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天宮”空間站電推進發(fā)動機首次實現(xiàn)在軌“換氣”
微信公眾號“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六院”6月19日消息,近日,在天地協(xié)同配合下,“天宮”空間站電推進系統(tǒng)大氣瓶完成在軌安裝任務,航天科技集團六院801所首次采用“換氣”而不是“補氣”的方式完成電推進推進劑——氙氣的補充。加裝了大氣瓶的空間站電推進系統(tǒng),其使用壽命將大大延長,對空間站長期軌道維持和安全平穩(wěn)飛行起到重要作用。
自帶升級“外掛”
電推進系統(tǒng),也稱電推進發(fā)動機,其工作原理是先將氙氣等惰性氣體轉化為帶電離子,然后把這些離子加速并噴出以產(chǎn)生推進力,進而完成航天器的姿態(tài)控制、軌道修正和軌道維持等任務。
在“天宮”空間站上的使用,是電推進系統(tǒng)在載人航天領域的首秀——要滿足空間站長壽命、可靠性的既定目標,設計人員必須解決在軌補充電推進推進劑的問題。負責抓總空間站電推進系統(tǒng)研制任務的801所設計團隊,首次嘗試運用在軌“換氣”的方式進行補加。
據(jù)801所介紹,2021年“天和”核心艙發(fā)射的時候就自帶了兩個小氣瓶,但限于艙內(nèi)空間,“原裝”氣瓶的體積并不大,僅供短期使用。此次上天的大氣瓶正是他們按計劃提供的強有力“外掛”,由于安裝在艙外空間限制小,容量翻了好幾番,攜帶的推進劑能支持電推力器更長時間的軌道維持工作。
設計實現(xiàn)“百搭”
為了實現(xiàn)貯氣模塊的在軌安裝,801所電推進系統(tǒng)設計團隊調(diào)研了國內(nèi)外常用電、氣、機械對接鎖定形式,創(chuàng)造性地提出了一種簡化版的浮動對接形式,通過粗定位導向裝置實現(xiàn)機械臂初始定位及大偏差適應,再通過自主精定位進一步修正電、氣、機械的對中鎖緊,這種步步為營的方式極大提高了對接的容差能力和可靠性,即便在軌多次拆裝也能保證精度滿足要求。
與此同時,由于氣瓶“外掛”時都是安裝于統(tǒng)一的接口,原則上只要符合接口要求,空間站電推進系統(tǒng)可以安裝不同容積、不同工作壓力的氣瓶,且氣瓶填充的工質(zhì)不限于已有系統(tǒng)的氙氣工質(zhì),可根據(jù)技術發(fā)展情況上行不同工質(zhì)推進劑。
支持反復拆裝使用、適配多種氣瓶型號……就像搭積木一樣,不管怎么拆裝,只要保證接口一致,裝好裝牢合適的組件,便擁有了無限可能。801所的精巧設計,賦予了貯氣模塊“百搭”、百變的特性,不僅極大增加了電推進系統(tǒng)的壽命和可靠性,也豐富了系統(tǒng)的功能。
操作可以“兼容”
航天員在艙內(nèi)組裝好大氣瓶,完成自檢及測試后通過自動出艙裝置送至艙外,隨即由艙外機械臂抓取并將其轉移、對接到核心艙電推進系統(tǒng)大氣瓶安裝位,這是本次空間站電推進系統(tǒng)大氣瓶在軌安裝的過程,也是此后在軌更換氣瓶的基本流程——正常情況下,當貯氣模塊組合體推進劑耗盡后,都將由機械臂自動進行在軌更換。
但由于太空環(huán)境不可控因素較多,為了保證貯氣模塊的順利更換,801所電推進系統(tǒng)設計團隊還提出了“Plan B”——即航天員手動更換氣瓶。為了“兼容”自動和手動這兩種模式,團隊從2017年開始便進行了大量設計及驗證工作。
研制過程中,設計人員充分考慮了航天員在軌操作的局限性、安全性和可操作性,并按照航天員工效學反饋不斷改進方案,完善精密的尺寸鏈設計;根據(jù)可靠對接、可靠鎖定、電路絕緣、氣路密封等要求,形成精細化裝配規(guī)范;產(chǎn)品交付前,也進行了充分的地面精測驗證,甚至模擬在軌環(huán)境反復拆裝氣瓶十次……重重保障環(huán)環(huán)相扣,確認不同操作模式下偏差均在可控范圍內(nèi)。
“外掛”性能強悍、拆裝組件“百搭”、操作模式“兼容”,801所用“換氣”代替“補氣”,實現(xiàn)了電推進推進劑替換簡單、高效、可靠的目標。而此次大氣瓶成功在軌安裝,除了大大延長了空間站電推進系統(tǒng)的壽命、保障空間站長期在軌運行外,也為后續(xù)大氣瓶的拆卸安裝以及霍爾推力器的在軌更換提供了寶貴經(jīng)驗。
- 責任編輯: 林鈴錦 
-
5G連通無人區(qū),青海移動攜手中興通訊守護可可西里
2023-06-16 16:57 -
我國首次在空間站開展艙外輻射生物學暴露實驗
2023-06-15 07:30 航空航天 -
到大山深處建5G,到底值不值?
2023-06-13 19:23 觀網(wǎng)財經(jīng)-科創(chuàng) -
饒毅稱院士增選中有行賄受賄,中科院人員回應
2023-06-12 13:42 -
陳冬任航天員大隊大隊長
2023-06-11 21:53 航空航天 -
“高能同步輻射光源”直線加速器通過工藝驗收
2023-06-09 08:26 科技前沿 -
迄今最大最全人肺細胞圖譜公布
2023-06-09 07:36 科技前沿 -
浙大科學家創(chuàng)造出新物質(zhì):兼具陶瓷、橡膠、塑料特性
2023-06-08 17:02 -
四川田灣河水電站“中國心”機組發(fā)出“第一度電”
2023-06-08 11:02 中國精造 -
九章求解圖論問題,實驗速率比全球最快超算快約1.8億倍
2023-06-07 22:13 科技前沿 -
中央氣象臺:基于AI的臺風監(jiān)測預報系統(tǒng)初步建成
2023-06-07 19:42 人工智能 -
我國科研人員發(fā)現(xiàn)宇宙中最古老恒星遺跡
2023-06-07 17:21 觀察者頭條 -
新型量子計算機“悟空”即將發(fā)布
2023-06-07 09:25 科技前沿 -
5G發(fā)牌四周年丨四載筑基,向陽生長
2023-06-06 15:38 -
歐洲金融巨頭減持英偉達:估值太高了
2023-06-04 23:27 觀網(wǎng)財經(jīng)-科創(chuàng) -
工信部:全面推進6G技術研發(fā)
2023-06-04 22:51 科技前沿 -
“筑東西 致遠大” 共創(chuàng)數(shù)智新時代 中興通訊亮相2023北京PT展
2023-06-04 16:09 -
廣譜抗腫瘤!中國科研團隊研發(fā)出新藥
2023-06-04 14:11 醫(yī)學 -
“爆轟驅動超高速高焓激波風洞”通過結題驗收
2023-06-03 15:26 -
我國首次實現(xiàn)人類干細胞太空早期造血
2023-06-03 14:09
相關推薦 -
“不如申請成中國一省” ,德國鋰企竟如此激將歐盟 評論 55美國放風:伊朗有動作了 評論 85靠萬斯“決勝一票”,“大而美”法案驚險闖關參議院 評論 182電氣化已落后亞洲,“大而美”法案或令美國雪上加霜 評論 78最新聞 Hot
-
特朗普威脅:敢礙事,就逮捕你
-
“7年前就發(fā)現(xiàn)問題了,一直沒修”
-
“不如申請成中國一省” ,德國鋰企竟如此激將歐盟
-
終于換了,特朗普:我很滿意
-
要跟中國對著干?“剛果(金),別斷送發(fā)展機遇”
-
美兩員“大將”施壓未果,日本反倒成了“難啃的骨頭”
-
白宮找補:美國很強,不信去問伊朗
-
何君堯:建議給皇后大道、維多利亞公園改名
-
“美國自毀長城,中企憑高性價比一路高歌猛進”
-
兩國矛盾激化,阿媒突然發(fā)文:收到匿名材料,是俄軍擊中的
-
裝不裝空調(diào),法國政客都能吵起來
-
潛入醫(yī)院裝電詐設備,騙走30萬!今年已發(fā)生多起
-
美報告炒作:中企占比近10%,“五角大樓供應鏈極其脆弱”
-
“歐洲定居者對澳大利亞原住民,犯下種族滅絕罪”
-
好一個“舉賢不避親”,特朗普推薦兒媳參選
-
開庭前妻子墜樓身亡,柯文哲前副手痛哭:臺灣怎么變成這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