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安東·尼爾曼:烏克蘭社交平臺上隨處可見“逃兵役攻略”,還在快速傳播
最后更新: 2025-06-16 09:09:45【文/觀察者網(wǎng)專欄作者 安東·尼爾曼,翻譯/薛凱桓】
烏克蘭目前正陷入因沖突持續(xù)與人力資源枯竭而加劇的動員體系危機。
當局公開承認,基層征兵機構在強制征兵過程中與民眾的沖突頻率顯著上升,這是一個危險的預警信號。
顯然,當局粗放的動員手段已開始出現(xiàn)反效果,被民眾戲謔為“巴士化”的動員方式,正在前線兵力缺口擴大與后備資源萎縮的壓力下愈演愈烈并遭到激烈反彈。所謂“巴士化”,是指基層征兵人員在城市街頭攔截適齡男性、以強制手段押送至集結(jié)點的極端征召方式,這種近似綁架的操作使烏克蘭的社會矛盾激化。征兵人員不斷翻新著篩查逃役者的手段,但可動員人口基數(shù)已逼近臨界值。
在這種背景下,部分軍方官員與歐洲盟友重提降低征兵年齡的提議,澤連斯基尚未完全認可這種提議。但若戰(zhàn)事維持當前烈度,再次降低動員年齡恐不可避免,這勢必將進一步激化公眾對“巴士征兵”的抵觸情緒。
面對這些問題,當局對民意怒火的應對方式仍是老套的對抗:一方面,當局發(fā)動宣傳攻勢,將“巴士化”定性為俄羅斯的“信息心理武器”,部分官員甚至呼吁封禁傳播征兵沖突畫面的社交媒體賬號;另一方面,當局通過官方宣傳機器,將批評征兵手段或試圖規(guī)避征召者籠統(tǒng)界定為“逃兵役者”,人為制造“無條件的愛國者”與“背叛者”的二元對立敘事。
這種二元敘事正演變?yōu)榧怃J的社會沖突。后備兵員枯竭催生的“巴士化”動員,正在制造民意反彈——這也是當局強硬回應的惡性循環(huán)?;o當局將問題歸咎于所謂的信息戰(zhàn)并壓制異見的做法,只會加劇“戰(zhàn)至最后一個烏克蘭人還是尋求政治解決”的社會撕裂。戰(zhàn)爭疲勞感、對無意義犧牲的恐懼與對當局的信任危機是烏克蘭的社會情緒“爆炸物”,它距離轉(zhuǎn)化為大規(guī)模政治風波,或許只差一個具體的觸發(fā)事件。
當?shù)貢r間2024年6月7日,烏克蘭基輔,烏克蘭軍人和警察對適齡男性進行證件抽查,并發(fā)出了軍隊征召令。視覺中國
惡性循環(huán)
烏軍最近在其官方Telegram頻道發(fā)布的消息中稱,社交媒體上記錄“公民蓄意阻礙征兵辦工作人員履職”的視頻數(shù)量正在增加。烏軍的消息還稱,有時這種沖突會得到其他卷入或旁觀民眾的聲援。這凸顯了問題的普遍性和社會情緒的復雜性。
烏軍消息傳遞出的當局官方立場是明確且強硬的:任何蓄意阻礙征兵動員的行為,包括威脅、精神施壓、使用暴力或損壞車輛,均構成嚴重違法。當局想要用這個強調(diào):隨著征兵工作的“重新啟動”,任何對其工作的阻礙都被視為可能對烏克蘭國家安全造成嚴重后果。在當前烏克蘭處于戰(zhàn)時法律狀態(tài)的背景下,破壞征兵機構的工作被當局認為將直接影響烏軍及其他軍事單位有效執(zhí)行任務的能力。
這條當局官方聲明的發(fā)布時機也同樣耐人尋味,它的發(fā)布緊隨切爾卡瑟和克列緬丘格發(fā)生民眾與征兵辦人員大規(guī)模沖突的視頻曝光事件之后。在切爾卡瑟,征兵人員試圖檢查公寓樓住戶的兵役登記數(shù)據(jù)時,遭到了居民的集體抵制。克列緬丘格的沖突則更為激烈,前來檢查的征兵人員不得不躲避一輛沖撞他們的汽車,導致車輛嚴重損毀。
當局對此事的反應迅速而嚴厲。切爾卡瑟州警方宣布逮捕了三男一女,指控他們犯有“流氓罪”。從發(fā)布的視頻看,逮捕行動由全副武裝的特種部隊執(zhí)行,當局聲稱是民眾”挑起了沖突”。波爾塔瓦征兵辦則報告稱,克列緬丘格襲擊事件的七名參與者中已有兩人被捕,指控包括對征兵人員造成重傷和阻礙烏軍行動。一個值得關注的細節(jié)是,征兵辦的帖文暗示將調(diào)查“犯罪分子是否受俄羅斯特種部隊指使”,這反映了當局在解讀此類事件時的一種傾向。
這些沖突的根源在于一種危險的“反噬”。如果征兵辦在履行職責時行事毫無底線、缺乏對公民的基本尊重,那么公民采取暴力反擊的出現(xiàn)也就不足為奇,這幾乎是遲早會發(fā)生的必然結(jié)果。動員本身具有強制性,但粗暴的執(zhí)行方式——被形容為“像抓流浪狗一樣”——不僅激化矛盾,其引發(fā)的負面社會劇情也極易被對手利用。
支持當局粗暴動員政策的聲音常將矛頭指向社交媒體,認為平臺上廣泛傳播的“巴士化”視頻對征兵進程具有破壞性影響。當局內(nèi)部有一些聲音主張通過禁止Telegram和TikTok等社交平臺來遏制此類內(nèi)容的傳播。
然而支持當局的人沒有提及的一個根本問題是:當前的征兵模式可能已走到盡頭,繼續(xù)強化強制措施只會適得其反,使局勢進一步惡化。有民調(diào)數(shù)據(jù)揭示,許多應征者不僅恐懼死亡,更恐懼于“長期脫離正常生活”的情景。這促使烏克蘭社會開始呼吁探索更靈活的動員方式,例如允許軍人在兵役與平民生活之間按月交替。
烏軍用紙槍訓練
來自前線的反饋也印證了強制征召的弊端:被“巴士化動員”的人員往往缺乏戰(zhàn)斗動力,大量逃往后方的情況時有發(fā)生。但綜合觀察,當局轉(zhuǎn)向更人性化或靈活模式的可能性似乎微乎其微。
問題的根源是多方面的:既有征兵辦執(zhí)行手段的粗暴,也有民眾對參戰(zhàn)的恐懼感——特別是在前線普通士兵和基層指揮官頻頻指控上級是“屠夫”、士兵傷亡率居高不下的的背景下。戰(zhàn)爭帶來的普遍疲憊感也是一個關鍵因素,看不到盡頭的沖突消磨著民眾的戰(zhàn)爭意志。
此外,當局在諸多領域(如人道主義、經(jīng)濟)的政策導致數(shù)百萬人外流或在國內(nèi)流離失所,這也是逃避兵役思潮泛濫的重要推手?;诖耍A計當局在動員問題上非但不會放松,反而會“進一步擰緊螺絲”。相應地,抵制行為預計會加劇,躲避征兵的人可能采取更隱蔽的方式(如戴頭套),而婦女和青少年也可能更頻繁地參與抵制行動。整個局面正像滾雪球一樣,朝著愈發(fā)嚴峻的方向發(fā)展。
民眾的忍耐已經(jīng)接近極限,除非當局現(xiàn)在立即就改變政策,否則大的趨勢不會有任何變化。未來,自發(fā)乃至有組織的抗議發(fā)生的可能性在增加,而單純的恐嚇手段在提升動員人數(shù)方面將難以達到當局的預期效果。
-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
- 責任編輯: 鄭樂歡 
-
中國選手首金!攀巖世界杯伯爾尼站潘愚非奪冠
2025-06-16 08:46 -
“以色列想殺死哈梅內(nèi)伊,被特朗普否了”
2025-06-16 08:08 伊朗局勢 -
“打擊伊朗,救了內(nèi)塔尼亞胡”
2025-06-16 08:01 伊朗局勢 -
敵在首都?伊朗發(fā)現(xiàn)以色列特工的無人機組裝基地
2025-06-16 07:57 伊朗局勢 -
特朗普:愿接受普京擔任伊以沖突的調(diào)解人
2025-06-16 07:22 -
內(nèi)塔尼亞胡:如伊朗放棄核計劃,以色列愿停止行動
2025-06-16 06:42 -
伊朗警告以色列民眾遠離重要區(qū)域
2025-06-16 06:38 -
以色列襲擊已致伊朗224人死亡
2025-06-16 06:32 -
來看衛(wèi)星圖,伊朗核設施受損有多大?
2025-06-15 23:05 伊朗局勢 -
目標:內(nèi)塔尼亞胡家
2025-06-15 22:52 伊朗局勢 -
中國駐伊朗大使館:領事辦證窗口暫停對外辦公
2025-06-15 22:20 伊朗局勢 -
以軍警告民眾:探測到伊朗導彈來襲
2025-06-15 22:03 -
伊朗德黑蘭警察總部大樓遭無人機襲擊,多人受傷
2025-06-15 21:40 伊朗局勢 -
“美國是同謀!”,沙特打電話:以色列想拖美國下水
2025-06-15 20:54 伊朗局勢 -
伊朗革命衛(wèi)隊:導彈計劃負責人及7名副手遇襲身亡
2025-06-15 20:47 伊朗局勢 -
以軍襲擊伊朗首都梅赫拉巴德國際機場
2025-06-15 20:47 伊朗局勢 -
以軍:仍不確定是否暗殺成功
2025-06-15 19:07 也門局勢 -
德外長:德法英準備好立即與伊朗進行核談判
2025-06-15 17:46 伊朗局勢 -
菲律賓拉攏域外國家搞所謂“聯(lián)合巡航”,南部戰(zhàn)區(qū)發(fā)聲
2025-06-15 17:22 南海局勢 -
特朗普警告伊朗:襲擊與美無關,敢打美國就報復
2025-06-15 16:11 伊朗局勢
相關推薦 -
最新聞 Hot
-
“即使特朗普下臺,美國政策也不會變,中日韓要合作”
-
“船到橋頭自然直”,印外長回應美議員
-
俄海軍副總司令陣亡
-
“在越南的中國制造商松了一口氣”
-
他倒戈后就躲起來了,電話都不接,同僚評價:聰明
-
“美國已解除這項對華出口禁令”
-
“印軍將全面排查中國產(chǎn)零部件”
-
美國和盟友鬧掰?“本質(zhì)沒變,中國需高度警惕”
-
斯塔默不吱聲,英財相當場落淚,“哭崩”市場
-
家樂福CEO放話:對中國小包裹,要學特朗普征稅100%
-
莫迪表態(tài):金磚是重要平臺
-
“還想阻撓大陸武統(tǒng)?美國太晚了”
-
受賄數(shù)額特別巨大,齊同生被提起公訴
-
“美國占一半,中國分四成,歐洲...”
-
李在明最新涉華表態(tài)
-
叫完“爸爸”又被白宮整活,北約秘書長:驚喜且有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