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月宮一號”志愿者出艙 “月宮365”實驗計劃圓滿完成
關鍵字: 月宮一號模擬月宮365出艙志愿者“月宮一號”首次長期高閉合度集成試驗中,在植物艙中完全人工控制的環(huán)境下,乘員們栽培了5種糧食作物、15種蔬菜作物、1種水果。
志愿者在“月宮一號”內種植、制作的食物 圖自微博@航天面面觀
乘員們收獲糧食、蔬菜、水果和黃粉蟲,自己加工并食用。綜合艙中人、動物和廢物處理產生的富二氧化碳空氣經凈化后送達植物艙,供植物光合作用;植物艙中,植物光合作用產生的富氧空氣凈化后送到綜合艙供人和動物呼吸,并提供廢物處理所需氧氣;植物蒸騰作用產生的冷凝水通過凈化后,一部分經系統(tǒng)補充微量元素后送到綜合艙滿足人的生活用水,其余與凈化后的生活廢水和尿液一起用于植物栽培。由此,形成一個閉環(huán)生命保障系統(tǒng)。
志愿者在“月宮一號”內用餐 圖自微博@航天面面觀
經過升級后,如今的“月宮一號”由1個綜合艙和2個植物艙組成,總面積150平方米,總體積500立方米,可實現(xiàn)4人所需的全部氧氣和水、大部分的食物在系統(tǒng)內循環(huán)再生。
今年1月26日,北京航空航天大學“月宮365”實驗舉行第二次換班儀式。自去年7月9日第一次換班以來,4名志愿者已在“月宮一號”實驗艙中連續(xù)駐留200天,打破了此前由俄羅斯科研人員創(chuàng)造的在生物再生生命保障系統(tǒng)中連續(xù)駐留180天的世界紀錄。
“月宮”生活 圖自微博@航天面面觀
2月16日,在“月宮”實驗進行到第280天之際,正值農歷春節(jié),志愿者們還自己包餃子過年。
據《北京晚報》報道,此次的“月宮365實驗”從2017年5月10日開始,8名志愿者交替分三個班次進入艙內封閉生活365天。
實驗原本預計2018年5月10日結束。但該實驗首席科學家劉紅此前透露,實驗將臨時新增“應急加班”實驗,為期5天,由此總時長達370天,即志愿者5月15日才能正式出艙,以考查志愿者心理情緒變化情況。
“上周才告訴他們,就是想看每個人不同的反應。”劉紅說,近期他們正利用量表、心率和血壓、腦電波測量儀器等來測試志愿者反應,積累相應的數據。
“月宮一號”外觀 圖自國際在線
劉紅告訴記者,此前300多天的實驗基本可以證明,這個系統(tǒng)可以穩(wěn)定地為不同代謝水平的乘員提供生命保障,且系統(tǒng)可靠性非常高。
據了解,未來“月宮一號”團隊將積極爭取我國月球、火星探測器的搭載機會和資源,在月面、火星表面開展小型生物再生生命保障系統(tǒng)試驗,通過與地面平行試驗的對比分析,獲得地面大型系統(tǒng)模擬結果的矯正參數,為未來應用于人類探測月球、火星奠定基礎。
“月宮一號”宣傳片:
- 請支持獨立網站,轉發(fā)請注明本文鏈接:
- 責任編輯:王愷雯
- 最后更新: 2018-05-15 11:54:41
-
科學家終于看清水分子中氫原子位置
2018-05-15 08:44 科技前沿 -
十天三起暴力事件,滴滴的開脫借口我都替他們想好了
2018-05-15 07:46 -
這款自主研發(fā)新藥上市,適用于80%的肺癌
2018-05-14 21:00 -
航母工程總指揮:中國已具世界最先進造船能力
2018-05-13 18:49 中國航母 -
波士頓機器人又展示新技能了
2018-05-12 14:00 人工智能 -
美“獵鷹9號”Block5運載火箭首發(fā)成功
2018-05-12 09:44 航空航天 -
5G標準投票聯(lián)想捅華為一刀?真相是……
2018-05-11 17:35 IT新浪潮 -
谷歌AI助手“成精了”,中企進展如何?
2018-05-11 14:12 科技前沿 -
“沒有技術支持適航標準,就沒有讓產品進入國際的話語權”
2018-05-11 07:38 科技前沿 -
紫光總裁談芯片布局:CPU問題無解,英特爾太強了
2018-05-10 18:53 IT新浪潮 -
區(qū)塊鏈技術國家標準要來了 最快明年
2018-05-10 17:57 IT新浪潮 -
中國超薄玻璃驚艷世界:厚度堪比A4紙 轎車撞不碎
2018-05-10 10:48 科技前沿 -
美國明日發(fā)射“首枚能省錢的”獵鷹9火箭
2018-05-10 08:37 航空航天 -
國產激光雷達昏聵,讓自動駕駛很糾結
2018-05-10 07:36 科技前沿 -
被指預熱文案越來越差 羅永浩狂懟網友:你懂個X
2018-05-10 06:35 -
去年全球共1000萬人做可再生能源行業(yè),中國人占43%
2018-05-09 19:17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 -
日本政府助推三大車廠聯(lián)合研究下一代電池,我國進展如何?
2018-05-09 15:02 科技前沿 -
“命門火衰”,大國重器的葉片之殤
2018-05-09 11:59 科技前沿 -
如果美國不賣醫(yī)療器械給我們……
2018-05-09 10:00 觀天下講壇 -
我首枚民營自研商業(yè)火箭17日發(fā)射 海外訂單已排到2020年
2018-05-09 08:02 航空航天
相關推薦 -
“不如申請成中國一省” ,德國鋰企竟如此激將歐盟 評論 55美國放風:伊朗有動作了 評論 85靠萬斯“決勝一票”,“大而美”法案驚險闖關參議院 評論 182電氣化已落后亞洲,“大而美”法案或令美國雪上加霜 評論 78最新聞 Hot
-
特朗普威脅:敢礙事,就逮捕你
-
“7年前就發(fā)現(xiàn)問題了,一直沒修”
-
“不如申請成中國一省” ,德國鋰企竟如此激將歐盟
-
終于換了,特朗普:我很滿意
-
要跟中國對著干?“剛果(金),別斷送發(fā)展機遇”
-
美兩員“大將”施壓未果,日本反倒成了“難啃的骨頭”
-
白宮找補:美國很強,不信去問伊朗
-
何君堯:建議給皇后大道、維多利亞公園改名
-
“美國自毀長城,中企憑高性價比一路高歌猛進”
-
兩國矛盾激化,阿媒突然發(fā)文:收到匿名材料,是俄軍擊中的
-
裝不裝空調,法國政客都能吵起來
-
潛入醫(yī)院裝電詐設備,騙走30萬!今年已發(fā)生多起
-
美報告炒作:中企占比近10%,“五角大樓供應鏈極其脆弱”
-
“歐洲定居者對澳大利亞原住民,犯下種族滅絕罪”
-
好一個“舉賢不避親”,特朗普推薦兒媳參選
-
開庭前妻子墜樓身亡,柯文哲前副手痛哭:臺灣怎么變成這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