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吳靖:美企脫鉤?數據表明,供應鏈里有中國才“真香”
這些金融市場的風險衍生品交易數據證明,擁有中國的供應商和中國的消費者有助于美國企業(yè)在新冠疫情中的運營與財務狀況。即使中美摩擦不斷,美國投資者在疫情中,還是認可美國公司具有中國供應鏈的積極作用,對中國生產制造抱有信心和認可,因此美國的金融市場也認為這些公司的信用違約風險較低。
中國供應鏈對美國企業(yè)的幫助來自兩方面,一方面是當中國疫情迅速得到控制,中國的消費品市場恢復顯著,這對美國企業(yè)作為出口商是好消息,因為產品可以繼續(xù)賣給中國消費者。另一方面,同時因為中國工廠復工迅速,美國的企業(yè)也沒有因為供貨問題導致更多的債務風險,這對美國企業(yè)作為進口商也是好消息。
放眼全世界,其實新冠疫情精準狙擊了全球的制造業(yè)。擁有1100萬人口的武漢是我國的制造業(yè)中心之一,此外,疫情嚴重的韓國大丘、德國巴伐利亞、意大利米蘭、美國底特律均是本國的制造業(yè)中心。這些城市中,我國的武漢疫情平息和恢復經濟的速度,遠超其它任何制造業(yè)重鎮(zhèn),可見中國制造業(yè)相比世界其它制造業(yè)中心在大傳染病挑戰(zhàn)面前的可靠程度。
觀察者網:疫情反映出,中美供應鏈之間的聯系,可能比很多人想象的還要密切。如果“脫鉤”,對美國經濟是否會帶來災難性的結果?
吳靖:首先要明確一點,如果中美脫鉤,并不意味著相關制造業(yè)就會流回美國。資本都是逐利的,事實上制造業(yè)會更多地轉移到其他第三世界國家。我們之前還有一項關于貿易戰(zhàn)對全球供應鏈轉移的研究,在觀察者網有報道。
然而,通過此次疫情我們使用全球數據研究發(fā)現,大量第三世界國家的產業(yè)鏈抵抗風險的能力相比中國來說還是比較弱的,抗沖擊能力與恢復能力都比較差。也就是說,對于美國企業(yè),此次疫情反而使得從中國搬走工廠的成本和不確定性增加。而且我們還要看到,中國的消費市場更加是跨國企業(yè)不愿輕易放棄的。中國是美國企業(yè)的巨大消費市場,脫鉤不僅使得商品制造成本和風險上升,同時也使得這些企業(yè)在中國的市場面臨萎縮。
綜上,如果在這個背景下進行硬脫鉤,對上述美國企業(yè)造成的傷害可能會比疫情之前更大。
疫情初期,美國商務部長羅斯曾表示這有助于美國企業(yè)回流。但事實并非如此,美國企業(yè)反而因為政府抗疫不利損失慘重
觀察者網:但是很多人對新冠疫情被某些西方國家政治化存在擔憂。雖然中國在抗疫上表現突出,長期來看我們的經濟,以及“世界工廠”與相應的全球供應鏈核心地位,有沒有值得我們擔心的問題和挑戰(zhàn)呢?
吳靖:供應鏈很難短期遷移,但需積極準備應變。長期來看,這次新冠疫情也可能會對中國的制造業(yè)和全球供應鏈在中國集中布局產生影響。我們必須有憂患意識,應該對長期的挑戰(zhàn)防范于未然。
具體說我覺得主要有兩個方面原因:首先,資本的本質是追逐利潤、規(guī)避風險的,并且是生產制造供應鏈關系的最終決策者。國家政策比如貿易戰(zhàn)中美國總統(tǒng)特朗普施加的關稅,確實會影響到企業(yè)的決策模型參數。盡管這次中國表現突出,但不能排除部分資本在評估未來布局時,產生“不把雞蛋放一個籃子”的心態(tài)。不管是人為的貿易戰(zhàn)還是自然所為的疫情,一定程度都讓國際資本看到了分散過于依賴中國制造業(yè)的風險的需要。
其次,疫情之后,一些國家可能更加意識到供應鏈安全在國家安全戰(zhàn)略中的重要性,進而在一些供應鏈關鍵環(huán)節(jié)進行自身強化。比如重新考量哪些產品可以依靠國外采購,哪些產品應當通過政策鼓勵,建造當地生產能力。當然,新冠疫情確實可能被一些國家政治化利用,我們看到某些國家可能會用所謂“國家安全考量”的強制性行政命令要求部分企業(yè)回歸本土。政治經濟學也許會遲到,但絕不會缺席。
從以往的一些案例來看,越是西方的大企業(yè),對供應鏈伙伴的安全穩(wěn)定的需求就越高,拿福耀玻璃和通用汽車的供應鏈舉個例子,即便算上美國的現有關稅減免,去美國開廠的成本依然比在中國制造加運輸的成本高。那為什么福耀玻璃還要去美國設廠,原因很簡單,這是作為下游顧客的通用汽車的強制要求罷了,其背景自然與中美關系中的政治因素密不可分。而作為供應鏈上游的福耀,面對客戶的需求既是身不由己的,但同時這些變化也許能讓中國企業(yè)在更深層次的國際化中看到發(fā)展機遇。
事實上,對于中國企業(yè),只要規(guī)模夠大,并且放眼國際化,那就一定會受到更多的國際因素的制約??梢哉f中國“世界工廠”是中國制造“全球領先”的必由之路,但越是接近后者的階段,前者的運營模式也必然受到更多挑戰(zhàn)。
觀察者網:中國政府迅速控制疫情、恢復經濟,有效地幫助盡可能多的企業(yè)、行業(yè)渡過難關。除此之外,還有哪些措施可以降低企業(yè)的風險?這方面經驗的總結,是否會引起企業(yè)在財務管理、供應鏈管理方面的改革潮流?
吳靖:對于中國企業(yè),面對不確定性日益增大的國際環(huán)境,要更注意提高質量,降低債務。中國的制造業(yè)經受住了疫情的考驗,更多的企業(yè)要趁此機會,加速開放力度,開辟其他國際市場,充分用中國供應鏈的優(yōu)勢,在疫情中幫助其他國家恢復生產。
另外要投入更多的精力進行研發(fā),突破封鎖,盡快建立健全中國的全產業(yè)鏈,避免因為過度依賴國際環(huán)境影響供應鏈安全。從國家層面來講,減稅降費和適度的量化寬松是未來一段時間的主基調,避免我們的優(yōu)質企業(yè)因為抵抗不住短期財務壓力而難以生存。
在此基礎上,中國企業(yè)要注重質量發(fā)展,不要盲目蹭熱點,面對全球經濟大環(huán)境的不確定性,不要盲目加大杠桿累積債務風險,而要提高可持續(xù)發(fā)展能力。同時,要依托雙循環(huán)體系,一方面以創(chuàng)新擴大內需,重視內地市場,滿足內地市場的需求;一方面要擴大開放思維,避免冷戰(zhàn)思維,吸引西方資本投資,以供應鏈為依托加強海外投資。要以疫情為契機,改變以中國為主要的供應基地的價格優(yōu)勢戰(zhàn)略思維,升級中國制造, 建立國際品牌,讓我們的產品質量和科技含金量上一個新的臺階。
本文系觀察者網獨家稿件,文章內容純屬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平臺觀點,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將追究法律責任。關注觀察者網微信guanchacn,每日閱讀趣味文章。
-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
- 責任編輯: 陳軒甫 
-
天貓雙十一今年延長至4天,蔣凡:這是最為特殊的一年
2020-10-20 22:36 -
滴滴回應明年港股上市:沒有任何明確計劃或時間表
2020-10-20 17:13 商業(yè) -
西瓜視頻加碼“中視頻”:未來一年補貼20億元,與抖音深度聯動
2020-10-20 11:00 -
殺入紅海:OPPO電視S1發(fā)布,售價7999元
2020-10-20 10:27 商業(yè) -
京東:雙十一將備貨超2億件5折商品,投入30座亞洲一號倉
2020-10-19 21:29 -
B站與BBC達成戰(zhàn)略合作,將聯合出品《綠色星球》等紀錄片
2020-10-19 14:35 商業(yè) -
小米、OPPO囤積日本零部件并大幅增產
2020-10-17 15:18 商業(yè) -
美國媒體忍不住說了實話:制裁螞蟻?僅有象征意義
2020-10-16 16:42 大公司 -
講日本故事的真國產“MINISO”,赴美上市了
2020-10-16 15:29 商業(yè) -
螞蟻上市再進一步,港股IPO新增簿記管理人
2020-10-16 14:13 大公司 -
華為發(fā)布PowerX 2025能源目標網 助力運營商數字化轉型
2020-10-16 12:18 產業(yè)萬象 -
5G的最大敵人是電費?華為為此投入3000人研發(fā)團隊
2020-10-15 23:39 華為 -
淘寶臺灣年底停運,阿里回應:尊重其決定
2020-10-15 16:59 大公司 -
中國制造業(yè)競爭力正在向服務業(yè)轉移
2020-10-15 14:29 中國論壇 -
中國電影票房超北美成全球第一
2020-10-15 13:04 商業(yè) -
“5G+云+AI”融合,將產生聚變效應
2020-10-15 09:28 產業(yè)萬象 -
全球最大IPO有變?螞蟻回復上市推遲
2020-10-14 13:52 大公司 -
短視頻平臺分流加劇,虎牙斗魚迅速合并
2020-10-13 13:18 大公司 -
為了一道菜,我們把西式屠宰改成了中式屠宰
2020-10-12 17:32 2020綠公司年會 -
美國較大規(guī)模企業(yè)申請破產數量達10年最高
2020-10-12 17:22 商業(yè)
相關推薦 -
最新聞 Hot
-
“美軍打造無人艇艦隊對抗中國,卻屢受重挫”
-
這國民眾怒了:沒人比我們更順從特朗普的了
-
特朗普又開火:她必須立即辭職!
-
特朗普竟稱“比比是戰(zhàn)爭英雄,我也是”,美媒:???
-
“西方越批評,越證明你做得對”
-
下一個是三星?“韓國業(yè)界警惕”
-
第29顆!“尺寸太小,之前一直沒發(fā)現”
-
“澤連斯基拒了普京提議后,美國想挑這里”
-
“中國威脅美國農民”?美媒評論區(qū)大翻車
-
日本大報因為誤報辭職給石破茂道歉了?
-
發(fā)展核武器?日本有人蠢蠢欲動...
-
為何要斡旋俄烏?特朗普:想上天堂
-
最后期限將至,白宮開通官方TikTok賬號
-
大理市委書記字德海,任上被查
-
算不算賭博?印度擬立法禁止這種網絡游戲
-
美商務部長證實正和英特爾談入股:我們不能總是依賴臺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