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街訪臺灣反課綱學生:對課綱微調內容并不了解
關鍵字: 反課綱微調課綱臺灣微調課綱臺灣學生沖入教育部臺灣學生闖教育部反課綱運動臺灣反課綱運動臺灣新版歷史教科書將“日本統(tǒng)治”改成“日本殖民統(tǒng)治”,將“接收臺灣”改為“光復臺灣”,引發(fā)“臺獨”派不滿。一些臺灣高中生效仿“太陽花”進而發(fā)起反課綱運動,23日闖入臺灣“教育部”。經(jīng)歷一天一夜的奮勇抗爭,目前抗議學生已被家長帶回。據(jù)東森新聞云,名為“藍教頭”團隊在學生抗爭當天,前往現(xiàn)場街訪,問抗議學生到底知道不知道課綱微調了什么?萬萬沒想到,高中生們一問三不知……
現(xiàn)場抗議學生表示,沒有仔細去看過、不是很清楚,甚至有人說,“我是指考生,所以我沒有時間(去了解)?!?
“藍教頭”在臉書上公布視頻:
部分設備無法播放視頻請點擊這里觀看
據(jù)東森新聞云,“藍教頭”表示,他們是一群來自各行各業(yè)的好朋友,有工程師、學生、木工、公關業(yè)等,是自發(fā)性共同拍攝這支影片。影片拍攝于7月22日,在學生包圍“教育部”的活動現(xiàn)場,訪問對象是隨機找抗議學生來進行街訪,沒有花很多時間拍攝,剪輯的時間也比想象中快。
反課綱學生包圍“教育部”,抗議標語里充滿錯字。
既然反課綱的臺灣學生都不知道自己在反對的是什么,小觀就附上臺灣“課綱微調”內容,以免他們成為政客操縱的工具。據(jù)臺灣教育部門介紹,新、舊課綱的差異,高中歷史臺灣史部分的爭議共有17項。
新、舊課綱差異對比:
一、 “原住民”改為“原住民族”。
二、 “國際競逐時期”改為“漢人來臺與國際競逐時期”。
三、 “鄭氏統(tǒng)治”改為“明鄭統(tǒng)治”。
四、 “日本統(tǒng)治”改為“日本殖民統(tǒng)治”。
五、 “接收”臺灣改為“光復”臺灣。
六、 當代臺灣架構從主題式,改為依時序脈絡敘述。
七、 “大航海時代”改為“漢人來臺與大航海時代”。
八、 “荷西治臺”改為“荷西入臺”。
九、 新增“臺人與抗日戰(zhàn)爭”。
十、 “多元文化發(fā)展”改為“中華文化與多元文化的發(fā)展”。
十一、 刪除濱田彌兵衛(wèi)事件、麻豆事件。
十二、 “清代治臺政策”改為“清廷治臺政策”。
十三、 鴉片戰(zhàn)爭迫使清廷在臺灣開港通商的敘述爭議:在英法聯(lián)軍之役后簽定天津條約與北京條約,清朝才將臺灣納入開港通商。
十四、 臺灣成為當時全中國最先進的省份,說法有爭議。
十五、 臺灣與甲午戰(zhàn)后晚清變法運動與辛亥革命之互動,包括孫中山來臺尋求臺人支持,以及臺人參與革命及“中華民國”之建立。
十六、 新型態(tài)本土知識菁英的形成,及其受到五四運動、新文化運動的影響與作為。
十七、 “慰安婦”改為“婦女被強迫做慰安婦”。
- 請支持獨立網(wǎng)站,轉發(fā)請注明本文鏈接:
- 責任編輯:張璐
-
美國放風:伊朗有動作了 評論 7靠萬斯“決勝一票”,“大而美”法案驚險闖關參議院 評論 149電氣化已落后亞洲,“大而美”法案或令美國雪上加霜 評論 71為什么這支國足被普遍看好? 評論 94被批評“過于親近中國”,澳總理這樣回應 評論 83最新聞 Hot
-
好一個“舉賢不避親”,特朗普推薦兒媳參選
-
開庭前妻子墜樓身亡,柯文哲前副手痛哭:臺灣怎么變成這樣
-
美國放風:伊朗有動作了
-
“中方正考慮邀請李在明出席”
-
“中國洋垃圾禁令震動全球”,馬來西亞也跟了
-
靠萬斯“決勝一票”,“大而美”法案驚險闖關參議院
-
白宮官員:沒人在乎馬斯克說了什么
-
日澳印各懷心事,魯比奧還想著中國:別談了,得干實事,搞礦!
-
三年來首次,普京與馬克龍通話
-
“我會給日本寫信感謝他們,給他們加關稅”
-
特朗普:奧巴馬糟糕小布什低分,拜登史上最差,而我…
-
美財長:中國加快稀土出口吧,回到過去
-
“《新華字典》例句稱小孩是累贅”再引爭議,多方回應
-
英國樂隊在音樂節(jié)上高喊“以軍去死”,英美都“炸”了
-
多地宣布“解禁”中華田園犬
-
內塔尼亞胡證實下周訪美,除了特朗普還要見他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