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撓米成:定制嬰兒?目前是"大膽想象"
關鍵字: 基因編輯訂制嬰兒盡管存在爭議,今年7月,美國食品和藥物管理局批準了諾華的一種CAR-T療法,以用于治療復發(fā)難治型B細胞急性淋巴細胞白血病,這被視為為美國批準首個基因療法鋪平道路。目前世界上仍在進行臨床實驗的體細胞基因編輯療法包括其他的CAR-T研究和為消除致癌HPV病毒而開展的基因編輯試驗,其中多項是在中國開展的。
人類胚胎和生殖細胞基因編輯 還是一種“大膽想象”
如果說人們對人類體細胞的基因編輯心存疑慮,那么胚胎和生殖細胞則是一個怎么謹慎都不為過的禁區(qū):目前全世界科學界的共識是,認為應允許開展相關基礎研究,但還不能擴展到生殖領域的臨床應用。
當然,這一共識的形成還要感謝中山大學的副教授黃軍就。2年前,他利用CRISPR-Cas9基因編輯技術,試圖在胚胎中改變一個特定基因的突變,讓有家族病史的新生兒避免患β地中海貧血這種遺傳疾病。作為第一個將基因編輯技術應用于人類胚胎的研究,在國際生物學界掀起一場倫理規(guī)范的“史詩”般的討論。
黃軍就的研究之所以爭議大,很大程度上是因為當時的技術安全性還沒有得到很好地提升,基因嵌合和脫靶效應這兩個CRISPR的已知弊端都很嚴重。最近發(fā)表在《自然》上的研究稱已經(jīng)很好地改進了技術,避免了脫靶效應。并且,研究人員計劃進一步改進相關技術,使得基因編輯效率提高到90%以上,甚至接近100%,屆時將推進這一研究進入臨床試驗。
除了脫靶效應以外,是否還存在科學家沒有發(fā)現(xiàn)的其他風險,我們對此還一無所知。在今天的技術水平下,“定制嬰兒”這種改變種群基因的舉動無疑是瘋狂和愚蠢的。
但是,從更長的時期來看,也許隨著技術的發(fā)展和信心的增加,人類對自己基因的改造會變得平常,就像輔助生殖走過的道路一樣,從對安全性的懷疑與對倫理問題的置疑,到逐漸地接受和普及。畢竟,人類就是一種忍不住好奇心要打開潘多拉魔盒的物種,是一種為了好看把胡蘿卜從紫色改造成橙色的物種,什么能阻止我們把自己改造得更聰明、更漂亮、更健壯、更能抵御疾病呢?
《Gattaca》里,沒有經(jīng)過基因改造的男主人Vincent公憑借信念實現(xiàn)了夢想。他的弟弟Anton(基因改造人)找到他,要和他進行一次游泳比賽,當游到了一半的時候,Anton想要回頭,他問Vencent,你是怎么做到(游這么遠)的?Vencent說,那是因為“ I never saved anything for the swim back.” (我從不為游回去保留體力)?;仡^看看,這樣的義無反顧帶來的有時是進步,有些時是毀滅,但是,有誰能預先知道前路上有什么呢?恐怕只有走到的人才能知道。
本文系觀察者網(wǎng)獨家稿件,文章內(nèi)容純屬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平臺觀點,未經(jīng)授權,不得轉(zhuǎn)載,否則將追究法律責任。關注觀察者網(wǎng)微信guanchacn,每日閱讀趣味文章。
-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
- 請支持獨立網(wǎng)站,轉(zhuǎn)發(fā)請注明本文鏈接:
- 責任編輯:孫武
-
“美國已解除這項對華出口禁令” 評論 271家樂福CEO放話:對中國小包裹,要學特朗普征稅100% 評論 216最新聞 Hot
-
“沒客戶!”獲47億補貼后,三星在美芯片廠推遲投產(chǎn)
-
約翰遜急著表決,民主黨領袖連續(xù)講了6小時,還沒停…
-
“六代機機密會議,扎克伯格突然闖入”,白宮回應
-
8年后,默克爾吐槽特朗普:真裝!
-
美軍評估又變了,“不是幾個月是兩年”
-
“即使特朗普下臺,美國政策也不會變,中日韓要合作”
-
“船到橋頭自然直”,印外長回應美議員
-
俄海軍副總司令陣亡
-
“在越南的中國制造商松了一口氣”
-
他倒戈后就躲起來了,電話都不接,同僚評價:聰明
-
“美國已解除這項對華出口禁令”
-
“印軍將全面排查中國產(chǎn)零部件”
-
美國和盟友鬧掰?“本質(zhì)沒變,中國需高度警惕”
-
斯塔默不吱聲,英財相當場落淚,“哭崩”市場
-
家樂福CEO放話:對中國小包裹,要學特朗普征稅100%
-
莫迪表態(tài):金磚是重要平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