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伊斯托利亞:西方學者透過三星堆,看到了什么?
不論如何,中華文化西來說都是20世紀早期中國上古史研究難以繞過的話題。瑞典考古學家安特生(Johan Gunnar Anderson)通過比較仰韶遺址出土的彩陶和中亞地區(qū)發(fā)現(xiàn)的安諾文化彩陶和烏克蘭的特里波列文化彩陶后,認為中國陶器的制作技術是從中亞傳入的,因此中國文化也有可能是從中亞傳入的。這種觀點進一步促進了國內外學者對西來說的討論。
當然后來梁思永發(fā)現(xiàn)了河南安陽的后崗三疊層,證明了仰韶文化、龍山文化與商朝文化一脈相承,未受外界的根本性影響。安特生也承認了這一點,同時表示自己對仰韶文化的斷代有誤,技術上的借鑒也不能代表文明的來源。此后,安特生本人也不再堅持中國文化西來說。
面對中華文明這樣一個“異域文明”,有著自身文化傳統(tǒng)的西方學者一開始必然會使用比較的眼光,關注中華文明與其他文明的異同。在歐洲漢學界,“西來說”僅僅是學術海洋中的一朵小浪花,從來就沒有形成一股潮流,但被介紹到東亞之后,卻在學界引起了極大關注。清末的知識分子積極呼應,其實都有政治的取舍。直到新的考古證據(jù)出現(xiàn),才最后銷聲匿跡。
中原中心論被打破
“西來論”被破除后,“中原中心論”的觀點一直主導著中國本土的歷史學研究。隨著三星堆等考古遺址的發(fā)掘,尤其是疑古派代表顧頡剛發(fā)表《古代巴蜀文化與中原的關系說及其批判》一文后,固有的“巴蜀出于黃帝說”的觀點受到挑戰(zhàn),中華文明多源起源的觀點也日漸浮現(xiàn)。建國后,尤其是20世紀80年代,三星堆的大規(guī)模發(fā)掘。這次發(fā)掘,使得“中華文明多源起源”的觀點獲得了更多的市場。
而最近這些年,絲綢之路考古研究也大大推進了學者關于早期文明的認識,以往學界認為,中西文明交流的絲綢之路由中國長安出發(fā),西經(jīng)河西走廊進入西域和中亞,最后抵達歐洲的羅馬。最近,學界又發(fā)現(xiàn)除此之外還存在“草原絲綢之路”和“海上絲綢之路”。
不僅如此,通過三星堆遺址的發(fā)掘,以及四川其他地區(qū)考古歷史文化的研究,學者們發(fā)現(xiàn)中國古代可能還有一條從四川成都,經(jīng)云南大理、保山、德宏進入緬甸,再通往印度的重要交通線,被稱之為西南陸地的“絲綢之路”,這種新的中西文明交流路徑也進一步吸引了中外學者的關注。大家形成的初步共識是,可以從文化交流的角度解釋三星堆遺址中的“異域”色彩。
到了20世紀90年代,西方學者也開始接受中華文明多元一體的觀念,中華文明西來說已經(jīng)無人問津了。著名學者史蒂文·塞奇(Steven F. Sage)在對三星堆出土的青銅器進行了全面研究后,認為三星堆青銅器的制作與同時代的商朝屬于同一個傳統(tǒng)。
而上文提及的著名考古學家羅泰(Lothar von Falkenhausen)則將四川成都金沙遺址和三星堆祭祀坑中的器物與中國其他地區(qū)的考古發(fā)現(xiàn)進行比較,認為三星堆文化與新石器時代和青銅時代早期的中原地區(qū)文化存在重要聯(lián)系,并表明青銅時代的四川在東亞大陸的文化交往中絕非孤立的。
1980年秋,北大1977、1978級考古專業(yè)同學于山東諸城實習集體合影(最后排樹前左側為羅泰),圖自澎湃新聞。
異域之眼之所以格外關注三星堆奇異的凸目,關鍵還是在于對中華文明起源的關注。一定意義上,這也是中外考古學界彼此良性互動、交流的表現(xiàn)。
本文系觀察者網(wǎng)獨家稿件,文章內容純屬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平臺觀點,未經(jīng)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將追究法律責任。關注觀察者網(wǎng)微信guanchacn,每日閱讀趣味文章。
-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
- 責任編輯: 吳立群 
-
《覺醒年代》編劇龍平平:彈幕這句話,讓我流淚了
2021-05-13 00:25 建黨百年 -
“一個共產(chǎn)黨員與廣大群眾取得密切聯(lián)系時就具有無比的勇氣和力量”
2021-05-08 08:52 中共100個對外交往故事 -
河南鞏義宋陵上種田,河南考古院:正在進行環(huán)境整治
2021-05-06 23:15 -
百年來,中國共產(chǎn)黨經(jīng)歷過哪些“至暗時刻”?
2021-05-04 08:17 人間正道·中共建黨100周年 -
累計接待國內外參觀者逾億人次,毛主席故居修繕開放
2021-05-03 15:16 -
基辛格:毛主席親自指示邀請美國乒乓隊訪華
2021-04-24 15:22 中美關系 -
“中國抗戰(zhàn)的希望在西北”
2021-04-20 08:24 中共100個對外交往故事 -
“他是國家占人口80%的農(nóng)民的化身”
2021-04-19 07:10 中共100個對外交往故事 -
“中國共產(chǎn)黨領導下的中國將是我度過余生的地方”——“紙老虎女士”的六次訪華
2021-04-15 10:19 中共100個對外交往故事 -
“打仗總要死人的…不要是我兒子,就當成一件大事”
2021-04-04 15:32 -
抗美援朝老兵的遺憾:沒能看到臺灣解放,祖國統(tǒng)一
2021-04-04 08:38 人間正道·中共建黨100周年 -
這件國寶級器物,證明三星堆人是“龍的傳人”!
2021-03-24 08:49 -
僅剩70位!南京大屠殺幸存者蔡麗華逝世
2021-03-01 11:24 -
大明之恥,為何后世史官要抹白?
2021-01-28 08:49 觀學院 -
登上《國家寶藏》的王貞儀,是當時“才女”無奈的縮影
2021-01-07 08:27 -
航天603基地入選國家工業(yè)遺產(chǎn):中國第一個探空火箭發(fā)射場
2020-12-31 08:08 航空航天 -
中組部部長:歷史的苦難不能忘記,前進的腳步永不停息
2020-12-13 11:41 -
南京大屠殺史實展62天,收到20550條留言
2020-12-13 10:24 -
志哀!國家公祭日,南京下半旗
2020-12-13 09:35 觀察者頭條 -
河南發(fā)現(xiàn)2600多年前戎人王級大墓
2020-11-29 22:09 考古
相關推薦 -
“美國已解除這項對華出口禁令” 評論 272家樂福CEO放話:對中國小包裹,要學特朗普征稅100% 評論 217最新聞 Hot
-
“沒客戶!”獲47億補貼后,三星在美芯片廠推遲投產(chǎn)
-
約翰遜急著表決,民主黨領袖連續(xù)講了6小時,還沒停…
-
“六代機機密會議,扎克伯格突然闖入”,白宮回應
-
8年后,默克爾吐槽特朗普:真裝!
-
美軍評估又變了,“不是幾個月是兩年”
-
“即使特朗普下臺,美國政策也不會變,中日韓要合作”
-
“船到橋頭自然直”,印外長回應美議員
-
俄海軍副總司令陣亡
-
“在越南的中國制造商松了一口氣”
-
他倒戈后就躲起來了,電話都不接,同僚評價:聰明
-
“美國已解除這項對華出口禁令”
-
“印軍將全面排查中國產(chǎn)零部件”
-
美國和盟友鬧掰?“本質沒變,中國需高度警惕”
-
斯塔默不吱聲,英財相當場落淚,“哭崩”市場
-
家樂福CEO放話:對中國小包裹,要學特朗普征稅100%
-
莫迪表態(tài):金磚是重要平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