒作為臺灣媒體的特約撰稿人,筆者長期在大陸生活,也經常會聽到一些揶揄臺灣媒體的故事,特別是臺灣媒體在報道有關大陸的新聞時,經常謬論百出,諸如“大陸人吃不起茶葉蛋、方便面”這樣的笑話也常有耳聞。
之所以臺灣媒體會有這么離譜的認知,和島內政治生態(tài)以及它們的政治立場密不可分。眾所周知,正如臺灣政壇被分為藍綠陣營一樣,臺灣媒體也色彩分明,立場各異。
就拿最近和大陸有關的兩起新聞事件來說,一是寧澤濤在2015年游泳世錦賽奪冠,一是天津濱海新區(qū)危險品倉庫爆炸,一則為喜,一則為憂。就內容分析而言,“獨派”媒體對喜事通常輕描淡寫,毫無與有榮焉的感覺,只強調寧澤濤是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游泳隊運動員,甚至將他那句“我是中國人”改成了“我是大陸人”;而統派媒體則較為詳述其獨得男子50米、100米自由泳、4*100米自由泳接力和4*100米混合泳接力四項冠軍,成為大陸贏得此項賽的第一人。
而面對天津爆炸這樣的憾事,不分統派與“獨派”媒體,皆不約而同關注統計死傷人數,尤其是21名消防員殉職犧牲,但“獨派”媒體更側重大陸主管機關對公共安全與工作安全的疏失以及官商勾結,徇私舞弊的管理不當;統派媒體則較為側重后續(xù)的善后與追責,以及臺灣可以提供什么支持投入救援協助與災后重建等等。
色彩清晰,黨同伐異
臺灣自1987年解除黨禁、報禁,緊接著十年間依序開放廣播頻道、有線電視頻道、無線電視臺,一時間印刷媒體與廣電媒體如雨后春筍般應時而生,鼎盛時期在臺灣這塊三萬六千平方公里的土地上,竟有上千種報刊與上百家電視頻道,瞬間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眾聲喧囂,頻譜交錯,令人目不暇接、眼花撩亂。再搭配著1992年開始的一連串民主化進程,反對勢力結合公民團體要求黨政軍退出三臺(省政府的臺視、國民黨的中視、“國防部”的華視),而這些新興媒體,更有別傳統的老三臺與兩大報(中時、聯合),各擁政治立場,鎖定目標閱聽人,摒棄內容上的新聞客觀與實質上的社會真實,堂而皇之戴上或藍或綠的有色眼鏡過濾新聞事件,甚且并不忌諱被貼上統派媒體或“獨派”媒體的標簽。
當民進黨大佬蔡同榮、張俊宏等取得臺灣第四家無線電視臺民視的申請權與經營權后,國民黨卻從善如流,奉行黨政軍退出三臺,從此在意識型態(tài)國家機器的掌握上,國民黨節(jié)節(jié)敗退,甚至完全失守,形成國退民進的態(tài)勢。再加上衛(wèi)星電視、有線頻道泛濫,市場競爭激烈,為直播實時新聞,爭取觀眾收視,TVBS率先引進SNG,開播全時新聞頻道,隨即又是群起效尤,目前臺灣24小時播放新聞的電視頻道就有7個(TVBS新聞臺、年代新聞臺、東森新聞臺、中天新聞臺、民視新聞臺、三立新聞臺、中視新聞臺);而以第四權自居的新聞媒體必然以“執(zhí)政”的國民黨為強力監(jiān)督對象,實時全方位巨細靡遺的放大檢視,揭露弊案、挑戰(zhàn)黑金,群起撻伐,國民黨政府自然成為眾矢之的。
綜上,在自由化、市場化、民主化之后的臺灣媒體結構不僅是文化工業(yè),也是政治工具,有的是基于市場需求,有的是出于政治偏好,因為政治力的介入和所有權結構的控制,以及意識形態(tài)的堅持與政治立場的選邊,臺灣的新聞媒體皆存在一定程度、特定傾向的政治偏差,在政治與商業(yè)雙重競爭下,有意識地向特定政黨、候選人靠攏或采取對抗姿態(tài),藍綠色彩清晰,黨同伐異,各擅勝場。
臺灣媒體引用觀察者網報道
現今,對于臺灣觀眾而言,藍色媒體與綠色媒體的色差既是常識也是共識,幾乎婦孺皆能將三立、民視,自由時報——即俗稱的“三民自”——歸為“獨派”媒體。三立電視臺乃是傾向民進黨、強力批判國民黨與大中國意識的綠色媒體,自詡為臺灣人的電視臺,該電視臺董事長為林昆海,曾為無黨籍人士,2002年民進黨執(zhí)政時期,在謝長廷推薦下,林昆海宣布加入民進黨。民間全民電視公司,則是民進黨大佬蔡同榮所成立的民間傳播股份有限公司與張俊宏所屬的全民電通投資股份有限公司所合并成立,為打破黨政軍所壟控的老三臺,在李登輝暗助下所成立的第四家無線電視臺。自由時報是目前臺灣最具影響力的綠色平面媒體,林榮三收購自由時報后,提出“臺灣優(yōu)先,自由第一”的本土化辦報理念,并逐漸成為李登輝執(zhí)政時期堅定擁李的喉舌,是臺灣旗幟鮮明的“擁李派”。民進黨上臺后,自由時報意識形態(tài)更加突出,成為公開支持陳水扁與“臺獨”的報紙,還提供專版供激進“臺獨”人士發(fā)表“臺獨”言論與文章,同時強烈攻擊泛藍陣營領導人物連戰(zhàn)與宋楚瑜。在兩岸關系、“三通”、“ECTA”、“服貿”等議題上,自由時報甚至比民進黨中央更激進、更情緒化,徹底鼓吹反對臺灣和大陸的開放政策。但另一方面,林榮三所屬的聯邦銀行卻積極爭取承做人民幣業(yè)務,擴大與深化兩岸金融交流,三立電視臺也想將其所制作拍攝的電視劇賣給大陸電視臺,分明是商人政治左傾、經濟右傾的兩手策略,滿口主義,滿腦生意,爭取大陸給予政策優(yōu)惠與經濟資本。
中視、中天、中國時報,即俗稱的“三中”,則被臺灣民眾視作統派媒體,中視本為國民黨所有的黨營無線電視臺,由中時集團合并中天有線電視與中國時報等三中媒體后,又被旺旺集團董事長蔡衍明私人收購入主成立旺中集團。蔡衍明有明確的政治立場,并曾直接要求中時報系遵循其政治理念,積極排除不利中國大陸言論,同時大量引述中國大陸觀點,因此被泛綠陣營批評為紅色、統派媒體。其他諸如聯合報、聯合晚報、經濟日報、工商時報和TVBS、東森、年代為偏藍媒體;蘋果日報、人間福報與臺視、華視、非凡公視、客家臺、大愛則為相對中立媒體。
統獨分立,態(tài)度不一
在收視率方面,據調查研究顯示,“獨派”媒體“三民自”,三立電視臺新聞頻道收視率有9.5%、民視有13.7%、自由時報閱報率有20.1%;統派媒體“三中”,中天電視臺新聞頻道收視率有8.9%、中視有6.2%、中國時報閱報率有6.3%,不管在有線頻道、無線頻道與報紙上,統派媒體的收視率看似皆低于“獨派”媒體,但這并非意味著傾獨的閱聽眾比例大于傾統,收視率與閱報率和電視臺的行銷策略、戲劇節(jié)目與綜藝節(jié)目發(fā)揮的衣尾效應與月暈效果,以及贈報數等有關,譬如自由時報的贈報數就大于其訂報數與購報數。
此外,偏藍媒體如TVBS、東森、聯合報等各有16.4%、10.1%、10.6%的收視率與閱報率,比例并不低于深綠的“獨派”媒體。統派、“獨派”媒體在新聞報導所呈現的內容、形式,亦具有藍綠、省籍、南北和階級的差異,統派媒體閱聽眾多為中產階級、知識份子,而“獨派”媒體則為本土意識較為濃厚的勞工階層。在選舉新聞的報導上,也可以非常明確看出各為其主、各行其是的新聞價值偏好。舉例而言,在2008年“總統大選”期間,“獨派”媒體對馬英九綠卡事件的報導角度與攻擊力度,皆迥異于統派媒體,不斷窮追猛打,質疑馬英九的國籍與誠信;而在2012年,統派媒體對蔡英文宇昌案的調查追蹤報導,勉力抽絲剝繭,探究蔡英文家族有無居間從中上下其手、不當得利,反之“獨派”媒體則極盡為蔡英文辯護開脫之能事,并影射國民黨政府政治迫害,造成司法不公。
由于狹隘的地方主義作祟,導致臺灣媒體總是從臺灣看臺灣,缺乏全局治理的世界觀,國際新聞比例甚少,通常報導些不是新聞的新聞。此外,統獨、藍綠堅壁清野的臺灣媒體生態(tài),在政治新聞的操作上通常是負面文宣,也就是臺諺俗稱選舉“奧步”(閩南語,意思是“不好的招數”、“爛招”、“賤招”——觀察者網注)的隨之起舞者,并經常唯恐天下不亂地大肆渲染張揚,新聞文本挾敘挾議,形式平衡,內容失真。更由于政治人物的鄉(xiāng)愿,無能引導輿論、形塑民意,致使媒體亂象變本加厲,識者譏稱媒體與立院已是臺灣兩大亂源,儼然媒體治國,名嘴監(jiān)國!
而造成上述歧異視角與偏頗報導的原因,大致有三:1. 為滿足廣告主的需求與閱聽眾的胃口以及討好特定政黨或政治人物。2. 記者編輯揣摩“媒”老板上意,以上下交相的默契編采新聞題材。3. 記者編輯和“媒”老板固著的認知基模、刻板印象所形成的圖像、標志限制了報道思路等。
無奈的是,盡管臺灣媒體已經意識到自身的弊端,但依靠政黨政治資源吃飯的他們卻無力擺脫這種怪圈,只能任由媒體圈跟著政治圈一起混亂下去,不僅消耗了媒體的公信力,更助長了政壇的烏煙瘴氣,不知道下一次,又要鬧出什么笑話來。
本文系觀察者網獨家稿件,文章內容純屬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平臺觀點,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將追究法律責任。關注觀察者網微信guanchacn,每日閱讀趣味文章。
-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
- 請支持獨立網站,轉發(fā)請注明本文鏈接:
- 責任編輯:小婷
-
這個前蘇聯國家正在外交大轉向:愿深化對華關系不設限 評論 188“美國已解除這項對華出口禁令” 評論 271家樂福CEO放話:對中國小包裹,要學特朗普征稅100% 評論 216“2027年起,整個產業(yè)將拱手讓給中國” 評論 129最新聞 Hot
-
“沒客戶!”獲47億補貼后,三星在美芯片廠推遲投產
-
約翰遜急著表決,民主黨領袖連續(xù)講了6小時,還沒?!?/a>
-
“六代機機密會議,扎克伯格突然闖入”,白宮回應
-
8年后,默克爾吐槽特朗普:真裝!
-
美軍評估又變了,“不是幾個月是兩年”
-
“即使特朗普下臺,美國政策也不會變,中日韓要合作”
-
“船到橋頭自然直”,印外長回應美議員
-
俄海軍副總司令陣亡
-
“在越南的中國制造商松了一口氣”
-
他倒戈后就躲起來了,電話都不接,同僚評價:聰明
-
“美國已解除這項對華出口禁令”
-
“印軍將全面排查中國產零部件”
-
美國和盟友鬧掰?“本質沒變,中國需高度警惕”
-
斯塔默不吱聲,英財相當場落淚,“哭崩”市場
-
家樂福CEO放話:對中國小包裹,要學特朗普征稅100%
-
莫迪表態(tài):金磚是重要平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