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黃博寧:歧視遍地,澳洲原住民的心理創(chuàng)傷如何平復?
關鍵字: 澳洲原住民種族導讀改善原住民社會經濟境況都不盡如人意的狀況,是澳大利亞一大課題。提升原住民社區(qū)對教育的重視,為下一代入學提供便利條件,提升大學入學率,是各界的廣泛共識,也是徹底扭轉原住民不利地位的關鍵。至于如何能解開心結,原住民認為除了傾聽,得到公平正常對待,不窺探本族傳說之外,加害者還尤其沒有資格說,“過去的已經過去了”。因為過去“并沒有真正過去”,“偷走一代”的心理創(chuàng)傷,在其撫育下一代的過程中還在發(fā)酵。了解一定世界政治和歷史的人,對澳大利亞國旗都不會陌生。澳大利亞以前是大英帝國的組成部分,現(xiàn)在是英聯(lián)邦的主要成員國。澳洲國旗上的上米字和聯(lián)邦星,代表兩國的緊密聯(lián)系。然而鮮為人知的是,澳大利亞還有一面代表原住民團結與統(tǒng)一旗幟。
這面旗幟在澳大利亞同樣有官方地位。它水平分割,上方的黑色代表原住民,下方的紅色代表土地,中間的黃色圓形代表太陽。澳洲廣袤的土地上,原住民旗常常飄揚在國旗旁邊,默默訴說原住民與歐洲白人的過去與現(xiàn)在。
原住民在澳的歷史,至少可以追溯4萬年。英國艦隊大規(guī)模抵達澳洲前,擁有超過500個部落、300種語言的原住民,是這片土地唯一的主人。
18世紀末,歐洲殖民者的到來徹底改變了澳洲原住民的生活。
1788年,菲利普船長率眾登陸,以“無主地(terra nullius)”之名,宣布占領土地。這一做法的根據,是當時沿海地區(qū)原住民極少。隨后他們發(fā)現(xiàn),內陸情況與沿海相去甚遠,卻拒絕更正法令。于是,占有先進武器和生產資料的歐洲人,以強買強賣、強取豪奪等方式,拿走了原住民的土地。
原住民語境中,土地是世間一切物質和信仰的來源,是部落依附土地,而非土地屬于部落。失去土地,如同失去一切。歐洲人不僅搶走土地,還引入了19世紀無藥可解的傳染病。天花、流感、麻疹幾次爆發(fā)。加之食物和水資源引發(fā)的沖突,偶發(fā)的械斗、有規(guī)模的屠殺和被迫的遷徙,原住民的數(shù)量,在白人存在的100年中,從至少35萬(最高估值約100萬),銳減到6萬。
19世紀末,各州逐漸把原住民遷到城市郊區(qū)的定居點,實行宵禁制度。傳教士之外,白人無故不得進入。當局強迫原住民與白人通婚。20世紀20年代開始,混血兒童又被帶離定居點,男孩進入農場當苦力,女孩在人家當傭人。政府逐漸合并人口減少的定居點,把土地租賃給白人耕種。
澳洲原住民 圖自“視覺中國”
20世紀40年代,原住民迎來了歷史上最慘痛的一幕。
二戰(zhàn)以后,澳大利亞開始實行“同化政策(assimilation policy)”。以“文明化、白化”之名,將大比例的混血及部分純血兒童帶離父母,送入社會收容機構、訓練營以及白人寄養(yǎng)家庭,企圖切斷他們與原生社區(qū)的血緣、語言和文化聯(lián)系;以同化和稀釋的方式,減少原住民人口,解決“原住民問題”。這樣的行徑持續(xù)了20多年,直至70年代“白澳政策”廢除,才徹底消失。
帶走的原住民,被稱為“偷走一代”。帶走時,工作人員告訴父母,是把孩子送出去讀書。父母當然知道,這一送是有去無回,卻無力回天。有些兒童得到了寄養(yǎng)家庭的善待,長大后融入所謂主流社會。大多數(shù)輾轉在收容機構、寄養(yǎng)家庭,居無定所,無法享受到應得的教育。據統(tǒng)計,同化政策期間,有10%至30%的原住民兒童被帶離父母。
2003年,根據原住民作家Doris Pilkington Garimara母親的親身經歷,改編的電影《悲慘的日子(Sorry Day)》上映。影片講述女孩Molly在十四歲時,帶著妹妹和表妹逃離白人訓練營、走過沙漠和防護欄,徒步1500公里與母親團圓的故事。
原住民Faye Parriman回憶,她從一個地方換到另一個地方,明知不是親人,又沒其他地方可去,想自己的母親,卻沒有母親的記憶,除了對著鏡子哭,不知道還可以干什么。澳大利亞最高法院法官、為原住民奔走的律師Ronald Wilson,轉達一位母親的自述,“我是糟透了的母親,甚至不知道怎么抱自己的孩子,也從來不知道那是什么滋味,此生最接近的體驗,也許是被強暴的時候”。也許當初聯(lián)邦政府的政策,確實帶有某種善意的成分,但這位大法官認為,“沒有一個原住民家庭的心中,沒有同化政策帶來的傷疤?!?
-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
- 請支持獨立網站,轉發(fā)請注明本文鏈接:
- 責任編輯:吳立群
- 最后更新: 2018-09-25 07:40:50
-
瑞典電視臺承認失誤 我使館:故意回避種族歧視言行
2018-09-25 07:27 觀察者頭條 -
“讓白皮書告訴世界 合作是中美唯一正確的選擇”
2018-09-25 07:22 中美關系 -
伊朗恐襲:美國讓伊“照鏡子” 西方媒體被指“雙標”
2018-09-24 23:01 伊朗局勢 -
“卑微合影”之后,安倍這張也火了
2018-09-24 19:20 特朗普 -
“過幾個月連衛(wèi)生紙都要漲價了”
2018-09-24 16:17 中美關系 -
馬爾代夫要"變天"?反對派贏得大選
2018-09-24 16:07 -
中國接管10年 希臘港口集裝箱吞吐量排名躍升57位
2018-09-24 15:31 海外投資 -
堪比高鐵!美國女子騎車達296公里/時破世界紀錄
2018-09-24 15:30 美國一夢 -
特朗普提名的大法官又被指性侵 這次是他的耶魯同學
2018-09-24 13:57 美國政治 -
日本隼鳥2號探測器成功著陸小行星
2018-09-24 10:45 航空航天 -
俄軍:以色列應對俄戰(zhàn)機被誤擊事件負全責
2018-09-24 10:00 敘利亞內戰(zhàn) -
特朗普律師:美國最終會推翻伊朗政府,肯定的
2018-09-24 00:19 伊朗局勢 -
奇葩視頻讓瑞典人尷尬 華人抗議
2018-09-24 00:12 觀察者頭條 -
越南將為陳大光舉行國葬 停止一切娛樂活動
2018-09-23 21:49 -
負面新聞滿天飛,特朗普準備對社交媒體巨頭動手
2018-09-23 21:45 特朗普 -
成功大江截流!中巴經濟走廊首個水電項目全面施工
2018-09-23 21:21 巴鐵 -
報告:貿易戰(zhàn)將使美國汽車銷量減少200萬輛
2018-09-23 18:41 -
他被開除了,因為特朗普發(fā)的這張“卑微合影”
2018-09-23 18:12 特朗普 -
瑞典辱華電視臺狡辯:中國人不懂幽默 無需道歉
2018-09-23 18:09 -
越南副主席鄧氏玉盛出任國家代主席
2018-09-23 16:24
相關推薦 -
最新聞 Hot
-
“沒客戶!”獲47億補貼后,三星在美芯片廠推遲投產
-
約翰遜急著表決,民主黨領袖連續(xù)講了6小時,還沒?!?/a>
-
“六代機機密會議,扎克伯格突然闖入”,白宮回應
-
8年后,默克爾吐槽特朗普:真裝!
-
美軍評估又變了,“不是幾個月是兩年”
-
“即使特朗普下臺,美國政策也不會變,中日韓要合作”
-
“船到橋頭自然直”,印外長回應美議員
-
俄海軍副總司令陣亡
-
“在越南的中國制造商松了一口氣”
-
他倒戈后就躲起來了,電話都不接,同僚評價:聰明
-
“美國已解除這項對華出口禁令”
-
“印軍將全面排查中國產零部件”
-
美國和盟友鬧掰?“本質沒變,中國需高度警惕”
-
斯塔默不吱聲,英財相當場落淚,“哭崩”市場
-
家樂福CEO放話:對中國小包裹,要學特朗普征稅100%
-
莫迪表態(tài):金磚是重要平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