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是否停止“中國滲透論”?澳大利亞兩派學者針鋒相對
關鍵字:【文/觀察者網(wǎng) 張晨靜】近期來,在澳大利亞有關“中國影響力滲透”的爭論就從未停歇……
據(jù)澳大利亞廣播公司28日報道,在這一問題上,澳研究中國問題的學者已分裂成針鋒相對的兩大陣營。近日他們各自發(fā)表致澳議會的公開信,分別聲援和反對澳政府意在打擊中國政府在澳影響力的立法行動。
路透社報道截圖
兩派學者針鋒相對
去年底,澳大利亞掀起了一波“反華鬧劇”,其政府方面宣布要擬定新的反間諜法案,聲稱要打擊中國政府在澳的影響力。此舉在澳學者間引發(fā)了嚴重分歧。
上周,剛有30名澳知名學者聯(lián)名發(fā)表公開信,要求政府暫停這一“反華法案”,停止有關議題的爭論,并表示該法案受種族主義驅(qū)使,抹黑澳大利亞華人,威脅學術自由等等。
緊接著在這周三(28日),就又有35名研究中國問題的澳學者發(fā)表了一封意見截然對立的公開信。
他們聲稱,有文件顯示,中國政府對澳社會和政治的影響力,構成了“令人無法接受的干涉”,并分化了澳大利亞的社會辯論。
“我們堅信,目前這場辯論不是種族主義性質(zhì),澳大利亞繼續(xù)這場辯論至關重要”,信中還說,“近年來,中國影響和干預澳的行動已經(jīng)越來越大膽,包括影響澳華人社區(qū)的公開議程。”
此外,路透社報道稱,這批學者還妄稱,中國政府的行為具有“危害澳利益和主權的潛在威脅”,但這份文件中并未提供證明其觀點的具體實例。
據(jù)了解,這兩封公開信的簽名者中有不少來自同一所大學。
澳國立大學戰(zhàn)略與國防研究中心的中國問題研究院倪凌超(Adam Ni)表示,“在同一個院系里,人們對于同一個議題會有非常不同的觀點”,他參與了本周這份上書文件的聯(lián)署簽名。而他所在大學的三名員工,則在上周的那份公開信上簽了名。
澳總理特恩布爾
“中國滲透”?沒有證據(jù)
其實,對于28日這份公開信中所提出“中國滲透”的質(zhì)疑言論,可以在上周那份公開信中找到回應。
在上周的公開信中,學者曾指出,目前根據(jù)自己的專業(yè)知識,他們對澳社會目前的“中國影響力滲透”爭論持懷疑立場,認為這種觀點在制造分裂和危險。
“我們沒有看到任何證據(jù)顯示中國試圖向澳出口政治體系,或中國的行為侵犯了澳主權”。
而對于目前澳學者出現(xiàn)的“兩極化”分歧,英國《金融時報》28日分析稱,這凸顯出西方大國在想要阻止中國對其國內(nèi)政治、社會、尤其是華人群體影響時,所面臨的復雜局面。
據(jù)估計,澳大利亞約有120萬華人,這個多元化的華人群體遭遇過種族歧視,尤其是在19世紀淘金熱時期。
據(jù)悉,中國作為澳大利亞最大的貿(mào)易伙伴,多年來,澳在雙邊貿(mào)易中獲得了不少好處。但如今卻總以一種“被害者”姿態(tài),不斷在其國內(nèi)渲染“反華”情緒。
對于這一行為,澳國內(nèi)不斷有學者站出來予以斥責。在今年1月底,澳政論家格雷厄姆·理查森就曾發(fā)文怒斥,澳大利亞這一切針對的是一個對澳國家貿(mào)易總額貢獻達25%的國家(中國),制造很大的噪音來激怒中國人,這是在“經(jīng)濟自殺”。
我外交部也早已表態(tài),稱中國無意干預澳大利亞內(nèi)政,也不會利用政治捐款去謀取影響力。
- 請支持獨立網(wǎng)站,轉(zhuǎn)發(fā)請注明本文鏈接:
- 責任編輯:張晨靜
- 最后更新: 2018-03-29 11:58:44
-
“美國一退再退,這里也要讓給中國?” 評論 33又威脅上了!“最高70%,12國等著收信吧” 評論 121操心中國,美國“黑手”又要伸向馬來西亞和泰國 評論 155特朗普要求“大搞特搞”,美團體急了:沒中國不行 評論 136最新聞 Hot
-
“美國一退再退,這里也要讓給中國?”
-
“24死超20名女童失蹤”,特朗普“震驚”,地方官卻…
-
又威脅上了!“最高70%,12國等著收信吧”
-
特朗普:這方面,普京很“專業(yè)”
-
特朗普玩爽了,美國人傻眼了…
-
以軍總長被曝與內(nèi)塔尼亞胡激烈爭吵:這么干局勢會失控
-
“是特朗普向媒體爆料:馬斯克吸毒”
-
哈馬斯接受?;鹂蚣?,特朗普:好事
-
江蘇:縣級以下禁止開發(fā)政務服務APP
-
“家庭主義者”盧特尼克,把歐盟鴿了
-
通話通了個寂寞?特朗普不滿,克宮回應
-
“盯上”西非礦產(chǎn),特朗普將會晤非洲五國
-
英前防相挑釁:臺灣問題上,西方對中國簡直慫包…
-
操心中國,美國“黑手”又要伸向馬來西亞和泰國
-
“特朗普要想訪華,先把臺灣問題說清楚”
-
“對以色列感到憤怒和警惕,沙特將與伊朗保持和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