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國家科技獎獲獎專家呼吁各界耐心等待:基礎研究成果急不來的
關鍵字: 國家科技獎耐心等待據(jù)科技日報1月9日報道,1月8日,2018年度國家科學技術獎獲獎代表們走進人民大會堂,迎來屬于他們的高光時刻。山東大學齊魯醫(yī)院教授張澄是其中的一位,他所在團隊獲得國家自然科學獎二等獎。
作為一名80后的正高級教師,張澄完全理解人們希望基礎研究多出成果、快出成果的迫切心情。“但科學研究有自身的規(guī)律,尤其基礎科學研究需要長期積累、堅持不懈,重大科技成果的出現(xiàn)也絕非朝夕之功?!?/strong>張澄在接受科技日報記者采訪時說道。
同樣,在國家自然科學獎一等獎獲得者、清華大學薛其坤院士看來,不同于企業(yè)追求今年、明年有多少產(chǎn)品,基礎研究不是一個以“計件”為主要目標和評價標準的行業(yè),它追求的是科學問題的解決和科學目標的實現(xiàn)。
正如羅馬不是一天建成的,每一個獲獎項目背后都凝聚了科研人員多年的心血。據(jù)統(tǒng)計,2018年度國家自然科學獎、技術發(fā)明獎、科學技術進步獎三大獎獲獎項目從立項到成果發(fā)表或應用平均時間為11年,其中,近一成的項目經(jīng)歷了超過20年的攻關和積累。
張澄所在團隊獲得國家自然科學獎二等獎
張澄所在團隊此次獲獎的項目為“心血管重構(gòu)分子機制、檢測技術和干預策略的基礎研究”。張澄介紹,該項目基礎研究攻關進行了10多年,目前,部分研究成果已進入新藥設計、臨床試驗階段。
“5年、10年的時間對于潛心基礎研究來說太短,科研人員很難持續(xù)深入研究并實現(xiàn)成果轉(zhuǎn)化?;A研究進行到三五年時能發(fā)表文章就很不錯了,另外臨床應用轉(zhuǎn)化還需時間,就我的研究領域來說,從基礎研究走到臨床應用,10年時間都緊巴巴的?!睆埑握f道。
基礎研究無疑是一個持續(xù)累積的過程,然而,一路走來,科學家收獲的并不都是鮮花與掌聲。當一個科學家?guī)啄隂]出成果時,公眾可能會質(zhì)疑,為什么他花了這么多錢卻沒有任何產(chǎn)出。
“事實上,在基礎研究領域,一個科學家可能一輩子就出一個重大成果,也不知道成果會在哪天出現(xiàn)?!毖ζ淅ぶ赋?,如果天天催科學家報成績、出結(jié)果,他們難以靜下來潛心研究,也就不可能做出高質(zhì)量的原創(chuàng)性研究成果。
對此,薛其坤認為,需要通過科普宣傳和科學精神傳播,讓公眾了解基礎研究是干什么的,以及基礎研究的性質(zhì)特點,理解基礎研究領域的科學家短期內(nèi)可能做不出成果的困難,即使有成果,它有時很可能不是通過一個顯現(xiàn)性的指標來體現(xiàn)的。
迫切期待出成果的不只是公眾。中國科學院國家空間科學中心原主任吳季認為,基礎研究需要長期、獨立的對自然界根本性問題的思考,因此需要對相關科學家及其團隊給予長期和穩(wěn)定的支持。除了長期穩(wěn)定支持外,維護科學家不受行政干擾和利益驅(qū)動的獨立思考也是非常重要的。
“而過于急功近利的管理和評估,可能會干擾科學家的獨立思考,那些經(jīng)過獨立的、不受干擾的思考獲得的洞見、突破,一定不是催生出來的?!眳羌局赋?,政府和管理部門即使催,也催不出“洞見、突破”來,因此,還不如把精力和資源放到選人、培育人、鼓勵人、建設環(huán)境,以及提供設備和試驗條件上來。
采訪中多位專家表示,要尊重基礎研究發(fā)展的自然規(guī)律,為相關的科研人員營造一個心無旁騖、潛心科研的良好氛圍,按照基礎研究的自然規(guī)律來規(guī)劃項目周期,建立長期穩(wěn)定的支持機制,讓基礎科學領域科研人員敢于觸碰有原創(chuàng)性、前瞻性和引導性,但周期長、出好成果的課題。只有這樣,才能真正做到“十年不鳴,一鳴驚人”。
(作者/唐婷 劉垠)
翻頁附:張澄團隊成果獲獎報道
- 原標題:基礎研究成果是急不來的
- 責任編輯:何書睿
- 最后更新: 2019-01-09 07:56:17
-
不放棄!華為:MateBook13筆記本將登陸美國
2019-01-08 21:06 手機 -
中國信通院:2018年國內(nèi)手機出貨量同比下降15.6%
2019-01-08 21:02 手機 -
拿下美國4份軌交大單 美媒污蔑中車“藏間諜”
2019-01-08 20:50 中美關系 -
華為辟謠合作種植水稻:不會進入不擅長且沒優(yōu)勢的行業(yè)
2019-01-08 20:38 華為 -
“薪火相傳,前赴后繼,絕不止步”
2019-01-08 19:04 嫦娥奔月 -
《紐約時報》又炒作“中國竊取生物醫(yī)藥知識產(chǎn)權”
2019-01-08 15:54 -
薛其坤:發(fā)現(xiàn)量子反?;魻栃侵袊鴮θ祟惪茖W重要貢獻
2019-01-08 15:54 -
2018年度國家科學技術獎名單
2019-01-08 14:33 中國超越 -
三星LG電視新品亮相2019CES被評缺乏技術創(chuàng)新
2019-01-08 11:38 -
唯一的自然科學一等獎,或?qū)硐麓涡畔⒓夹g革命!
2019-01-08 11:13 科技前沿 -
光子人工智能芯片助力“中國芯”換道超車
2019-01-07 16:07 -
華為鯤鵬920發(fā)布:業(yè)界性能最強
2019-01-07 16:06 -
科技部:支持民企參與國家重大科技任務
2019-01-07 08:55 -
中國再打破一項歐美技術封鎖
2019-01-06 15:44 中國精造 -
中國雜交水稻助東南亞增產(chǎn),菲律賓一年凈增240萬噸
2019-01-06 14:19 -
高通反壟斷案在美開庭:華為、聯(lián)想成重要證人
2019-01-05 19:59 手機 -
美學者呼吁“解禁”:不怕中國趕超,怕美國落后
2019-01-04 20:15 航空航天 -
坐一個月火箭來 剛走兩步就準備睡了
2019-01-04 20:04 科技前沿 -
中國科大發(fā)現(xiàn)量子密鑰分發(fā)潛在漏洞
2019-01-04 18:43 科技前沿 -
探月總師回憶:美國關閉共享,卻索要嫦娥四號數(shù)據(jù)
2019-01-04 16:15 嫦娥奔月
相關推薦 -
“美國已解除這項對華出口禁令” 評論 271家樂福CEO放話:對中國小包裹,要學特朗普征稅100% 評論 216最新聞 Hot
-
“沒客戶!”獲47億補貼后,三星在美芯片廠推遲投產(chǎn)
-
約翰遜急著表決,民主黨領袖連續(xù)講了6小時,還沒?!?/a>
-
“六代機機密會議,扎克伯格突然闖入”,白宮回應
-
8年后,默克爾吐槽特朗普:真裝!
-
美軍評估又變了,“不是幾個月是兩年”
-
“即使特朗普下臺,美國政策也不會變,中日韓要合作”
-
“船到橋頭自然直”,印外長回應美議員
-
俄海軍副總司令陣亡
-
“在越南的中國制造商松了一口氣”
-
他倒戈后就躲起來了,電話都不接,同僚評價:聰明
-
“美國已解除這項對華出口禁令”
-
“印軍將全面排查中國產(chǎn)零部件”
-
美國和盟友鬧掰?“本質(zhì)沒變,中國需高度警惕”
-
斯塔默不吱聲,英財相當場落淚,“哭崩”市場
-
家樂福CEO放話:對中國小包裹,要學特朗普征稅100%
-
莫迪表態(tài):金磚是重要平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