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伯重|小問題,大歷史:全球史視野中的“永歷西狩”
關(guān)鍵字: 南明永歷全球史二、云南:為何成為南明政權(quán)最后指望的“復興基地”?
永歷政權(quán)遷移到何處,并非永歷帝及其小朝廷自身所能夠決定的。永歷朝廷本是依靠以瞿式耜為首的華南明朝殘余勢力擁立的,而瞿式耜是反對永歷朝廷西遷的。1649年(南明永歷三年、清順治六年),清軍攻占湖南,瞿式耜被殺,永歷帝先逃到梧州,又逃南寧。這時可以依靠的只有大西軍余部了。此時的大西軍余部由孫可望、李定國、劉文秀、艾能奇四大將率領(lǐng),從四川撤退到云貴。四大將又以孫可望為首。1647年(南明永歷元年、清順治四年)二月,孫可望、李定國、劉文秀等在貴陽附近的定番開會,商討大西軍今后的出路和策略。孫可望主張繼續(xù)與明朝作對,撤到廣東南嶺一帶,建立地盤。如果形勢惡化,則向南流亡海外。李定國則力主聯(lián)明抗清,西進云南,建立根據(jù)地,恢復明朝江山。雙方發(fā)生激烈爭議,以致李定國拔劍欲自刎。眾將奪下劍,撕破戰(zhàn)旗為其裹傷,并一致表示接受李定國的意見。孫可望見狀,只得收回己見。但是1651年(南明永歷五年,清順治八年)初,永歷帝派使臣前往貴州封孫可望為冀王,但孫卻表示不接受。李定國等勸孫可望與永歷朝廷談判,孫表面答應(yīng),暗地卻派出精兵赴南寧,殺死永歷朝廷的五大臣,逼迫永歷帝改封他為地位更高的秦王。年底南寧陷落。次年正月,孫可望派人將永歷帝接到貴州偏僻山區(qū)的安隆千戶所,改名安龍府。永歷帝允許孫可望對今后的大小戰(zhàn)事都可以先斬后奏。同時,永歷朝廷中的權(quán)臣馬吉翔也不希望去投靠鄭氏集團。這樣,永歷朝廷決定與大西軍余部聯(lián)合。
孫可望有野心,意圖以貴州和云南為基地,自立為帝。因此他對永歷朝廷苛刻,蓄意改稱“安龍”為“安籠”,意思是永歷朝廷只不過是“籠”中之“鳥”。真正擁戴永歷朝廷的是李定國。永歷十年(1656年)三月,兵敗廣東新會的李定國率部至貴州,將永歷帝從安籠遷到了昆明。因此,永歷朝廷西遷,絕非走投無路時的病急亂投醫(yī)之舉。
當永歷朝廷不得不選擇流亡地時,李定國提出西進云南的方針。永歷“西狩”主要是李定國的決定。此外,永歷小朝廷里的權(quán)臣馬吉翔、太監(jiān)龐天壽也主張西遷。馬吉翔是貴州人,不希望投靠鄭成功。馬、龐與孫可望有交情,孫的主要勢力在貴州。永歷帝不愿去投靠孫可望,又認為到海邊路途遙遠。他將此事交朝臣商議,仍然難以決定。后來李定國派兵保護永歷帝進駐云南。馬吉翔大力拉攏李定國,取得李定國的信任,于是推薦馬吉翔入內(nèi)閣辦事,馬吉翔也乘機挾李定國之勢以制朝廷,要求遵照李定國決定,遷往云南,永歷朝廷也只能順從。
為什么李定國要選擇云南呢?主要因為云南是他的地盤。他在云南經(jīng)營了數(shù)年,并訓練出三萬人的軍隊,這是他依靠的基本武力。不僅如此,從歷史和現(xiàn)狀來看,云南也可能真的是復興明朝的唯一基地。
中國歷史上的外患主要來自北方。在唐代以前,中國中央王朝從來沒有遇到來自南方的威脅。但是到了唐代,這種威脅出現(xiàn)了。南詔興起于云南,并迅速發(fā)展成為一個強國。
南詔的兩大鄰國唐朝與吐蕃都是強國。南詔向東、北兩個方向發(fā)展都遇到困難,因此積極向南、西兩個方向發(fā)展。南詔設(shè)置了開南、銀生和麗水三節(jié)度,統(tǒng)治著中南半島的許多地區(qū)。沈曾植說:“開南、安西所部,遠皆達于南海。以《地理志》所記通天竺路互證,知非誇辭不實者。蓋驃之屬國,皆為南詔屬國矣?!笨梢娔显t勢力范圍一直達到南海。南詔軍隊還與女王國、昆侖國發(fā)生沖突,到過真臘國(今柬埔寨)。南詔的疆域“東距爨,東南屬交趾,西摩伽陀,西北與吐蕃接,南女王,西南驃,北抵益州,東北際黔、巫”。換言之,其疆域東面包括兩爨(云南),東南到達安南,西北連接吐蕃,南面和女王國(國都在今泰國的南奔)接界,西南和驃國(政治中心在今緬甸曼德勒一帶)接界,北抵大渡河,東北抵黔、巫(今貴州和四川的長江南岸),儼然成為中南半島上的超級強權(quán)。
南詔強大起來后,與吐蕃和唐朝進行過多次戰(zhàn)爭。唐太和三年(829年),南詔大舉進攻西川(亦稱益州,中心在成都平原)。南詔軍占領(lǐng)了成都外城,雖然未能攻入內(nèi)城,但退兵時,把成都各種技術(shù)工匠連同家人都掠到南詔,人數(shù)達數(shù)萬人。兩年后,李德裕任西川節(jié)度使,要求南詔放回被虜?shù)娜耍显t放回了四千人。咸通十年(869年),南詔軍第二次進攻西川,與唐軍大戰(zhàn),雖然最后被擊敗,但戰(zhàn)爭對益州造成了重大損害。不僅如此,咸通元年(860年),南詔出兵東下,攻破唐朝安南都護府的首府交趾城(今越南河內(nèi)市)。唐軍不久后收復安南。但三年之后,南詔再次攻破交趾,唐軍退守嶺南。南詔兩陷安南,迫使唐朝不得不調(diào)用重兵鎮(zhèn)守在南方的最大要塞桂林,導致“龐勛之亂”,嚴重削弱了唐朝的根基,導致最終滅亡。陳寅恪指出:“自咸通以后,南詔侵邊,影響唐財政及內(nèi)亂,頗輿明季之‘遼餉’及流寇相類,此誠外患與內(nèi)亂互相關(guān)系之顯著例證也。夫黃巢既破壞東南諸道財富之區(qū),時溥復斷絕南北運輸之汴路,藉東南經(jīng)濟力量及科舉文化以維持之李唐皇室,遂不得不傾覆矣。史家推跡龐勛之作亂,由于南詔之侵遏,而勛之根據(jù)所在適為汴路之咽喉,故宋子京曰:‘唐亡于黃巢,而禍基于桂林’?!?
南詔畫卷
南詔衰落后,大理國代之而起。大理國也是中南半島地區(qū)的強國,其疆域“東至普安路之橫山,西至緬地之江頭城,凡三千九百里而遠;南至臨安路之鹿滄江,北至羅羅斯之大渡河,凡四千里而近”,。大致說來,與南詔國基本相同,包括了今云南省和川西南地區(qū),以及今緬甸東北部、老撾北部和越南西北部地區(qū)。大理國與宋朝始終保持著較好的關(guān)系,兩國之間始終未發(fā)生過戰(zhàn)爭。不過這并不意味著大理是一個弱小國家。北宋大中祥符八年(1015年),大理國出動二十萬大軍進攻安南國。南宋紹興二年(1132年),大理又介入安南國的王位繼承之爭。安南國王李乾德有一庶子,從小被送入大理國寄養(yǎng),改名趙智之。紹興八年安南國王李陽煥死,大理國派軍隊護送趙智之歸國,與宋朝支持的嗣子李天祚爭奪王位-。
從公元738年南詔皮邏閣統(tǒng)一六詔至1253年大理國滅亡的五個世紀中,云南一直是中國西南部和中南半島上超級強權(quán)。元朝滅了大理國后,云南成為中國的一個行政區(qū),從而以往幾百年的南方威脅也隨之消失。
云南被元朝納入版圖后,依然保持著一種相當特殊的地位。元代云南的實際統(tǒng)治者是元朝的梁王和大理國王室后裔段氏。梁王以昆明為其統(tǒng)治中心,段氏則以大理為其統(tǒng)治中心。元朝滅亡后,元順帝逃到漠北,與新建立的明朝對抗。梁王把匝剌瓦爾密仍奉元朝正朔,服從北元的命令。段氏則處于半獨立狀態(tài),與梁王政權(quán)之間不時發(fā)生武裝沖突。洪武十四年(1381年)九月,明太祖命穎川侯傅友德為征南將軍,永昌侯藍玉為左副將軍,西平侯沐英為右副將軍,率大軍三十萬征云南,梁王派遣達里麻將兵十萬屯曲靖抗拒。經(jīng)過激戰(zhàn),洪武十五年(1382年),梁王兵敗自殺。因此云南是明朝統(tǒng)一的最后一個地區(qū)。
明代云南依然擁有相當強大的軍事潛力。云南西南邊疆的麓川(今瑞麗一帶)撣族政權(quán)在元代興起,到了元末明初發(fā)展成為強大的地方政權(quán),與明朝和緬甸都曾多次發(fā)生戰(zhàn)爭。從洪武十八年(1385年)到正統(tǒng)十三年(1448年),明朝發(fā)動了五次大規(guī)模的軍事征討,大小戰(zhàn)事不計其數(shù)。
明代云南還在經(jīng)濟上擁有一種中國其他地區(qū)所沒有的優(yōu)勢:白銀。在明代,隨著商品經(jīng)濟的發(fā)展,貨幣的“白銀化”成為不可阻擋的趨勢。由于對白銀需求巨大,全國到處都在積極尋找銀礦,但是只有在云南取得較好的結(jié)果。明代后期旅行家王士性在《廣志繹》中說:“采礦事惟滇為善?!≈V,所謂‘走兔在野,人競逐之’。滇中之礦,所謂‘積兔在市,過者不顧’也?!泵髂┐罂茖W家宋應(yīng)星在《天工開物》中說:全國產(chǎn)銀的省份,除了云南外,還有浙江、福建、江西、湖廣、貴州、河南、四川、甘肅八省?!叭缓习耸∷?,不敵云南之半。故開礦煎銀,惟滇中可行也”。由于云南是全國最大的白銀產(chǎn)地,手里握有大量“硬通貨”,當然經(jīng)濟實力也頗為可觀。正因如此,明朝寧可放棄在宋代以前一千年中始終是中國中央王朝直接統(tǒng)治的一個行政區(qū)、到了明朝又重新恢復主權(quán)達二十多年的安南,也不愿放棄元代以前長期獨立的云南。
明代云南銀錠
此外,雖然漢人在明代云南是“少數(shù)民族”,但是在政治方面卻居于統(tǒng)治地位。由于各方面的原因,云南漢人對朝廷表現(xiàn)出罕見的忠誠。弘光帝敕監(jiān)軍監(jiān)察御史陳藎來云南征兵,“意在匡復”大明江山?!睹髂┑崮霞o略“滇南總論”》載陳藎到達云南后“征兵于各土司”。不到一年的時間,即調(diào)募近二萬人。當永歷朝廷最后從昆明出逃時,出發(fā)時竟有數(shù)十萬人哭泣隨行。
因此,上述情況使得云南成為永歷朝廷流亡的最佳選擇。李定國之所以選擇云南為永歷朝廷的流亡目的地,應(yīng)當是考慮到了這些情況。
- 原標題:李伯重|小問題,大歷史:全球史視野中的“永歷西狩”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
- 責任編輯:吳立群
- 最后更新: 2018-07-04 08:19:20
-
今天,我國多了一處世界自然遺產(chǎn)
2018-07-02 16:49 觀察者頭條 -
“足球鼻祖”蹴鞠為何衰落了?
2018-06-27 07:45 中國足球 -
搭載嫦娥4號 沙特相機拍攝地月合影
2018-06-15 08:20 科技前沿 -
只身從香港來為戰(zhàn)友掃墓的老兵,是假冒的?
2018-06-06 17:32 香港 -
韓國墓主有26枚五銖錢就成最高首領(lǐng)?中國網(wǎng)友想起了海昏侯…
2018-06-05 12:06 三八線之南 -
各朝各代,鞋子都有哪些講究?
2018-06-01 08:06 -
考古實證中華文明五千年 良渚遺址非一地人力可修建
2018-05-29 09:10 -
今人妝容與唐朝女性可有的一比?
2018-05-29 08:23 趣讀 -
史學大家藏書因分遺產(chǎn)不均被毀?專家:長孫的書
2018-05-25 09:33 -
文在寅訪美,怎么就去了“大韓帝國”駐美公使館?
2018-05-23 08:00 三八線之南 -
為何中國建筑前常擺石獅子?
2018-05-20 08:55 -
商王朝不能只用“奴隸社會”來概括
2018-05-16 07:37 考古 -
一本日記,給你看反清復明的秘聞
2018-05-12 09:04 -
對于西方代議制,章太炎這樣懟
2018-05-11 12:00 -
明朝閉關(guān)鎖國,是一種進攻性策略
2018-05-11 09:00 趣讀 -
美國轟炸我駐南聯(lián)盟大使館19周年,我們不會忘記!
2018-05-08 12:09 中美關(guān)系 -
這幾個可能是被人誤解最多的成語
2018-05-08 07:52 趣讀 -
中國歷史,至少有三千年與運河有關(guān)
2018-05-05 08:39 -
情侶裝最早起源于宋代?為啥古代穿衣講究多?
2018-05-04 07:26 趣讀 -
王侯將相寧有種乎,這句話到今天很多國家都不懂
2018-05-02 07:39
相關(guān)推薦 -
最新聞 Hot
-
“這是歷史性決定,領(lǐng)土問題只能由烏美俄三邊討論”
-
德外長胡咧咧:中國在周邊“進攻”,也影響我們
-
馬克龍:要問問特朗普,準備為烏克蘭安全出多少力
-
日本防衛(wèi)大臣將首次訪問土耳其,考慮引進土耳其無人機
-
胡塞武裝發(fā)射高超音速導彈,以色列機場遇襲
-
俄官員:都說要給烏克蘭提供安全保障,俄羅斯也需要
-
三周內(nèi)第二起,紐約槍擊案致3死9傷
-
“普特會”后,普京向這三國領(lǐng)導人通報情況
-
特朗普口風變了,“考慮參照北約,協(xié)防烏克蘭”
-
美國三個共和黨州“發(fā)兵”首都華盛頓
-
美國貿(mào)易談判代表取消赴印行程
-
歐洲政要“傾巢出動”
-
美特使:普京同意類似北約“第五條款”的保障
-
美國豆農(nóng)扛不住了!“沒有市場能與中國相提并論”
-
“特朗普拍到我坐在帳篷旁,然后推土機就來了”
-
盧拉邊種葡萄,邊向特朗普喊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