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黃楚新:每一起熱點事件,都要警惕“公知體”的“進化”
不容忽視的是,在當代網(wǎng)絡輿論場中,“公知體”的推動者與互動者之間,已經(jīng)建立起了一種相互促進的利益共存關系。推動者們通過選取公眾普遍關心的社會網(wǎng)絡話題,從自身利益出發(fā),有意識地引導網(wǎng)絡輿論的方向。這種由“公知體”所推動的議題設置,其內含的利益驅動往往不易察覺,并伴隨著一種互相依附的互惠聯(lián)系。
“公知體”議題最傾心的是那些反映現(xiàn)實社會的問題,特別是針對那些能引發(fā)廣泛共鳴的、關于民生疾苦、愛國主義、民族主義的主題進行加工和編造。它們巧妙地迎合了公眾對弱者的同理心,激化了人們內心的不滿與仇恨情緒,從而在短時間內引發(fā)輿論的集中爆發(fā)。
這樣的操作,無非是為了吸引更多的關注、擴大輿論影響力。有時他們會采取極端立場,制造和放大民眾對政策不滿的情緒,通過渲染個別不利案例來挑起公眾對政府的不信任感。在這種情形下,輿論的煽動并非是為了尋求問題的合理解決,而是為了追求個人或小團體的利益最大化,如增加網(wǎng)站點擊率、提高自媒體的廣告價值等,當然也不排除背后有別有用心者。
極端的螺旋
“公知體”通過虛擬的身份認定、占領道德至高點等方式,來證明自身言論的合法性和正當性。為了強化群體內部的自我認同,保持隊伍的“戰(zhàn)斗力”,他們還構建出一個所謂的“中心地帶”,以這種方式暗示成員甄別出所謂的“他者”,任何超出這個“中心地帶”的行為都是值得和應該被抨擊的。
在胡友平事件中,海外華人或者來華的外籍人士就是他們認定的“他者”,可以肆意進行抨擊,看似正義凜然,實則無所顧忌。
“公知體”正是通過歷史、民族、人民、公共利益等這些公眾關注的社會話題,構建共同排外對象,并試圖建立起一個看似團結的“愛國群體”。他們追求極端的同質化和地域歸屬感,以確證“我們中國人”的集體身份認同,但“他者”環(huán)境下的愛國主義則被視為虛偽的道德呈現(xiàn),進而引發(fā)不同群體間的分歧和恐慌,破壞社會團結穩(wěn)定。
另一方面,由于“公知體”本身所暗含的特定話語方式和語言結構,其所聚焦和討論的更多是社會負面問題,揪住一個社會負面問題便開始進行大張旗鼓、正義凜然的窮追猛打,選擇性忽視中國所取得的成就,對中國的經(jīng)濟和科技發(fā)展冷嘲熱諷。這種“批判性”的根源來自“公知體”的本質——基于對中國發(fā)展轉型過程中所出現(xiàn)的社會問題,采取一種全盤否定式的情感宣泄。
這種非理性的批判只破不立,通過無端“扣帽子”過激言行,將“人民”和“危險的他者”簡易化成標簽隨意張貼。煽動性的話語和情感裹挾著大量不明真相的“無名氏”和“盲從者”,在網(wǎng)絡空間進行著集體的狂歡。
這種集體道德的無意識,讓非理性的極端主義聲音在網(wǎng)絡空間和現(xiàn)實層面愈演愈烈,劣幣驅逐良幣,理性聲音也越來越趨于沉默,形成極端的螺旋,擾亂了健康的輿論環(huán)境。
填補互聯(lián)網(wǎng)意義真空,消除“公知體”的生存土壤
填補意義真空
二十年過去了,“公知體”并沒有消亡,反而打響了一場新的“社會認知戰(zhàn)”。但我們在認清了公知體的變異和危害后,也就不難找出應對策略。
在“全員媒體”時代,“認知戰(zhàn)”的勝利和網(wǎng)絡空間的風清氣正,離不開我們每一個網(wǎng)民理性的參與和共治。通過技術賦權提高普通公民參與國家、社會治理的權力,拓寬公眾參與線上線下意見表達的空間和渠道;通過打造主流價值與個人情感共振的交匯點,以個人發(fā)展彌補主流宏大敘事下的微觀敘事,以自覺性的全民共治視角有力應對國內“認知戰(zhàn)”。
開展“社會認知戰(zhàn)”,必須豐富國民意義世界的集體性內涵,培育基于意義與經(jīng)驗的政治國家認同,加強對國民行動目的的社會和集體意義引導,彌補意義真空。
這意味著我們需要深化公眾對于自身所處社會、文化和歷史背景的理解,從而形成一種更加深厚和廣泛的共識。這種共識不僅僅是表面的一致,而是一種深層次的認同,它能夠讓人們在面對各種社會現(xiàn)象和問題時,有更加堅定和明確的價值觀念和行動指南。
這不僅涉及到國家層面的意識形態(tài)教育,也包括通過各種渠道和方式,如教育、媒體、公共討論等,來引導公眾思考何為正義、何為善良、何為責任等一系列重大問題,推動社會向著更加理性的方向前進。
后真相時代,紛繁復雜的互聯(lián)網(wǎng)輿論場域下,主流媒體也要充分發(fā)揮輿論引導的權威之力,及時報道事實真相,積極回應輿論關切,最大限度遏制非理性情緒的擴張。
面對網(wǎng)絡輿論場中的眾說紛紜,觀點偏頗現(xiàn)象,主流媒體需要提高輿情研判能力,辨明網(wǎng)絡話語中的“公知體”傾向,以權威觀點、客觀事實及時進行輿論糾偏,從跟隨“節(jié)奏”到主動設置議程、“開發(fā)”議題,凝聚社會共識。
當這些意義空間被填補之后,“公知體”自然沒有生存的土壤了。
(黃楚新,中國社會科學院大學新聞傳播學院教授;張迪,中國社會科學院大學新聞傳播學院研究生)
本文系觀察者網(wǎng)獨家稿件,文章內容純屬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平臺觀點,未經(jīng)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將追究法律責任。關注觀察者網(wǎng)微信guanchacn,每日閱讀趣味文章。
-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
- 責任編輯: 小婷 
-
一晚又有4名唐山干部被查
2024-07-15 12:14 廉政風暴 -
二十屆三中全會開始舉行
2024-07-15 12:03 觀察者頭條 -
國家統(tǒng)計局:上半年全國城鎮(zhèn)調查失業(yè)率均值為5.1%
2024-07-15 10:35 -
上半年全國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0733元,同比名義增長5.4%
2024-07-15 10:19 觀網(wǎng)財經(jīng)-宏觀 -
國家統(tǒng)計局:6月份各線城市商品住宅銷售價格環(huán)比降幅總體收窄
2024-07-15 10:07 -
軍報刊文評少數(shù)官兵互稱“老大”“老二”:不正規(guī)稱謂須糾治
2024-07-15 08:30 -
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今日開幕
2024-07-15 07:49 觀察者頭條 -
以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開辟中國式現(xiàn)代化廣闊前景
2024-07-15 07:31 -
退役老兵在洪水中“沖浪”,劃著槳板救下50多人
2024-07-15 06:51 -
人民日報任仲平文章:立足關鍵時期,用好重要法寶
2024-07-14 22:43 政策風向標 -
哈馬斯高層否認退出加沙地帶?;鹫勁?/a>
2024-07-14 21:01 巴以恩仇錄 -
更快更大更先進!第二艘國產(chǎn)大郵輪正總裝搭載
2024-07-14 20:14 -
警惕極端降水“返場”!特大暴雨或再襲山東、河南
2024-07-14 19:54 極端天氣 -
阿聯(lián)酋、黎巴嫩譴責以軍空襲
2024-07-14 19:54 巴以恩仇錄 -
為買房“假離婚”后女方彩票中500萬未告知“丈夫”,法院判了
2024-07-14 17:45 依法治國 -
龔會才已任西藏自治區(qū)黨委常委、秘書長
2024-07-14 16:51 高層人事 -
36歲數(shù)學學者郭少明回國擔任南開大學全職講席教授
2024-07-14 16:26 -
編造國外某武裝發(fā)言人不實信息引熱議,云南一網(wǎng)民被警方處罰
2024-07-13 23:10 依法治國 -
八所海事局:警告!北部灣海域有四艘沉船
2024-07-13 21:17 -
“348名參選人全部通過國安委審查”
2024-07-13 19:49
相關推薦 -
“美國已解除這項對華出口禁令” 評論 271家樂福CEO放話:對中國小包裹,要學特朗普征稅100% 評論 216最新聞 Hot
-
“沒客戶!”獲47億補貼后,三星在美芯片廠推遲投產(chǎn)
-
約翰遜急著表決,民主黨領袖連續(xù)講了6小時,還沒?!?/a>
-
“六代機機密會議,扎克伯格突然闖入”,白宮回應
-
8年后,默克爾吐槽特朗普:真裝!
-
美軍評估又變了,“不是幾個月是兩年”
-
“即使特朗普下臺,美國政策也不會變,中日韓要合作”
-
“船到橋頭自然直”,印外長回應美議員
-
俄海軍副總司令陣亡
-
“在越南的中國制造商松了一口氣”
-
他倒戈后就躲起來了,電話都不接,同僚評價:聰明
-
“美國已解除這項對華出口禁令”
-
“印軍將全面排查中國產(chǎn)零部件”
-
美國和盟友鬧掰?“本質沒變,中國需高度警惕”
-
斯塔默不吱聲,英財相當場落淚,“哭崩”市場
-
家樂福CEO放話:對中國小包裹,要學特朗普征稅100%
-
莫迪表態(tài):金磚是重要平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