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黛博拉·韋內齊亞爾:謊言背后美國抗疫失敗的真實代價
最后更新: 2022-07-18 20:36:45美國政府的無能導致百萬人死亡
當新冠疫情還未蔓延到美國時,美國媒體和政客稱它是“瘟疫”。兩年后,當新冠已經在美國感染超過8400萬人、死亡超過100萬人,他們改口稱新冠的危害——至少是經過若干次變異之后——跟季節(jié)性流感相當,并因此鼓吹“與新冠共存”的策略。新冠在全球的病例致死率約1.61%,在美國致死率為1.2%。在美國,2021年約46萬人死于新冠,而2019年死于流感的人數(shù)僅有2萬多,2021年更少。
從全球數(shù)據(jù)來看,新冠的致死率比拉沙出血熱(約1%)、腮腺炎腦炎(約1%)或是小天花(variola minor)(約1%)還高?!芭c腮腺炎共存”或者“與小天花共存”在發(fā)達工業(yè)國家是不可想象的,因腮腺炎導致腦發(fā)炎的兒童會被隔離治療,小天花則早在1977年已被根除。然而美國的媒體和政客卻在勸說人民與致死率更高的新冠共存。
有一種有意或無意的信念,認為傳染病總會隨著變異逐漸降低致死性,最終變成溫和的常見疾病。盡管長期來說,傳染病通常朝著溫和的方向演化,但這未必會在短期內體現(xiàn)。免疫學家告訴我們,病毒的進化軌跡取決于若干因素的復雜相互作用,這些因素形成了我們的免疫系統(tǒng)對病毒進化的反應。在病毒有多個宿主的情況下,這種預測變得更加困難。
阿爾法(Alpha)變體的致死性比原始病毒高40%。德爾塔(Delta)引發(fā)重癥的幾率比阿爾法變體高了一倍,統(tǒng)計上相對較低的死亡率很可能是大面積疫苗接種的效果,而非病毒致死性下降。奧密克戎(Omicron)變體雖然致死性略低(0.9%),但傳染性更強,在美國造成的死亡人數(shù)已超過Delta變體。誰也無法保證新冠的下一個變體就會迅速降低致死性——而那可能導致數(shù)萬、數(shù)十萬人喪生。德國著名病毒學家克里斯蒂安·德羅斯頓(Christian Drosten)最近承認,他自己在大流行第一年的樂觀估計是錯誤的。他還與一個為抗疫而組成的政府委員會保持距離。賭2019年新型冠狀病毒(SARS-Cov-2)的毒性會隨著時間的推移而降低,這不是一個負責任的公共衛(wèi)生措施。
《金融時報》被迫承認,歐洲現(xiàn)在面臨著奧密克戎BA.5變體帶來的新入院人數(shù)激增。他們進一步承認,缺乏檢測、放棄控制疫情、已經三次接種疫苗的人再感染率高,這些因素可能導致未來更高的死亡率。
群體免疫的效果仍有待觀察。特朗普擔任總統(tǒng)時支持白宮高級醫(yī)學顧問斯科特·阿特拉斯的觀點,認為只要足夠多的人接種疫苗(或感染新冠),病毒就會無處可傳播而自然消亡。出于同樣的原因,拜登也重點關注疫苗接種,認為只要疫苗接種率達到70%以上,就能全面放棄口罩并開放各種社會活動。但歷史上有效的群體免疫(例如麻疹)有三個必要條件:穩(wěn)定不變異的病毒,非常有效的疫苗,以及高接種率。而這三點在新冠疫情初期都無法確認。
在兩年多時間里,新冠已經變異出了至少6種主要變體,對德爾塔變體有效的疫苗對奧密克戎的效果變得有限,且疫苗的效力在大約半年后會降低20~30個百分點。也沒有任何證據(jù)表明感染過的病人能自動免疫(像天花或腮腺炎那樣),自奧密克戎變體被發(fā)現(xiàn)以來,再次感染冠狀病毒的人數(shù)一直在急劇上升。從一開始,中國中央衛(wèi)生官員就保持了正確的科學態(tài)度,堅持在沒有充分的證據(jù)之前絕不輕易妥協(xié)。
盡管原因尚不明確,但已有大量證據(jù)顯示,即便在治愈后,新冠仍會造成各種長期的癥狀,包括極度疲倦、呼吸急促、胸痛或胸悶、記憶力和注意力降低、關節(jié)疼痛等。曾因新冠住院的患者中,30%在6個月后仍受困于長期癥狀,一些患者的癥狀長達兩年以上。所有感染的患者中,大約1/5出現(xiàn)了長期癥狀——全美國接近1700萬人。
英國學者夏仁?。≧avi Veriah Jacques)在痊愈后14個月,仍因為長期癥狀每天不得不臥床13-16個小時。美國一位注冊營養(yǎng)師、29歲的長跑愛好者卡蒂·巴伯(Catie Barber)在痊愈后5個月因長期癥狀仍無法行走,只能坐在輪椅上,并差點被新冠引發(fā)的心臟疾病奪去生命。在感染前接種疫苗只能在疾病的急性期提供部分保護,對長期癥狀的影響很有限。對于需要依賴工資謀生的勞工階級而言,這些長期癥狀會進一步損害他們的勞動能力和收入水平。
1/5的成年新冠患者出現(xiàn)了長期癥狀
所有這些事實提出了一個問題:為什么全世界最強大、資源最豐富的國家以這種方式應對一場災難性的傳染病大暴發(fā),使其國家的公民遭受如此深重的苦難?2020年元旦前后,中國疾病控制中心的官員致電美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主任羅伯特·雷德菲爾德博士,警告他新冠病毒的危險性——幾天前中國醫(yī)生剛剛識別出這種新型病毒。令人難以置信的是,美國媒體卻聲稱中國隱瞞信息。實際上,是美國政府官員向美國政府內部的其他機構、向美國人民隱瞞了信息。他們的無能和對信息的隱瞞使美國浪費了制定應對計劃的寶貴時間。
夏仁巍通過新聞和社交媒體呼吁重視“新冠長期癥狀”的危害
新冠疫情中的階級不平等
特朗普的貿易顧問彼得·納瓦羅在2020年1月29日預測新冠大流行會造成50萬人死亡和數(shù)萬億美元經濟損失。然而美國政府仍然放任疫情發(fā)展,一個重要的原因是,掌控這個國家的精英群體在疫情中遭受的損失很少。
過去兩年中,有12個美國的億萬富翁過世,其中沒有一個死于新冠。富裕的美國資產階級擁有更大的人均居住面積和更良好的社區(qū)基礎設施,不需要在人員密集的工廠或辦公室打卡上班,并且享受昂貴而優(yōu)越的醫(yī)療服務。其結果是在疫情造成大量死亡的兩個階段(2020年底至2021年初,2021年8月至11月),居住在高收入郡縣的居民因新冠致死的幾率還不到低收入郡縣的20%。當富裕的美國人說他們身邊沒有誰因為新冠喪生,那大概率是真的。
富人甚至能從疫情大流行中獲益。2020年3月,美聯(lián)儲啟動了無上限量化寬松政策,截至年底其資產負債表規(guī)模擴張了5.2萬億美元。特朗普和拜登分別簽署了2.2萬億和1.9萬億美元的經濟救助計劃。這些增發(fā)的貨幣很快讓美國股市回到了歷史高點,從而讓擁有股票的富人變得更富有。到2021年10月,美國億萬富翁的財富總量達到了5萬億美元,相比2021年3月增長了70%,其中排名前五的富豪(伊隆·馬斯克、杰夫·貝索斯、比爾·蓋茨、拉里·艾利森、拉里·佩奇)的財富增長了118%。所以2020年4月底疫情正在造成第一個死亡高峰時馬斯克在推特上高喊“把人們的自由還給他們”也就不足為奇,畢竟工人在家封控的每一天都意味著他累積財富的速度被減慢了一點點——馬斯克在疫情期間財富增長了7倍,成為世界首富。
億萬富翁的財富總量在疫情期間大幅增長
標簽 抗疫-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
- 責任編輯: 張紅日 
-
6月加息50基點后,加拿大當月房價跌幅17年來最大
2022-07-18 18:26 -
美國芯片法案即將表決,佩洛西丈夫斥巨資買股被疑內幕交易
2022-07-18 17:47 觀網財經-科創(chuàng) -
6年來首次!歐洲成美國石油最大買家
2022-07-18 16:27 觀網財經-海外 -
上海上半年GDP下降5.7%:沖擊前所未有,6月快速反彈
2022-07-18 15:46 -
年內第3位,華為車BU又一大佬離職
2022-07-18 14:00 觀網財經-汽車 -
醫(yī)保最低繳費年限升至30年,專家:不是沒錢了,是為了幫助欠發(fā)達地區(qū)
2022-07-18 13:50 觀網財經-健康 -
復制撒切爾“金融大爆炸”?唐寧街本周PK英國央行
2022-07-18 11:40 觀網財經-海外 -
人臉識別系統(tǒng)被攻破,交通銀行一儲戶被偷走近43萬元
2022-07-18 10:32 -
銀保監(jiān)會:下一步將陸續(xù)啟動5萬元以上客戶墊付工作
2022-07-17 22:23 觀網財經-金融 -
小米回應“被意大利機構罰款 2176 萬元”
2022-07-17 19:19 觀網財經-互聯(lián)網 -
北京:1億元餐飲消費券明日起陸續(xù)發(fā)放
2022-07-17 18:16 觀網財經-消費 -
“他準備與特朗普競爭總統(tǒng)”
2022-07-17 16:27 美國政治 -
PC需求驟降但成本壓力飆升,英特爾決定全面漲價
2022-07-17 16:03 觀網財經-科創(chuàng) -
原銀監(jiān)會處置非法集資辦公室巡視員宋占英被查,已退休近5年
2022-07-17 14:57 廉政風暴 -
朱光耀:發(fā)展中國家正爆發(fā)債務危機,發(fā)達國家也面臨債務問題
2022-07-17 08:44 -
伊利回應“小布丁大布丁抽檢不合格”:非公司產品
2022-07-17 08:36 觀網財經-消費 -
央行原行長戴相龍:今年GDP增長可能超過4.5%
2022-07-17 08:36 中國經濟 -
力拓發(fā)布二季度業(yè)績:增產鐵礦石,但擔憂中國需求
2022-07-16 19:10 觀網財經-海外 -
國家統(tǒng)計局10位司長撰文,解讀上半年經濟運行情況
2022-07-16 13:55 觀網財經-宏觀 -
必和必拓首船港口人民幣貿易鐵礦石靠泊日照港
2022-07-16 11:55 觀網財經-海外
相關推薦 -
“美國已解除這項對華出口禁令” 評論 255家樂福CEO放話:對中國小包裹,要學特朗普征稅100% 評論 212“2027年起,整個產業(yè)將拱手讓給中國” 評論 126“不如申請成中國一省” ,德國鋰企竟如此激將歐盟 評論 126最新聞 Hot
-
“即使特朗普下臺,美國政策也不會變,中日韓要合作”
-
“船到橋頭自然直”,印外長回應美議員
-
俄海軍副總司令陣亡
-
“在越南的中國制造商松了一口氣”
-
他倒戈后就躲起來了,電話都不接,同僚評價:聰明
-
“美國已解除這項對華出口禁令”
-
“印軍將全面排查中國產零部件”
-
美國和盟友鬧掰?“本質沒變,中國需高度警惕”
-
斯塔默不吱聲,英財相當場落淚,“哭崩”市場
-
家樂福CEO放話:對中國小包裹,要學特朗普征稅100%
-
莫迪表態(tài):金磚是重要平臺
-
“還想阻撓大陸武統(tǒng)?美國太晚了”
-
受賄數(shù)額特別巨大,齊同生被提起公訴
-
“美國占一半,中國分四成,歐洲...”
-
李在明最新涉華表態(tài)
-
叫完“爸爸”又被白宮整活,北約秘書長:驚喜且有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