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光明日報》刊文:憲法宣誓儀式用具用品稱為“法器”是否合適?
關鍵字: 憲法宣誓法器法器憲法宣誓憲法宣誓法器決不可被娛樂化1月15日,在北京人民大會堂,憲法宣誓五件法器首次亮相,但將憲法宣誓儀式用具用品稱為“法器”是否合適引起了各方的討論。2月2日,《光明日報》刊登名為《關于中國憲法宣誓“法器”的幾點疑問》的文章,作者姚建宗認為,憲法宣誓儀式使用的器物用具作為一種“公器”與“重器”,彰顯的不僅僅只是儀式的威嚴、權威、莊重、嚴肅,而且還代表著憲法與法治的國家形象,更應該體現(xiàn)出其公共理性與公意凝聚,因而它們要求、也的確應該被嚴肅和認真地對待。中國憲法宣誓儀式使用的器物用具的設計、制作和使用,理應是一部中國法治的嚴肅正劇,是決不可以按照娛樂劇或者商業(yè)競爭劇的邏輯來演繹。
憲法法臺
以下為文章原文:
2015年7月1日第十二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十五次會議通過了《關于實行憲法宣誓制度的決定》,并明確“本決定自2016年1月1日起施行?!倍鴦倓傔M入2016年,我們就非常欣慰地從各類媒體上獲知了全國各地陸續(xù)進行憲法宣誓的信息。其中,一個被各路媒體予以濃墨重彩報道的事件,乃是所謂“中國憲法宣誓”的“規(guī)范法器”的新鮮出爐。
據(jù)媒體報道,2016年1月15日,由法律出版社主辦的憲法宣誓規(guī)范法器首發(fā)式在北京人民大會堂舉行,這套“規(guī)范法器”乃是一個“五件套”,包括一件“憲法宣誓領誓法臺”(集體宣誓領誓人專用)、一件“憲法宣誓法臺”、兩件“憲法宣誓領誓法臺腳踏上臺”、一本《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書法版宣誓專用)圖書。據(jù)報道描述,“憲法宣誓領誓法臺臺面寬99厘米,象征中國法治事業(yè)長治久安。正面鑲貼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徽,代表國家主權和憲法宣誓精神的和諧、統(tǒng)一。憲法宣誓法臺寬54厘米,目的是為了紀念1954年中華人民共和國第一部憲法頒布實施。腳踏鐫刻有以中國傳統(tǒng)書法隸書體書寫的‘上臺’二字,寓意中國法治事業(yè)再上新臺階,再創(chuàng)新輝煌。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書法版宣誓專用)圖書,以楷書書寫,選用特制宣紙印制,已正式出版發(fā)行?!泵襟w報道稱,這套“規(guī)范法器”已經(jīng)獲得“外觀設計專利”。
對于這套“憲法宣誓規(guī)范法器”或者“標準法器”的出爐,不僅媒體和官員,而且我國一些著名憲法學家也都相繼給予了高度好評。而我對此卻實在不敢茍同。我非常認可實行憲法宣誓制度確實必須有一套與其莊重嚴肅的儀式外觀與精神內(nèi)涵相匹配的器物用具,然而就現(xiàn)在出現(xiàn)的運用于憲法宣誓制度實踐中的這個所謂“規(guī)范法器”或者“標準法器”的設計與制作,我卻頗有些疑問。
疑問之一:設計制作憲法宣誓“規(guī)范法器”或者“標準法器”,需不需要特別授權?從媒體報道來看,這套“規(guī)范法器”或者“標準法器”,實際上是由個人與企業(yè)(法律出版社)共同籌劃、設計、制作的,并沒有獲得與憲法和憲法宣誓事項相適宜的國家權力機構的授權。從通過憲法宣誓來樹立和維護憲法權威的角度來看,法學理論界、法律實踐界和我國國家權力機關,恐怕都應該認真思考這個問題:設計制作憲法宣誓的“規(guī)范法器”或者“標準法器”是不是需要國家的特別授權?換句話說就是,個人和企業(yè)自行設計和制作憲法宣誓的“規(guī)范法器”或者“標準法器”是否合適?
疑問之二:設計制作憲法宣誓“規(guī)范法器”或者“標準法器”的行為需不需要規(guī)范化?媒體報道這次公布憲法宣誓“規(guī)范法器”或者“標準法器”,目的之一就是“引導宣誓統(tǒng)一、促進宣誓用具規(guī)范”。這個目的本身沒有任何不當之處,問題是這個“規(guī)范”化、“標準”化與“統(tǒng)一”化,是通過“私人”行為就可以的呢?還是應該通過“公權力”行為才可以、因而才能具有與憲法和憲法宣誓的嚴肅性和莊重性相適應的權威?
疑問之三:憲法宣誓需要哪些“法器”應該由哪個機構來決定?我國《憲法》第62條規(guī)定全國人民代表大會行使“修改憲法”和“監(jiān)督憲法的實施”的職權,第67條規(guī)定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行使“解釋憲法”和“監(jiān)督憲法的實施”的職權。憲法宣誓及其“規(guī)范法器”或者“標準法器”的設計與制作,當然與憲法的實施相關,因此,作為我國最高權力機關的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務委員會作為“國家”的代表機構,肩負“修改憲法”“解釋憲法”“監(jiān)督憲法的實施”職責,理所當然地就擔負著決定憲法宣誓需要哪些輔助儀式的“法器”的職責。任何其他的個人、團體、企業(yè)等都不應該具有決定憲法宣誓使用哪些“法器”、哪種規(guī)格的“法器”的權力吧?同樣,相關“法器”的外觀設計包括顏色、樣式、尺寸等恐怕也需要“國家”的代表機構通過法定程序來審定吧?媒體在報道中也提到,“憲法宣誓規(guī)范法器(樣式)從創(chuàng)意、設計到制作成成品,歷經(jīng)多次調整、修改。從今年年初以來,研發(fā)、創(chuàng)意團隊圍繞憲法宣誓這個主題,認真思考憲法宣誓行為科學性和嚴肅性,開始了項目策劃、設計。在拿出初步方案后,又積極開展社會調查,向國家有關立法、司法機關匯報為憲法宣誓制作宣誓法器等思路,得到了國家有關立法、司法機關肯定,特別是國家憲法研究機構的認可。”但這就能夠為這套“規(guī)范法器”或者“標準法器”提供充分的合法性證明嗎?
疑問之四:在中國文化傳統(tǒng)及其語境中,將憲法宣誓儀式用具用品稱為“法器”是否合適?任何儀式都是為了體現(xiàn)并公示其神圣性與權威性,儀式也一定是與相關的器物用具的使用直接聯(lián)系在一起的,憲法宣誓這么神圣、莊重、嚴肅的重大儀式也自然離不開與之直接相關的器物用具,而且這些器物用具也應該有恰當而適宜的名稱(總名稱與單件物品名稱)。在中國文化傳統(tǒng)及其語境中,“法器”似乎既可以是褒義的也可以是貶義的,還可以是中性意義的,比如跳神驅鬼之類的迷信活動使用的道具也叫“法器”,宗教儀式中使用的道具比如寺廟里和尚們敲的木魚、手中轉動的佛珠等也叫“法器”;在中國文化傳統(tǒng)及其語境中,有一個純粹褒義稱呼儀式中所使用道具的名稱,這就是“禮器”。不知道是不是因為憲法宣誓是法律性質的活動,我們就把憲法宣誓儀式使用的器物用具稱為“法器”?把憲法宣誓儀式使用的用具稱為“法器”,總給人一種不那么莊重嚴肅的感覺。
疑問之五:憲法宣誓的“規(guī)范法器”或者“標準法器”的外觀設計申請專利是否合適是否得體?眾所周知,專利權作為知識產(chǎn)權或者智慧財產(chǎn)權之一,其非常重要的特點就是專有性,專利持有人對自己的專利享有完全的獨占性的權利,專利權屬于“私權”,而且主要還是財產(chǎn)權即獲取財產(chǎn)利益的權利。媒體報道稱,這套憲法宣誓所用的“規(guī)范法器”或者“標準法器”的外觀設計已經(jīng)申請并獲得了專利權。顯然,這套所謂的“規(guī)范法器”或者“標準法器”乃是“私器”,與其他的專利產(chǎn)品相比沒有什么不同,都是為專利持有人獲得財產(chǎn)利益的。而憲法宣誓所使用的器物用具毫無疑問應該是“公器”,彰顯的是國家的尊嚴、憲法的神圣和權威,不應該與“私利”直接掛鉤。“公器”所帶來的“私利”應該由私人在獲得特別許可的情況下分享,比如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旗乃“公器”,但私人、企業(yè)可以在獲得國家的特別許可的情況下制作不同尺寸類型(大?。┑膰?,以滿足社會的需求,也可以從中獲得財產(chǎn)利益。
我以為,憲法宣誓儀式使用的器物用具作為一種“公器”與“重器”,彰顯的不僅僅只是儀式的威嚴、權威、莊重、嚴肅,而且還代表著憲法與法治的國家形象,更應該體現(xiàn)出其公共理性與公意凝聚,因而它們要求,也的確應該被嚴肅和認真地對待。中國憲法宣誓儀式使用的器物用具的設計、制作和使用,理應是一部中國法治的嚴肅正劇,是決不可以按照娛樂劇或者商業(yè)競爭劇的邏輯來演繹。
(作者姚建宗,沈陽師范大學法學院教授、遼寧省高等學校攀登學者)
- 請支持獨立網(wǎng)站,轉發(fā)請注明本文鏈接:
- 責任編輯:杜津
-
最新聞 Hot
-
“即使特朗普下臺,美國政策也不會變,中日韓要合作”
-
“船到橋頭自然直”,印外長回應美議員
-
俄海軍副總司令陣亡
-
“在越南的中國制造商松了一口氣”
-
他倒戈后就躲起來了,電話都不接,同僚評價:聰明
-
“美國已解除這項對華出口禁令”
-
“印軍將全面排查中國產(chǎn)零部件”
-
美國和盟友鬧掰?“本質沒變,中國需高度警惕”
-
斯塔默不吱聲,英財相當場落淚,“哭崩”市場
-
家樂福CEO放話:對中國小包裹,要學特朗普征稅100%
-
莫迪表態(tài):金磚是重要平臺
-
“還想阻撓大陸武統(tǒng)?美國太晚了”
-
受賄數(shù)額特別巨大,齊同生被提起公訴
-
“美國占一半,中國分四成,歐洲...”
-
李在明最新涉華表態(tài)
-
叫完“爸爸”又被白宮整活,北約秘書長:驚喜且有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