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梅新育:過度透支,美國需要的是“輪臺罷兵”“洪熙新政”
最后更新: 2024-11-05 15:30:57就經(jīng)濟運行機制而言,美國過多干預外部事務和相應投入軍事開支是不可持續(xù)的。美國宏觀經(jīng)濟失衡集中表現(xiàn)為財政、貿易“孿生赤字”,天文數(shù)字軍費和干預外部事務開支不僅直接對財政赤字“貢獻”良多,而且通過制造、擴大美國政府部門負儲蓄,間接推高了美國的貿易逆差。國防費用與安全、社會與消費者需求、增長的投資三者競相爭奪一國擁有的有限資源,國家、特別是大國能否實現(xiàn)可持續(xù)發(fā)展,取決于一國能否協(xié)調上述三者,使之形成比較協(xié)調的比例與關系,而美國的國防和干預外部事務支出,顯然是嚴重過頭了。
不要以為目前美國經(jīng)濟賬面數(shù)字還相當光鮮而無需憂慮,不要以為美國能夠永無休止依托國際貨幣體系核心地位,源源不斷印鈔融資支撐自己的經(jīng)濟和財政。在一定時期、一定程度以內,美國確實能夠通過軍事力量維持其在國際貨幣體系中的核心地位,借此源源不斷取得外部融資,為其消費、投資“埋單”。但這種操作最終必將面臨“特里芬兩難”的約束,導致美元信用難乎為繼。
更何況,美國國民大眾經(jīng)濟體感與拜登/哈里斯政府宣稱的“形勢一派大好”差距甚遠,美國非農(nóng)就業(yè)等經(jīng)濟數(shù)據(jù)今年以來也屢屢上演“蹦極跳”戲碼,令人不能不懷疑這些賬面數(shù)據(jù)可信度如何。就連“股神”巴菲特,在今年以來美國股市總體上行的狂歡聲浪中,也不斷大手筆減持股票,將手持現(xiàn)金提升到了3252億美元的創(chuàng)紀錄水平。
哪一支力量更能領導美國轉向戰(zhàn)略收縮?
美國自身可持續(xù)生存發(fā)展,要求這個國家實施戰(zhàn)略收縮,但哪一支政治力量更有可能領導美國實現(xiàn)這一轉向?
從更高層次上審視,西方國家政治本質上是利益集團政治,對外政策主張中對“國家利益”的呼吁,背后存在著眾多利益集團經(jīng)濟、政治利益的重重算計。就總體而言,當前美國民主黨、共和黨兩大政治陣營幾乎是一致叫囂對華斗爭,但政治基本盤、政見基本原則,決定了民主黨陣營有更強的內在動機維持“帝國”路線,將對華新冷戰(zhàn)推進到底;共和黨陣營則有更強的內在動機在未來改弦易轍,轉向孤立主義的“民族國家”路線:
至少二三十年來,民主黨已經(jīng)演變發(fā)展成為一個以身份政治(種族和性取向等認同)、多元文化等等作為自身政見乃至“政治正確”基本原則的政黨,其近年的黨代會代表構成中,黑人、拉美裔、穆斯林等政治活躍少數(shù)族裔占比,通常達到其在美國總人口中占比兩倍甚至更多。甚至在2024年,拜登在發(fā)表國情咨文演講時,提及委內瑞拉偷渡客殺害美國女大學生案,因為將兇手稱作“非法移民”,事后還要為使用“非法”一詞而公開表示“后悔”。
在西式政治游戲規(guī)則下,這種身份政治操作有利于在至少一段時期內攫取選票,但制造和擴大、加深了國內社會分裂,甚至美國國父、美國文化傳統(tǒng)、國旗等國家象征,也都在這種身份政治框架下遭到否定,甚至主動剝奪了美國維護自身國境的基本主權。因此,當他們執(zhí)掌政權而必須面對增強國內凝聚力以應對國際競爭的任務時,就格外需要樹立一個外敵作為工具來凝聚國內共識、認同。
特朗普曾指責美國政府當中的“戰(zhàn)爭販子”和“全球主義者”將烏克蘭推向沖突,圖為維多利亞·紐蘭
同時,民主黨意識形態(tài)理念鼓勵已經(jīng)入籍的外來移民,不必徹底同化融入美國傳統(tǒng)文化,仍可認同母國及其文化、乃至認同母國國家利益而非美國國家利益,鼓勵選舉、任用這樣的外來移民擔任政府要職,美國現(xiàn)行的代議制民主政體也便利了這樣的外來移民贏得議員和地方政府行政主官職位:
美國國務卿安東尼·布林肯,祖輩來自烏克蘭的猶太裔移民家庭,他是拜登政府最重要的外交政策制定者之一;
以極端非理性反俄而著稱的烏克蘭猶太人移民子女紐蘭(Victoria Nuland),長期主管美國國務院對俄事務與政策;
……
這類角色在今日的美國政壇,已經(jīng)比比皆是。
與出身傳統(tǒng)美國白人家庭的人相比,這樣的人有更強的內在動機引導美國更多干預外部事務,特別是與其母國相關事務,讓這些事務成為美國政府、社會關注和投入盡可能多資源卷入干預的“大事”,以此維持、抬高自身“身價”和實現(xiàn)自己的母國認同,往往壓倒其考慮美國長期根本利益的動機。這樣的人在美國政界占比大幅度上升,意味著對中國、對別國摩擦升級與長期化的風險上升。
對美國國家利益而言,敗走阿富汗已經(jīng)成為越南戰(zhàn)爭之后美國最恥辱的失敗,紐蘭也已經(jīng)在烏克蘭戰(zhàn)爭兩周年后宣布辭職;但她的丈夫、美國發(fā)動伊拉克戰(zhàn)爭的堅定衛(wèi)道士、“民主帝國主義”名列前茅的倡導者羅伯特·卡根(Robert Kagan),在2016年特朗普成為共和黨提名人后就退出了共和黨,轉而支持希拉里,在今年的大選中也一直猛烈抨擊特朗普及其外交政策主張,呼吁加大力度支持烏克蘭戰(zhàn)爭。
共和黨陣營政治基本盤、政見基本原則則與民主黨上述特征相反,因此,盡管在當前的對華新冷戰(zhàn)初期階段,不少共和黨政客叫囂得分外極端,但在對華新冷戰(zhàn)久攻不克或遭受重挫,美國國內涉及國本的矛盾上升時,共和黨陣營是否會表現(xiàn)出更強烈的傾向轉向孤立主義,以保住美國國本和國內/西半球利益為先呢?
讓我們拭目以待。
本文系觀察者網(wǎng)獨家稿件,文章內容純屬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平臺觀點,未經(jīng)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將追究法律責任。關注觀察者網(wǎng)微信guanchacn,每日閱讀趣味文章。
-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
- 責任編輯: 小婷 
-
特魯多、莫迪譴責
2024-11-05 14:52 -
法官員稱“支持對華談判但不妥協(xié)”
2024-11-05 14:35 法國見聞 -
罰1億多人民幣,韓國對臉書母公司動手
2024-11-05 14:32 -
美國人準備好“內亂”?
2024-11-05 14:14 美國大選 -
美國大選首個投票點結果出爐:3比3平手
2024-11-05 14:04 美國大選 -
“粗魯!他們侮辱我的國家和領導人…”
2024-11-05 13:22 -
跟中國冷戰(zhàn),與美國熱戰(zhàn),歐盟“小可愛們”吃得消嗎?
2024-11-05 11:17 歐洲亂局 -
“烏軍已同朝鮮軍隊首次交戰(zhàn)”
2024-11-05 11:15 烏克蘭之殤 -
中企開發(fā)的秘魯港口揭幕在即,美軍方又煽風點火
2024-11-05 11:05 中國-拉美 -
對華更強硬!他開始“表忠心”了
2024-11-05 10:49 -
復旦大學國研院成功舉辦“開放包容與合作共贏的印度洋 ”國際研討會
2024-11-05 10:47 -
美國一男子因企圖炸毀變電站被捕,曾鼓吹“加速主義”
2024-11-05 10:17 美國一夢 -
選前最后民調“無異于拋硬幣”,博彩平臺特朗普優(yōu)勢收窄
2024-11-05 10:05 美國大選 -
菲律賓舉行三軍演習,“演練奪島”
2024-11-05 08:45 南海局勢 -
日本防衛(wèi)大臣:朝鮮發(fā)射至少7枚彈道導彈
2024-11-05 08:26 半島火箭 -
“辛瓦爾死前三天沒吃任何東西”
2024-11-05 08:18 巴以恩仇錄 -
韓日稱朝鮮發(fā)射彈道導彈,朝方暫無回應
2024-11-05 07:27 朝鮮現(xiàn)狀 -
國合署:中方愿向西班牙政府和災民提供力所能及的幫助
2024-11-05 06:44 -
-
金與正:朝鮮將毫不動搖地堅持自衛(wèi)性核遏制力強化路線
2024-11-05 06:35 朝鮮現(xiàn)狀
相關推薦 -
美國放風:伊朗有動作了 評論 56靠萬斯“決勝一票”,“大而美”法案驚險闖關參議院 評論 160電氣化已落后亞洲,“大而美”法案或令美國雪上加霜 評論 73為什么這支國足被普遍看好? 評論 97被批評“過于親近中國”,澳總理這樣回應 評論 84最新聞 Hot
-
裝不裝空調,法國政客都能吵起來
-
潛入醫(yī)院裝電詐設備,騙走30萬!今年已發(fā)生多起
-
美報告炒作:中企占比近10%,“五角大樓供應鏈極其脆弱”
-
“歐洲定居者對澳大利亞原住民,犯下種族滅絕罪”
-
好一個“舉賢不避親”,特朗普推薦兒媳參選
-
開庭前妻子墜樓身亡,柯文哲前副手痛哭:臺灣怎么變成這樣
-
美國放風:伊朗有動作了
-
“中方正考慮邀請李在明出席”
-
“中國洋垃圾禁令震動全球”,馬來西亞也跟了
-
靠萬斯“決勝一票”,“大而美”法案驚險闖關參議院
-
白宮官員:沒人在乎馬斯克說了什么
-
日澳印各懷心事,魯比奧還想著中國:別談了,得干實事,搞礦!
-
三年來首次,普京與馬克龍通話
-
“我會給日本寫信感謝他們,給他們加關稅”
-
特朗普:奧巴馬糟糕小布什低分,拜登史上最差,而我…
-
美財長:中國加快稀土出口吧,回到過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