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8年汽車銷量下滑在哪兒了?
關鍵字:雖然18年整體只跌了2.8%,但畢竟是拐點顯現(xiàn)。那么這個下滑到底是為什么,都跌在哪里呢?
近來段郎對汽車很感興趣。一方面接觸了一些汽車零部件的項目,另一方面,有娃以后發(fā)現(xiàn)『小巧的』i3很是捉襟見肘(買車真的要目光長遠)。從消費和投資兩個角度打量車市,多了幾分趣味。
提到車市,最為醒目的就是『20年來首次銷量下滑』。雖然18年整體只跌了2.8%,但畢竟是拐點顯現(xiàn)。那么這個下滑到底是為什么,都跌在哪里呢?
首先看一下宏觀數據。從2001年開始,國內的汽車產銷數據都是一路上漲的(產量和銷售,二者年度數據差別很?。?。在過去保有量不高的情況下,主要受購置稅等政策影響比較大。
政策刺激年份增速會有明顯提升(例如2008、2012、2015),但每次刺激的效果都在衰退。最近2018年全年的數據也出來了,18年總銷售完成2808萬輛,同比下降2.8%。
最直接的感受是,上半年還在增長,怎么隨著下半年的『毛衣戰(zhàn)』,大家就不買車了呢?從月度數據上,也印證了下滑是從下半年開始的。但可以看到,差別主要是出在11月上。11月份和去年同期相比減少了73萬量,占全年產量的2.6%,幾乎和全年的下滑相當。
為什么2017年11月的基數這么高呢?因為2017年1.6L以下排量的車還能享受7.5%的購置稅,到2018年1月1日就提高到10%了。為了趕在年底前銷售,車廠當然要提前一點備庫存,因此17年11月的產量格外的高。
為了驗證這個觀點,我們把產量按照價格段來排序,也可以看到低價位/超低價位的車型下滑最大。而這種下滑一方面可能是『消費者信心受到沖擊』,另一方面可能只是小排量/低價車的需求在17年提前釋放了。
這個圖的單位是百萬臺??梢钥吹絻H6萬元以下的微型車就下滑了35萬輛,6-8萬之間則大幅下滑了77萬輛,這二者相加貢獻了超過全年4%的下滑。
而有趣的是,12萬以上的市場區(qū)間全部是增長的,其中25萬以上的『豪車』甚至增長了11.3%(聯(lián)想起朋友圈里的喜提邁巴赫,一副不合時宜的消費升級景象...)。
如果按照城市層級來分,能看到什么差異呢?北京這種嚴控指標的自不必說,增長多少基本看發(fā)多少牌。那么一線城市總體是否下滑了呢?
這里定義超過1000萬人口的城市為『特大』城市,超過500萬的人口為一線城市。可以看到,北上深杭,以及包括我的家鄉(xiāng)鄭州在內的省會,總體上還是在增長的。但二線(300-500萬人口)以下的市場總體上是下滑的。
轉化為買車車更為熟悉的品牌視角,Winner和Loser的對比會更加明顯。傳統(tǒng)大廠聚集的德系日系仍然有接近5%的增長,而自主品牌,還有美系(主要是長安福特)則下滑嚴重。
具體來看,德系的奧迪,寶馬分別有9%和21%的增長,銷量已在百萬量級的豐田甚至也有13%的增長。從供應鏈上我們還了解到,豐田打算未來五年在國內的產量翻一翻,真是冰火兩重天。自主品牌中,吉利『或為最贏』,銷量增長高達24%(但股價為啥跌辣么多呢?值得研究)。
寒冬之中,最為亮眼的莫過于新能源了(也是段郎唯一有資格買的,帝都還不含插混和增程...)。全年銷售125.6萬輛,同比增長61.7%,即使是最看空的同學,面對百萬輛(千億級)的市場,也需要認真對待了。
馬爸爸說過,新事物通常經歷『看不到、看不起、看不懂、跟不上』幾個階段。2016年新能源出貨只有50.6萬輛,多數還是100公里續(xù)航騙補痕跡明顯的微型車,整個盤子還沒有『雷丁電動』代表的低速車大。當時段郎覺得低速車挺值得關注,今天再來看真是目光短淺呀。
常見的對電動車的質疑是:這百萬輛的出貨,是不是主要因為大城市『限牌』,外加國家的補貼崔生的?到底有多少消費者的『內生需求』?補貼的作用不好分析,但限牌作用可以從銷售地分析看出來。目前有限牌政策的城市包括:北京、上海、廣州、深圳、杭州、天津、石家莊和貴陽(很意外),一共8個城市。那么,這些限購城市的新能源占總銷售的多少呢?
我們拿到了新能源乘用車保險數據庫,有意思的是新能源車的銷售比我預期的分散的多。例如,2018年1-9月銷量前十的城市中居然有鄭州,濰坊,長沙這樣的二線,甚至三線城市。
前十名只占1-9月總銷量的39%,意味著有61%的新能源銷售出現(xiàn)在二三線城市。反之,北上廣深杭五大城市只占新能源銷售的19.46%。
微觀的觀察也印證了這一點。例如,BYD的混動秦Pro,新出的唐DM,經常出于斷貨狀態(tài)。混動狀態(tài)下省油又經濟,同時沒有里程焦慮。
比亞迪的工程師甚至開玩笑說自己買了秦Pro,第一次擔心汽油會過期。真是質樸的好銷售啊。
- 原標題:2018年汽車銷量下滑在哪兒了?
- 責任編輯:涵沐
- 最后更新: 2019-01-23 09:59:10
-
神州優(yōu)車或“零首付”拿下寶沃汽車
2019-01-23 09:36 -
捧殺的看仔細了,許家印只是又買了一家“殼資源”公司
2019-01-22 17:22 汽車工業(yè) -
2018國內主流車企銷量大起底:誰完成任務了?誰慘慘慘慘慘?
2019-01-22 10:18 汽車工業(yè) -
調查| 國六車進場將為車市帶來什么?
2019-01-22 09:37 -
誰完成任務了?誰慘慘慘慘慘?2018國內主流車企銷量大起底!
2019-01-22 09:37 -
四年五次拋售重大資產,一汽夏利否認已成空殼
2019-01-21 17:48 -
排放目標未完成 德國不限速高速公路或將成歷史
2019-01-21 11:04 汽車工業(yè) -
東風科技擬吸收合并東風零部件集團
2019-01-21 11:02 汽車工業(yè) -
2018年國內汽車召回排行:美系、日系品牌占比近7成
2019-01-21 09:54 -
汽車年終特寫 | 寶沃敗局
2019-01-21 09:49 -
大咖共話汽車產業(yè)新格局 “星辰計劃”年終大賞
2019-01-19 02:09 汽車工業(yè) -
長城日照工廠開工 年產能30萬輛
2019-01-18 23:15 汽車工業(yè) -
27.88萬元起售 2019款福特撼路者上市
2019-01-18 23:15 汽車工業(yè) -
2018年全國二手車交易近1400萬輛 同比增11.46%
2019-01-18 23:15 汽車工業(yè) -
“沒得選,特斯拉只能裁員7%”
2019-01-18 21:02 新能源汽車 -
法系的2018:誰在傲慢,誰被偏見
2019-01-18 09:52 汽車工業(yè) -
誰在做空吉利汽車?
2019-01-18 09:43 -
試駕 | 叫好不叫座的DS7如何振興國內銷量?
2019-01-18 02:42 汽車工業(yè) -
2019了,“理想智造”是量產還是難產?
2019-01-18 02:42 汽車工業(yè) -
目標5G車聯(lián)網 華人運通與中移智行戰(zhàn)略合作
2019-01-17 12:44 汽車工業(yè)
相關推薦 -
最新聞 Hot
-
“不同于西方,中國正建設由技術驅動的福利模式”
-
中國駐泰國大使館:被騙至緬甸的男模特已獲救
-
“越南在走鋼絲,稍有不慎,就會惹惱中國”
-
最新民調:4成支持馬斯克成立新政黨
-
美伊下周在挪威談?
-
“俄美有興趣共同實施經濟領域一些‘有前景的項目’,特別是能源”
-
人才引進被舉報中止1年后,再招考入圍名單與此前一致?包頭通報
-
特朗普威脅:周五,接關稅吧
-
“歐洲領導人向我求助,我提了建議”
-
“我簽署時候,B-2、F-22將從頭頂飛過”
-
天文學家發(fā)現(xiàn)第三個進入太陽系的“星際訪客”
-
馮德萊恩承認:來不及談成,退而求其次…
-
特朗普簽署行政令:外國游客得加錢
-
美國解除對華C919發(fā)動機出口禁令
-
連續(xù)3個月!中國拒買美國石油
-
“大而美”過了,特朗普將于4日簽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