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晨楓:對馬斯克,特朗普是真急了
【文/觀察者網專欄作者 晨楓】
不到一年前,馬斯克和特朗普還如膠似漆,堪稱BFF(Best Friends Forever),海湖山莊里甚至有馬斯克的專用套間。特朗普剛“二進宮”時,馬斯克可以脖子上騎著小兒子在白宮橢圓形辦公室隨意進出,對特朗普的影響如日中天,很多人擔心政商勾結影響美國政治的基本運作。
然而到了今年5月底馬斯克離開“政府效率部”(DOGE)時,兩人的分歧已經公開化了?,F在,兩人成為仇敵了,特朗普甚至表示會考慮驅逐馬斯克。
特朗普還進一步威脅:“他(馬斯克)正在失去電動車補貼。他對很多事情都很惱火,但你們知道,他可能失去的不僅是那些,我現在就可以告訴你,埃隆可能失去的要比那多得多?!?
馬斯克與特朗普的分裂根源就在于“大而美法案”。如果說DOGE是頭盤的話,這才是特朗普的主菜。本來關稅戰(zhàn)引出的再工業(yè)化和就業(yè)復興是主菜,但這主菜眼看燒夾生了,就趕緊換菜單,能上什么先上著。
“大而美法案”要點是:
·將特朗普1.0時代的減稅政策永久化
·增加軍費開支
·為大規(guī)模驅逐非法移民和邊境安全計劃提供資金
·債務上限一次性提高到5萬億美元
·取消新能源(及車輛)稅收減免
·削減醫(yī)療補助和食品補助
·小費、加班費、低保收入免稅
根據美國國會預算辦公室(CBO)分析,這些措施將使得最富裕家庭年增收12000美元,而最貧困家庭年減收1600美元,1180萬人失去醫(yī)保,300萬人失去領取食品補助資格。
在“耳邊風”無法阻止特朗普的時候,馬斯克對“大而美法案”的批評公開化了,馬上導致他退出DOGE和后來的公開翻臉。馬斯克對“大而美法案”最大的不滿有兩點:
·極大增加政府開支,使得DOGE在千夫所指中千辛萬苦削減的政府開支前功盡棄
·給“過去的工業(yè)”大灑水,但嚴重損害“未來的工業(yè)”(“gives handouts to industries of the past while severely damaging industries of the future”)
到6月30日,DOGE號稱實現1900億美元的政府開支削減。馬斯克曾經號稱可以實現1萬億美元的減支,后來不提這事了。為了這1900億美元,在這幾個月里,DOGE成為“美國公敵”。被裁撤的公務員當然怒火沖天,因為政府服務削減而受到影響的公眾也怒火沖天。馬斯克不僅個人承擔罵名,旗下公司和股票也大受損失,特斯拉首當其沖。
但“大而美法案”大筆一揮,美國政府赤字激增。CBO預計在未來10年里將增加2.6萬億美元的債務,這是計入所有政府開支增減后的預測,但沒有計入利率或者美債收益率增加導致的額外支出。
美國兩黨都贊同減支減債,問題是從哪里減。民主黨要從軍費維穩(wěn)減,共和黨要從社保福利減。當兩黨都推不動自己的減支主張時,只有都不減。問題在于不管是軍費維穩(wěn)還是社保福利,都是不進則退的,自身有不斷增支的天然壓力。于是,兩黨都是越減支越赤字,美債弄成擎天怪獸。
赤字壓不下來,就用美債上限施壓,然后回到兩黨惡斗,美債違約、政府停擺從不可思議變成司空見慣。債務上限協議只能寬限幾年,特朗普要是大筆一揮直接提高到50萬億美元,按照美國政府的支出增長趨勢,提供不了幾年寬限,但好過年年要過美債上限關,至少特朗普甚至萬斯(如果當選的話)任期內不用犯愁了。
越來越沉重的美債意味著越來越沉重的債務利息開支負擔,正常政府開支被債務利息開支吞噬,最后轉化成越來越沉重的稅務負擔。在美國實體經濟萎縮的現在,輕資產運作的“假裝制造業(yè)”和金融經濟“國際化”了,有的是出海避稅的辦法。這意味著鞭打快牛,僅剩的美國國內盈利性實體工業(yè)成為稅負主力。這是馬斯克特別反對的。
通過再工業(yè)化拉動美國就業(yè)是特朗普的施政重點,大打無差別關稅戰(zhàn)正是為了逼迫制造業(yè)回流美國,最終拉動美國藍領就業(yè)。稅收和投資支持則是“拉”的一面,這也通過“大而美法案”體現出來,減稅和對軍工的支持就是例子。
特朗普對產業(yè)發(fā)展前景、競爭力、供應鏈和成本結構都不關心,他只要就業(yè)。有了就業(yè),就有消費,就有進一步的需、進一步的就業(yè)。至于是朝陽工業(yè)還是夕陽工業(yè),他并不關心,其實夕陽工業(yè)對就業(yè)更加友好,因為勞動力要求低,有利于MAGA族就業(yè)和進一步擴大支持圈。供應鏈美國化帶來的全社會成本提高對他不是問題,反正肉爛在鍋里,美國這口鍋夠大。
問題是,水漲船高是個動態(tài)的問題。如果船保持水密,水漲多快不是問題;但美國這艘大船早就不水密了,“便宜進口”和“涓滴經濟”就是美國經濟和社會的抽水機。如果抽水機壞了或者撤了,水漲得太快,船就裝滿水,然后沉了。
美國總統(tǒng)唐納德·特朗普表示,他希望在2025年7月4日美國獨立日之前,將“大而美法案”擺到他的辦公桌上簽署。歐洲通訊社
對于美國這鍋湯來說,有喝湯族,還有吃肉族。美國的傳統(tǒng)工業(yè)已經失去競爭力了,汽車、機械、鋼鐵等傳統(tǒng)主力是重災區(qū),刻意保護只能鎖定美國的落后,就像汽車時代刻意保護蒸汽機車的鐵路一樣。只有依靠地理保護還有一些日用消費品具有獨特優(yōu)勢,如薯片、手紙、牙膏、可樂很難用進口替代,但這些工業(yè)難以提供高質量就業(yè)。
就是軍工也已經不再代表對民用科技有意義的高新科技拉動了,因為武器技術已經高度特化。美國軍船造船不談效率和成本的話,在技術上依然領先,但現在民船造船方面已經競爭力全失,萎縮得不成樣子。美國的坦克裝甲車輛設計和制造依然是世界第一梯隊,但美國汽車也早從C位跌落為路人了。
民用科技也在自己的軌道上高速發(fā)展。比如,在最活躍的AI、機器人、生物科技方面,軍用研發(fā)和應用已經落后于民用。一般ICT方面也是如此,3nm已用于主流手機,但軍用芯片還因為可靠性、抗輻射性、抗惡劣環(huán)境能力等要求而“拘泥”于28nm以上的傳統(tǒng)芯片。
即使在傳統(tǒng)上軍工拉動的航空航天方面,軍民用也分叉了。民用的可回收運載火箭和低軌道星座領先于軍用應用,戰(zhàn)斗機科技早就與民航飛機無關,現在轟炸機隱身化后,也與民航客機在技術上徹底分叉了,連發(fā)動機都不再同源,比如,B-2和B-21的發(fā)動機是來自戰(zhàn)斗機的F110和F135。
另一方面,美國還是有一些工業(yè)門類繼續(xù)保持領先,馬斯克的SpaceX和特斯拉都是代表,他也長期深耕AI、機器人等領域。
從特朗普的角度來看,政府支持的作用是拉動就業(yè)和提高個人的支持度,傳統(tǒng)但是夕陽的工業(yè)恰好是需要拉動的地方;從馬斯克的角度來看,政府支持的拉動應該重點放在朝陽工業(yè),這才是可持續(xù)的競爭力之所在,也是美國未來發(fā)展的本錢。
馬斯克投身于支持特朗普,一方面是出于對民主黨的嫌惡,另一方面是出于對“重塑”特朗普及共和黨的幻想?!爸厮堋碧乩势诊@然失敗了,但馬斯克不是輕言放棄的人。他涉政未必是需要錢和權,就像他致力于火星移民未必是基于錢和權一樣。他要改變美國的政治經濟生態(tài),也有足夠的錢供他任性。
民主黨已沉溺于大政府和進步主義社會議題,對美國的低效和社會亂象負有不可逃避的責任。民主黨在經濟上過度依賴產業(yè)政策,政府拉動也是馬斯克反對的,他還是相信自由競爭和市場經濟。
共和黨則被后自由主義和反智主義劫持。MAGA黨急于“否定一切”,自信意志的力量就能否決市場競爭和政治經濟學原理。后自由主義在政治上主張政府主導思想和文化發(fā)展,這是特朗普與精英高校死磕的理論基礎;在經濟上主張要服務于社群發(fā)展,而不是片面追求利潤。當然,什么樣的思想和文化發(fā)展,誰才是“社群”,是由他們說了算的。
某種程度上,兩黨都成為順我者昌逆我者亡的“自己人的黨”,而且越來越極端,也因此出現對兩黨都不滿、且越來越壯大的“沉默的中間派”。他們的選舉傾向在相當程度上不是受到某一黨政綱的拉攏,而是出于對另一黨的嫌惡。民主的本意是對善意和良政的最大凝聚,現在成了對最無害、最不可恨的最大凝聚了。
-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
- 責任編輯: 小婷 
-
美方撤銷對華乙烷出口限制
2025-07-03 07:47 中美關系 -
馮德萊恩涉華最新表態(tài)
2025-07-03 07:39 -
默克爾:歐盟不應怕美國
2025-07-03 06:52 應對特朗普沖擊波 -
特朗普:協議成了,越南加稅20%
2025-07-03 06:52 應對特朗普沖擊波 -
“2027年起,整個產業(yè)將拱手讓給中國”
2025-07-02 22:38 美國一夢 -
特朗普威脅:敢礙事,就逮捕你
2025-07-02 21:44 特朗普 -
歐洲理事會主席科斯塔會見王毅
2025-07-02 20:31 -
“7年前就發(fā)現問題了,一直沒修”
2025-07-02 20:25 不列顛 -
要跟中國對著干?“剛果(金),別斷送發(fā)展機遇”
2025-07-02 20:10 能源戰(zhàn)略 -
“不如申請成中國一省” ,德國鋰企竟如此激將歐盟
2025-07-02 19:32 能源戰(zhàn)略 -
白宮找補:美國很強,不信去問伊朗
2025-07-02 17:53 烏克蘭之殤 -
終于換了,特朗普:我很滿意
2025-07-02 17:41 特朗普 -
賽博釣魚?俄軍發(fā)明新方法擊落烏軍無人機
2025-07-02 17:29 烏克蘭之殤 -
特朗普參觀“鱷魚惡魔島”:拜登就想把我關在這兒,這XX養(yǎng)的
2025-07-02 17:13 應對特朗普沖擊波 -
“美國自毀長城,中企憑高性價比一路高歌猛進”
2025-07-02 16:34 -
中方詢問韓總統(tǒng)李在明能否出席?外交部回應
2025-07-02 16:10 抗戰(zhàn)勝利80周年 -
美兩員“大將”施壓未果,日本反倒成了“難啃的骨頭”
2025-07-02 16:02 應對特朗普沖擊波 -
俄羅斯向朝鮮轉讓攻擊型無人機技術?外交部回應
2025-07-02 16:02 -
兩位中國公民涉間諜罪在美被捕,外交部回應
2025-07-02 16:02 -
以駐滬總領事呼吁中方敦促伊朗收斂核計劃,外交部回應
2025-07-02 15:59
相關推薦 -
“美軍打造無人艇艦隊對抗中國,卻屢受重挫” 評論 14這國民眾怒了:沒人比我們更順從特朗普的了 評論 45“澤連斯基拒了普京提議后,美國想挑這里” 評論 116中印外長會談達成10項成果 評論 202最新聞 Hot
-
“美軍打造無人艇艦隊對抗中國,卻屢受重挫”
-
這國民眾怒了:沒人比我們更順從特朗普的了
-
特朗普又開火:她必須立即辭職!
-
特朗普竟稱“比比是戰(zhàn)爭英雄,我也是”,美媒:???
-
“西方越批評,越證明你做得對”
-
下一個是三星?“韓國業(yè)界警惕”
-
第29顆!“尺寸太小,之前一直沒發(fā)現”
-
“澤連斯基拒了普京提議后,美國想挑這里”
-
“中國威脅美國農民”?美媒評論區(qū)大翻車
-
日本大報因為誤報辭職給石破茂道歉了?
-
發(fā)展核武器?日本有人蠢蠢欲動...
-
為何要斡旋俄烏?特朗普:想上天堂
-
最后期限將至,白宮開通官方TikTok賬號
-
大理市委書記字德海,任上被查
-
算不算賭博?印度擬立法禁止這種網絡游戲
-
美商務部長證實正和英特爾談入股:我們不能總是依賴臺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