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林:樓市新政 難言樓市大幅反彈
關鍵字: 樓市新政房地產(chǎn)房價日本臺灣房產(chǎn)泡沫3 月30 日,央行、住建部和銀監(jiān)會聯(lián)合發(fā)布《關于個人住房貸款政策有關問題的通知》,將二套房首付比例下限調整至40%,降幅超出市場預期。在此之前北京二套房首付比例為60%,上海、廣州為70%。
同時,財政部發(fā)布《關于調整個人住房轉讓營業(yè)稅政策的通知》,規(guī)定“個人將購買2年以上的普通住房對外銷售的,免征營業(yè)稅”,而之前這一期限為5年。
本輪政策調整有望為低迷的房地產(chǎn)市場打上一針強心劑,有利于房地產(chǎn)市場短期企穩(wěn)。但長期的強刺激效果并不可期。
新房庫存高企 制約房產(chǎn)市場大幅反彈
截止2015年2月,中國商品房待售面積為6.39億m2,施工面積為57.01億m2。而2014年商品房銷售面積為12.06億m2。按照這樣的去化速度,即使沒有任何新開工項目,也需要數(shù)年時間消化庫存。
事實上,房地產(chǎn)新開工面積仍持續(xù)高于銷售面積,導致庫存積壓。尤其是在近年,在銷量沒有大幅增長的情況下,施工面積仍在飆升。
如果我們畫出比率圖,就更清楚了:
從圖中可知:
1) 2004年之前,“施工面積/銷售面積”在3.6-3.7波動。
2) 2005-2007年,受調控政策影響,該比率降低至3.0左右。
3) 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之后,政策松綁推高了房價,地產(chǎn)商不斷加碼投資,施工面積一飛沖天。而隨后的限購、房產(chǎn)稅等調控政策,則限制了銷售的增長。至2014年,“施工面積/銷售面積”突破6倍。
而庫存的去化仍然沒有開始。下圖是“新開工面積/銷售面積”比率變化圖。
從圖中可見,“新開工面積/銷售面積”經(jīng)歷了先減少后增加的變化。近4年來,隨著調控政策出臺,以及行業(yè)景氣度的下降,該比率處于下降通道,但仍遠大于1。最新數(shù)據(jù)顯示,2015年1-2月,全國房地產(chǎn)新開工面積1.37億m2,仍為同期銷售面積0.88億m2的1.56倍。庫存積壓的趨勢仍在惡化。
在高企的房價下,房產(chǎn)商在高額利潤的引誘下,有充足的動力增加投資,其新開工投資已超過社會購買能力50%左右。本輪新政主要針對改善性住房需求者中支付能力較弱的人群,預計難以帶來50%的購房需求增量,也就難以開啟去庫存過程。
貨幣政策的穩(wěn)健
2008年政策松綁后的房價飆升,在本輪新政后難以重現(xiàn)。原因不僅是庫存問題,更有貨幣政策的變化。
2008年末開啟的房價上漲,得益于金融危機后寬松貨幣政策的東風。當時M2(貨幣與準貨幣)同比增速達到了29.7%的歷史峰值。而在目前“穩(wěn)增長,調結構”的新常態(tài)下,大水漫灌的貨幣政策可能性并不大,2015年2月M2同比增速為12.5%,處于歷史低谷。
人口結構轉變、城市化進入后期
長期來看,中國房地產(chǎn)市場的黃金時代也已經(jīng)過去。從人口結構上來看,中國勞動年齡人口已進入下降通道。2014年末中國16-60周歲人口91583萬人,比上年末減少371萬人,連續(xù)三年遞減。下表是2010年人口普查數(shù)據(jù):
雖然時間已過去5年,仍可見新生代人口顯著少于之前兩個生育高峰的人口數(shù)。這意味著,未來需要結婚買房的年輕人將大幅減少,而上一代人留給他們的房子將越來越多。
另一方面,中國的城市化進程正在減速。2013 年末我國城市化率為54.77%,比2013年提高1.04%,但城市化的速度在下降。(圖)
聯(lián)合國人口預測2015-2020年中國城市化速度將降低到0.87%左右。同時考慮人口增速的下降,2015 年后城市每年新增人口將由1800 萬逐步下降至1400 萬左右。按照人均30平米左右的居住需求,將減少住宅需求1.2億平米。
人口結構的變化與城市化節(jié)奏的減慢,在長期內形成房地產(chǎn)市場上行的制約因素。
近期的刺激政策,都只帶來了短期效果
最近3次政策利好,都只帶來了成交量的短期上升,而后迅速回落。如下圖:
而本次政策的力度,并未顯著強于之前的三次,其結果可能也是類似的。
讓房價再飛一會兒
中國房地產(chǎn)市場的風口已經(jīng)吹了十多年,吹起了無數(shù)平民,更興旺了無數(shù)企業(yè),而沒趕上風口的人只能望洋興嘆。而到了2014年,風終于要停了。高企的房地產(chǎn)庫存,中性的貨幣政策,人口結構的變化,城市化的減速,使得中國房地產(chǎn)市場承受著很大的壓力,頹勢難以逆轉。
因而政府要考慮的是:怎么停?如果風口驟然停下來,不僅飄在天上的人會摔得體無完膚,地上的人也難免被誤傷。
“崩盤”后果嚴重,“陰跌”效果更佳
房地產(chǎn)崩盤的結果,是中國經(jīng)濟不可承受之重。而如果采用“陰跌”的方式,結果可能會更好——政府適當托底,使房價較長時間處于穩(wěn)定或微跌的水平,而后隨著收入和物價逐步上升,房價也就顯得不那么貴了。想想動車/高鐵,他們剛推出時被質疑票價過高,但現(xiàn)在人們也漸漸覺得不那么貴了。物價在上漲,收入在增加,而票價沒變化。
關于崩盤和陰跌的實際例子,可以參考八九十年代的日本和臺灣。兩地的房地產(chǎn)泡沫均在1990年見頂。日本的房價在見頂后崩盤,經(jīng)濟到現(xiàn)在還沒有恢復活力。臺灣房產(chǎn)泡沫見頂后,用10年的陰跌,使房價不再顯得那么貴。相比日本,臺灣在整個90年代仍然維持著可觀的經(jīng)濟增長。下面是兩地的經(jīng)濟增長對比:
從表中可以看到,泡沫破滅那年,臺灣和日本都有較高的經(jīng)濟增長率,臺灣為9.68%,日本為7.45%略低于臺灣。但泡沫破滅后的日本經(jīng)濟增長率顯著下降,一直綿延至今,期間出現(xiàn)多次負增長。至2008年,GDP累計增長15.28%??紤]到通脹因素,雖然日本人均工資略有增長,但實際購買力只增長了7.07%。
相比之下,臺灣在90年代初的幾年則獲得了10%以上的增長率,之后雖然經(jīng)濟增速下滑,但一直保持不錯的增長速度(除2001、2008)。至2008年,GDP累計增長179.52%。
八九十年代的臺灣和日本在經(jīng)濟、政治、文化等方面,跟現(xiàn)在的中國大陸有許多相似之處,是很好的案例研究對象。當然,日本和臺灣的發(fā)展階段不同、經(jīng)濟面臨的問題也很不一樣,簡單的對比難以得出最終結論。這里僅僅作為一個剪影,讓我們一窺“崩盤”與“陰跌”截然不同的結果。
用“市場化回歸”來“托底”
由于過去幾年的房地產(chǎn)市場暴漲,政府部門出臺了一系列行政管制措施。這些調控措施,在交易、稅務、金融等方面做出一些行政性的限制。雖然收到了一定效果,卻不是市場化的管理手段,不適合作為未來常態(tài)化的市場管理手段,需要擇機退出。而房地產(chǎn)市場的下行,給出了行政管制退出的恰當時機。
本輪房地產(chǎn)新政在短期內會有一定刺激效果。而中長期來看,受制于高企的房地產(chǎn)庫存,中性的貨幣政策,人口結構的變化,城市化的減速,房地產(chǎn)市場仍然不改頹勢。政府在房地產(chǎn)市場下行的時點,選擇逐步放開行政管制措施,不僅有利于管理手段的市場化,也能托底經(jīng)濟,預防地產(chǎn)崩盤釀成經(jīng)濟危機的風險。
風停了,讓房價再飛一會兒。
-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
- 請支持獨立網(wǎng)站,轉發(fā)請注明本文鏈接:
- 責任編輯:蘇堤
-
靠萬斯“決勝一票”,“大而美”法案驚險闖關參議院 評論 121電氣化已落后亞洲,“大而美”法案或令美國雪上加霜 評論 71為什么這支國足被普遍看好? 評論 93被批評“過于親近中國”,澳總理這樣回應 評論 82佩通坦被停職,泰國副總理出任看守總理 評論 273最新聞 Hot
-
好一個“舉賢不避親”,特朗普推薦兒媳參選
-
開庭前妻子墜樓身亡,柯文哲前副手痛哭:臺灣怎么變成這樣
-
美國放風:伊朗有動作了
-
“中方正考慮邀請李在明出席”
-
“中國洋垃圾禁令震動全球”,馬來西亞也跟了
-
靠萬斯“決勝一票”,“大而美”法案驚險闖關參議院
-
白宮官員:沒人在乎馬斯克說了什么
-
日澳印各懷心事,魯比奧還想著中國:別談了,得干實事,搞礦!
-
三年來首次,普京與馬克龍通話
-
“我會給日本寫信感謝他們,給他們加關稅”
-
特朗普:奧巴馬糟糕小布什低分,拜登史上最差,而我…
-
美財長:中國加快稀土出口吧,回到過去
-
“《新華字典》例句稱小孩是累贅”再引爭議,多方回應
-
英國樂隊在音樂節(jié)上高喊“以軍去死”,英美都“炸”了
-
多地宣布“解禁”中華田園犬
-
內塔尼亞胡證實下周訪美,除了特朗普還要見他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