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天問一號探測器成功著陸火星!
最后更新: 2021-05-15 11:37:55① 降軌:在下降前5小時,天問一號建立降軌姿態(tài),軌道器發(fā)動機點火降低,進入近火點50公里的大橢圓軌道。
② 分離:在距離地面100多公里處,實現(xiàn)軌道器和著陸器分離。不妨把此時的時間作為進入大氣的起點,自此開啟約9分鐘的著陸。
兩器到達安全距離后,軌道器立即點火,抬升軌道進入中繼軌道(環(huán)繞軌道)。軌道器升軌同時,也實時拍攝監(jiān)測著陸器的下降過程。
③減速:兩器分離后,有三個減速過程。分別是氣動減速、傘降減速、動力減速。
一、氣動減速,靠大氣摩擦減速。此時展開配平翼,隨著防熱大底和大氣不斷摩擦,飛行器速度逐步降低,此階段為純氣動減速段,消耗將近90%的速度,超音速減速傘打開。
二、傘降減速,超音速減速傘打開,此時高度約11公里,減速傘使用的是盤-縫-帶設(shè)計傘。此時著陸器將先后拋掉防熱大底和背罩輕裝著陸。
三、動力減速,在著陸器同背罩分離同時,發(fā)動機點火,對地雷達隨機開機,著陸緩沖機構(gòu)(四條著陸腿)展開。
④ 懸停:通過調(diào)整發(fā)動機推力,使著陸器在高度100米時,速度為0,達到懸停的目的,著陸器下方的對地相機同時拍攝下方圖像,自主分析并選擇相對平整適宜著陸的點。著陸器調(diào)整姿態(tài),前往著陸點,并開始下降。
⑤ 著陸:通過著陸腿的緩沖機構(gòu)抵消剩余的動能。著陸器緩緩降落在火星表面,此時垂直速度和水平速度都非常小,通過著陸腿的緩沖抵消剩余的動能,類似與人從高處跳下時的下蹲。
著陸過程中遭遇了哪些嚴峻挑戰(zhàn)?
天問一號任務(wù)一次性完成“環(huán)繞、著陸、巡視”三大步,著陸是其中最復(fù)雜、最難的部分。
著陸過程,是著陸巡視器從進入火星大氣層到降落到火星表面的過程,整個過程大約9分鐘。雖然時間短暫,卻是整個飛行任務(wù)中的一道頂級難題。
挑戰(zhàn)1:信號延時—超過10分鐘
軌道器和著陸器的分離決定任務(wù)成敗。
天問一號距離地球非常遙遠,信號單程時延10分鐘以上。地面無法進行實時測控干預(yù),探測器會自主執(zhí)行預(yù)先注入的指令,并自行判斷指令執(zhí)行的效果。一旦發(fā)現(xiàn)問題,必須在極短時間內(nèi)進行自我診斷,排除故障。
挑戰(zhàn)2:剎車難控—歷史成功率50%
人類迄今共實施47次火星探測任務(wù)(含2020年7月的3次發(fā)射任務(wù)),成功或部分成功的僅25次,成功率剛過50%。而對火星著陸任務(wù),目前共實施22次,算上此次,僅成功10次,中國此次火星探測任務(wù)在世界航天史上亦是創(chuàng)舉。
挑戰(zhàn)3:險點難料—智能化要求高
著陸受火星大氣的影響,如果突然火星起沙塵暴那樣極端的氣象那有可能造成嚴重后果。此外熱防護、降落傘,減速也是重要風(fēng)險點。
降落過程,目前中國尚未在外太空使用過降落傘,這是中國首次以降落傘的方式軟著陸到地外行星。這個著陸過程與地球通信的延時很長,因此對自主性、智能性、實時性的要求更高。
減速過程要求非常精確,減速控制如何足以決定任務(wù)的成敗,如果速度沒降下來,那著陸器就砸到火星表面,砸了一個坑不說,祝融號也會壞掉,前面的努力都會白費。
另外姿態(tài)控制也很重要,如果沒控制好,著陸時“四腳朝天”那就麻煩了。
相比地球和月球,在火星表面著陸更加復(fù)雜?;鹦潜砻嬉不\罩著大氣層,但大氣密度僅為地球的0.6%~0.7%。航天器在進入火星的過程中,一方面無法單純依靠大氣降低到安全速度,同時又必須考慮空氣摩擦產(chǎn)生的熱量沖擊。
從目前火星地貌影像看,火星地形復(fù)雜程度超過月球,與地球、月球的地形很不一樣。
開展巡視探測工作的過程中,祝融號也將面臨地形、能源、路況、沙塵、通信等各種挑戰(zhàn)。
著陸點為什么選烏托邦平原?
著陸點選擇需要綜合科學(xué)與工程2方面進行考慮,以盡可能的降低工程風(fēng)險,并提高科學(xué)探測價值。
“天問一號”火星探測任務(wù)的首選著陸點位于火星烏托邦平原,是火星上最大的平原,其表面下可能有大量的水冰儲備。在科幻系列《星際旅行》中,烏托邦平原就是星際聯(lián)邦的主要造船基地。
如果有一天,太空機構(gòu)將人類送上火星,水將是一種至關(guān)重要的資源,因為它既可以維持宇航員的生命,也可以分解成氫和氧作為火箭燃料。
飛往火星的宇宙飛船不太可能攜帶足夠的水、氧氣和氫氣,完成往返火星的整個旅程。
火星車上搭載了6種科學(xué)設(shè)備,包括可用來拍照導(dǎo)航的地形相機及雷達、測量火星氣象的氣象儀、火星表面磁場探測儀、火星表面成分探測儀等,為完成火星表面巡視探測和科學(xué)研究保駕護航。祝融號預(yù)計在火星表面工作90多天。
那么,著陸器著陸后,軌道器干啥去了?
軌道器降軌,變身“火星遙感衛(wèi)星”。火星表面巡視探測任務(wù)結(jié)束后,軌道器將降軌到橢圓形的遙感任務(wù)軌道,又變身為“遙感衛(wèi)星”。
它將繞火星飛行約1個火星年(約2個地球年),完成火星全球遙感探測任務(wù),同時兼顧祝融號火星車的中繼通信。
預(yù)計著陸后的第8個火星日,中國首輛火星車將緩緩駛下著陸平臺,在烏托邦平原上軋下第一道印記。
(人民民日報客戶端、科普中國等)
- 原標題:天問一號探測器在火星烏托邦平原著陸
- 責任編輯: 于文凱 
-
“祝融落火”,NASA發(fā)來賀電!
2021-05-15 09:32 航空航天 -
劉鶴主持會議,討論面向后摩爾時代的集成電路潛在顛覆性技術(shù)
2021-05-14 20:31 政策風(fēng)向標 -
天問一號將于15日凌晨至19日擇機著陸火星
2021-05-14 17:46 航空航天 -
衛(wèi)星批量生產(chǎn)時代來臨
2021-05-14 07:53 航空航天 -
網(wǎng)信辦征求意見:汽車個人信息和重要數(shù)據(jù)應(yīng)在境內(nèi)存儲
2021-05-12 18:32 -
警局被勒索,華盛頓20名余警察信息遭泄露
2021-05-12 16:59 -
技嘉產(chǎn)品遭多平臺下架,但大陸廠商需直面問題
2021-05-11 21:27 大公司 -
盾構(gòu)機駕駛技術(shù),了解一下?
2021-05-10 09:28 中國品牌日 -
已再入大氣層,絕大部分器件燒蝕銷毀
2021-05-09 11:06 航空安全 -
我國成功研制62比特量子計算原型機“祖沖之號”
2021-05-08 22:20 科技前沿 -
華為丁耘:攜手共進,點亮1000座5G智慧工廠
2021-05-08 17:12 華為 -
哈工大團隊詳解微納機器人如何首次主動靶向治療腦膠質(zhì)瘤
2021-05-07 07:48 科技前沿 -
80%高科技企業(yè)失敗的原因,在技術(shù)以外
2021-05-06 08:18 中國經(jīng)濟 -
研究了20多年翼龍和恐龍,很多人羨慕,我覺得羨慕是應(yīng)該的
2021-05-02 08:47 -
武漢智慧城市“一碼互聯(lián)”榮獲2021數(shù)字中國創(chuàng)新大賽一等獎
2021-04-30 13:40 智慧武漢 -
天和入軌!獨家揭秘“太空母港”飛天路
2021-04-30 11:56 新時代新氣象新作為 -
2021年一季度中國手機市場排名出爐:vivo第一,同比增長79%
2021-04-30 11:25 -
“留光”1小時!我國科學(xué)家刷新世界紀錄邁向“量子U盤”
2021-04-25 22:28 科技前沿 -
中國將論證建設(shè)近地小行星防御系統(tǒng)
2021-04-24 12:21 航空航天 -
祝融號!中國首輛火星車有名字了
2021-04-24 10:08 航空航天
相關(guān)推薦 -
“美國已解除這項對華出口禁令” 評論 271最新聞 Hot
-
“沒客戶!”獲47億補貼后,三星在美芯片廠推遲投產(chǎn)
-
約翰遜急著表決,民主黨領(lǐng)袖連續(xù)講了6小時,還沒?!?/a>
-
“六代機機密會議,扎克伯格突然闖入”,白宮回應(yīng)
-
8年后,默克爾吐槽特朗普:真裝!
-
美軍評估又變了,“不是幾個月是兩年”
-
“即使特朗普下臺,美國政策也不會變,中日韓要合作”
-
“船到橋頭自然直”,印外長回應(yīng)美議員
-
俄海軍副總司令陣亡
-
“在越南的中國制造商松了一口氣”
-
他倒戈后就躲起來了,電話都不接,同僚評價:聰明
-
“美國已解除這項對華出口禁令”
-
“印軍將全面排查中國產(chǎn)零部件”
-
美國和盟友鬧掰?“本質(zhì)沒變,中國需高度警惕”
-
斯塔默不吱聲,英財相當場落淚,“哭崩”市場
-
家樂福CEO放話:對中國小包裹,要學(xué)特朗普征稅100%
-
莫迪表態(tài):金磚是重要平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