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傅正:為什么以色列和哈馬斯的沖突無法終結(jié)?網(wǎng)上某些言論錯在哪里?
最近網(wǎng)上有些言論實在逆天,還有某些所謂的知識博主大言不慚地宣稱:以色列政府從來都是主張“兩國方案”的,而且他們也愿意把土地還給巴勒斯坦人,但哈馬斯不愿意談判,哈馬斯就是想徹底消滅以色列人,所以以色列完全是正義的。然后還飛揚跋扈地斥責網(wǎng)友無知,活在信息繭房里。
我不去瞎猜誰是這次巴以沖突的得利者、誰能在這次沖突中賺便宜。這跟擲色子沒區(qū)別,盡管它很吸引圍觀群眾。
重要的不是什么“內(nèi)塔尼亞胡是這次事件最大得利者”,這個東西不好說的,今天看,好像他的支持率一下子很高,但這實際上是把他往高處架,哪天他滿足不了這種過高的期待,立馬就會被人罵死。
重要的是,以色列的訴求和行為邏輯。
巴以局勢紛亂如麻,但我們把握一些線索,還是能理出頭緒來的。
美國學者托馬斯·弗里德曼曾經(jīng)多次提到,關(guān)于以色列前途,有個“不可能三角”——民主國家、猶太屬性、大以色列領(lǐng)土,這三個條件當中,最多只能滿足兩個。
這個概括是非常到位的。
無非三種情況:
一、如果以色列選擇既保持猶太屬性,又迎合西方的所謂民主標準,那么它就必須放棄大以色列,從占領(lǐng)地退出。這樣做符合國際上公認的“兩國方案”,但這可能嗎?
二、如果以色列同時選擇民主國家和大以色列,那么它就會失去猶太屬性。
我們看,以色列人過去的那些所謂“和平”舉動只是在方案一和方案二當中搖擺。
舉幾個顯著的例子。
1992年,伊扎克·拉賓出任以色列總理,這標志著以色列對待巴勒斯坦占領(lǐng)區(qū)態(tài)度的改變,開始通過政治談判來解決巴勒斯坦問題。
1993年9月,拉賓與阿拉法特簽署《奧斯陸協(xié)議》,正式承認巴勒斯坦人的政治身份,這是巴以雙方最有可能現(xiàn)實和平共處的時候。因此《奧斯陸協(xié)議》也可以被我們當做一個理想型。就連理想型都有極大的缺陷和不公,那么其他情況就更不用說了。
請大家注意,就算在拉賓主政期間,以色列人也沒有放松過在加沙和約旦河西岸建立猶太人定居點。你要知道,盡管拉賓榮獲了諾貝爾和平獎,盡管他遭到了猶太極端分子暗殺,但他從來都不是一只單純的鴿子,他是一只“鷹爪鴿”。
以我們中國人的眼光看,這份承載了所謂和平希望的《奧斯陸協(xié)議》,是一份極其嚴重的不平等條約。按照條約及其附件的規(guī)定,巴勒斯坦人不允許擁有軍隊,只有擁有警察,而且警察的規(guī)模、機構(gòu)、裝備和權(quán)限都受到了以色列的嚴格控制。條約還嚴格保護了以色列在巴勒斯坦境內(nèi)的部分猶太人定居點,使得以色列的許多非法軍事設(shè)施合法化了。事實上,以色列只賦予了巴勒斯坦人自治權(quán),而不是主權(quán)。
因此這份協(xié)議出臺以后,許多人認為它是以色列和美國的一個圈套,真正得利者只是巴勒斯坦解放組織的官僚,而不是巴勒斯坦人民。其中就包括著名知識分子薩義德,也就是寫《東方學》的那位。薩義德曾憤怒地說道:“《奧斯陸協(xié)議》是讓巴勒斯坦人投降的工具,是巴勒斯坦人的《凡爾賽條約》!”
和平的理想型尚且如此,其他情況更不用講了。最近網(wǎng)上不是流行三張對比圖嗎?從1947年聯(lián)合國第181號決議出臺,實行巴以分治,到今天,巴勒斯坦領(lǐng)土縮小成什么樣了?
事實上,以色列這個小國卻面臨著“帝國后遺癥”,在擴張的過程當中,大量外族人沒法解決。
2003年12月,以色列總理沙龍突然宣布,他要撤走以色列在加沙的軍隊和猶太人定居點,把加沙地區(qū)還給巴勒斯坦人。
他本人后來在聯(lián)合國大會的演講中就說:“猶太民族對‘以色列地’的權(quán)利,并不意味著漠視這片土地上其他人的權(quán)利。巴勒斯坦人永遠是我們的鄰居。我們尊重他們,并不希望統(tǒng)治他們。他們也有權(quán)在自己的國家中享有自由以及民族主權(quán)。”
你要知道,沙龍這人絕不是什么和平主義者。他一邊宣布要撤軍,另一邊還在定點清除哈馬斯領(lǐng)導(dǎo)人,還在強力鎮(zhèn)壓巴勒斯坦人的反抗。
為什么他會從加沙撤軍呢?最顯眼的原因當然是,占領(lǐng)加沙的包袱實在太重,成本實在太高。更長遠的考慮,就是以色列的猶太民族屬性。
沙龍的繼任者奧爾默特就指出:
越來越多的巴勒斯坦人對談判達成的“兩國方案”失去了興趣,因為他們想把沖突的本質(zhì)從阿爾及利亞范式轉(zhuǎn)變?yōu)槟戏欠妒?。用他們的話說,是從反對“占領(lǐng)”的斗爭,轉(zhuǎn)變成爭取一人一票的斗爭。當然,這是一種更正派,也更受歡迎的斗爭——歸根結(jié)底,還是一種更有力的斗爭。而對我們來說,這將意味著猶太國家的終結(jié)。
對此,英國學者伊恩·布萊克指出,“奧爾默特的言論表現(xiàn)出了對另一方觀點的轉(zhuǎn)變異常透徹的理解?!?
通過伊恩·布萊克的著作《敵人與鄰居》,我們可以清楚地看到,以色列名義上是從加沙退出來了,然后把加沙圍得水泄不通,讓那里變成了一個露天監(jiān)獄。
以色列政府既不會放棄猶太屬性,也不可能真正退出占領(lǐng)的巴勒斯坦領(lǐng)土,那就只有放棄“民主國家”。所以擺在以色列面前的只有方案三:同時選擇猶太屬性和大以色列,而放棄所謂的“民主”。
這相當于什么東西呢?一個變相的、1990年代以前的南非。換句話說,種族隔離時代的南非。
所以我們看到,巴以沖突法理上是國與國的沖突,但實質(zhì)上更像是某個國家內(nèi)部統(tǒng)治種族與被隔離種族之間的沖突。
-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
- 責任編輯: 李泠 
-
當“汽車”變身“機器人”,算不算擁有了靈魂?
2023-10-25 17:36 觀方車訊 -
鐵西區(qū)帶給我的,是皮糙肉厚
2023-08-13 14:05 -
布林肯來了,“史上最低谷”的中美關(guān)系怎樣才能往前走?
2023-06-20 08:05 中美關(guān)系 -
在上海車展感受車界變化,德國專家怎么說?
2023-05-22 10:23 觀方車訊 -
110萬輛!特斯拉中國近年賣出的車,幾乎全部召回
2023-05-16 18:08 觀方車訊 -
再砸一萬億日元,豐田“死磕”電動車
2023-05-16 18:08 觀方車訊 -
保時捷國產(chǎn)提上日程?最新回應(yīng)來了
2023-05-10 17:56 觀方車訊 -
國六b即將全面實施,約百萬庫存車受影響
2023-05-10 17:55 觀方車訊 -
廣汽月度產(chǎn)銷快報,三菱不配有姓名了?
2023-05-08 18:43 觀方車訊 -
巴菲特:不太可能投通用和福特這種車企
2023-05-08 18:42 觀方車訊 -
汽車價格戰(zhàn)持續(xù),吉利、上汽“卷起來了”
2023-05-08 18:42 觀方車訊 -
360八年來首虧,哪吒汽車成“元兇”
2023-05-06 18:14 觀方車訊 -
德產(chǎn)特斯拉,用上了比亞迪電池
2023-05-06 18:13 觀方車訊 -
新能源車、海外市場“雙雙”破百萬,這家中國車企創(chuàng)造歷史
2023-04-28 17:50 觀方車訊 -
外地車輕微交通違法,多地“五一”期間不處罰
2023-04-28 17:11 觀方車訊 -
進口車一季度暴跌30%,日系車最慘
2023-04-27 18:07 觀方車訊 -
連虧三年后,“路虎”品牌將成歷史
2023-04-27 16:18 觀方車訊 -
華為剛發(fā)布的智駕系統(tǒng),長安阿維塔第一個用上了
2023-04-27 10:40 觀方車訊 -
全無人自動駕駛出行服務(wù),在廣州可以體驗了
2023-04-27 10:40 觀方車訊 -
銷量慘淡,三菱汽車在華停產(chǎn)
2023-04-27 10:40 觀方車訊
相關(guān)推薦 -
最新聞 Hot
-
三權(quán)分立,還是你們美國人會玩啊…
-
以軍總長被曝與內(nèi)塔尼亞胡激烈爭吵:這么干局勢會失控
-
“是特朗普向媒體爆料:馬斯克吸毒”
-
哈馬斯接受停火框架,特朗普:好事
-
江蘇:縣級以下禁止開發(fā)政務(wù)服務(wù)APP
-
“家庭主義者”盧特尼克,把歐盟鴿了
-
通話通了個寂寞?特朗普不滿,克宮回應(yīng)
-
“盯上”西非礦產(chǎn),特朗普將會晤非洲五國
-
英前防相挑釁:臺灣問題上,西方對中國簡直慫包…
-
操心中國,美國“黑手”又要伸向馬來西亞和泰國
-
“特朗普要想訪華,先把臺灣問題說清楚”
-
“對以色列感到憤怒和警惕,沙特將與伊朗保持和解”
-
特朗普又給日本背后捅刀,逼得臺積電沒法了…
-
“大而美”法案通過,馬斯克表態(tài)
-
朱時茂自曝被騙錢,“我還是反詐大使”
-
英F-35“趴窩”印度機場20天,快被“玩壞”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