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照科技館為丁肇中展示科學模型設計方案,被本人糾錯42次
關鍵字: 丁肇中丁肇中糾錯日照市科技館據《科技日報》18日報道,當設計師匯報方案時,丁肇中教授把自己的座位移到離大屏幕最近的位置,皺起眉頭,盯緊PPT中的每一處細節(jié)。3個小時里,這位82歲的老人質疑、糾錯、再質疑、再糾錯,把氣氛搞得像一場考試。
諾貝爾獎獲得者丁肇中祖籍在山東日照,日照市科技館要把丁肇中科學生涯中對現代物理發(fā)展產生過重大影響的6個著名實驗的模型都做出來展示,其中AMS阿爾法磁譜儀模型的制作難度系數最大。為此科技館不惜重金邀請頂級設計師打造模型。
7月12日晚,發(fā)生在科技館里的這一幕,將科學家精益求精的科學態(tài)度展現得淋漓盡致。
電子無體積,有半徑,丁肇中獨辟蹊徑證明了“量子電動力學”的正確性,但當PPT上多次出現“電子半徑小于10的負14次方厘米”的表述時,他又一次打斷設計師的話,“這個尺寸是在1965年的實驗中測定的,而隨著探測設備靈敏度準確度的提高,到了2003年L3實驗后,這個數字已經是小于10的負17次方厘米了,不能一概而論”。
屏幕上出現一組實驗效果圖,丁肇中馬上表示有幾張“看不明白”,“這些圖是在哪里找到的?誰提供的?”
設計師頓時“露了怯”:“網上查到的?!?
丁肇中嚴肅起來:“這個不是實驗效果該有的樣子,這些圖連我都看不懂,讓別人怎么理解?”
丁肇中聽取科技館工程建設情況匯報(圖源:直播日照客戶端)
普通人難以理解眼前這位實驗物理學家的固執(zhí)和“不通人情”。他卻堅持:“我做實驗為什么多年都沒出問題?因為我自己能力有限,不懂的事情一定不會說懂。你要給我解釋,尤其是航天的,我從來沒有做過航天的實驗,一切等我聽懂了之后再做決定。”
AMS在太空中每天都發(fā)回海量數據,其分析過程繁瑣,但“去偽存真”是科學精神的重要一環(huán)。丁肇中表示,他通常組織2—6支國際合作隊分析同樣的數據。
“最后將數據寫成一篇文章,這6組先討論,討論后所有人都到我辦公室來,我做投影,然后一句一句地念,每一個標點符號、每一個字、每一張圖都要討論,所以通常一篇文章要討論3個小時。之后又有很多的改變,再討論,通常要討論到第20遍。最后再發(fā)表。”
丁肇中強調,假設有任何的懷疑,絕對不發(fā)表。
在審查國際空間站的設計模型時,丁肇中發(fā)現里面有錯誤,要求糾正,這難住了設計師:“設計制作國際空間站模型存在一定難度……”
丁肇中問:“你們跟國際空間站那邊有聯系嗎?”設計師答:“沒有?!薄爸x女士(丁肇中行政助理),請把我的手機拿過來。”盡管已是深夜,丁肇中執(zhí)意撥通了國際長途,與國際空間站工作人員溝通,馬上解決模型中的錯誤……
兩次匯報會,丁肇中共為AMS阿爾法磁譜儀模型的設計方案糾錯42處。
日照市科技館概念設計圖(圖源:微信公眾號“直播日照”)
據日照網介紹,日照市科技館以探測宇宙本源的阿爾法磁譜儀和螺旋加速器為原型而演繹設計。自去年7月21日奠基以來,主體工程已完成85%。預計今年8月,完成主體建設;到2019年6月,完成展陳裝飾及室外景觀,具備開館條件。
日照市科技館概念設計圖(圖源:微信公眾號“直播日照”)
報道稱,丁肇中對日照科技館的建設、展陳、管理情況十分關心,分別于7月12日晚和7月13日上午兩次召開研討會,與來自中國建筑設計研究院、清華大學美術學院、臺灣中山科學研究院等專家學者一起,聽取日照科技館模型制作安裝、展陳展覽工程設計方案等情況匯報,研討存在的問題和改進辦法。
7月13日上午,丁肇中一行來到日照市科技館工地現場考察。(圖源:直播日照客戶端)
- 原標題:諾獎得主丁肇中的42次“糾錯”
- 請支持獨立網站,轉發(fā)請注明本文鏈接:
- 責任編輯:馬雪
- 最后更新: 2018-07-19 10:40:17
-
我國人造金剛石產量占世界90% 但應用仍有短板
2018-07-18 17:36 中國精造 -
習近平眼里的“第一資源”為何如此重要
2018-07-18 15:56 新時代新氣象新作為 -
全球最大功率無人潛水器中國下線 提貨4噸潛深3000米
2018-07-18 09:25 -
工信部:32%關鍵材料國內為空白,52%靠進口
2018-07-15 11:22 中國精造 -
我國學者“時間折疊法”首次實現皮秒精度任意序列發(fā)生器
2018-07-14 15:01 科技前沿 -
C919進入密集研發(fā)試飛階段
2018-07-13 08:42 科技前沿 -
我國正在建設可重復使用空間科學試驗平臺
2018-07-13 07:30 航空航天 -
我國首個自主研發(fā)抗艾滋病藥物獲批上市
2018-07-12 22:01 -
首次!中國內地擠進2018全球創(chuàng)新榜前20
2018-07-11 14:24 -
我國頁巖氣探明儲量突破萬億立方米
2018-07-11 10:14 能源戰(zhàn)略 -
外媒稱中國工廠成臭氧層“殺手” 專家:在核實
2018-07-10 22:57 -
中國核心技術未掌握怎么辦?丁肇中提了一個例子
2018-07-10 10:05 科技前沿 -
專訪 | 藍箭航天:商業(yè)航天的未來是中型運載火箭
2018-07-10 08:40 航空航天 -
我國成功發(fā)射第32顆北斗導航衛(wèi)星
2018-07-10 06:30 航空航天 -
2018下半年首發(fā) “巴遙一號”成功發(fā)射
2018-07-09 13:23 航空航天 -
中國“N2爆彈”技術升級:成功合成金屬氮
2018-07-09 11:00 -
他扎根航發(fā)研制50載:中國航空工業(yè)要補的課很多
2018-07-09 09:56 中國精造 -
這個物種首次在中國境內發(fā)現
2018-07-09 07:25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 -
人民日報:建設世界科技強國時不我待
2018-07-08 16:34 科技前沿 -
我國科學家發(fā)現這個基因:影響歐亞人群膚色變淺、適應寒冷
2018-07-08 14:26 科技前沿
相關推薦 -
“美國已解除這項對華出口禁令” 評論 255家樂福CEO放話:對中國小包裹,要學特朗普征稅100% 評論 212“2027年起,整個產業(yè)將拱手讓給中國” 評論 126“不如申請成中國一省” ,德國鋰企竟如此激將歐盟 評論 126最新聞 Hot
-
“即使特朗普下臺,美國政策也不會變,中日韓要合作”
-
“船到橋頭自然直”,印外長回應美議員
-
俄海軍副總司令陣亡
-
“在越南的中國制造商松了一口氣”
-
他倒戈后就躲起來了,電話都不接,同僚評價:聰明
-
“美國已解除這項對華出口禁令”
-
“印軍將全面排查中國產零部件”
-
美國和盟友鬧掰?“本質沒變,中國需高度警惕”
-
斯塔默不吱聲,英財相當場落淚,“哭崩”市場
-
家樂福CEO放話:對中國小包裹,要學特朗普征稅100%
-
莫迪表態(tài):金磚是重要平臺
-
“還想阻撓大陸武統(tǒng)?美國太晚了”
-
受賄數額特別巨大,齊同生被提起公訴
-
“美國占一半,中國分四成,歐洲...”
-
李在明最新涉華表態(tài)
-
叫完“爸爸”又被白宮整活,北約秘書長:驚喜且有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