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國科學家在月壤中首次發(fā)現(xiàn)分子水
觀察者網(wǎng)23日從中國科學院物理研究所了解到,我國科研人員近日在嫦娥五號帶回的月球樣本中,發(fā)現(xiàn)了月球上一種富含水分子和銨的未知礦物晶體——ULM-1。這一發(fā)現(xiàn)標志著首次在月壤中未知礦物晶體ULM-1發(fā)現(xiàn)了分子水,同時揭示了水分子和銨在月球上的真實存在形式。
中國科學院物理研究文章稱,月球上是否存在水對于月球演化和資源開發(fā)至關重要,并引發(fā)了學術界長達半個多世紀的研究探索。對1969年-1972年采集的阿波羅樣品的研究表明,月壤中未發(fā)現(xiàn)任何含水礦物。此后,月球不含水成為月球科學的基本假設,對于認識月球火山演化,月地起源等問題產(chǎn)生了重大影響。直到1994年,“克萊門汀” 探測器對月球兩極進行觀測,認為極區(qū)永久陰影區(qū)的月壤中可能存在水冰。2009年,“月船一號”搭載的月球礦物繪圖光譜儀發(fā)現(xiàn)月球表面存在太陽風導致的羥基(OH-)和/或水分子信號。同年,“月球觀測和傳感衛(wèi)星”(LCROSS)以2.5公里/秒的速度撞擊了月球永久陰影區(qū),對撞擊塵埃的遙感測量顯示了水的信號。最近,遙感數(shù)據(jù)表明月球光照區(qū)也有水分子存在的跡象。針對當年采集的阿波羅月球樣品,人們近年來運用高靈敏度的表征技術,在部分玻璃和礦物中發(fā)現(xiàn)了PPM(百萬分之一)量級的“水”(H+,OH-或H2O),但沒有水分子存在的確鑿證據(jù)。
我國嫦娥5號采集的月壤樣品屬于最年輕的玄武巖(~20億年),并且是迄今為止緯度最高的月球樣品,為月球水的研究提供了新的機遇。中國科學院物理研究所/北京凝聚態(tài)物理國家研究中心陳小龍研究員,金士鋒副研究員、博士生郝木難等與北京科技大學郭中楠副教授,天津大學殷博昊工程師,中國科學院青海鹽湖所馬云麒研究員,鄭州大學鄧麗君工程師等合作,在嫦娥五號帶回的月球樣本中,發(fā)現(xiàn)了月球上一種富含水分子和銨的未知礦物晶體:ULM-1(圖1)。這一發(fā)現(xiàn)標志著首次在月壤中發(fā)現(xiàn)了分子水,同時揭示了水分子和銨在月球上的真實存在形式。
圖1. ULM-1的照片和成分組成。a. CE5土壤樣本的照片,b.ULM-1單晶照片,c. EDS光譜,d. EPMA光譜,e.拉曼光譜,f. IR光譜。?
基于單晶衍射和化學分析,研究人員發(fā)現(xiàn)這些月球水和銨以一種成分為(NH4,K,Cs,Rb) MgCl3·6H2O的水合礦物形式出現(xiàn)(圖1)。該礦物分子式中含有多達六個結晶水,水分子在樣品中的質(zhì)量比高達41%(圖2)。在紅外和拉曼光譜上,均可以清晰地觀察到源于水分子和銨的特征振動峰(圖1)。晶體的電荷密度可以清晰地看到水分子中的氫(圖2)。ULM-1的晶體結構和組成與地球上近年來發(fā)現(xiàn)的一種稀有火山口礦物相似。在地球上,該礦物是由熱玄武巖與富含水和氨的火山氣體相互作用形成,這一發(fā)現(xiàn)為月球上的水和氨的來源提供了新的線索。
圖2.ULM-1的晶體結構和電荷密度。
為了確保這一發(fā)現(xiàn)的準確性,研究人員進行了嚴格的化學和氯同位素(37Cl/35Cl)分析。納米二次離子質(zhì)譜(NanoSIMS)數(shù)據(jù)表明,該礦物的Cl同位素組成和地球礦物顯著不同,其δ37Cl值高達24‰,與月球上的礦物相符(圖3)。對該礦物化學成分和形成條件的分析,進一步排除了地球污染或火箭尾氣作為這種水合物的來源。該六水礦物的存在對于月球火山氣體的組成給出重要的約束?;跓崃W分析,當時月球火山氣體中水的含量下限與目前地球中最為干燥的Lengai火山相當(圖4),這對于我們理解月球的演化過程具有重要意義。這些發(fā)現(xiàn)揭示了一個復雜的月球火山脫氣歷史。
圖3.不同地球和地外行星物質(zhì)中氯同位素的分布。
圖4.ULM-1結晶對月球火山氣體中水逸度的限制。
這種水合礦物的發(fā)現(xiàn)還為我們揭示了月球上水分子可能存在的一種形式——水合鹽。與易揮發(fā)的水冰不同,這種水合物在月球高維度地區(qū)(嫦娥5號采樣點)非常穩(wěn)定。這意味著,即使在廣闊的月球陽光照射區(qū),也可能存在這種穩(wěn)定的水合鹽,為月球資源的利用和探索提供了更為廣闊的前景。月球表面水合礦物的發(fā)現(xiàn)標志著對月球水和銨研究的重大突破,也為未來月球資源的開發(fā)和利用提供了新的可能性。
相關成果以“Evidence of a hydrated mineral enriched in water and ammonium molecules in the Chang'e-5 lunar sample”為題 在線發(fā)表于 Nature Astronomy 2024,金士鋒副研究員和郝木難為共同第一作者,陳小龍研究員為通訊作者。探月與航天工程中心為該研究提供了月壤樣品(CE5C0400),該研究得到了中國科學院重點部署項目(ZDBS-SSW-JSC007-2),中國科學院網(wǎng)信專項(CAS-WX2021SF-0102)等項目的資助。
- 原標題:我國科學家在月壤中首次發(fā)現(xiàn)分子水
- 責任編輯: 連政 
-
新一代載人火箭三級液氫液氧發(fā)動機長程高模試驗成功
2024-07-23 10:17 航空航天 -
國內(nèi)最大、世界第二!可用于航空航天等領域大型核心零部件的加工處理
2024-07-20 22:18 中國精造 -
科技部通報國家重點研發(fā)計劃有關項目4個抄襲問題和1個評審請托問題
2024-07-20 14:52 學術造假 -
意義重大!中國電力體系的壯闊藍圖,正在逐步清晰
2024-07-19 13:44 電力改革 -
“中國沒有,國際也沒有,但不意味中國科學家不能做出來”
2024-07-19 08:11 科技前沿 -
我國團隊研發(fā)出太陽能動力微型無人機
2024-07-19 07:22 科技前沿 -
重大突破!我國科學家發(fā)現(xiàn)新型高溫超導體
2024-07-18 20:45 科技前沿 -
我國科學家為“尼安德特人被現(xiàn)代人所同化”提供有力遺傳學證據(jù)
2024-07-18 15:11 科技前沿 -
手機直連衛(wèi)星,中國星鏈何時能登場?
2024-07-18 08:33 -
“設計速度400公里每小時,試驗臺速度達600公里每小時”
2024-07-18 07:13 中國精造 -
世界最小尺寸!中國科學家成功制備
2024-07-17 09:16 科技前沿 -
四十年兩場“芯片戰(zhàn)爭”,ASML怎么從獵人變成獵物
2024-07-16 07:55 心智觀察所 -
華中科技大學:研發(fā)國內(nèi)首套超精密主動減振器
2024-07-13 15:43 -
復旦團隊成功研發(fā)功能型光刻膠
2024-07-13 13:17 科技前沿 -
獲取納木錯湖泊巖芯,我國首次在青藏高原大湖鉆探中突破400米
2024-07-12 19:46 -
蘿卜快跑是怎么“生不逢時”的?
2024-07-12 14:41 心智觀察所 -
中國科學家發(fā)現(xiàn)銀河系比想象中更大!
2024-07-12 08:25 天文 -
中國成功搭建!“6G關鍵技術迎來新突破”
2024-07-12 07:18 科技前沿 -
我國成功搭建國際首個通信與智能融合的6G試驗網(wǎng)
2024-07-11 16:07 科技前沿 -
我國科學家實現(xiàn)以RNA為媒介的基因精準寫入
2024-07-11 14:58 科技前沿
相關推薦 -
靠萬斯“決勝一票”,“大而美”法案驚險闖關參議院 評論 78電氣化已落后亞洲,“大而美”法案或令美國雪上加霜 評論 67為什么這支國足被普遍看好? 評論 90被批評“過于親近中國”,澳總理這樣回應 評論 80佩通坦被停職,泰國副總理出任看守總理 評論 273最新聞 Hot
-
靠萬斯“決勝一票”,“大而美”法案驚險闖關參議院
-
白宮官員:沒人在乎馬斯克說了什么
-
日澳印各懷心事,魯比奧還想著中國:別談了,得干實事,搞礦!
-
三年來首次,普京與馬克龍通話
-
特朗普再向日本施壓:談不攏,考慮提高關稅
-
特朗普:奧巴馬糟糕小布什低分,拜登史上最差,而我…
-
美財長:中國加快稀土出口吧,回到過去
-
“《新華字典》例句稱小孩是累贅”再引爭議,多方回應
-
英國樂隊在音樂節(jié)上高喊“以軍去死”,英美都“炸”了
-
多地宣布“解禁”中華田園犬
-
內(nèi)塔尼亞胡證實下周訪美,除了特朗普還要見他們
-
特朗普威脅后,日本表態(tài)
-
“70%的工人都走了,美國人又不愿意干,我們快破產(chǎn)了”
-
是否會驅(qū)逐馬斯克?特朗普回應
-
電氣化已落后亞洲,“大而美”法案或令美國雪上加霜
-
又鬧翻了!特朗普喊話馬斯克:補貼你拿的最多,DOGE應該查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