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周軍評:首次亮相戰(zhàn)略巡航的中國核轟炸機,開始扇動翅膀
【文/觀察者網(wǎng)專欄作者 揚基】
根據(jù)中俄兩軍年度合作計劃,11月29日,中俄空軍在日本海相關空域組織實施第9次聯(lián)合空中戰(zhàn)略巡航,11月30日,中俄兩國空軍位太平洋西部空域完成第9次聯(lián)合空中戰(zhàn)略巡航第二階段任務。此前歷次巡航,我方出動的轟炸機均為轟-6K,此次出動的則是2019年國慶70周年閱兵首次公開、時隔5年再次“亮劍”的轟-6N型。這款極少露面的機型,以其獨特的身份,成為此次聯(lián)合戰(zhàn)略巡航最大的亮點。
堪稱“模型封繪”般的編隊圖景
作為一款任務特殊的機型,轟-6N的立項論證工作可以追溯到十多年前。當時根據(jù)對核大國競爭局勢的判斷,原總參謀部聯(lián)合空軍和原第二炮兵等單位,對“我國應發(fā)展空基核力量”這一重大戰(zhàn)略課題開始論證工作。在“兩步走”的基本原則確定下來之后,各方圍繞第一步發(fā)展計劃也很快形成共識,即以當時剛服役的轟-6K作為空基核力量平臺,并在此基礎上,論證了幾個配套掛載核導彈的方案。
看上去最為易行的方案,是為長劍-20巡航導彈配備核戰(zhàn)斗部。這一方案技術難度最低,對載機的改動最小,且美、俄兩國戰(zhàn)略轟炸機作為空基核力量平臺時的主要武器也是核彈頭巡航導彈,可供借鑒的案例豐富。但受限于轟-6K與長劍-20的基礎性能,即使不考慮突防問題,這一方案從打擊半徑上就根本無法構成對強敵領土的核威懾能力,因此很快被放棄。
中國獨特的地緣特點,決定了普通亞音速巡航導彈是無法擔負起“核大棒”使命的
另一個方案,則是在當時已經(jīng)研制多年的長劍-100超音速巡航導彈的基礎上,研制配套的空射核戰(zhàn)斗部型號,指標上類似于法國ASMP-A超音速巡航導彈的放大,經(jīng)初步論證,轟-6K在適當改裝后可在翼下掛載2枚“空射型長劍-100”。雖然這一方案在打擊半徑和突防性能上顯著優(yōu)于長劍-20核戰(zhàn)斗部方案,但要形成對強敵領土的核威懾,仍需載機前出一定距離,且受限于導彈布局特點,“空射型長劍-100”容納的核戰(zhàn)斗部威力也較為有限。
因此,考慮到當時長劍-100基本型的研制工作正處于關鍵時期、需要科研隊伍集中攻關等現(xiàn)實因素,盡管該方案不乏支持者(其中多數(shù)觀點認為,該方案可作為超燃沖壓型巡航導彈研制成功前的過渡),并且長劍-100空射(常規(guī)戰(zhàn)斗部)型也確實因此得到了立項發(fā)展,為人民空軍增加了一款遠程打擊利器,但核戰(zhàn)斗部型最終沒有進入實際工程研制階段。
長劍-100雖然身形龐大,但有效填補了人民空軍遠程打擊體系中的空白
最終出現(xiàn)在我們面前的方案,即為研制一款射程相比長劍-100有顯著優(yōu)勢的空射彈道導彈,并將轟-6K改裝為可發(fā)射該型導彈的平臺。在超燃沖壓發(fā)動機(其技術難度被稱作“在10級大風中連續(xù)劃著一整盒火柴”)技術成熟之前,彈道導彈是兼顧射程與突防速度的唯一選擇,但滿足如此指標的導彈,無論如何減重,其重量必然顯著超過轟-6K機翼的承重能力,體積也不可能小到能塞進轟-6K的彈艙里。
因此,將轟-6K的彈艙位置改為半埋式掛架,以掛載新型導彈,成為唯一可行的選擇。此前我國已通過靶-6超音速靶機、鷹擊-6空艦導彈、“神龍”試驗飛行器、無偵-8高空高速無人機等型號的測試工作,對于在轟-6彈艙位置改裝大型半埋式掛架的氣動、結構等問題有了諸多經(jīng)驗,因此這一方案很快完成了可行性論證報告,并進入工程研制階段。
靶-6很有可能是以上幾個涉及半埋式掛架項目中,對原彈艙長度利用最充分的一個
通過模擬計算,轟-6K加掛新型導彈后阻力顯著增加、航程明顯下降,即使在原彈艙內(nèi)部增設油箱也無法滿足空基核力量第一步發(fā)展計劃中,對載機留空時間和巡邏半徑的要求。因此,參考A-50I“費爾康”預警機原型機(即空警-2000的762號原型機)空中受油管這一工程樣品,最終方案也在與之相似的位置加裝了固定式空中受油管,與圖-95MS類似。
為了萬無一失地完成空中受油、安全拋射大型導彈、彈頭狀態(tài)檢測等諸多轟-6首次面對的技術難題,新機還加裝了多項專用設備,同時火控系統(tǒng)保留與轟-6K相同的使用長劍-20、鷹擊-63等常規(guī)空面導彈的能力。確定了以上改進項目之后,新機被定名為轟-6N,一方面是因為在轟-6K之后,J(K型的海軍型)、L(G型的升級型)、M(H型的升級型)等字母已被占用,使用N順理成章;另一方面,N也有“Nuclear”(核)的意味,便于強敵“理解”。
參加2019年國慶大閱兵的轟-6N,掛載了長劍-20和鷹擊-63
2016年年底,轟-6N原型機首飛成功,2019年10月1日參加國慶70周年大閱兵,實現(xiàn)了“短平快”的發(fā)展目標。回望它一路走來的歷程,不難看出,盡管飛機平臺性能有限,但作為空基核力量第一步發(fā)展計劃的載體,轟-6N仍然是一款在嚴格的時間節(jié)點要求下,盡可能實現(xiàn)對強敵領土的基本核威懾,并為空基核力量的重塑積累人才經(jīng)驗,完善相關條令條例、訓練大綱和法律法規(guī)的戰(zhàn)略武器,意義重大。
雖然我國絕大多數(shù)大氣層內(nèi)核試驗均由人民空軍的轟-6、轟-5和強-5空投完成,但這并不意味著在此期間,人民空軍是一支具備核打擊能力的軍種。首先,真正具備這一能力的飛機數(shù)量有限,轟-5和強-5總共只參加過5次空投試驗,因此只有6架轟-5和6架強-5經(jīng)過改裝后具備投擲核彈的能力;而絕大多數(shù)空投試驗的主角“轟-6甲”,大多數(shù)情況下,指的都是改裝后的4251和4252號圖-16飛機。
該機退役后長期在中國航空博物館對外展示
盡管國產(chǎn)轟-6甲基本保持了與兩架“原裝轟-6甲”相同的技術狀態(tài):在保持勾邊空心機徽和白色涂裝的同時,彈艙內(nèi)均有核彈專用吊鉤和恒溫恒濕控制設備,并有獨立的核彈投放電路;但在1988年轟-6甲完成生產(chǎn)定型后,這些飛機在廠修期間均拆除了這些核彈專用設備,按照空軍新標準重新予以涂裝。后續(xù)生產(chǎn)的轟-6系列也均遵循這一技術狀態(tài)。
-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
- 責任編輯: 張魯寧 
-
“和平神鷹-2024”聯(lián)合演習中方參演部隊抵達印尼
2024-11-30 16:19 -
臺島企業(yè)展出“隱身無人船”,還稱有“戰(zhàn)爭中國家”前來洽談
2024-11-29 20:29 -
探索“神出鬼沒”戰(zhàn)術,美澳空軍試驗塑料地墊鋪野戰(zhàn)停機坪
2024-11-29 16:25 -
澳大利亞人擔心:就美國這樣,我們能拿到核潛艇嗎?
2024-11-29 15:28 -
在日本??沼?,中俄實施第9次聯(lián)合空中戰(zhàn)略巡航
2024-11-29 12:20 中俄軍演 -
首次!美軍“弗吉尼亞”級核潛艇部署在中國周邊
2024-11-29 11:05 中美關系 -
中央軍委委員、軍委政治工作部上將主任苗華被停職檢查
2024-11-28 19:52 廉政風暴 -
國防部:敦促有關方面立即撤走“堤豐”中導系統(tǒng)
2024-11-28 19:28 南海局勢 -
外媒關注中國“神秘航空母艦”試航
2024-11-28 14:04 -
關鍵時期,美軍B-52遭俄蘇-27攔截
2024-11-28 10:24 俄羅斯之聲 -
韓國海軍新型“宙斯盾”驅逐艦首艦“正祖大王”號交付
2024-11-27 17:17 -
“俄軍向烏克蘭發(fā)射的榛樹導彈沒有爆炸物”
2024-11-27 14:11 -
測試沒做完還想要預算?臺內(nèi)部就海鯤潛艇預算吵翻天
2024-11-26 18:22 -
應對中東無航母 美杜魯門號航母或接替林肯部署中東
2024-11-26 13:06 -
特朗普上臺臨近,美媒高調批F-35“七宗罪”
2024-11-25 15:45 -
“俄羅斯正從也門胡塞武裝雇傭士兵”
2024-11-25 14:05 也門局勢 -
印度一漁船撞上印海軍潛艇,2漁民失蹤
2024-11-23 19:22 -
“華盛頓”號抵達橫須賀,時隔9年半再次部署日本
2024-11-22 15:51 -
海南艦編隊抵港,預計將有萬余人次登艦參觀
2024-11-22 08:03 香港 -
英國海軍再削減5艘艦艇,保守黨警告稱將重現(xiàn)“馬島危機”
2024-11-21 18:20
相關推薦 -
“美國已解除這項對華出口禁令” 評論 268家樂福CEO放話:對中國小包裹,要學特朗普征稅100% 評論 216最新聞 Hot
-
“沒客戶!”獲47億補貼后,三星在美芯片廠推遲投產(chǎn)
-
8年后,默克爾吐槽特朗普:真裝!
-
“即使特朗普下臺,美國政策也不會變,中日韓要合作”
-
“船到橋頭自然直”,印外長回應美議員
-
俄海軍副總司令陣亡
-
“在越南的中國制造商松了一口氣”
-
他倒戈后就躲起來了,電話都不接,同僚評價:聰明
-
“美國已解除這項對華出口禁令”
-
“印軍將全面排查中國產(chǎn)零部件”
-
美國和盟友鬧掰?“本質沒變,中國需高度警惕”
-
斯塔默不吱聲,英財相當場落淚,“哭崩”市場
-
家樂福CEO放話:對中國小包裹,要學特朗普征稅100%
-
莫迪表態(tài):金磚是重要平臺
-
“還想阻撓大陸武統(tǒng)?美國太晚了”
-
受賄數(shù)額特別巨大,齊同生被提起公訴
-
“美國占一半,中國分四成,歐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