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巴拉克·門德爾松:萬萬沒想到,美國要和基地做朋友
關鍵字: 美國基地組織自從9·11事件以來,華盛頓方面把基地組織看作美國最大的威脅,不惜一切代價誓要根除這顆毒瘤。2011年本·拉登殞命之后,基地組織新領導人艾曼·扎瓦赫里成為了美國的下一個頭號目標。然而,阿拉伯革命和伊斯蘭國的異軍突起導致中東地區(qū)形勢動蕩不安,迫使華盛頓方面考慮調(diào)整對待基地組織的政策——尤其是針對扎瓦赫里的獵殺計劃。當前,如果基地組織的穩(wěn)定性遭到破壞,美國打擊伊斯蘭國的努力將事倍功半。
在阿富汗和巴基斯坦,美國已經(jīng)對基地組織進行了打擊,摧毀了該組織的指揮中樞,使它很難再在西方策劃新的襲擊。由于老巢被美軍粉碎,本就與各地分部溝通不暢的基地組織更難對其分支機構進行監(jiān)督管理。其結果是,這些分支機構偏離了上級組織的戰(zhàn)略,或與當?shù)卣酁閿?;或過度針對什葉派穆斯林平民。
例如,原任基地組織伊拉克分部領導人的阿布·穆薩布·扎卡維,未經(jīng)組織許可,便于2005年11月在約旦首都安曼(在其負責轄區(qū)以外)發(fā)動恐怖襲擊,殺死了多名平民。此類行動使基地組織下屬機構精力分散,難以全力以赴地執(zhí)行上級組織的總目標——打擊西方這個“遙遠的敵人”。除也門分部外,基地組織的眾多分部幾乎都將打擊目標鎖定在自身區(qū)域內(nèi)的“近敵”上。因此,盡管這些分支機構在客觀上推動了基地組織的傳播,但它們對基地組織不但鮮有助益,反而構成了負擔。
在本·拉登殞命之前,基地組織一直被美國視為最大的毒瘤
今天的基地組織雖仍不可小覷,但它畢竟只是來自中東的眾多威脅之一。華盛頓方面不僅必須遏制伊朗的霸權野心,防止其威脅美國的盟國,同時還要打擊伊斯蘭國的擴張。美國明顯未能在這些利益分歧中掌握好平衡,錯誤地在轟炸敘利亞的伊斯蘭國目標同時,連帶打擊了與努斯拉陣線(基地組織敘利亞分部)關系密切的基地組織分支“呼羅珊”。美國左右開弓的打擊,加強了圣戰(zhàn)話語的說服力,使各路勢力堅信華盛頓方面不僅對遜尼派穆斯林抱有敵意,而且已做好與阿薩德討價還價的準備,并縱容兇殘的敘利亞阿拉維派政權。
美國的打擊不但使努斯拉陣線的人氣更高——在遜尼派穆斯林眼里,阿薩德的敵人遭到了美國的攻擊——也使華盛頓方面更難說服遜尼派叛軍對抗伊斯蘭國,并促使努斯拉陣線對敘利亞北部受美國支持的反政府武裝發(fā)動攻擊。本月早些時候,受美國支持的敘利亞主要“溫和派”叛亂組織之一“哈拉卡特·哈茲曼”因被努斯拉陣線擊敗而宣告解散。
由于華盛頓方面不愿投入地面作戰(zhàn)力量打擊伊斯蘭國,所以只能通過空中力量和盟國地面部隊進行有限的攻擊。固然,這一戰(zhàn)略不無優(yōu)點,且確實初顯成效:伊斯蘭國在伊拉克北部辛賈爾和敘利亞北部科巴尼等地遭遇挫折,不復此前令人驚駭?shù)耐七M速度。但也正因為美國不愿投入更多資源,所以難以避免在其他方面付出代價,只能勉強接受程度有限的緩慢進展,難以對伊斯蘭國進行毀滅性打擊。
在這種情況下,伊斯蘭國針對美國的空襲做出了戰(zhàn)略調(diào)整,向伊拉克和敘利亞戰(zhàn)區(qū)以外擴張。該組織最近宣布在阿富汗、阿爾及利亞、利比亞、沙特阿拉伯和也門成立新的省級行政單位,并提出了新的口號:“保存實力、積極擴張”。伊斯蘭國的代表機構在西奈半島和利比亞發(fā)動了一系列襲擊,一方面證實了該組織擴張的說法;另一方面也有助于緩沖在伊拉克和敘利亞遭受的打擊。
美國總統(tǒng)奧巴馬若要履行他“挫敗并最終摧毀”伊斯蘭國的承諾,必須削弱伊斯蘭國對摩蘇爾、拉卡等大型人口聚居地的控制,以及停止其擴張。由于美國政府對軍事干預抱著謹慎的態(tài)度,基地組織令人意想不到地成為了削弱伊斯蘭國擴張的重要力量,因為在基地組織眼中,伊斯蘭國是一個分裂叛逆組織。
這種優(yōu)勢可能不會持續(xù)太久。伊斯蘭國從其占有的領地上獲取了令人驚訝的收益,且招募了大約兩萬名戰(zhàn)士(英國智庫“激進化和政治暴力國際研究中心”的研究顯示,這個數(shù)字超過自上世紀80年代以來任何恐怖組織的人數(shù)),誘使基地組織成員叛逃加入伊斯蘭國,對基地組織的各分支機構造成了極大的壓力。伊斯蘭國領袖阿布·巴克爾·巴格達迪自封為哈里發(fā),顯示其野心不在于僅僅控制伊拉克和敘利亞?;旧?,他要求所有其他圣戰(zhàn)組織對他宣誓效忠。如果巴格達迪取得成功,他將掌握一股強橫得多的力量,伊斯蘭國的資產(chǎn)將遍布中東、北非和歐洲。
去年八月,美國加入打擊伊斯蘭國的戰(zhàn)斗。該舉動迫使各路恐怖組織團結到同一面旗幟下:敘利亞和約旦等國地位顯赫的圣戰(zhàn)分子紛紛呼吁所有伊斯蘭教派別放下彼此間的分歧,團結抵御美國的“侵略”。
盡管基地組織認可各路圣戰(zhàn)組織應該齊心協(xié)力對付它們的共同敵人——美國,但它拒絕加入伊斯蘭國服從巴格達迪的領導。雖然扎瓦赫里的影響力不如他的前任本·拉登,但他仍然能夠有效地掌控基地組織的各個分支機構。在巴格達迪宣布成立哈里發(fā)國后,所有基地組織分部都重新向扎瓦赫里宣誓效忠。當時,基地組織下屬機構索馬里青年黨的領導核心發(fā)生了變化,存在變節(jié)投靠伊斯蘭國的可能性。不過,2014年9月,戈達內(nèi)的繼承者奧馬爾選擇繼續(xù)率領青年黨效忠基地組織。只要扎瓦赫里還活著,曾私下向他宣過誓的基地組織分部領導人便不太可能變節(jié)投靠伊斯蘭國。
雖然扎瓦赫里的影響力不如本·拉登,但他仍能有效掌控基地的各個分支機構
但如果華盛頓方面成功殺死扎瓦赫里,基地組織各分支機構的領導人將有機會重新考慮是繼續(xù)效忠基地組織,還是加入巴格達迪的哈里發(fā)國。如果扎瓦赫里的繼任者是基地組織也門分部領袖、人稱“總經(jīng)理”的納西爾·烏哈伊什,那么不排除該組織能夠繼續(xù)保持統(tǒng)一。但更可能發(fā)生的情況是,扎瓦赫里離開人世后,基地組織將充實伊斯蘭國的陣營,為它提供人力、物力,并幫助其進入阿爾及利亞和也門等基地組織盤踞已久的地區(qū)。
相比本·拉登的時代,今天的基地組織更加依賴領袖個人的凝聚力,才能保持各地分部不會分崩離析。隨著近年基地組織老一輩領導人的凋零,它更依賴于扎瓦赫里等元老級人物才能保持統(tǒng)一。下一屆領導交接后基地組織還能否保持團結,目前還是個未知數(shù)。因此,該組織的命運可能取決于扎瓦赫里的生死存亡。
最大的諷刺是:此刻,美國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接近其摧毀基地組織的目標,然而維持這個恐怖組織正常運作、保住扎瓦赫里的性命,反而最符合美國的利益。
(觀察者網(wǎng)楊晗軼譯自《外交事務》)
-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
- 請支持獨立網(wǎng)站,轉(zhuǎn)發(fā)請注明本文鏈接:
- 責任編輯:陳佳靜
-
美國放風:伊朗有動作了 評論 56靠萬斯“決勝一票”,“大而美”法案驚險闖關參議院 評論 160電氣化已落后亞洲,“大而美”法案或令美國雪上加霜 評論 73為什么這支國足被普遍看好? 評論 97被批評“過于親近中國”,澳總理這樣回應 評論 84最新聞 Hot
-
裝不裝空調(diào),法國政客都能吵起來
-
潛入醫(yī)院裝電詐設備,騙走30萬!今年已發(fā)生多起
-
美報告炒作:中企占比近10%,“五角大樓供應鏈極其脆弱”
-
“歐洲定居者對澳大利亞原住民,犯下種族滅絕罪”
-
好一個“舉賢不避親”,特朗普推薦兒媳參選
-
開庭前妻子墜樓身亡,柯文哲前副手痛哭:臺灣怎么變成這樣
-
美國放風:伊朗有動作了
-
“中方正考慮邀請李在明出席”
-
“中國洋垃圾禁令震動全球”,馬來西亞也跟了
-
靠萬斯“決勝一票”,“大而美”法案驚險闖關參議院
-
白宮官員:沒人在乎馬斯克說了什么
-
日澳印各懷心事,魯比奧還想著中國:別談了,得干實事,搞礦!
-
三年來首次,普京與馬克龍通話
-
“我會給日本寫信感謝他們,給他們加關稅”
-
特朗普:奧巴馬糟糕小布什低分,拜登史上最差,而我…
-
美財長:中國加快稀土出口吧,回到過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