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潘妮妮:離開日語詞匯,現(xiàn)代中國人真的不會說話了嗎?
關鍵字: 現(xiàn)代漢語又見日本潘妮妮中國話日本詞匯日本翻譯【文/ 潘妮妮】
在網(wǎng)上你會時不時——可能隔一年兩年——看到一說法,說中國的現(xiàn)代語言離了日語,我們沒法講現(xiàn)代語言;或者再夸張一點,“現(xiàn)代中國人離開日本的翻譯,沒法說話了?!碑斶@句話一扔出來,網(wǎng)上另一群人馬上就會懟過去,說“那你日本人離開中國古籍,也沒法說話”。最后變成大家互相杠起來,沒有辦法形成一個有效的討論。
有時候社會上有人會擔心,今天年輕人的流行詞匯里日語詞匯是不是越來越多,這是不是一種文化入侵?所以我就想先聊一聊近代的翻譯。
這里我想先說下中日語言之間——或者近代我們對一些西方文明產(chǎn)品——翻譯過程中的一個路徑,比如說想到一個詞,叫“電話”。
我們知道“電話”這個詞是日本人翻譯的,從telephone翻譯過來,可以說是比較信達雅的。中國以前曾翻譯成“泰來風”(德律風),后來就被淘汰了,我們跟著使用了“電話”一詞,大家都能夠理解。但是往后看,隨著一些新產(chǎn)品的出現(xiàn),翻譯路徑就分流了——我們先合流,再分流。比如后來手機出現(xiàn)了,我們就叫“手機”,而日本人在電話的基礎上叫它“攜帶電話”。這里看上去,大家的邏輯仍是差不多的,“手上拿著電話機”和“攜帶電話”是一樣的。而現(xiàn)在呢?Smartphone,中國人叫“智能機”或“智能手機”,日本人就整個不一樣了,直接翻譯成スマホン。
所以我們可以看到,這里面其實還是有我們自己的國情和道理在的,并沒有因為一開始翻譯成電話,后來所有的翻譯路徑都跟著日本人走,并沒有這樣子。
日本人翻譯西方的用語是為了改革——為了明治維新,為了要所謂的推進西化,或者為了實現(xiàn)什么樣的政治、社會、經(jīng)濟的目標。
在現(xiàn)代社會,我們都要調動大眾,這是現(xiàn)代社會的一個必然規(guī)律。但是你要動員大眾,就要有一個大眾基本上能夠理解、接受的語言。我們可以注意到,日本那些主要進行翻譯的學者,很多是中下層武士、商人的后代這種比較偏社會中層或中層偏下的一些人物。他們受過一定的教育,想要動員大眾,又不會使用那種高層精英才會用的雅致的、復雜的、不想讓大眾聽懂的語言。在這樣一個情況下,他們從漢文古籍里尋找覺得大眾看了之后也大致能夠明白的意思,再來翻譯。
我們中國當時也面臨著一個怎么樣去發(fā)展,怎么樣去改變,怎么樣去適應現(xiàn)實,又怎么樣去超越現(xiàn)實的歷史任務,所以我們就會自然地理解,為什么那個時候日語的翻譯在中國的現(xiàn)代歷史實踐中獲得了生命力。這是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并不是說日本人怎么翻,我們就拿來用。
為什么后來我們會分道揚鑣呢?為什么日本變成スマホン,中國變成了智能機?
其實分道揚鑣也有它自己的道理。日語在長年的發(fā)展過程中,基本上是表音體系和表意體系,它有時是可以分離的。我們知道,西方語言基本上是表音體系,而中國的語言是表音和表意統(tǒng)一的體系,所以包容外部文化也好,或是翻譯外部文化也好,所使用的方法也必然是不一樣的。
比如日本在對應西方語言的時候, 可以自然地使用表音體系的那一套,因為東西本來就是注音的,所以我們可以看到日語里面有大量外來詞。但是中國存在著一個問題,就是漢字本身表音、表意是一體的,不分割的,這就決定了如果直接用日語那種外來語方式來翻譯的話,漢字的表意性就會帶來一定的誤解。于是我們在翻譯過程中肯定會努力去避免,這是語言本身的性質。
- 原標題:潘妮妮:離開日語詞匯,現(xiàn)代中國人真的不會說話了嗎?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
- 請支持獨立網(wǎng)站,轉發(fā)請注明本文鏈接:
- 責任編輯:李泠
- 最后更新: 2019-03-18 16:38:04
-
語文書上的插圖,居然是他們畫的
2019-03-18 07:55 中西教育 -
“難skr人”!是什么操作讓撒貝寧目瞪口呆?
2019-03-18 07:43 -
新疆小河墓地25件腰衣完成修復,再現(xiàn)3500年前精美服飾
2019-03-16 22:21 考古 -
意味深長!習近平今年兩會到團組的5個小故事
2019-03-15 08:16 2019兩會 -
多批大學生遭退學!教育部發(fā)文,畢業(yè)變難?
2019-03-14 18:30 中西教育 -
為啥中國人看完《綠皮書》想吃炸雞?外媒分析上了…
2019-03-13 16:45 -
兒女陪在身邊但蹭吃蹭喝,這種"陪伴式啃老",網(wǎng)友又吵翻
2019-03-13 10:25 中國電視劇 -
柯潔被清華免試錄取,網(wǎng)友:專業(yè)沒選好
2019-03-12 09:23 中西教育 -
現(xiàn)在的電視劇都是怎么抻到七八十集的?
2019-03-11 09:05 中國電視劇 -
委員建議:辦國服評選,推中華正裝
2019-03-10 14:13 2019兩會 -
“臺風爺爺,讓我作業(yè)飛走!”這些小學生的詩火了
2019-03-10 13:46 中西教育 -
百億產(chǎn)值的湖南檳榔業(yè),將全國禁播廣告
2019-03-08 22:40 食品安全 -
D&G創(chuàng)始人跌出福布斯榜,這還不是最“慘”的…
2019-03-08 22:16 時尚 -
我在“流浪地球”里看到的,是人類最根本的政治問題
2019-03-08 19:25 觀學院 -
潮汕美食饞哭外國人 Netflix熱映陳曉卿最新紀錄片
2019-03-07 15:44 吃貨俱樂部 -
推廣中國模式是否能更強勢?張維為:不要太天真,要實事求是
2019-03-07 10:52 這就是中國 -
張維為:過去40年要是沒有堅持中國模式,恐怕連國家都解體了
2019-03-06 11:18 這就是中國 -
中國畫家涉嫌抄襲比利時同行30年,高價買畫的人怎么辦?
2019-03-05 16:11 -
評論家為給葉永青寫過序言而道歉:抄襲是道德問題
2019-03-05 08:58 以藝術之名 -
故宮600歲 這些國寶終于能見著了!
2019-03-04 13:27
相關推薦 -
美國放風:伊朗有動作了 評論 56靠萬斯“決勝一票”,“大而美”法案驚險闖關參議院 評論 160電氣化已落后亞洲,“大而美”法案或令美國雪上加霜 評論 73為什么這支國足被普遍看好? 評論 97被批評“過于親近中國”,澳總理這樣回應 評論 84最新聞 Hot
-
裝不裝空調,法國政客都能吵起來
-
潛入醫(yī)院裝電詐設備,騙走30萬!今年已發(fā)生多起
-
美報告炒作:中企占比近10%,“五角大樓供應鏈極其脆弱”
-
“歐洲定居者對澳大利亞原住民,犯下種族滅絕罪”
-
好一個“舉賢不避親”,特朗普推薦兒媳參選
-
開庭前妻子墜樓身亡,柯文哲前副手痛哭:臺灣怎么變成這樣
-
美國放風:伊朗有動作了
-
“中方正考慮邀請李在明出席”
-
“中國洋垃圾禁令震動全球”,馬來西亞也跟了
-
靠萬斯“決勝一票”,“大而美”法案驚險闖關參議院
-
白宮官員:沒人在乎馬斯克說了什么
-
日澳印各懷心事,魯比奧還想著中國:別談了,得干實事,搞礦!
-
三年來首次,普京與馬克龍通話
-
“我會給日本寫信感謝他們,給他們加關稅”
-
特朗普:奧巴馬糟糕小布什低分,拜登史上最差,而我…
-
美財長:中國加快稀土出口吧,回到過去
-