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法國極右翼“國民聯盟”選出新領袖:年僅27歲,被視為勒龐接班人
【文/觀察者網 熊超然】在法國極右翼政黨“國民聯盟”(Rassemblement national,RN)50年的歷史上(2018年6月前稱“國民陣線”),首次沒有出現勒龐家族作為黨內領袖的局面。
據法新社、英國廣播公司(BBC)當地時間11月5日報道,“國民聯盟”當天確認27歲的喬丹·巴爾德拉(Jordan Bardella)已被黨員選舉為瑪麗娜·勒龐(Marine Le Pen)的繼任者,將擔任該黨領袖。
不過,這并不代表這個極右翼政黨的政策或路線會發(fā)生重大變化,勒龐仍舊掌握黨內實質權力,通過卸任黨首這一舉動,她將在未來更專注于在議會中領導政黨工作,并仍有可能在2027年第四次競選法國總統(tǒng)。
5日,勒龐對黨內成員表示,她不會就此從政壇消失?!拔也粫x開‘國民陣線’去度假,只要國家需要我,我就會出現在那里。”
法新社推特截圖
前不久,包括瑞典和意大利在內,歐洲多國右翼勢力抬頭,政壇出現“向右轉”跡象。而在今年早些時候,法國極右翼政黨“國民聯盟”領袖勒龐雖未當選總統(tǒng),但也在大選中引人關注。
此外,“國民聯盟”在法國國民議會選舉中獲得了89席,相較此前數量增長了10倍,創(chuàng)下該黨有史以來最佳表現。由于極右翼和左翼在選舉中的成功,也導致了法國總統(tǒng)馬克龍所屬政黨失去了議會席位絕對多數的優(yōu)勢。
據報道,5日當天,巴爾德拉已確定成為“國民聯盟”的新領袖。這位年僅27歲的政治明星出生成長于巴黎郊區(qū)的一個意大利裔貧困家庭,十幾歲時就加入了極右翼政黨,并迅速升至黨內高層,去年勒龐宣布競選總統(tǒng)后,他擔任了“國民聯盟”代理黨首一職。
在黨內集會上的勒龐和巴爾德拉
在黨內集會上發(fā)表講話時,巴爾德拉表示,他尋求團結所有希望讓法國重回正軌的人。他說:“對我們來說,法國人民將永遠優(yōu)先考慮國內事務,我們不打算放棄首先為我們的人民服務。我們最終會成為國家的朋友,為國家找到復蘇的道路,以避免這40年來所出現的錯誤、半途而廢、投降和懦弱?!?
法新社稱,巴爾德拉唯一的對手是法國西南城市佩皮尼昂市市長路易斯·阿利奧特(Louis Aliot),阿利奧特是入黨30多年的黨內資深人士,但其公眾形象一直無法同巴爾德拉相提并論。黨內消息人士告訴法新社,目前唯一不確定的是,巴爾德拉對其對手阿利奧特的“勝利優(yōu)勢”是多少。
法新社官方推特隨后更新稱,有消息顯示,巴德拉贏得了來自黨員85%的選票,擊敗了獲得15%黨員選票的阿利奧特。
法新社推特截圖
報道稱,巴爾德拉在政治上被認為是忠于勒龐的,被形容為是勒龐的“門徒”(protege)。最近他對法新社表示,他是一個“有連續(xù)性(政策路線)的候選人,目標是在勒龐移交的令人難以置信的(政治)遺產基礎上繼續(xù)發(fā)展”。
一般認為,巴爾德拉之所以被提拔為黨內高層領導人,是“國民聯盟”試圖優(yōu)化自身形象、吸引年輕選民的一部分舉措。和勒龐一樣,巴爾德拉喜歡將自己描繪成一個“新型民族主義者”,與政黨前身“國民陣線”的種族主義和反猶太主義區(qū)隔開來。
然而,也有人指出,這種情緒在如今的“國民聯盟”內部依舊存在。近期,一名該黨議員就在另一名黑人議員發(fā)言時發(fā)表了種族主義言論,引發(fā)了巨大爭議而被停職。
“國民聯盟”,2018年6月前稱“國民陣線”(Front national,FN),是法國的一個極右翼民粹主義政黨,由瑪麗娜·勒龐的父親——讓-馬里·勒龐(Jean-Marie Le Pen)在1972年成立。
因此,此次巴爾德拉接任黨首一職,也是該黨50年歷史上首次黨首不由“勒龐”所擔任。
此前,勒龐家族的第三代政治家瑪麗安·瑪雷夏爾·勒龐(Marion Maréchal-Le Pen),長期被視為最終的家族繼任者。她是老勒龐的孫女、瑪麗娜·勒龐的侄女,被稱作“小小勒龐”。然而,在今年早前的大選投票前,她離開了“國民聯盟”,并轉而支持另一名極右翼候選人埃里克·澤穆爾(Eric Zemmour)。
本文系觀察者網獨家稿件,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標簽 法國- 責任編輯: 熊超然 
-
希臘“竊聽風暴”再次發(fā)酵,多名政客被曝遭間諜軟件攻擊
2022-11-06 12:21 -
直接把通用汽車的計劃“延期”了1000年…
2022-11-06 11:11 -
粉絲推搡致30人暈厥,韓男團印尼演唱會被叫停
2022-11-06 11:03 -
推特聯合創(chuàng)始人、前CEO打破沉默:我道歉
2022-11-06 10:25 美國一夢 -
朔爾茨回國后捍衛(wèi)訪華決定:光憑這點,此行就值
2022-11-06 09:48 德意志 -
瑞典稱為入北約將“疏遠”敘利亞庫爾德武裝
2022-11-06 07:59 歐洲亂局 -
國際原子能機構:扎波羅熱核電站恢復外部電力供應
2022-11-06 07:19 烏克蘭之殤 -
美國新增感染6244例、死亡33例
2022-11-06 07:15 美國一夢 -
他們三個將“正面交鋒”
2022-11-05 22:55 美國政治 -
“HM每年生產30億件衣服,90%沒回收運到了加納等地”
2022-11-05 22:09 -
朔爾茨堅持訪華,德企紛紛“加碼”中國,什么信號?
2022-11-05 22:03 觀察者頭條 -
中方呼吁:美方停止渲染緊張對抗
2022-11-05 20:52 朝鮮現狀 -
“美方官員挑撥:中方用這招離間德美”
2022-11-05 20:18 中美關系 -
習近平在《濕地公約》第十四屆締約方大會開幕式上發(fā)表致辭
2022-11-05 17:43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 -
朔爾茨訪華,布林肯表態(tài)
2022-11-05 17:12 中國外交 -
問了這個問題,美國記者被直接抱走…
2022-11-05 16:56 -
馬斯克:推特每日虧損超400萬美元,除了裁員別無選擇
2022-11-05 16:33 -
臺灣男子戰(zhàn)死烏克蘭,被曝生前欠債百萬新臺幣
2022-11-05 16:26 -
拜登稱“推特向全世界撒謊”,馬斯克回懟
2022-11-05 16:13 美國政治 -
普京簽令:允許征召部分重罪者
2022-11-05 15:22 俄羅斯之聲
相關推薦 -
這個前蘇聯國家正在外交大轉向:愿深化對華關系不設限 評論 179“美國已解除這項對華出口禁令” 評論 268家樂福CEO放話:對中國小包裹,要學特朗普征稅100% 評論 216“2027年起,整個產業(yè)將拱手讓給中國” 評論 128最新聞 Hot
-
“沒客戶!”獲47億補貼后,三星在美芯片廠推遲投產
-
8年后,默克爾吐槽特朗普:真裝!
-
“即使特朗普下臺,美國政策也不會變,中日韓要合作”
-
“船到橋頭自然直”,印外長回應美議員
-
俄海軍副總司令陣亡
-
“在越南的中國制造商松了一口氣”
-
他倒戈后就躲起來了,電話都不接,同僚評價:聰明
-
“美國已解除這項對華出口禁令”
-
“印軍將全面排查中國產零部件”
-
美國和盟友鬧掰?“本質沒變,中國需高度警惕”
-
斯塔默不吱聲,英財相當場落淚,“哭崩”市場
-
家樂福CEO放話:對中國小包裹,要學特朗普征稅100%
-
莫迪表態(tài):金磚是重要平臺
-
“還想阻撓大陸武統(tǒng)?美國太晚了”
-
受賄數額特別巨大,齊同生被提起公訴
-
“美國占一半,中國分四成,歐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