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為訪華造勢?馬哈蒂爾突然重提23年前“泛亞鐵路”項目
關鍵字: 馬來西亞馬哈蒂爾叫停中資項目泛亞鐵路【文/觀察者網 徐乾昂】東南亞“最強宮斗男主”馬哈蒂爾上臺后,叫停中資參與合作,推遲新馬鐵路項目,把一南一北兩個國家都給得罪。有外媒認為,馬來西亞自稱是為“收緊褲腰帶”,但實際上在給“一帶一路”打死結。
然而上周,馬哈蒂爾又對外資基建項目表態(tài),重提自己在23年前提出的連接昆明和新加坡的“泛亞鐵路”計劃,暗示自己早在中國人之前就想過“重建絲路”。他還不反駁自己是“一帶一路的發(fā)起者”這個說法。
對于這番言論,有媒體稱馬哈蒂爾是在借機為自己訪華行程造勢;有的則認為,他在暗示自己從未是一個“外資保守派”。
馬哈蒂爾 圖自當今大馬
解鈴還需系鈴人?
馬哈蒂爾于24日接受了臺灣“ETtoday新聞云”的視頻專訪,該節(jié)目在28日播出。被問及有關“一帶一路”的話題時,馬哈蒂爾稱自己早就領悟到了“要發(fā)展、先修路”的道理。
“在這個想法(一帶一路)成型前,我一直都認為應該要重建絲路。如果我們用更快更好的火車,就能強化中國與歐洲和中亞之間的貿易鏈接。我也曾建議在昆明和新加坡之間興建鐵路。只有先修路,才會有發(fā)展?!?
馬哈蒂爾接受采訪 圖自臺灣“ETtoday新聞云”
主持人追問,可否認為你就是“一帶一路”的發(fā)起者?馬哈蒂爾不置與否,回答:一些都是為了馬來西亞好。
視頻截圖
但他還是認為中國的“一帶一路”更勝一籌:習近平主席還提出要建立海上絲綢之路,馬來西亞對此毫無意見,表示支持。
馬哈蒂爾早年的確提出過“昆明-新加坡鐵路”計劃,這是他于1995年在第五屆東盟峰會上“泛亞鐵路”提議的一部分。當時他建議修建一條橫跨湄公河的鐵路,以新加坡為起點,途徑馬、泰、越、緬、柬到中國昆明。
但馬來西亞的提議只是“紙上談兵”。沒有資金、技術也不統(tǒng)一,“泛亞鐵路”在峰會結束后并沒有得到具體進展。
直到2006年,中國在內的18個國家簽署《泛亞鐵路網政府間協(xié)定》,才敲定詳細方案,將“泛亞鐵路”途徑東盟的部分被分為東中西三條。
東中西三線,虛線為規(guī)劃中
該改定于2009年獲得中國政府核準。隨著絲路基金和亞投行的設立,中方的“一帶一路”為沿線國家基建提供融資;而2015年正式實施的首個中國高速鐵路國家標準,為小伙伴們提供技術支持。可以說正是因為中國,“泛亞鐵路”才能變?yōu)楝F(xiàn)實。
對華示好,還是認清現(xiàn)實?
近幾年,“泛亞鐵路”各路段雖進度不同,但好消息不斷:中老鐵路預計在2020年建成;中緬國際鐵路也處于沖刺階段,部分路段原定今年下半年通車;擱置多年的中泰鐵路也獲批開工,有望2022年通車。此外,去年9月央視給“泛亞鐵路”作階段性總結時,還著重列舉馬來西亞東岸鐵路以及新馬鐵路項目的進展,稱這幾個“關鍵節(jié)點”建設已進入實質階段。
央視2017年9月報道
“泛亞鐵路”總體布局逐步進入白熱化階段,直到遇上馬來西亞權力交替。
在過去的兩個月內,馬來西亞新總理馬哈蒂爾頻頻發(fā)出對前任總理的否定信號:一邊叫停3個總計220億美元的中資項目,一邊又險些取消與新加坡對接的新馬鐵路(又稱新隆鐵路,造價70億美元)。談及背后的動機,馬哈蒂爾表示“這都是在為國家減輕債務負擔”。
本次采訪中馬哈蒂爾再次表示,稱自己上臺后的“頭號任務”還沒完成,即“解決前任政府留下的高達1萬億林吉特(約合人民幣16819億元)的債務”。
對此,已有不少外媒表示這個數(shù)字過于夸張,馬哈蒂爾借此重審上任總理的基建項目,或許是在和國內“反腐問題”掛鉤,其背后可能也有“政治意圖”。而《曼谷郵報》30日發(fā)文,以《收緊褲腰帶》為題,指出馬來西亞所背負的外債不及“發(fā)達中國家水平”的一半,且有足夠能力支付。
圖自曼谷郵報
馬哈蒂爾上臺后對外國投資阻撓,讓人覺得他是個“對外資說不”的保守派。但這恰恰是個誤區(qū)。
文章寫道,馬哈蒂爾在第一次當總理時,曾積極引入外資。但他多年的努力,隨著98年亞洲金融危機破滅,此后他在引入外資上顯得很謹慎,也不難理解。
最近美聯(lián)儲加息,無意中為馬哈蒂爾的“變臉”送出助攻。馬來西亞面對資金外流的壓力,如果再趕跑中國的話,后果堪憂。文章總結,稱馬哈蒂爾不會永遠拒絕中資、外資基建項目。他上臺后的短時間內的“強硬”,很可能是做給選民看的。
比如差點被“腰斬”的新隆高鐵項目,在上月又“起死回生”。馬哈蒂爾于6月澄清,項目不是“取消”,而是“推遲”。他還在當天的采訪中,首次在上任后提出政府建立“連通馬來半島”高鐵的可能性。
另一方面,中馬兩國近段時間來外交高層互訪頻繁。中國國務委員兼外交部長王毅,已經在本月18日會見過馬來西亞總理特使。近日外交部確認,王毅又將于本月底訪問馬來西亞。
這一些似乎都在為馬哈蒂爾本人的訪華行程做鋪墊。馬來西亞人的“北京行”已經醞釀了很久,曾在6月說“預計7月底入京”;這次面對臺灣媒體的采訪,馬哈蒂爾又將時間更新為“8月”。
上觀新聞指出,有關他上任后的首次中國之旅,相關籌備工作正在進行當中。對于這次的言論,新加坡《聯(lián)合早報》的分析人士則認為,這是馬哈蒂爾在為自己的訪華行程造勢。
本文系觀察者網獨家稿件,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 請支持獨立網站,轉發(fā)請注明本文鏈接:
- 責任編輯:徐乾昂
- 最后更新: 2018-07-30 21:38:58
-
大陸人士赴臺與會受阻 外交部:中國臺北應反思
2018-07-30 19:59 中國外交 -
日本大齡男青年為脫單,建了一個神奇的相親網站
2018-07-30 18:44 日本 -
1603天,822頁報告,結論?
2018-07-30 18:42 馬航飛機失蹤 -
日本網友做了個漢字版俄羅斯方塊
2018-07-30 18:20 日本 -
等待巴鐵的,是史上最大規(guī)模IMF借款?還是中國援手?
2018-07-30 17:34 巴鐵 -
俄反對黨欲推美式兩黨制 被杜馬主席打臉
2018-07-30 17:27 俄羅斯之聲 -
英新任外相首訪華,錯把中國妻子叫成“日本人”……
2018-07-30 17:00 不列顛 -
“假新聞天敵”和“假新聞制造商”會談,誰先出賣誰?
2018-07-30 16:39 美國一夢 -
孟買這晚高峰,北上廣看了都想認輸
2018-07-30 16:05 觀網看片 -
時隔12年,日本新盾艦“摩耶”下水
2018-07-30 15:00 日本 -
美媒:貿易摩擦下,美港口首當其沖
2018-07-30 14:19 中美關系 -
奇跡!孕婦車禍身亡 胎兒“飛出”母體降生
2018-07-30 14:03 觀網看片 -
國際軍事比賽首日:這個項目沒懸念
2018-07-30 12:00 2018國際軍事比賽 -
俄民眾接連兩天抗議提高退休年齡:不想死在工作崗位上
2018-07-30 10:32 俄羅斯之聲 -
拍了這張照片 孟加拉攝影師被毆打還遭解雇
2018-07-30 09:34 -
執(zhí)政33年 洪森領導執(zhí)政黨再度贏得柬埔寨大選
2018-07-30 08:57 -
“美國把美元當政治武器 人民幣漸有儲備貨幣特性”
2018-07-29 22:45 俄羅斯之聲 -
土耳其滿載中國游客大巴發(fā)生交通事故 2死30傷
2018-07-29 20:15 中國游客 -
中國海警艦艇編隊在釣魚島領海巡航
2018-07-29 19:57 釣魚島持久戰(zhàn) -
30歲產婦家中突發(fā)中風 遭急救人員嫌窮拒載后身亡
2018-07-29 18:29 美國一夢
相關推薦 -
最新聞 Hot
-
“沒客戶!”獲47億補貼后,三星在美芯片廠推遲投產
-
約翰遜急著表決,民主黨領袖連續(xù)講了6小時,還沒?!?/a>
-
“六代機機密會議,扎克伯格突然闖入”,白宮回應
-
8年后,默克爾吐槽特朗普:真裝!
-
美軍評估又變了,“不是幾個月是兩年”
-
“即使特朗普下臺,美國政策也不會變,中日韓要合作”
-
“船到橋頭自然直”,印外長回應美議員
-
俄海軍副總司令陣亡
-
“在越南的中國制造商松了一口氣”
-
他倒戈后就躲起來了,電話都不接,同僚評價:聰明
-
“美國已解除這項對華出口禁令”
-
“印軍將全面排查中國產零部件”
-
美國和盟友鬧掰?“本質沒變,中國需高度警惕”
-
斯塔默不吱聲,英財相當場落淚,“哭崩”市場
-
家樂福CEO放話:對中國小包裹,要學特朗普征稅100%
-
莫迪表態(tài):金磚是重要平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